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世贤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输液港相关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和防范措施,通过加强学习,预防并发症,使输液港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方法:选取我院乳腺外科植入式输液港患者186例植入情况和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分析。结果:留置植入式输液港的186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无并发症发生例数174例;1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3例,导管异位2例,导管与输注座脱开1例,药物外渗2例,输注座局部感染2例,导管破裂1例,输注座翻转1例。留置时间短10天,长30个月。结论: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术,尤其适合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使用,它解决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并且留置时间长、护理方便,它能减少化疗药物渗出所致的周围组织坏死的危险,保护外周血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护士的工作量,降低静脉化疗的难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惠敏;郭冬梅;何佩娟;洛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微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两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36例,微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32例,评价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转归。结果:按照GOS预后评分结果:小骨窗组36例中,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7例,Ⅳ级15例,Ⅴ级10例。微创组32例中,Ⅰ级4例,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Ⅴ级6例。将GOS评分中Ⅳ~Ⅴ级评为优良率,小骨窗组优良率69.44%,死亡率5.56%,微创组优良率43.75%,死亡率12.5%。小骨窗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微创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大骨瓣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合的手术方法尽可能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季爱平;吕远;封林森;段晓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静脉输液是治疗新生儿的一项重要措施,临床上多数患儿采用头皮、四肢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且保留时间短。而腋静脉粗、直,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使患儿在治疗中既能及时用药,又有效的保护了周围静脉血管,且患儿活动不受限制,保留时间长。与其他部位穿刺相比,有诸多优势。
作者:刘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原因以及临床表现,并对其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6月至2014年0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的50例患者,并对其给与相应的护理。结果:11例患者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有6例是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有5例是单纯的冠状动脉造影造成的并发症。具体情况:2例患者快速心率失常;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造影剂过敏反应;2例患者急性血管闭塞;1例患者冠状动脉穿孔及心包填塞;1例患者血管迷走反射;2例患者动脉穿刺局部血管并发症;1例患者低血压。护理后,只有1例患者死亡(因急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其余并发症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症状得到缓解,慢慢痊愈。结论:随着临床护理经验的不断累积,可以及时发现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并给与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朱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进行改革,应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各评价指标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结论采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作者:许慧红;马嘉;朱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疾病的手段,主要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简称“放疗”,根据国内外统计大约三分之二的肿瘤患者在病情的不同阶段,出于不同目的都需要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射治疗和姑息性放射治疗,放疗技术人员每天接触放疗患者,如何能确保患者放疗效果。首先,研究患者心里很重要,笔者就放疗患者的各类心里加以归纳,并提出对策,来提高放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李彩萍;郭晋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患者行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术的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及护理,讲解介入治疗目的、方法以及术中如何配合;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康复指导等。结果:62例经介入治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46例痊愈、16例症状缓解后出院。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及护理,术后病情观察严密,各项措施实施完好,护理上无并发症,确保了佳治疗效果。
作者:杨德云;顾媛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9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时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1.入舱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高压氧治疗常识,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2.舱内患者病情的观察护理。3.出舱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使用天然气的常识宣教及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必要性。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在及时采用高压氧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效果满意。
作者:王永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该例标本采用非测量性观察法和体质测量观察法综合考察发现,腹腔干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肝总动脉直接发出三支动脉,即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且未见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三支位于同一解剖位点,肝右垂直于另两支动脉。综合以上分析,该例标本属于肝总动脉缺如变异。
作者:黄美玲;黄安;杨佩峰;吴长初;胡明华;刘烟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儿童早期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儿童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治疗前和经抗生素治疗48h后的WBC、ESR及CRP的含量情况,并与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比较。结果在早期细菌感染中,观察组(D组)的CRP阳性率明显高于ESR及WBC;观察组(D组)CRP、ESR、WBC的测定结果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组);观察组(D组)患儿经抗生素治疗48h后CRP、ESR、WBC的测定结果平均值明显降低。结论儿童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CRP是细菌感染的相对敏感的指标,但CRP、WBC、ESR的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患儿急性感染疾病早期的诊断,更有助于指导合理用药并根据其结果判断疗效。
作者:程振军;朱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对比效果。方法:COPD机械通气患者84例按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EEN支持,对照组采用PN支持。结果:实验组在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撤机时间3项指标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入住ICU时间及撤机时间,是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作者:齐永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强迫症的主要症状是具有强烈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而强迫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由强迫观念导致的,患者大脑中难以消除的强迫观念导致患者精神上的持久性的焦虑恐惧,为了缓解这种精神的恐惧和焦虑,患者会采取相应的强迫行为,这是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发挥作用,当前,强迫症治疗大多采用药物的手段进行,然而,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而随着医学领域对强迫症治疗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发现精神护理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中的效果十分明显。因此,本文将就强迫症治疗中精神护理的重要性及其护理方法进行详细综述分析并对未来强迫症治疗的新方法作个展望。
作者:郑玉红;冯亚芬;李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ICU科1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方法:ICU科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早期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合理调整血压,气管插管,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生命体征监护等综合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中有由于10例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1例发生呼吸骤停,经抢救后自主呼吸呼吸恢复,行开颅探查术。余下的137例安全转送入ICU科进行后期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加强ICU抢救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周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幸福分析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骨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有7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脑血栓症状,发生率为63.6%,造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体质指数,术后双下肢功能锻炼及BMI抗凝药使用情况等。结论:针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因素,加强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是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敬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PSPH患者均行全腹CT平扫及增强,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脾静脉闭塞后侧支循环血管开放及曲张情况。结果18例PSPH均表现为脾静脉闭塞、中断。⑴胃冠状静脉(GCV)未受累及15例中,胃冠状静脉12例、胃短静脉(GSV)15例、胃网膜静脉(GEV)15例、胃结肠干(GCT)10例可见静脉曲张,脾-肾静脉交通1例;⑵胃冠状静脉受累及3例中,均出现GCV、GSV、GEV及GCT曲张,脾-肾静脉交通2例。结论 MSCTA能清晰显示PSPH中脾静脉狭窄、闭塞及周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情况。
作者:张树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核在上颌前磨牙修复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上颚前磨牙残冠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观察组使用纤维桩修复,观察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及不良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修复成功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5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颚前磨牙修复中,使用纤维桩具有较好效果,发生不良情况几率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远桥;胡焕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便秘护理在提升肛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72例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便秘护理,比较两组两组的便秘发生情况与疼痛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秘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患者术后排便疼痛情况,降低便秘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科对毒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加强毒麻精神药品的安全管理,使之更好地使用好毒麻精神药品。结果通过规范管理,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降低管理漏洞,严防流入非法渠道。结论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必须规范化,法制化,良好的管理模式是实现管理好毒麻精神药品的重要手段。
作者:许树仙;陈亚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加巴喷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7例患者均有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征,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给予加巴喷丁口服联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对照组41例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以上两组均辅以甲钴胺片口服和喷昔洛韦乳膏外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治疗效果和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及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急性期神经痛和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优于更昔洛韦单独治疗组,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洁;王文惠;许惠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8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1例/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7.80%,则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但需要加强一般护理,而且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以提升护理总有效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安乐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