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骨科护理OE C模式的应用

王丽娜

关键词:骨科护理, OEC模式,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研究一种适合的方法,使护理效果及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方法: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深入了解OEC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目标体系予以明确,护理检查体系细化,规范护理流程,对护理工作进行量化等,形成适用于骨科护理的OEC管理方法。结果:应用OEC模式护理质控检查满意度全部符合标准,患者满意度高达98.7%。结论:OEC模式对于提高骨科护理效果及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科门诊家属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精神疾病是一种因为大脑功能发生紊乱的疾病,患者通常有精神失常以及行为异常等表现,发病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是该病具有的特点,这给患者以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所以,在患者患病时间较长之后患者的家属会产生许多复杂的心理状态。对精神病患者其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了解,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对患者恢复简单的社会功能具有促进的作用。怎样对患者其家属所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来调解,这是当前精神科门诊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人将在精神科门诊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的一些工作体会做以总结,供相关人士做以参考。

    作者:唐冬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痔结扎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

    痔是肛肠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便血、痔核脱出、嵌顿等。据统计,痔疮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7.25%[1]。中医对II、III期内痔、纤维型内痔多采用结扎手术治疗。痔手术前后的护理对于缓解尿潴留、减轻、预防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复发均起到积极作用。根据分期对痔手术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戴庆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发热<5天川崎病1例分析

    对发热<5天川崎病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女,1岁3月。因“发热3天,皮疹5天”于2013年10月28日入院。入院前8天,患儿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8℃,无畏寒寒战,伴口唇绯红,无皲裂,无流涕、咳嗽,无呕吐、腹泻,予口服退热药后可降至正常,有反复发热,高39℃,予口服药物治疗,3天后热退,未再反复发热。入院前5天(热退后第2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仍口唇发红,精神食欲可,未予特殊处理。入院前3天,患儿口唇出现皲裂,精神食欲较差,门诊予输液抗感染治疗2天,皮疹有所消退,但口唇皲裂及精神食欲无好转。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川崎病?”收入院。入院查体:T:36.7℃,P:115次/分, R:28次/分,W:10Kg,面色稍苍白,精神差,呼吸无急促,全身散在淡红色斑丘疹,各种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睑无浮肿,球结膜无充血,口唇干燥、发红、皲裂,无杨梅舌,口唇粘膜光滑,咽部稍充血,双侧扁桃体I,无疱疹及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音。心音有力,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包括,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肢端无肿胀及脱屑,肛周无脱屑,手足心无皮疹。神经系统体征阴性。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左冠状动脉扩张:内径3.6mm,右冠状动脉扩张:内径3.4mm。胸片示:双肺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8.55*10e9/L,中性细胞比率:45.2%,淋巴细胞比率:44.6%,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305*10e9/L。CRP:1.8mg/L。血沉:10mm/h。肝功正常。肾功正常。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487U/L。电解质正常。入院诊断:1.不完全川崎病?2.心肌炎?入院后予喜炎平抗病毒,静脉丙种球蛋白2g/kg单次输入,联合阿司匹林3mg/mg/kg.d及潘生丁3mg/kg.d治疗,入院后患儿一直无发热,住院治疗第3天,患儿口唇皲裂及皮疹明显消退,无发热及咳嗽,精神食欲明显好转。住院第7天患儿无发热,皮疹完全消退,无咳嗽,无鼻阻、流涕,无呕吐、腹泻,精神食欲较好,大小便正常。此时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14*10e9/l,中性细胞比率:35.6%,淋巴细胞比率:49.3%,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672*10e9/L;CRP:3.3mg/L;血沉:15mm/h。患儿带药出院:维持口服阿司匹林3mg//kg.d及潘生丁3mg/kg.d治疗。出院2周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冠状动脉扩张:内径3mm,右冠状动脉扩张:内径3.1mm;复查血小板:687*10e9/L。出院1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冠状动脉扩张:内径2.8mm,右冠状动脉扩张:内径2.4mm;复查血小板:433*10e9/L。出院3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冠状动脉内径2.4mm(正常),右冠状动脉内径2.1mm(正常);复查血小板:398*10e9/L。予以继续口服潘生丁3mg/kg.d治疗,定期随访血小板。

    作者:石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必须对医院感染进行管理控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现将我科院感管理办法总结如下。

    作者:李玥美;张玉萍;牟翠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并分析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安全管理组(n=55)与对照组(n=55),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前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安全管理组护理差错率、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率、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0.0%、98.2%、0.0%、(98.8±1.7),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可以有效优化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该种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曾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确诊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利巴韦林、泼尼松、甲钴胺、康复理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根据House-Brackmamn面神经功能分级及临床疗效指标,评定两组治疗4周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率48.33%,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治愈率68.33%,总有效率为96.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采用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传统方法疗效更好。

