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浙夏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尿酸钠或尿酸盐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所致的一种多种病变的临床综合征,痛风结晶可沉积于人体多种组织,如皮下脂肪、肌腱内,引起各部位的痛风石,可引起患者明显临床症状和造成功能障碍的是痛风性关节炎,是40岁以上男痛风性性关节炎患者常见的病因之一,发病率超过1%,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尿酸钠盐沉积形成痛风石、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病变和骨关节活动障碍与畸形,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患者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常见的首发症状,亦是基本的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检查,以往一般用X线平片,但不易显示早期病变。
作者:张羽;杨静;董建玲;田岚;邹晋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咀嚼槟榔在世界范围中广泛流行[1]。我国是世界槟榔第二大生产国,嚼食槟榔人群主要分布在海南、台湾、湖南3省。槟榔在我国至少有2100年的历史,道光初年的《槟榔谱》是第一部有关槟榔的专著。据文献报道,全世界约有6~12亿人口咀嚼槟榔[2],槟榔是全世界流行的主流嗜好品之一[3]。
作者:王麟尧;李晨;黄怀礼;蔡敬国;王佳鹏;张中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断再植患者的护理外伤所致的肢体离断,没有任何组织相连或虽有残存的损伤组织相连,但在清创时必须切除的,称之为完全性断肢(指/趾);肢体骨折或脱位伴横截面的3/4以上软组织离断,主要血管断裂或栓塞,不吻合血管肢体将发生坏死者,称之为不完全性断肢(指/趾)。
作者:杜岩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发病原理以及治疗方式。方法: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50名确诊为患上慢性咳嗽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式研究致病因素,如电子喉镜检查、CT、以及询问等,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喉部炎症、鼻窦炎、应变性咳嗽以及应变性鼻炎都有可能成为慢性咳嗽的致病因素;在进行治疗之后,150名病人中10例治疗无效,72例有效,68例显效,总有效率是93.3%。结论:针对因为耳鼻喉科疾病而引发的慢性咳嗽,要选择各种方式确诊,在按照不同的致病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邢兰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发现:在对一成年男性头部标本进行面部解剖时,发现咬肌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与之伴行的咬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方法: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血管外径及其长度。结果:咬肌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起始处的外径为(2.26mm)向前下走行于咬肌后缘上1/3处进入咬肌后又上下两支血管营养咬肌,且咬肌其他部位未见血管进入。讨论:正常的咬肌动脉由上颌动脉发出,观察可知咬肌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经查阅文献该型变异较为少见,在对咬肌部位进行相关手术时应避免损伤这些血管,为国人解剖学积累数据和临床相关手术提供变异参考。
作者:陈翱;陈俊毅;李楚姣;彭东;李俊;肖时美;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社区护理经验,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效果。方法:采取家庭护理、发放资料、集中面授等方式,定期监测血压、提供心理护理、指导生活方式及安全用药和科学锻炼。结果:50例高血压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血压明显下降,发病率显著降低。结论:加强社区护理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延缓高血压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血液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以近两年来来我院就诊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常规临床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组。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为舒适护理组。之后按照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和统计发现,舒适护理组的患者有效治疗率为93.56%,常规护理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56%,舒适护理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舒适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为为89.79%,常规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为23.57%,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血液疾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对于降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优良高质地开展血液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华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本文就阿维A 联合消银片治疗头部银屑病效果分析。通过临床安全可靠的对比的实验来更加详细的说明阿维A联合消银片对于头部银屑病具有显著的效果。方法将10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给予阿维A胶囊联合消银片治疗头部银屑病,对照组仅给予迪银片治疗头部银屑病。结果在通过两种方法治疗头部银屑病的8周后,数据结果表明:对照组(口服迪银片治疗)痊愈率为34.5%,实验组(口服阿维A联合消银片治疗)痊愈率为55.5%;对照组终有效结果为65%,实验组终有效结果为87%。表明对照组(口服迪银片治疗)比实验组(口服阿维A联合消银片治疗)效果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阿维A联合消银片治疗头部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与口服迪银片治疗头部银屑病的疗法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不过就目前看,主要是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治疗。一般情况下还是应该多采用口服阿维A联合消银片治疗头部银屑病的治疗方法,通过口服阿维A 联合消银片治疗头部银屑病是有效果的,并且效果比较明显,更有助于头部患银屑病病人的治疗。
作者:杨丽华;孙翠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90例患者治愈70例,治愈率为70.77%,其余患者由于糖尿病病情严重,对临床中应用的抗结核药物敏感力不强,因此疗效并不十分明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患者的病情,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针对其具体病情以及临床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发病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万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方法: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Ⅰ组使用格列本脲片治疗;Ⅱ组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情况给予上消方药、中消方药或下消方药。治疗两个月(八周)。检测的生理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bA1c、FBG和2hPG均有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总有效率82.2%,Ⅱ组总有效率93.3%。Ⅱ组的结果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较西医治疗更加优越,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罗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哮喘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呈上升的趋势,尤其在儿童中。因此,控制儿童哮喘成为全球哮喘防治的关键。
