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1病例报告尸体为40岁左右的男性,材料来源于学校标本库,标本经甲醛充分固定防腐处理。通过观测发现该标本:右侧梨状肌长度为67.20mm,左侧64.24mm;梨状肌宽处右侧23.00mm,左侧25.40mm。左右两侧坐骨神经出梨状肌的位置不同:右侧的坐骨神经在骨盆处就分为了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腓总神经从梨状肌上孔出来而胫神经是从梨状肌下孔出来,两者包饶着梨状肌。胫神经从梨状肌下孔发出处直径为9.16mm,腓总神经从梨状肌上孔发出处直径为5.24mm。左侧的坐骨神经在骨盆处分为了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者共同从梨状肌下缘出来。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从梨状肌下孔发出处直径分别为8.86mm和5.48mm。
作者:刘琼瑶;粟金宏;余剑颖;江汉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可产生硬结,引起疼痛,甚至造成局部坏死,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为此,研究探讨肌肉注射药物引起硬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
作者:葛立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良好的临床护理带教对培养新世纪的护理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承接大量各大中专院校毕业护生带教任务,先将带教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以供探讨。
作者:韩红艳;盛显爱;高文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白及是兰科白及属的一种。白芨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作用。主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白芨主治功用在多本著作均有论述①《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②《别录》:"除白癣疥虫。"③《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筎疱,令人肌滑。"④《唐本草》:"手足皲拆,嚼以涂之。"⑤《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⑥《本草图经》:"治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⑦李杲:"止肺血。"⑧《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⑨《中国药植图鉴》:"治矽肺。"其假鳞茎为名贵的止血,抗杆菌,真菌,治疗咳嗽。对阴虚咳嗽、肺热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以及其它难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治疗鼻窦炎。
作者:郭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方法:通过自制课件,自己讲解,自己演示操作,结合临床工作,现场互动交流,促进牢固的掌握知识点;结论:通过创新培训模式,充分调动每个人学习的积极性,日积月累,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文字综合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敖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上常用扩弓的方法纠正由上下牙弓大小不协调引起的开合、偏合及锁合类错合畸形。笔者报道高效扩弓装置矫治开合偏牙合病例1例。
作者:彭伟;廖春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取中医的辩证护理方法对治疗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从2013年05月~2014年05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2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辩证护理方法加强护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中医辩证的护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明显的改善护理质量和临床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邓钰;黄正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健脾利湿法治疗,对照组予迈之灵片治疗,两组均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湿法可明显缓解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确切。
作者:滕林;郭伟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初治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鹿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糖尿病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健康教育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按时服用药、监测血糖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教育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初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作者:王婕;潘原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研究平顶山市麻疹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对平顶山市2013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27例,报告发病率为25.83/10万;流行毒株主要是麻疹病毒HIa等5个基因型。3-4月份是发病高峰;0-2岁龄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数的83.46%,其中小于8月龄病例48例(37.80%);8-12月龄病例59例(46.46%),确诊病例中80.31%无麻疹类疫苗免疫史。常规免疫接种率低,免疫空白、原发或继发性免疫效果下降是造成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示麻疹防控任务艰巨,应进一步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规范开展病例监测与管理,有效控制麻疹疫情。
作者:石朝辉;杨恒丹;王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针对职医专业学习周期短、公共课设置多、医学形态学课时少的现状,专业骨干教师、教学硬件不足的现状,分析医学形态学教学存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提高高职高专医学形态学教学质量寻找有效途径。【办法】结合高职专科学制、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目标、就业方向、用人单位需要等现状,对目前高职高专医学形态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解决办法。具体是我们对一些视角相同、相近的形态学教学内容不分课程进行合并式教学,可以使相关医学形态学教学的有限时间、空间获得充分利用、有效学习周期缩短,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提高、接受临床知识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改善。随着高职专科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教学的分开,各教研组承担一门教学任务,独立进行单门教学活动局面也被打破,而是尝试组合成形态学教学团队、形态学实验室教学任务,以克服职高专扩招带来的师资、场所、设备、材料不足的矛盾。如《组织胚胎学》组织学实验与《病理学》病理解剖学教学合并,除基本组织学和病理学概论理论课分开讲授外,系统器官组织学和系统疾病合并式教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软硬件资源在专业教学的使用效率。采用正常组织结构教学+病理解剖结构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内容权重1:2,注重医学临床桥梁课病理学教学,病理学教学中又引进大量的临床知识,这样可以通过强技能、厚专业、重实用的办法,强调专业知识的适用性,加深专业知识的关联性,牢固专业思想基础、增强从事专业的后劲。靠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厚实医学形态学基础知识。
