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丛红;姚靖;王佳娣
目的 探讨人性化的护理在25G+玻切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1月360例住院病人,在局部麻醉下行25G+玻切手术,把1~6月180例病人做为对照组,7~11月18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眼科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眼科护理基础上再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手术中的心理、生理应急反应和治疗、护理效果,两组病人基本情况相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健康教育宣传到位,术前访视率提高,术中舒适度、满意度提高,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日减少,术后强迫体位的执行、遵医行为,手术成功率都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25G+玻切手术病人中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病人舒适度、满意度,医患纠纷减少,促进病人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智辉;税丹;陈晓希;苟琴;李群芳;陈琴;罗珍;吴梦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本文以《黄帝内经》《金匱要略》《温病学》为理论指导,探讨黄斑囊样水肿的辨证治疗,并以临床病例举例解析.
作者:唐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一旦发病,很难做到治愈,只能缓解病情,尽早治疗可大程度保留部分视力及视功能,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激素及抑制免疫药物来控制病情.
作者:赵丽峰;宋姗姗;路雪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双眼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1例.
作者:窦帅;武晓海;任敏;闫华婧;杨振;段俊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文章报告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杰;董国军;叶河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已突显出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组织修复和纤维化,以及调节炎性免疫应答等方面均发挥关键作用.在哮喘气道结构变化中TGF-β1作为重要的致纤维化和免疫调节因子而起作用.结论 因此设想以TGF-β1为靶点,从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因子、免疫调节方面相互关系角度,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对变应性鼻炎的调控机制,对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吴卿;李莉珠;宋炎玲;易欣;田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中医治疗TIA微血管病变遗留双眼复视验案一例.方法 主要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牵正散加减,温经补血通络解痉,根据患者主诉症状加以辩证论治治疗.结果 经过两次治疗后,患者自主复视症状完全消除,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准确的中医辨证论治对双眼复视的治疗有效.
作者:李秀娟;邱礼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漏诊的机制及针刺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观察一例因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漏诊的机制及两次针刺治疗效果.结果 该患者因高度近视而漏诊开角型青光眼,缺乏长期监测眼压、眼底、视野等相关检查、定期治疗及长期随访的观念,是造成第二次视功能严重损害的主要原因,两次针刺治疗后均取得显著效果.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易漏诊、误诊,应长期监测眼压、眼底、视野等相关检查,定期针刺治疗,长期随访,以防视功能进行性损害加重.
作者:曹丛红;姚靖;王佳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毛得宏教授从医30余年,运用经验方鱼酱排毒合剂治疗鼻渊,取得良好的的临床效果,他认为,鱼酱排毒合剂是治疗鼻渊证属实证者的有效方剂,只要辨证准确,将取得事半功倍的临床效果.
作者:厍红红;彭川;毛得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过敏性结膜炎是由于眼部组织对过敏原产生超敏反应所引起的炎症,其主要由I型及IV型变态反应引起[1].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其发病率非常高,约占总人口的 20%[2],且因其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少痛苦.对此中西医提出了诸多的治疗方法,但疗效欠佳.本文作者通过学习《证治准绳·杂病》,希望给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作者:肖蕾;段俊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本文报道并分析了1例因长期频滴多种眼液眼膏引起的药物性角膜炎的诊治.
作者:袁铭悦;李翔;刘红佶;刘欢;范海梅;周旭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眶蜂窝组织炎是眼眶内软组织感染致病原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发病急剧,严重者可发展为脓毒血症或者波及海绵窦而危及生命.临床上以儿童多见,本文报道牙源性感染所致的重症眶蜂窝织炎1例.
作者:肖建强;李杰;何凤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被随机分成A、B和C组.A组给予天麻素+维生素B12治疗;B组给予天麻素+盐酸利多卡因治疗;C组给予维生素B12+盐酸利多卡因治疗.各组每隔3日注射1次,7次为1疗程.完成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5.00%、67.86%及53.57%,且A组和B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治疗耳鸣的有效性与药物选择有关,且天麻素在穴位注射中的疗效确切.
作者:吴小娟;唐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通过对脉络膜痣合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分析,明确其诊断,并与其他眼底肿瘤相鉴别.
作者:刘小燕;袁晨;秦学维;李小静;谢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视网膜修复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提供预防和处理的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研究.结果 视网膜再脱离高发于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为视网膜原裂孔封闭不良及玻璃体视网膜增殖(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结论 术中充分封闭裂孔、缓解牵引可降低视网膜再脱离风险.
作者:高娜;汪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近年来,皮肤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种皮肤病都伴发有眼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且眼部症状有时会较重,临床疗效差,效果不明显,不能及时给患者及家属减轻负担,令皮肤科医生束手无策.本文综述了部分国内在治疗带状疱疹、白塞氏病、疱病、干燥综合征、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并发或伴发眼部病变的皮肤病或综合征的病机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诊治提供一些思路,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刘媛媛;杭伟奇;张峻岭;刘晓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统计优势菌种为表皮葡萄球菌的例数分别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健康人中所占比率,对比两组表皮葡萄球菌体外培养后细菌生物膜产膜率以及产膜强弱.方法 分组采集在临床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健康人中鼻道分泌物,对分泌物送检进行优势菌种鉴定,将优势菌种为表皮葡萄球菌的菌株分别进行分离、保种;通过刚果红平板法筛选生物膜阳性菌株和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产膜强弱程度.结果 共收集39例中鼻道分泌物,其中CRS 20例,健康人19例;刚果红平板法生物膜阳性菌株有11株,其中CRS 9株,健康人2株;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所得结果与刚果红所测结果相同.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在CRS需氧菌种中所占比率大,CRS患者表皮葡萄球菌菌株体外培养成膜率明显高于健康人,CRS患者表皮葡萄球菌临床菌株体外培养生物膜产膜能力强于健康人.
作者:谢慧;俞菲;李玲珑;窦豆;文东萍;曹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放弃颌下区加压包扎对改善舌下腺囊肿患者术后反应.方法 36例舌下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并术后加压包扎.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放弃术后加压包扎. 术后评估VAS值、术区肿胀情况、术区并发症出现情况、术后舒适度、术后复发等.结果 VAS值、术区肿胀情况、术区并发症出现情况、术后复发等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术后舒适度(进食、漱口、睡眠)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舌下腺囊肿患者,术后放弃颌下区持续加压包扎不但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发生,反而能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术后口腔护理更为方便和彻底.
作者:向阳;刘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对已控制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已控制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39只眼,分成2组.对照组10例19只眼,予甲钴胺片(弥可保)500μg, 3次/日口服,治疗2周;治疗组10例20只眼,在口服甲钴胺片(弥可保)的基础上增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日,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周.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测定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睫状后动脉(shortposterior ciliary artery,SP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relocity ,PS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神经动脉血流供应增加,血流阻力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可改善已控制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血供,可能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秦伟;杨宇琦;翟楠;陈一兵;王雪菁;王炜;刘春兰;张月;李懿;曾东兴;刘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高原视网膜病变(high altitude retinopathy,HAR)是高原病的一种,是高原病在眼底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等.近年来随着高原医学及眼科学的发展,我们对高原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报道,综述高原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菲菲;赵新;路雪婧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