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囊镜治疗技巧及并发症防治

谭国军

关键词:精囊镜, 治疗技巧, 并发症防治措施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精囊镜治疗技巧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入院治疗的20例精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精囊镜进行诊断与治疗,统计治疗结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17例进入到双侧精囊中,2例进入单侧精囊,1例进入失败,将其中的血块与炎性分泌物清洗干净,看患者精囊腔中是否存在结石、凝血块与粘连情况,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0到6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1.5±2.5)min,对患者进行2到18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13例患者在三个月后血精、会阴不适感消失,3例无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复查结果显示,均存在精子,但是活动率较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后得到显著。结论:精囊镜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能够同时实现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对于精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良好的价值,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并发症,因此,必须要仔细手术,轻柔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常规四点活检与阴道镜下定位电切活检的探讨

    目的:明确宫颈常规四点活检与阴道镜下定位电切活检哪个更有应用价值,探讨阴道镜下宫颈定位电切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两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60例,需要行宫颈活检的患者,其中包括阴道镜定位活检40果,宫颈常规活检20例。结果:宫颈常规四点活检和阴道镜下定位电切活检的病理结果,不符合的患者有38例,完全符合的患者有22例。其中,病理级别阴道镜下定位电切活检比宫颈常规四点活检升高12例,宫颈阴道镜下定位电切活检发现早期浸润癌1例,宫颈原位癌5例,均进行子宫切除术以及广泛子宫切除术。CIN2的患者有32例,行宫颈锥切术,术后并重新病检,切缘干净。CIN1的患者18例,行宫颈电熨术,在平均16个月的随诊时间内,均没有出现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情况,宫颈电切取活检及常规四点取活检的并发症主要是术后出血。结论:阴道镜下定位电切活检比宫颈常规四点活检更具有应用价值,因为病变组织在取活检时已经被整块的切除掉了,宫颈常规四点活检就无法做到,因此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程景学;张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病房临床带教体会

    目的:培养实习护生在干部病房的临床实践能力、与老年人患者的沟通能力、加强细节化护理意识。方法根据患者特点制定带教计划。结果与结论患者对护生满意度高,护生掌握了相关的护理技能,注重护理细节,能与患者良好沟通。

    作者:韩莎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此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患儿恢复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更佳,能够促进患儿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屈林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文书书写存在问题的探讨

    护理文书是护士在日常的医疗过程中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它包括体温单、医嘱的执行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单等。《医疗事处理条例》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律性文件,护理文书中的每个文字、每个符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从我院病历抽查结果来看,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相关问题进一步探讨,以达到提高文书书写质量和法律效用的目的。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和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易剑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电话回访式护理指导在肝胆外科带引流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护理指导在肝胆外科带引流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我院对82名接受肝胆外科手术并且带引流管出院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的资料。结果:82名患者中有4名患者失访。78名患者没有1名患者出现腹部切口感染以及脱管现象,也没有患者出现相关的护理并发症,出院患者的回访满意度从以前的92%升到了98%。结论:制定有关引流管健康宣教的内容,利用电话回访式护理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种护理模式在患者出院后的再教育是可行,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丹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部DWI、MRA与颈动脉CDS的Sono CT及QLAB联合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联合采用DWI、MRA、Sono CT及QLAB技术在TIA诊断方面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TIA患者和59例健康体检者资料,两组均采用DWI、MRA、Sono CT及QLAB检测技术。结果 Sono CT技术能够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阳性率。TIA组与对照组的DWI阳性病灶、动脉斑块数量、内中膜厚度的阳性率相应递减,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DWI、MRA、Sono CT及QLAB技术对TIA病因诊断及其评估继发脑梗死风险提供一套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初颖;柳峻峰;李春梅;胡江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其基本病变为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病理变化为内膜撕裂、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壁层中蔓延,并将中层撕开向内外及两侧膨出而形成局灶性夹层血肿[1]。近年来由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逐年增加,此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此病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不易诊断,患者极度痛苦,容易引起医患纠纷,所以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护士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死亡率。本文收集了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傅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9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时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1.入舱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高压氧治疗常识,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2.舱内患者病情的观察护理。3.出舱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使用天然气的常识宣教及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必要性。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在及时采用高压氧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效果满意。

