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敏
目的:分析探讨颊侧浸润麻醉在老年人根管治疗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06月在我院接受根管治疗的86老年患者,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2%利多卡因传统阻滞麻醉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颊侧浸润麻醉方式,即在患者患牙根尖区颊侧黏膜转折处注射2%利多卡因3ml,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中麻醉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患者中麻醉有效率为93.02%(40/43),两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13.95%,试验组患者中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侧浸润麻醉对老年人根管治疗中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肠梗阻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排气时间和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肠梗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腔内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近期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进行抽样,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予以单纯腔内化疗,实验组予以腔内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恶性腹腔积液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58%%),恶性胸腔积液总有效率(90.48%)优于对照组(61.1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42.5%%)显著低于对照组(72.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近期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龙洪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主要以心理护理为主,B组患者则以环境护理为主,C组患者主要以机械通气为主。比较三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有30例患者痊愈,14例患者好转,6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8.00%;B组患者有28例患者痊愈,13例患者好转,9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2.00%;C组患者有33例患者痊愈,14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4.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应该以机械通气作为重点,同时结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等措施来强化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减轻痛苦,降低死亡率,确保诊疗效果。
作者:穆亚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013年我市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5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其中男性患者1320例,女性患者1180例,运用颗粒凝集法对特异性IgM抗体进行定性检测,分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性别差异、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及不同月份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结果:本组患者中,检测IgM抗体阳性例数为1134例,阳性率为45.36%,其中男性阳性率为38.64%,女性阳性率为52.88%;3~9岁、10~16岁及17~23岁组与≥23岁患者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7~12月份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1~6月份发病率,即秋冬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高于春夏季发病率。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发病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且女性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易发季节为秋冬季。因此应加强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测定,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梗治疗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3年2月我院救治的80例脑梗塞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的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与心理护理,干预周期为2个月。结论:脑梗患者治疗中采用积极的护理有很好的治疗疗效,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怡澄;刘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门诊病人的血液标本,每例病人采取血液5ml,记录采集时间后,分别于采集后室温放置1h、4h、8h以及4℃冰箱内放置24h后测定每个标本的常规生化指标,以室温下放置1h后测得指标为标准,将其他三组指标与其进行比较。结果:血液标本放置4h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项目有:血糖(GLU);血液标本放置8h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项目有:总胆红素(TBIL)、血糖(GLU)、尿素氮(BUN);血液标本放置24h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项目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血糖(GLU)、尿素氮(BUN)、钙(Ca)、磷(P)。结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的结果是有影响。血液标本在室温下存放24 h后,大部分的常规生化项目的测定结果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但是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后,胆红素(TBIL)和尿素氮(BUN)的结果会偏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钙(Ca)的结果会偏高。在4℃冰箱内保存过夜的血液标本可用于除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钙(Ca)外的常规生化指标的测定。
作者:韦淑凤;王海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静电理疗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静电理疗法对局部慢性湿疹和面部痤疮的皮肤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受损处的康复状态。结果:静电理疗在治疗中的局部慢性湿疹有效率为73%,而在面部痤疮治疗中的有效率为83%。结论:静电理疗法在治疗皮肤病,尤其对于局部慢性湿疹和面部痤疮的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安全可靠。它的运用机理可能原因为静电场促使表皮血液微循环,促进了受损处恢复。
作者:孙翠群;杨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观察,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纳入,随机分为2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口服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分为两个疗程,共为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为79.59%;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与氯雷他定相比更佳,无明显不良反应等,可供临床推广。
作者:曲荣芳;陈姣;王晓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入配合微波理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例给予中药直肠滴入配合微波理疗每晚1次,对照组13例单纯中药直肠滴入每晚1次,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2%、100%,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0%、95.5%。结论:中药直肠滴入配合微波理疗较单纯中药直肠滴入效果更显著且缩短疗程。
作者:申静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院实习生教学管理工作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很关键。医学生临床实习时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关键阶段,是从医学生到医生较色转换的必经之路。作为教学医院,通过多年来对实习医生的培养,我们体会到: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医院实习生教育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学实习生的水平。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在医院中的实习-很重要。因此,所有教学医院都应当重视实习生的教学管理工作。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到的挑战,要造成一批医德高尚等高素质医学人才,必须加强对实习生的培养力度。
作者:奇曼古力·克然木;米合日古丽·艾合麦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护理方法,总结其安全防范对策及效果。方法对手术室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并健全管理的体制,全面提高安全护理的意识,并针对手术室护理中的失误常见的因素,熟悉掌握手术室护理的核心及方法。结论手术室护理应采取更高的责任心给予患者优质服务,并致力不断改进护理安全及质量,杜绝发生的失误,尽量减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及医患纠纷,保证护理模式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李娜;张慧芳;崔路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对此风险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进一步保障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和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我校附属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活动活动时间为1年,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比较研究活动前后研究对象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风险防范后的产妇在住院期间投诉率、医疗失误发生率显著降低,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提高,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科学分析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根据风险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在提高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保证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安全。
作者:苑芯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术后患者早期开始床上活动对术后长时间卧床所致的腰背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经皮肾脏穿刺组织活检术后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活动方法,观察组则采用早期开始床上活动。比较两组主要的腰背疼痛特点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0h及24h疼痛评估指数、直观模拟量表评分以及现存疼痛程度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但两组术后6h上述三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穿刺术后早期床上活动不会增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够显著缓解的腰背疼痛,应在实际过程中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苦参碱治疗肺癌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共60例进行临床研究,设立治疗组(化疗联合苦参碱治疗)、对照组(化疗联合免疫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碱治疗肺癌临床表现明显,联合化疗进行治疗能够提升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作者:柯珂;余云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减轻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18AA-IV)所致疼痛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18AA-IV)患者150例,连续2天在患者的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1次,第1天用常规固定针柄法为对照组,第2天用针头斜面调整后固定法为实验组。用口述描述评分法测评患者静脉输注时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头斜面调整后固定法是减轻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18AA-IV)所致疼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友林;张继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概括了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研究方法。方法:通过针对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同时注意加强了消毒隔离管理以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且提高了对于高危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等。结果:所接收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都被治愈,并且没有死亡,并发脑膜炎的有3例,心肌炎1例。结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护理的加强对于预后很有好处。
作者:梁永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中。方法:对50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即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环境及休息护理、饮食护理及药物护理等。结果:50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中,治愈41例,好转8例,死亡1例。结论:精心细致的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为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患者提供帮助,更好的获得患者的配合并加速症状的改善,将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谢乐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推进患者的恢复速度有着积极意义。方法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病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其采用全面周到且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体会。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包括日常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呼吸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在内的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都非常理想,恢复情况良好。结论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作者:黎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高血压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谈谈对高血压心脏病护理的一些体会。
作者:孙楠;张勃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