学术投稿

25卷2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许萍

关键词:病案, 子宫发育异常, 性腺发育不全, 染色体分析, 诊断依据, 性征发育, 双侧卵巢, 超检查, 综合, 专科, 月经, 阴道, 女性, 患者, 查体
摘要:1 诊断单纯XY性腺发育不全(Swyer综合征)2 诊断依据患者16岁,因月经未来潮,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就诊.B超检查:子宫发育异常,双侧卵巢未显示.染色体分析示:46,XY.专科查体:阴道可探入5 cm.
实用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围生期孕妇骨量及骨代谢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整个孕期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单胎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168名为调查对象,取入院待产后空腹血和晨尿,测定尿钙(Ca)、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ALP),产后3天内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左股骨颈骨密度.了解孕产史、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孕期补钙及喝牛奶情况.结果:①发生骨量减少的产妇82例(48.8%),其中5例达到骨质疏松;②初产年龄及分娩前体重与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159,P=0.037);③发生骨量减少的孕妇中伴有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11例(73.3%),较骨量正常的孕妇伴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4例(26.7%)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5,P=0.046);④持续补钙组孕妇左侧股骨颈骨密度高于未持续补钙组,骨形成指标血ALP、骨吸收指标尿Ca/Cr低于未持续补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容易发生骨量减少,尤其对于伴有母系骨质疏松家族史的孕妇.孕期适当增加体重、持续补钙可以防治孕期骨质疏松,降低骨转换率.

    作者:李晶晶;曾定元;陈江鸿;张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的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的办法措施.方法:应用丹麦生产的(Echo-Screen)筛查型耳声发射分析仪进行测试,选择2008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200例新生儿为未干预组,2008年10月我院分娩的200例新生儿为干预组.未干预组新生儿采用常规听力筛查方法,而干预组新生儿则对家长、测试环境、测试时间、新生儿的测试体位及操作人员的测试手法等进行了干预,并对两组的听力筛查复筛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6.5%)明显低于未干预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做好筛查前的环境准备,选择适宜的筛查时间,维持新生儿良好的筛查状态及测试人员娴熟操作技巧能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

    作者:许桂;刘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晚期胃印戒细胞癌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9岁,G2P+.因孕30+2周,恶心、呕吐6周,外院诊断胃印戒细胞癌,于2008年6月2日收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7年11月3日,孕早期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不明显,定期产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赖曾珍;游泳;彭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胎膜早破伴脐带脱垂的双胎臀位抢救成功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7岁,C2P0+1.因孕31+2周,腹部皮肤瘙痒1周,于2007年12月14日15:20入院.孕妇末次月经:2007年5月6日.停经6周出现恶心等不适.自测尿β-HCG阳性.孕3月在妇幼保健院诊断双胎并定期产前检查无异常发现.孕4月感胎动至今.

    作者:李文霞;曾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孕32+6周,发现血小板减少4个月,B超检查提示羊水少,胎儿偏小1天

    1 病历摘要患者33岁,G3P1,因孕32+6周,发现血小板减少4个月,B超检查提示羊水少、胎儿偏小1天于2007年10月31日入院.末次月经2007年3月15日,预产期2007年12月22日.

    作者:陈梦捷;刘国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瘦素对妊娠早期绒毛滋养细胞MMP-2/TIMP-2表达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体外模拟早孕微环境(雌激素、孕激素)条件下瘦素(leptin)对妊娠早期绒毛滋养细胞MMP-2/TIMP-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妊娠妇女人工流产绒毛组织(6~9周),按常规方法分离滋养细胞,分为雌激素加孕激素(E+P组)、瘦素组(leptin组)、雌激素加孕激素加瘦素组(E+P+leptin组)、空白对照组(N组).置37℃、5%CO2培养24小时,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流式细胞仪检测瘦素受体(leptin R)表达;ELISA检测上清中可溶性瘦素受体(sleptin-R)表达,RT.PCR检测MMP-2、TIMP-2 mRNA;酶谱检测上清中MMP-2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P组滋养细胞leptin R表达显著上调(P<0.05),上清中未检测到sleptin-R;E+P组、leptin组和E+P+leptin组MMP.2均显著上调,TIMP-2的表达下调(P<0.05).E+P+leptin组的调节效应强于E+P组和leptin组(P<0.05).结论:leptin-leptin R途径参与滋养细胞MMP-2的上调,并增强雌、孕激素联合对MMP-2的上调作用.该调节途径可能通过调控MMP-2/TIMP-2的平衡来调节滋养细胞侵袭性.

    作者:董召刚;邓碧萍;杨美香;孙锦堂;孔北华;曲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胰腺炎的围生结局

    妊娠合并胰腺疾病很少见,其中较多见的一种是妊娠合并胰腺炎,本文重点叙述妊娠合并胰腺炎的围生期结局.妊娠合并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无论何种类型的胰腺炎,对围生结局的危害都很大.

    作者:马玉燕;李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

    相对于消化系统其他疾病的研究,对我国胰腺疾病的重视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胰腺疾病,包括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或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和胰腺癌.

    作者:李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初产妇孕晚期自发子宫角部破裂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7岁,因G2P0孕33+1周,腹坠2天于2007年7月16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此次停经40余天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早孕反应较轻,孕早期因少量阴道流血予黄体酮保胎治疗,定期产前检查,孕4个月自觉胎动,活跃至今.

