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软骨性恶性肿瘤1例报告

何海波;王喆

关键词:上颌, 骨性, 恶性肿瘤, 口腔全景片, 恶性淋巴瘤, 肿块, 牙龈瘤, 检查, 患者, 颌骨, 开口度, 后牙区, 骨破坏, 专科, 诊断, 无压, 临床, 黄豆, 放疗, 报告
摘要:软骨性恶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生于颌骨的软骨性恶性肿瘤更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上颌软骨性恶性肿瘤报告如下。患者女,32岁,发现右上后牙区肿块半年就诊,半年前肿块约黄豆大小,近期自觉逐渐增大,全身无其它不适。患者10年有鼻恶性淋巴瘤放疗史。专科检查:右上颌16、17可及牙龈肿物,向外侧膨隆,约2cm*3cm,质地中等,无动度,无压痛,开口度正常。口腔全景片:未见明显右上颌骨破坏。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初步诊断为右上牙龈瘤。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14例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疤痕子宫患者114例,观察组65例患者首次剖宫产术式为新式剖宫产,对照组49例患者首次剖宫产为采用传统术式。比较二次剖宫产的进腹时间、术中出血、腹盆腔粘连、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进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盆腔粘连等情况均差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恢复与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采用不同术式对患者再次手术有较大影响,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合理术式,以减少对患者的影响,也为有再次生育需求的患者再次手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作者:刘建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为了改变人体解剖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人体解剖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本文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及其作用,并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环节设置,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岩;傅文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术后女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女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甲状腺手术女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更加人性化的全方位护理。评定并比较两组病人不同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入组时两组 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手术1周后,干预组S A 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手术1周后,干预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甲状腺手术女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缪月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及临床用药观察

    目的:对抗感冒药物的药理特点、临床用药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了我院2014年2月内220例感冒病症的处方,并对其感冒患者用药的临床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这220例处方中,有28例不合理感冒用药处方,也就是不合理率为12.7%,有6例不对症感冒用药处方,即不对症率是2.7%;还有31例出现药物成分重复,占总病例数的14.1%。结论:加强对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和临床用药的观察,有助于提高临床处方的准确率,有效地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使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

    作者:孙立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规范化护理在手术治疗在颈间盘突出症中的体会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化护理越来越被重视,下面是我科在2008年5月--2013年8月对60例手术治疗的颈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规范化护理的体会。

    作者:张春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面部带状疱疹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讨论面部带状疱疹症状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80例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结果:全部的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后,其中有44例患者痊愈,有20例患者获得显效恢复,有10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有6例患者获得无效,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对于面部带状疱疹重症患者来说,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作者:刘翠英;黄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护理标识的管理与应用,降低护理风险。方法:将护理标识系统、科学、规范的应用在整个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结果:极大的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病人的满意程度高达95%,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结论:护理标识对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作者:董玉洁;吕娅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院校合作型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院校合作型教学法在护理专科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个班级的110名专科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教学;实验组采用院校合作型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对老师的满意度达到96.60%,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考核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校合作型教学法在护理专科学生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许慧红;朱珠;马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社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3个月。结果: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饮食、运动、用药及血糖监测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经过检测,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降低血红蛋白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卫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术后二期愈合切口的临床研究

    4目的:就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术后二期愈合切口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外科手术后二期愈合的切口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疗法,观察两组术后二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0%,对照组治愈率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术后二期愈合切口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费用,缩短疗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愈合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芳;雷霞;雷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口气管插管的气囊管理

    气管插管是将导管经鼻或口腔插入鼻咽或口咽部、气管内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因为经口气管插管插入容易,适用于急救场合,又因其相对管腔大,吸痰容易,所以在临床上较多用。但是经口人工气道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了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何大程度地减少人工气道带来的危害,尽可能地恢复自然气道功能,是当前气道管理所面临的主要任务。近年来,护理同行对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现在将经口气管插管的气囊管理概述如下。

    作者:姜文昧;张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体会

    目的:观察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白细胞(WBC)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患有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儿童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治疗前和经抗生素治疗72h后的WBC、ESR及CRP的含量情况,并与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比较。结果在早期细菌感染中,观察组(D组)的CRP阳性率明显高于ESR及WBC;观察组(D组)CRP、ESR、WBC的测定结果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组);观察组(D组)患儿经抗生素治疗72h后CRP、ESR、WBC的测定结果平均值明显降低。结论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CRP是细菌感染的相对敏感的指标,但CRP、WBC、ESR的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患儿急性细菌感染疾病早期的诊断,更有助于指导合理用药并根据其结果判断疗效。

    作者:朱艳春;严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辨证施护

    本文通过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来研究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的佳方案,认为根据骨折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具有促进老年病人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人家属和社会负担的优点,体现出整体护理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巨大作用。

    作者:季梅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护理质量,加强对护士素质的培养,加强护理管理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从而使护理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

    作者:余正梅;梁海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护理干预措施对实施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外科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施行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手术后排气和下床活动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临床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综合护理措施之后,有效地缩短了手术实施的时间,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姜菲;段雪德;马婧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探讨

    目的:探索护理与影响技术一体化管理对提高放射科室整体的质量效果。方法通过实行护理和影像一体化的管理,从而全面提升医院放射科室的质量。如构建护士、技术一体化层级的岗位;建立护理和技师考评制度;加强一体化培训等。结果通过实验,患者满意度从85%提升至98.4%,技师满意度从85%提高到98.7%,对比剂渗漏率则从0.3%降到0.09%。结论实施护士、技术一体化的管理对提高放射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具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李晨;李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手术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情绪状态和护患满意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护患满意率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有助于缓解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并可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唐保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及防范意识的调查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及防范意识情况。方法以我院2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整体上处在中等水平,年龄、工作年限不同的护士,得分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压疮防范意识相关护理行为整体上处在高水平,但术前护理行为得分处在低水平,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及职称不同的护士,得分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需要采取术中压疮的相关培训工作所占百分比为100.00%。结论现状下,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还有待提高,同时关于压疮的术前防范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会阴无保护接生法的临床实施及效果

    目的:分析探究会阴无保护接生法的临床实施及效果。方法:选择过去我院妇产科所接受的20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00名实施无保护接生法的健康产妇,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外100名实施传统托肛保护法的健康产妇,降低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所导致的会阴裂伤发生情况,会阴侧切率以及生产2个小时之后的出血情况。结果: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法的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会阴侧切率以及生产2个小时之后的阴道出血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接生中,选择应用无保护接生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会阴裂伤问题的发生,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减少产妇生产2个小时之后的阴道出血,确保产妇自然分娩的顺利实现,对于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与运用。

    作者:邱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精囊镜治疗技巧及并发症防治

    目的:研究并分析精囊镜治疗技巧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入院治疗的20例精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精囊镜进行诊断与治疗,统计治疗结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17例进入到双侧精囊中,2例进入单侧精囊,1例进入失败,将其中的血块与炎性分泌物清洗干净,看患者精囊腔中是否存在结石、凝血块与粘连情况,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0到6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1.5±2.5)min,对患者进行2到18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13例患者在三个月后血精、会阴不适感消失,3例无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复查结果显示,均存在精子,但是活动率较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后得到显著。结论:精囊镜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能够同时实现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对于精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良好的价值,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并发症,因此,必须要仔细手术,轻柔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谭国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