    作者:岳玲;郑华成;靳梅;刘倩;杜兆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目的:介绍肾小球肾炎的定义临床特点,以及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以及饮食指导,指导护士提供更好的护理,同事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病情观察;方法,主要通过讲解一些关于肾小球肾炎的一般的病因和病例常识,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结果,肾小球肾炎的护理理念有所改善,促进了患者疾病的恢复;结论,肾小球肾炎不可怕,只要提供良好的护理,精心的照顾预后很好,可以治愈,没有并发症。

    作者:李晨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120例小儿支气管炎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不仅可以提高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备受推广。

    作者:杨淑芬;吕金英;王孝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护理体会

    本文通过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得出结论: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极大地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春红;赵素峰;赵艳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初探

    创伤、肿瘤及人工关节翻修手术等均可造成骨缺损。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骨移植,但每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要。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结论: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通过骨缺损的基因治疗方法可保证细胞生长因子局部的靶向释放,大限度地增加局部治疗效果,减少全身副作用,被认为是维持骨缺损局部生长因子有效治疗浓度有希望的一种方法。

    作者:沈成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浅析

    目的:对目前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就诊的心血管疾病9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心血管药物DDDs值前3名的分别为阿伐他丁、贝那普利、硝苯地平,DDDs值在前10名的药物中通心络胶囊和阿司匹林的DUI>1.0,其余药物的DUI均在1.0以下;抗高血压药物总DDD值以及DDDs值在所有不同种类药物中属高,抗心律失常药的总DDD值及DDDs值在所有不同种类药物中属低,结论:我院使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大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合理性高。

    作者:张蔚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呼吸道管理护理干预加强,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呼吸内科的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病人的咳嗽症状减少、喘憋不适好转、肺部音缓解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的要比对照组短,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能加快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好患者的病情,故存在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康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抗凝、溶栓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我院内科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24)。观察组在12小时内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滴注溶栓,30min内滴完;之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bid抗凝,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冠脉再通率为85.7%,病死率3.5%,再出血率7.1%;对照组治疗冠脉再通率33.3%,病死率25%,再出血率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抗凝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但再出血并发症相应增多。

    作者:李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康惠尔敷料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敷料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皮肤感染、伤口愈合、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的护理效果,探讨更适宜患者使用的敷料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科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康惠尔泡沫敷料进行切口换药,对照组使用常规敷料进行切口换药,两组患者均予以全程正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皮肤感染、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使用康惠尔泡沫无菌敷料明显减少气管切开患者皮肤感染及拔管时间,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且操作方便,适宜普遍推广。

    作者:刘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某院放射治疗室的设计对候诊区的影响

    目的:评价医院新建和扩建后的治疗加速器机房。方法:依据我国卫生防护的标准法规,考虑到放射线对非相关人员(工作人员以及陪护人员及附近居民)的危害,对放射治疗室扩建后进行评价和防护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医院放射治疗室外、候诊区规划扩建合理,考虑周全,有效地减少了非相关人员所受的辐射危害。结论:医院改扩建后的放射治疗室防护屏蔽效果良好,室外候诊区辐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作者:范力;李彩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饮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中疗效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作者:邹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门诊护理投诉的原因探讨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护理投诉的主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8月发生的107例门诊病人投入原因进行回归性分析,从而总结其产生投诉的原因所在。结果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投诉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护患沟通不当、服务态度不好、护士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护士静脉抽血技术欠熟练等,其分别占整体比例的47.67%、21.49%、15.89%、4.67%。主管和护师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和患者的沟通,通过专业技能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投诉。

    作者:王艳;穆聪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方式及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01月至2014年06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手术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全面手术护理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印玉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是经胸壁乳晕入路,通过超声刀和腔镜手术器械的远距离操作切除病变甲状腺组织。该术式改变了传统外科手术切口,使创口微小化并转移到身体的隐蔽部位,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张敏;黄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通心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对通心络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一年间所接收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7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86例患者。对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给予银杏叶片治疗,并将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治疗组的86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疗效显著(62.79%),25例患者治疗有效(29.06%),7例患者治疗无效(8.10%),总有效率为91.86%。对照组的86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疗效显著(36.04%),30例患者治疗有效(34.88%),25例患者治疗无效(29.06%),总有效率为70.93%。两组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是极为有效的,且存在较少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国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