    作者:朱继文;李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5卷6期疑难病案

    患者,29岁,因孕31周,上腹痛4小时于2008年6月18日入院,G2P0,1999年药物流产1次.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07年11月8日,停经40余天查尿HCG阳性,停经2月行B超检查确诊妊娠,无明显早孕反应,定期产前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刘强;李力;郑英如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特点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子宫腺肌病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病灶多为弥漫型,常合并子宫肌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等.患者有渐进性加重的痛经以及月经改变等特点,目前除子宫切除术外,尚无根治的方法.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如口服达那唑、孕三烯酮,注射GnRH-a以及宫腔放置左旋18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器(LNG-IUS)等.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选全子宫切除术.痛经症状突出者可行腹腔镜子宫神经去除术(LUNA)和骶前神经阻断术(PSN).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UAB)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作者:马宏生;冷金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母儿的危害

    妊娠合并胰腺疾病并不常见,主要是妊娠合并胰腺炎和胰腺癌,妊娠合并胰腺癌非常少见,因此,我们主要是讨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情况.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正在逐年上升,急性胰腺炎可以在妊娠各期和产褥期发生.

    作者:杨祖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宫腔镜诊治宫角妊娠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02年9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误诊的宫角妊娠患者13例,应用宫腔镜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及协助治疗.结果:13例患者均由宫腔镜检确诊.其中12例在B超引导宫腔镜下彻底清除妊娠组织,另1例联合腹腔镜行患侧宫角楔切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出血少,疗效满意.结论:宫腔镜技术是诊断及保守治疗宫角妊娠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程春霞;薛敏;徐大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5卷2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1 诊断单纯XY性腺发育不全(Swyer综合征)2 诊断依据患者16岁,因月经未来潮,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就诊.B超检查:子宫发育异常,双侧卵巢未显示.染色体分析示:46,XY.专科查体:阴道可探入5 cm.

    作者:许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治疗的循证评价

    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健康的妊娠期疾病,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及母儿病死率高等特点.国内外报道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约为1/1000~1/12000,而合并重症胰腺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发病率则更低.

    作者:熊薇;周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羊水板层小体计数预测胎肺成熟度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羊水板层小体(LB)计数在预测胎肺成熟度中的意义.方法:检测106例孕妇的122份LB数值,其中16例取经过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前后两次羊水测定,并随访新生儿结局.结果:LB数值随孕周增加而增长;经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后,板层小体数值测定有明显增长;不同LB数值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B计数可作为胎儿肺成熟度的指标,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客观、可靠,可作为首选的胎肺成熟度快速筛选检查方法.

    作者:梁海英;张温麂;丁勇利;黄健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胰腺疾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

    妊娠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生理过程.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儿对母体的物质需求日益增多.为满足胎儿在胚胎期、器官分化发育期和成熟期的需要,母体的代谢及能量需求显著增加,其糖、脂等代谢均会发生一系列相应的生理性变化.

    作者:邹丽;谢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损毁弓状核致大鼠肥胖型无排卵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注射谷氨酸钠损毁弓状核致大鼠肥胖后对其不孕的影响.方法:给新出生雌性Wistar大鼠皮下注射谷氨酸钠(实验组),连续5天,以损毁其弓状核建立肥胖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液,连续5天.终筛选出实验组肥胖不孕大鼠模型20只和对照组大鼠20只.观察两组神经肽Y(NPY)、瘦素受体(leptin R)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在其下丘脑弓状核的表达变化;并测定血清雌二醇(E2)、睾酮(T)、瘦素(leptin)、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在实验组大鼠中,血清E2、T、lepti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FSH、L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下丘脑弓状核NPY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而leptin R及GnRH免疫阳性胞体及纤维表达较对照组减弱(P<0.05).结论:损毁弓状核致大鼠肥胖由于神经内分泌-代谢失调而引起GnRH水平降低,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性无排卵而引起不孕.

    作者:张洪芹;张连双;李雅娜;时彦;赵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围绝经期妇女输卵管绝育术后侵蚀性葡萄胎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52岁,因停经3个多月,阴道流血37天于2008年2月23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则,近1年来月经量减少,月经不规则,常出现周期延长现象,停经1月余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且反应明显.

    作者:杨静;罗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卡铂术前不同分级盆腔动脉灌注化疗宫颈癌组

    目的:对比术前超选择子宫动脉与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卡铂化疗宫颈癌癌组织内的铂离子浓度,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靶血管实施动脉化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癌、且癌灶较大易于取材的患者14例,随机分为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和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组,以卡铂300 mg/m2一次性给药.在灌注后0、10、20分钟分别钳取宫颈癌组织,测定标本内铂离子浓度.结果:①峰值及曲线形态:两组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的高峰值均出现在化疗结束后即刻,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呈一下降曲线.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的峰值是251.00±119.39 ng/mg,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组的峰值是186.73±110.66 ng/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o~20 min)值: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化疗后0~20分钟的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AUC0~20 min为3432.50±2099.94 ng.min/mg,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组为2722.36±1474.34 ng.min/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与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后癌组织内铂离子无论是峰浓度还是AUC0~20 min均无明显差别,但从减少动脉化疗并发症的角度,应根据宫颈癌的分期情况选择合适的靶血管管施动脉化疗.

    作者:陈春林;王卫;刘萍;马奔;曾北蓝;刘翠;陈拉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实用妇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