    作者:王永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整体护理研究(附80例报告)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科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经过良好的护理之后,康复效果较为显著,没有出现意外的突发病症,整体护理效果较好。讨论:临床上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塞要求较高,否则很容易出现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而导致死亡。

    作者:李园;叶改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成人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成人肠套叠患者进行术前彩超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总结分析。结果:彩超能实时动态的观察套叠肠管的特征性改变,肠管血运情况,声像图的特征性改变为“靶环征”及“套筒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套叠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陈慧敏;钟玲;毛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情绪稳定等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遵医行为,确保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彭红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的评估和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的评估和管理。方法:选取我院内科的20名不同层次的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护理叙事的研究方法,在完成重症患者的抢救之后,在病例讨论会上描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的护理情景,再现不同层次护士的处理过程,通过与护理标准进行对照,对不同层次护士的重症思维能力进行评估,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本科学历护士重症思维能力的合格率为90%,明显高于专科护理人员的7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存在明显不同,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推进护理分级管理模式的建立,提高重症护理质量。

    作者:许洪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矽肺并发肺结核48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通过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矽肺并发肺结核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矽肺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多有胸闷、胸痛、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且X线有相应的改变。48例中治愈31例(占64.6%),迁延未愈11例(占22.9%),死亡6例(占12.5%)。结论矽肺患者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由于矽肺患者抵抗力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结核菌感染;临床表现为乏力、盗汗、午后低热、消瘦、胸闷、胸痛、咳嗽、气急、咯血等;X线表现表现复杂;治疗原则为加强基础营养、正规抗结核治疗、早期加用抗生素、长期氧疗。临床特点是病变重、进展快、并发症多、抗结核疗效差等。

    作者:李志梅;敖及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多功能伏台在25 G玻璃体切割术后坐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功能伏台在25G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坐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取面向下低头坐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4~72岁,采用传统U型软枕[1]辅助坐位护理。实验组年龄20~70岁,采用多功能伏台辅助坐位护理。观察二组患者术后面向下坐位时间、睡眠时间、不适症状情况及三月内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单次面向下坐位时间、睡眠时间、术后三天面向下坐位时间、不适症状及三月内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运用多功能伏台辅助坐位护理可减少患者不适症状,提升患者面向下坐位的依从性,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鲍学英;陈家琳;唐正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肝切除配合纤维胆道镜治疗84例肝胆结石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对肝胆结石患者运用肝切除配合纤维胆道镜进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录并治疗的84例肝胆结石患者纳入研究,给予肝切除配合纤维胆道镜施治,同时与其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84例病例均获得满意手术,围术期未见患者肝功能衰竭或死亡,其中共11例出现术后合并症,发生率是13.1%,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与胆漏各有4例、5例和2例。随访资料显示,84例病例中,共有6例结石残留,占7.1%,有9例结石复发,所占比重是10.7%。结论:对肝胆结石患者实施肝切除配合纤维胆道镜进行治疗有确切疗效,可尽量避免结石残留与复发,适合在临床加强普及。

    作者:贺富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还可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导致抗生素的滥用,而且导致小儿贫血、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甚至肺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故积极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医生和家长的共同目标。绝大多数患儿的体内感染是内源性的,与其免疫力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很有必要。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为卡介苗提取素,含核酸、多糖等十几种免疫活性物质,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通过调节机体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封闭IgE功能,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具有抗乙酰胆碱所致的支气管痉挛作用,达到抗过敏及平喘作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作者:高学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阑尾手术护理配合与体会

    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以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急性阑尾炎较为常见,各年龄段及妊娠期妇女均可发病。慢性阑尾炎较为少见。外科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旨在开腹下阑尾切除的手术配合,从手术适应症、麻醉方式、生理解剖、术中配合等各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作者:谢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长期护理干预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反复发作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干预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反复发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长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长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反复发作的次数。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夏芳;曾庆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颌骨缺损患者,并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对患者进行颌骨缺损修补,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50例颌骨缺损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47例,治疗有效率为94%。通过术后回访,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为96%,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在不损害患者口腔功能和外形的基础上实现口腔的完美恢复,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梅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