作者:朱天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采用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于干预前后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美娟;王洁;黄色丹;韦丽芳;陆桂荣;牙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常德市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从而为预防肺结核疫情流行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按照2010~2013年常德市肺结核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登记数、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及季节分布情况。结果:共登记患者数5563例;0~14岁年龄段患者数少,仅为101例,构成比为1.82%;15~54岁年龄段患者数多,为3169例,构成比为56.97%;男性患者4000例(占71.90%),女性患者1563例(占28.10%);第三季度患者数多,为1385例(占24.90%),其次为第二季度患者,为1684例(占30.27%)。结论:常德市肺结核发病年龄以15~54岁段为主,且以男性为主;对此应该制定强有效的对策对疫情的流行加以预防与控制。
作者:张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卡培他滨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应用阿霉素化疗的67例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以我院同期应用卡培他滨化疗的69例患者为卡培他滨组,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卡培他滨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也带动了医学的快速发展。作为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体性,弥补了医学教学理论性太强的缺陷。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数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学生对医学实验的兴趣;再者,医学实验相对复杂,需要占据多个课时的教学时间,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教学比较仓促,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难以保证。本文将就如何建立医学检验专业开放性实验展开探讨。
作者:曲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作者:郑国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总结1例前列腺恶性蝾螈瘤行前列腺根治+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皮外造口+乙状结肠造瘘术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为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护,饮食护理,引流管及造口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强基础护理,心理安慰和出院健康指导等。本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术后第二日胃肠蠕动恢复,术后第七日办理出院。由于该病恶性程度高,该患者于术后1月余死亡。
作者:张晓超;张姝;张建东;白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60例,采用气管插部管全身麻醉,镜下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及炎性反应、粘连程度、电凝钩分离胆囊,胆囊床电凝止血,剑突下穿刺孔取出胆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组5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B超定位胆囊底、胆囊颈部的位置,切口长约4~6cm,常规进入腹腔后切除。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并发症发生率15#明显低于MC组34.6#(χ2=5.86,P<0.05)。结论:LC和MC治疗胆结石均是理想术式,可根据情况选用。
作者:胡建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血时间对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影响。方法:收集81例血液病患儿136例次输注机采血小板的资料,查阅检验资料比较输注前后24h内记录的血小板检查结果,以输注后校正血小板增加值(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以及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来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根据血小板输注时间(T)的长短将数据分组,计算总的有效百分率及各组有效百分率,讨论各输注时间段之间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别。结果:136例中输注有效的121例,总有效率为88.97%;T<30min的有29例,输注有效的25例,有效率为86.21%;30min<T<=40min的有64例,输注有效的60例,有效率为93.75%;40min<T<=50min的有25例,输注有效的21例,有效率为84.00%;T>50min的有16例,输注有效的14例,有效率为87.50%;结论:血小板输注时间的长短对机采血小板治疗儿童血液病的效果有影响,30-40min完成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效果好,30min内完成输注血小板输注效果明显降低,而延长输注时间超过50min不能增加机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血小板输注治疗应控制好输注时间。
作者:刘利;鲜蓉华;杨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积极性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分析和探讨绩效考核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312名护士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考核办法,而观察组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比和分析不同管理办法对护士在自我管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方面的影响。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在自我管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三方面的改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护士实行绩效考核的管理办法,不仅能够提高护士服务质量,增加病人的满意度,而且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姚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