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56例疗效观察

刘艳;王泰芬

关键词:穴位埋线, 单纯性肥胖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采用穴位埋入羊肠线的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56例患者中5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6.4%.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有效.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肾内造瘘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

    目的:探讨经皮肾内造瘘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皮肾内造瘘引流术治疗12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0分钟-70分钟,平均50分钟,术中出血10ml-100ml,平均20ml,无输血病例,10例随访1年至3年,患者症状未见复发,IVU示囊肿引流通畅.讨论:经皮肾内造瘘引流术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作者:尹永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结我院11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的对策.主要是围绕手术前后存在的问题,分层次提高护士的专科知识,定期进行经验交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动态的功能锻炼计划书,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卞鸿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宫颈癌综合治疗预后因素的分析

    目的:通过随访103例各期宫颈癌患者,观察综合治疗以后的3年总生存率,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间103例接受根治性或辅助性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期间失访4例,平均随访时间32.5个月,失访率3.88%,103例中有31例死亡.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为71.6%.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宫旁受浸、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影响宫颈癌预后(P<0.05).结论: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黄建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

    随着医学检验的发展,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众所周知,预防与控制疾病是不能缺少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高效性就是现今需要达到的目标.本文就如何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作者:袁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激光美容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激光美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对当前的美容激光手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是应用到眼袋治疗,色素沉着治疗,激光换肤,纹身去除等领域中,现代激光美容已成为当代医学美容有魅力和伟大的未来的一部分.

    作者:李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将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临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为提高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与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均给予常规利尿剂、强心剂治疗.研究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卡托普利物治疗,用法用量同研究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05%,且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药物联合治疗,能够达到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诊科单手操作Y型单翼型留置针(22G)成功率的探讨

    目的:为急诊患者赢得有利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探讨新型的静脉置管送管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8月188例使用密闭式Y型单翼型留置针的抢救患者,按挂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双手协作送管操作,实验组采用单手送管操作留置针.结果:改进后的单手操作留置针成功率高于常规的双手协作操作留置针.结论:急诊科单手操作Y型单翼型留置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节约了抢救时间,值得在临床操作中推广.

    作者:张荣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7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表现、分析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于2010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70例,对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收治的7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中存在肝功能受损的患儿有40例(57.1%),存在呼吸系统受损的患儿34例(48.6%),存在血液系统受损的患儿13例(18.6%),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患儿8例(11.4%);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免疫检查确诊的巨细胞病毒感染70例患儿通过应用更昔洛韦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出现,对患儿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必须及早诊断治疗;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后绝大部分的患儿预后较好.

    作者:李晓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优化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优化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中的效果,为继续深入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分别对是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2009年、2011年两年的临床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整理统计和比较,将两组资料经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各项举措后各项护理指标明显提高,以满意度提高为明显.结论:优质护理活动利国惠民,值得巩固深入、长促发展和全面铺开.

    作者:李雪梅;冯慧琼;唐国华;罗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结果:患者没发生流产或早产.结论:精心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减轻患者痛苦和保证母婴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邓桂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择两所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一个月内 ) 250例,根据入院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10umol/L 组10-15umol/L和>15umol/L组.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梗死部位,进行详细的生化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病人住院期间的死亡例数和死亡率.结果:>15 umol/L组左室射血分数(EF)明显低于10-15 umol/L组(p<0.05)和<10 umol/L组(p<0.01),>15umol/L组EF<50%的比率也明显大于10-15 umol/L组和<10 umol/L组(p<0.01),而10-15umol/L组EF<50%的机率也明显大于<10umol/L组(p<0.05),>15 umol/L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10-15umol/L组(p<0.01)和<10umol/L组,后两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Hcy水平增高,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AMI心室重塑和死亡的强预测因子,对AMI患者要积极控制高血清同型半胱酸水平从而降低病死率.

