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莎莎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的护理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在此过程中,患者家属承担着照顾患者、财力付出、兼顾工作等诸多责任,有时比患者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得知亲人患癌症的消息,对家属是一个不良的心理刺激,同时由于家属与患者的接触多,其身心负担沉重,加上患者的不适与不良心情均会对家属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常出现抑郁、焦虑、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家属的焦虑、抑郁心理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很容易影响患者,同时也影响其社会支持力度,终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癌症家属的身心护理,找出其焦虑的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以减轻家属的焦虑抑郁心理。我科自2010年5月到2014年5月对收治的120例晚期肿瘤患者的家属针对焦虑抑郁情绪做了探讨分析,具体做到了以下护理对策。
作者:姚启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有自杀行为的49例精神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并通过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护理;结果:精神病患者自杀有一定起因与规律性,“精神症状、情感障碍、不良生活事件”为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主要诱因,自杀时间夜晚(下夜高于上夜)高于白天;结论:对于精神病患者自杀应充分认识其诱因与规律性,通过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发生率提升抢救成功率。
作者:林明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例多重耐药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并进行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讨论在我院神经外科中防控多重耐药发生的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中存在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出现的根源来制订控制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多方面多重耐药感染监督以及医务人员整改措施,改善清洁消毒存在的病原体污染等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医院内多重耐药感染范围。结论:对神经外科多重感染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发生比例。并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较大意义。
作者:周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人是管理的核心,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人的管理由过去的单纯人事管理到现在的对员工知识文化管理,更重视了人在创建医院文化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医院文化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职工对医院的归属感与责任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浅析了医院文化与人力资源内在的互动关系,阐述了如何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来构建医院文化以及创建医院文化的途径中如何做好人的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一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快速评估病情、有效止血、抗休克的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积极的术前准备、安全转运、心理护理。患者经过快速、有效的急诊室救治,积极进行了急诊手术,预后良好。
作者:陈颖;左霞;孙四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跌倒是每个人一生中从幼儿到老年、健康到衰老都会面临的问题。国外许多学者进行大量的研究,认为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脑血管疾病在神经内科临床上很常见,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不但有生理器官的老化和功能的衰退,而且大多有机体病理的因素存在,这样大大增加了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几率。笔者回顾了由2000年8月至2009年7月两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共34例,根据患者跌倒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2000年8月-2009年7月,两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老年病患发生跌倒事件共34例。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死(AMI)使用常规心电图(ECG)难以诊断。尽管国外学者对此曾进行许多研究,但仍无一致的意见。近年来,我们随访观察了11例CLBBB合并AMI的演变过程并有梗塞前心电图作对照。以寻求两者并存的EGC线索。
作者:李华;相秋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下睑眼袋手术严重并发症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下睑眼袋手术治疗常见并发症出发,分析严重并发症的原因、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旨在增强下睑眼袋手术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宋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研究外科手术后患者镇痛的满意度,并统计临床护理对策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更低,其对镇痛的满意度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手术后患者给予我院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对镇痛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谈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应用心理干预护理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情况。结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抑郁、焦虑程度评分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稳定患者心率,提升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蒋维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讨论面部带状疱疹症状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80例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结果:全部的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后,其中有44例患者痊愈,有20例患者获得显效恢复,有10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有6例患者获得无效,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对于面部带状疱疹重症患者来说,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作者:刘翠英;黄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齐拉西酮)和对照组(利培酮)各3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及利培酮治疗8周,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疗效按照8周减分率评定,以痊愈+显效作为有效评价。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月经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大致相当,但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更轻,无明显体重增加、闭经等,尤其适合女性患者。
作者:乔维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经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出的25例食管癌患者通过多排CT术前检查、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Ⅱ期16例,Ⅲ期4例,Ⅳ期5例,手术治疗17例,8例予以放化疗及姑息治疗。结论: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为临床手术前正确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使部分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剖胸探查,并为不能手术的患者开展综合治疗或放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孟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颅内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1到2014年我院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实施颅内引流患者180例,分析其临床护理体会。结果:实施颅内引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并发症、颅内无感染且无1例复发。结论: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颅内引流管的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瞳孔、肢体、意识、言语、生命体征及活动,且良好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与量,做好引流管护理,并积极防止颅内感染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颅内引流管护理中具重要意义。
作者:杨玉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有机磷中毒是一个较为危险的病症,其对患者的人身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有机磷中毒能够带来其他严重的并发症,这也使得其很难治疗。在患者有机磷中毒后,其非常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的问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采用了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以此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状况。本文就对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作者:杨晓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而且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有效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
作者:普青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唇腭裂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这种疾病可影响到除视力以外所有口腔颌面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治疗过程复杂且周期长,给社会带来极大负担。代谢组学主要利用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 ic resonance,NMR)技术测定生物液体样本[1],通过模式识别(Pat tern recog nit ion)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确定生物体由外源性物质刺激及自身遗传变异而致畸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组成分的变化,对代谢物组谱进行动态追踪,并将这些代谢信息与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事件关联起来,从而揭示生命活动的代谢本质。通过代谢组学可以对唇腭裂这种先天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使用做更深入和快速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对唇腭裂患者与非唇腭裂者代谢物质差异的研究现状以给现代唇腭裂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余子敬;佘小明;秦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湿热敷、地塞米松软膏、安普贴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形成效果。方法:取符合标准的15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硫酸镁湿敷组(A组)地塞米松软膏组(B组)安普贴组(C组)。结果:A、B、C三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12%、8.51%、11.54%。严重程度的平均秩次为72.82、79.86、89.13。[结论]3种方法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硫酸镁湿敷组发生率低。机械性静脉炎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分别为硫酸镁湿敷组、地塞米松软膏组、安普贴组。硫酸镁湿热敷是经济有效的选择。
作者:段红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现代人常因环境、饮食、情志等问题而得慢性胃炎,其易治愈但常反复发作。吴文尧教授认为该病病机关键为湿热、脾虚、肝郁,治疗多以清化湿热、健脾益气、疏肝解郁等治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商秋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香连汤配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用加味左金香连汤。对两组病例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改善及复发率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主要症状的改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疗效满意,主要症状改善快,用药时间短,复发率低,有一定优势。
作者:沈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