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华
创伤性脑损伤是大脑功能因外力作用引起的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多由跌倒,机动车事故,暴力袭击,重物击中等引起。脑组织的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在受到冲击的时候,脑组织被集中或弥散的损伤。原发性脑损伤后大脑伴随一系列变化。比如神经细胞功能的变化、脑组织局部缺血,脑水肿。上诉的这些改变常会与血压,ICP,CPP,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导致脑组织的再次损伤{Mc-Net ,2010#24}[1]。
作者:唐继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人类文明和思想解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从事工作甚至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政治领域中,女性领导者的加入,有利于激发女性的参政意识和热情,增强女性的政治责任感,也有利于组织机构领导成员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互补。
作者:闫丽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软骨性恶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生于颌骨的软骨性恶性肿瘤更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上颌软骨性恶性肿瘤报告如下。患者女,32岁,发现右上后牙区肿块半年就诊,半年前肿块约黄豆大小,近期自觉逐渐增大,全身无其它不适。患者10年有鼻恶性淋巴瘤放疗史。专科检查:右上颌16、17可及牙龈肿物,向外侧膨隆,约2cm*3cm,质地中等,无动度,无压痛,开口度正常。口腔全景片:未见明显右上颌骨破坏。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初步诊断为右上牙龈瘤。
作者:何海波;王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应用胰岛素外敷治疗的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糖尿病足患者共72例,使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后直接换药包扎,观察组患者除对照组治疗外,采用胰岛素外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44%(25/36),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胰岛素外敷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同时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刘岚;申文芳;刘吉平;朱凌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颅内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1到2014年我院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实施颅内引流患者180例,分析其临床护理体会。结果:实施颅内引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并发症、颅内无感染且无1例复发。结论: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颅内引流管的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瞳孔、肢体、意识、言语、生命体征及活动,且良好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与量,做好引流管护理,并积极防止颅内感染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颅内引流管护理中具重要意义。
作者:杨玉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了改变人体解剖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人体解剖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本文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及其作用,并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环节设置,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岩;傅文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管理中的运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建立沟通平台,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选定出“降低患者跌倒风险”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针对主要原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防范对策:建立跌倒风险因子评估及动态评估的指引;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将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纳入护士岗位管理,进行绩效考核。比较活动前后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为较实施前明显改善。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提高了护士团队意识、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使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虞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指屈肌腱损伤康复的作用。方法:将96例指屈肌腱损伤病人分为对照组与早期康复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外科传统方法护理,而早期康复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三个月后的护理效果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早期康复组的优良率为93.7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92.47±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和86.93±8.8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手指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唐雯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病人来医院治病,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护士,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作者:汪永红;冯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消化内科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并提出减少针刺伤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科36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出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护对策。结果:所有护士均有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针刺伤的经历,护士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较多,被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比较简单,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结论:应该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保障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药膳调补老慢支的实际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老慢支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消炎、平喘等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每年从夏至开始至三伏末结束,对老慢支患者采用各类药膳进行调补;观察两组患者咳嗽、气喘、痰等症状的发作频次及症状改善情况,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23例,其总有效率为7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例、13例及51.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陶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女性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收治120例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评估和研究。结果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120例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避孕知识及女性生殖器卫生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女性患者进行教育宣教,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流产后护理等干预措施,对减少妇科炎症的产生和保证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欧阳红;黄爱兰;罗丽华;雷乔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于临床应用经皮加压钢板行微创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观察和对比,探讨经皮加压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之间,我科对24例有手术适应症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了经皮加压钢板(PCCP)手术,29例实施了动力加压螺钉(DHS)手术,将前者分入组I,后者分入组II,记录组I、II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并对所有病例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月、3月、6月、1年,行Harris评分。结果:组I平均手术51.7分钟,平均出血量59.2ml,术后随访优良率91.3%;组II平均手术64.2分钟,平均出血量303.9ml,术后随访组II优良率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相对于DHS而言,PC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点非常明显,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剥离肌肉少、出血少、受X线辐射量少、术后疼痛轻、患者能早期活动的特点,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作者:傅斌;朱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理想方法。方法对42例(50只眼)行提上睑肌联合上横韧带折叠并固定于睑板上治疗上睑下垂,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治愈39例(46只眼),占92%,欠矫3例(4只眼),占8%,无过矫病例。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手术成功率高,疗效满意。适合于所有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病人,是一种可行的、合乎生理及美容要求的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
作者:颜世传;李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了解香格里拉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和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和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资料对2011年-2014年上半年全县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零7个月香格里拉县共累计报告385例,发病例数分别为2011年191例,2012年72例,2013年66例,2014年56例,发病率分别为2011年109.71429/10万,2012年41.14286/10万,2013年为37.71429/10万,2014年7个月3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6月份,发病例数为221,占总发病人数的57.4%。散居儿童发病269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9.8%;人口集中区域发病明显高发,如建塘镇发病125例,占总发病数的32.5%;男性发病233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0.5%;女性占152例,占总发病人数的39.5%;男女之比为1.53:1;患者小7个月,大20岁,1-4岁年龄组发病数多为303例,占发病人数的78.7%。无重症和死亡例。结论主要发病年龄段为1-4岁,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呈单峰型,人口密集区多发。2011年多发占192例,发病率为109.71429/10万,成为流行,幼托及散居儿童应重点防控。做好幼托及散居儿童的综合防控措施能起到理想效果。
作者:项锡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都采用利尿药、强心药、扩张血管药物等常规的口服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及葛根素注射液。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6.67%;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67%。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存在着广泛的药理有效性,且存在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改善病人的心功能以及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卫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是经胸壁乳晕入路,通过超声刀和腔镜手术器械的远距离操作切除病变甲状腺组织。该术式改变了传统外科手术切口,使创口微小化并转移到身体的隐蔽部位,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张敏;黄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观察研究有效措施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PICC置管患者11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PICC置管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5例):临床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护理;B1组(观察组55例):临床选择常规方法+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PICC置管患者在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两方面具有的差异。结果:两组PICC置管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临床并发症出现概率方面,B1组低于B2组置管患者明显(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B1组高于B2组置管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患者,临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置管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从而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凸显预见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文主要讨论腹腔镜技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100例,其中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所需要进行的手术主要有以下四种:分别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胃大部切除手术,胃壁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手术,其比例分别为36:31:20:13,以上手术均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四种相同类型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选取20例。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自进行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指标信息数据。结果:应用腹腔镜手术对治疗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切除胃大部,切除胃壁良性肿瘤和切断迷走神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康复时间,并发症以及其他不良症状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同类型手术。结论:与不采用腹腔镜治疗相比,应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具有手术快速,对人体组织创伤性较小,康复时间短和手术后并发症状少等优势,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龙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孕期体重增加过重肥胖,可严重影响胎儿和母亲的健康,容易导致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通过我院对孕产妇进行有效的体重管理与护理指导,可有效的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的发生,有益于孕产妇的身心健康,降低产后体重,提升健康水平,提高孕妇产后的生活质量,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护理质量与水平。可将我们科学的做好孕期体重管理与护理指导经验,在全国的医院推广运用,必将直接地、普遍地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与生命质量。
作者:秦隽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