作者:刘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了适应医保制度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病案质量和信息管理势在必行,包括真实、完整、准确填写信息,及时进行病案信息的分析。病案质量管理工作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规范化病案管理。2、确保电子病案信息质量;确保能为医保行业提供即全面又准确可靠的病案信息,即保护医保人员的合法权利,又从根本上促进医保行业与病案管理工作共同发展。
作者:李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牙前移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52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两组。对照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采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90%)(P<0.05);实验组出血指数为(25.4±4.36)、牙周袋深度为(3.04±0.54)、牙槽骨高度为(5.34±0.46)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牙前移位效果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燕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百草枯又被称为对草快、克芜踪,我国台湾省称巴拉刈,是世界上应用为广泛的强毒性除草剂。目前百草枯在我国农村地区应用比较普遍,其中毒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百草枯可以经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主要分布于中毒者的肺、肾和肌肉内,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在3日内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可以高达85%以上。笔者在我院急诊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石俊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患者的用药机会日益增大,门诊患者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逐年增多。轻者表现为寒战、低热、皮疹、局部瘙痒等,重者为恶心、呕吐、发热等休克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出现,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前,必需进行规范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保证医患双方的用药安全。本文就门诊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规范化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刘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伤口护理中骨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了解与分析患者心理活动,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促进了伤口愈合。结论:在伤口护理前,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宣教,这样既能帮助患者转变治疗心态,积极面对疾病,缩短伤口治疗时间,又能降低治疗费用,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作者:何慧琳;刘莉;陈群;陈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左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物模糊4月余”入院。患者4月前因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我院行“视网膜脱离复位+硅油填充术”,患者入院时左眼伴流泪、无眼红、眼痛,无眼痒、无异物感等其它不适症状。既往发现糖尿病4月,自行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稳定。既往对头孢类药物过敏。眼部检查:VA od:0.6,os:指数/眼前,双眼眼压正常。双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清,瞳孔圆,直径3mm,晶状体混浊,左眼玻璃体腔硅油填充,双眼眼底视盘界清,视网膜平伏,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初步诊断为左眼硅油眼,双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入院后拟行“左眼白内障超乳吸出+人工晶体植入+玻璃体硅油取出术”治疗。手术当日早6点,给患者滴复方托品卡胺眼水扩瞳,2小时后,患者出现左眼球结膜充血,伴眼痒、流泪,异物感明显,左眼睑发红,左侧面颊有长条形红色印迹,及时通知医生,考虑患者出现复方托吡卡胺眼水过敏现象(见图1),医生决定暂停今日手术,停止滴用复方托品卡胺眼水,给予左氧氟沙星眼水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水治疗,眼痒症状逐渐缓解,结膜充血减轻。5天后患者左眼症状明显减轻,但左侧面颊还留存红色印迹,考虑为眼水外溢造成的皮肤过敏反应。鉴于患者左眼不适症状减轻,给予患者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球后麻醉下行“左眼白内障超乳吸出+人工晶体植入+玻璃体硅油取出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左眼药物过敏症状和左侧面颊皮肤红色印记逐渐消失。
作者:倪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呈急性发病,来势凶猛,常常危及生命,加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单元的护理和康复锻炼,在减少死亡率、并发症、致残率的护理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陈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对策,为母婴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为临床更合理的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经验总结、临床调查和随访等方法,进行资料汇总分析。结果影响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因素有分娩方式、精神因素、哺乳技巧、产妇身体素质与营养状况、乳头缺陷等。结论应提倡自然分娩,关爱产妇,根据产妇产后泌乳不足的具体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泌乳不足的情况,减少婴幼儿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吴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何进行创新教育,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在护理学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应进行创新性教学,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及临床的需求。
作者:许宁侠;周媛;周宝珍;马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