    作者:梁书琴;张有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溧水县2005-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分析

    为了解我县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种类、影响因素、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我县人口出生素质.溧水县妇幼保健所是县三网监测的主管单位,对全县各接产医院出生缺陷进行监测、汇总并上报.本文对2005-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整理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世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翻转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瓣在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应用翻转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瓣修复骶尾部褥疮21例,术中先设计筋膜瓣,大小以无张力覆盖骶尾部创面为宜,先自深筋膜层掀起筋膜瓣,再根据骶尾部褥疮创面腔隙大小及骨外露大小设计上部臀大肌肌瓣,自止点附近切断掀起,保护臀上动脉入肌分支,肌瓣掀起逆行翻转180°后填塞骶尾部腔隙覆盖骨外露区域,褥式缝合固定后再将筋膜瓣旋转覆盖骶尾部创面.结果:本组21例中18例一期愈合,1例术后皮瓣下血肿,经过血肿清除术处理后达到一期愈合,1例由于术后伤口感染,经过抗感染换药治疗后愈合,1例术后因筋膜瓣偏小出现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过后期换药、二期缝合后愈合.长随访达2年,尚无复发病例.结论:翻转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瓣由于采用传统筋膜瓣设计方案,解决皮肤缺损问题,筋膜瓣掀起后便于暴露臀大肌及切取臀大肌肌瓣,由于肌瓣血供丰富,采用翻转肌瓣可以填塞潜腔,覆盖骶骨外露,局部组织量丰富减少了术后复发.

    作者:陈国双;吴琛;陈思思;吕英;毛波;邹同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介入特异性营养素预防和调理心脑血管疾病

    营养素是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并且通过消化、吸收、代谢而从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而心脑血管疾病,重要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代表.所导致该病症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往往是环境的污染,以及生命活动的消耗与摄取量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后,造成摄入大于消耗,或者,摄入营养质量搭配不合理等因素,经过长期的积累而造成终的结果.(1)血管硬化,血压过高而血管爆裂.(2)血脂过高,血流速度过慢,堵塞而造成梗塞.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因此,要解决心脑血管硬化和堵塞的问题,根源在于解决导致该疾病的根本原因.首先要改变观念,其次加强防范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膳食营养结构,使其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起到预防和调理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作者:阮慧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管理措施;方法:总结我社区筛查出的16例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管理经验;结果护理与管理前患者的病情改善率为25.00%(4/16),护理与管理后的病情改善率为56.25%(9/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管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耿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我门诊部在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中,对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后的临床效果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一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复发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富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士面临的压力与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护士面临的各种压力,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预防或减轻各种压力对护士的身心健康的影响,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健康.方法通过对护士常见的压力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应对策略对各种压力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护士的压力与护理工作的环境和性质有关,正确的应对策略可有效缓解护士的各种压力.

    作者:陈捷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前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前的临床应用和应用效果,为正畸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专科收治需进行口腔修复,并经正畸治疗患者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治,并配合直丝弓或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160例患者中显效患者130例,占81.3%,有效28例,占17.5%,无效2例,占1.3%.除治疗无效患者,其余患者均在正畸治疗后进行口腔修复取得了良好的发音效果和美观效果,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腔修复前经正畸治疗不但会为后期的口腔修复创造良好的治疗条件,还能够更好地保护口腔组织的健康,明显改善患者的牙列形态和面容的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秋德;谭超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气道湿化方法的应用研究

    气管切开后,患者失去了鼻腔等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导致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干燥黏结,易引起细菌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气道湿化可使其管壁纤毛运动活跃,将附着于纤毛的粘液不断上推,有利于吸出[1].气管切开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期间气道湿化效果较为理想,但在脱机期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气道湿化成为当前重症护理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利用在重症医学科工作的优势,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的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加以改进,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湿化效果.

    作者:许会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实习护士拔输液针后被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目的:分析在门诊输液室的实习护士拔输液针后被针刺伤的原因、提出防护对策,减少针刺伤对实习护士的职业危害.方法:对2012年5-11月在门诊输液室被针刺伤的8名护士的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实习护士均是在输液拔针后,处置输液针不正确造成.结论:加强实习护士职业暴露防护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规范输液拔针后输液针的处置流程,高峰时段合理排班是预防和减少实习护士拔输液针后被针刺伤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开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