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分诊护理要点

杨宇

关键词:门诊患者, 心理特点, 分诊护理要点
摘要:目的:1、剖析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2、运用心理学方法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患者能够安心候诊。方法: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缩短候诊时间,提供优质护理。结论:1、和谐的就医环境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2、优化就诊流程和提供优质服务可得到患者的认同和理解。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能紫外线治疗局限型白癜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光疗是临床上治疗白癜风的重要手段,中波高能紫外线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光疗设备之一,其功率密度约为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功率的数十倍左右,在临床应用中较NB-UVB治疗白癜风有单次光照剂量少,照射时间短,而疗效更好等特点[1]。我院皮肤科门诊2009年7月~2013年12月应用高能紫外线治疗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共187例,现将疗效观察与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856例混合痔患者术后护理的研究

    本文结合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856例混合痔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的观察、护理对加速创口的愈合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要点进行探讨。

    作者:白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从而寻找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9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虽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术后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吴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尖锐湿疣的治疗进展与思考

    尖锐湿疣是由HPV(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是临床发病率高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为黏膜及皮肤感染性疾病,极少累及血液循环,故病毒抗原不会接触到免疫细胞,人体很难释放抗原产生免疫应答,所以机体免疫系统很难有效清除病毒。一直以来,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都颇为棘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普遍主张化学联合物理,全身联合局部,西医联合中医进行治疗,在去除疣体的同时,也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本文现针对尖锐湿疣的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何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治疗妊娠期合并呼吸道感染52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妊娠期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妊娠期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方式治疗,观察组另加用莲花清瘟颗粒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妊娠结局以及感染消失时间。结果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则达到92.31%(p<0.05);妊娠结局方面,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消失时间方面,对照组需要9.5天,观察组仅需5.1天,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呼吸道感染妊娠期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另加大卫颗粒治疗可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徐月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DCA循环法在产科急危重症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目的:评价PDCA循环法在产科急危重症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2名产妇进行随机分配两组,即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中11人,使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常规组中11人,用普通方法经行护理质量管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果:实验组比常规组的护理质量管理明显要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使用在产科急危重症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显著,使护理工作人员变得主动,情绪变得人性化,提高了产妇对护理的评价。

    作者:余先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在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苏醒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对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0.9%生理盐水(I组,20例)和右美托咪定组(II组,2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或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入室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1 min (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min(T5)时的SBP、DBP、HR变化及苏醒期拔管时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结果 I组T3、T4、T5的SBP、DBP、HR明显高于 T2(P <0.05),而II组无差异(P >0.05);I组T3、T4、T5时SBP、DBP、HR明显高于II组(P <0.01);苏醒期拔管时,II组呛咳和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I组。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能明显减少患者的拔管时的应激反应以及呛咳和躁动,减少血液动力学的波动并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沙荔荔;费杭模;夏静;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体会

    目的:观察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白细胞(WBC)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患有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儿童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治疗前和经抗生素治疗72h后的WBC、ESR及CRP的含量情况,并与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比较。结果在早期细菌感染中,观察组(D组)的CRP阳性率明显高于ESR及WBC;观察组(D组)CRP、ESR、WBC的测定结果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组);观察组(D组)患儿经抗生素治疗72h后CRP、ESR、WBC的测定结果平均值明显降低。结论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CRP是细菌感染的相对敏感的指标,但CRP、WBC、ESR的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患儿急性细菌感染疾病早期的诊断,更有助于指导合理用药并根据其结果判断疗效。

    作者:朱艳春;严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面部带状疱疹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讨论面部带状疱疹症状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80例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结果:全部的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后,其中有44例患者痊愈,有20例患者获得显效恢复,有10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有6例患者获得无效,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对于面部带状疱疹重症患者来说,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作者:刘翠英;黄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方式选择

    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 ent exotropia)是介于外隐斜和共同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融合性和调节性集合功能逐渐减弱,后失去控制正常眼位的能力,成为恒定性外斜视。发病率较高,占外斜视的80%以上。多在幼年发病,国内统计3~5岁发病者多。女性患者偏多,国内报道女性占61%~70%。

    作者:杨倩;李春擎;田洁;陈静;杜卫静;赵桁;王楷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56例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56例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者,54例CT诊断正确,2例CT诊断与手术病理不符。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征象有阑尾肿大,管壁增厚,阑尾管腔扩张积液,阑尾石,阑尾周围条纹征,阑尾周围炎性包块,阑尾周围脓肿,彗星尾征,箭头征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全面观察阑尾病变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春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了解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5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阴道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阴道B超诊断7例卵巢囊肿蒂扭转,22例异位妊娠,11例黄体破裂,12例盆腔炎性包块,3例子宫肌瘤变性;术后病理诊断符合50例,误诊5例,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91%。结论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王凤珍;王芳;金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强化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78例,按照护理管理的方式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细节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经过护理后,显效的患者有30例,有效的患者有8例,无效的患者有1例,有效率为97.44%,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的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美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术后疼痛的应用分析

    疼痛是机体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同时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反应。目前国际上已将疼痛列为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疼痛与疾病的发展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也是临床骨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主诉之一。因此,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干预是骨科病房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杨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度中暑病人的临床护理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总称[1]。2010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重度中暑病人24例,其中22例治愈出院,2例抢救无效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的局部治疗86例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对于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市妇产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确诊输卵管妊娠患者86例,应用宫腔镜,将50毫克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至患侧输卵管,同时口服中药,观察血HCG下降及盆腔包块减小情况。结果:临床治愈率83.7%(72/86);4例在一周后复查血HCG升高,行第二次宫腔镜下局部注射治疗;5例因宫腔内粘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无法局部注射,改为腹腔镜下手术;5例治疗失败。3个月后对66例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愈的患者随访,其中月经恢复正常的有55例(83.3%)。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明显,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是可行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微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两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36例,微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32例,评价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转归。结果:按照GOS预后评分结果:小骨窗组36例中,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7例,Ⅳ级15例,Ⅴ级10例。微创组32例中,Ⅰ级4例,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Ⅴ级6例。将GOS评分中Ⅳ~Ⅴ级评为优良率,小骨窗组优良率69.44%,死亡率5.56%,微创组优良率43.75%,死亡率12.5%。小骨窗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微创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大骨瓣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合的手术方法尽可能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季爱平;吕远;封林森;段晓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肿瘤化疗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护理观察

    目的:经过分析研究,找出对肿瘤化疗时发生低钾血症患者的有效护理方式,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印证。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87例肿瘤化疗并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的护理记录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常规护理和精心改进后护理效果的异同,判断哪种护理效果更有效。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后的肿瘤化疗患者所患的低钾血症治愈率较之前上升了,治愈率达到了93.67%。结论提高对肿瘤化疗患者的重视,加强护理,可以提高化疗的效果,减少低钾血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更有利。

    作者:范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的护理方法探讨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66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内镜外套管进行治疗与护理分为两组,分别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护理后血发生率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加用外套管的护理方法具有更优秀的效果。

    作者:刘成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探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为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将本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接收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并总结院内感染的手术室护理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4/50),术后复发率6.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六个手术室管理因素与医院感染有关,其中四个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高危影响因素:手术切口(OR=6.71)、手术时程(OR=3.75)、ICU(OR =12.97)、预防性抗生素(OR =3.14)。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普通外科手术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如术后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