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牙生理性根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

谢妮娜;宋光泰

关键词:生理性根吸收, 乳牙, 破牙细胞
摘要:乳牙生理性根吸收是导致乳牙脱落的一种特有的生理性现象.为研究其分子机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显示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及其配体和骨保护蛋白及白细胞介素等因子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乳牙生理性根吸收的特点和分类、破牙细胞对乳牙生理性根吸收的作用和展望等作一综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扭曲基因与牙髓干细胞

    扭曲(twist)基因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家族中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在胚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文就扭曲基因的结构特征、与之表达相关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牙髓干细胞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施俊;刘兴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治疗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治疗第三磨牙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第三磨牙冠周炎患者227例,按其临床症状分为不口服抗生素组(A组)和口服抗生素组(B组),两组分别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试验组(A1、B1)将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放于盲袋中1次;对照组(A2、B2)将碘甘油放于盲袋中,每日1次,疗程3~7d.观察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治疗第三磨牙冠周炎的临床效果.结果 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组与碘甘油组(A1和A2、B1和B2)疗效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组疗效优于碘甘油组.结论 应用Gelatamp胶质银明胶海绵治疗第三磨牙冠周炎,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倜;迟春媛;白建文;严涛;赵雪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外伤后脱位牙保存方法的研究进展

    颌面部的意外损伤将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牙外伤,牙脱位是牙外伤中严重而常见的一种形式.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方法是脱位牙再植术,而牙再植的预后与脱位牙的急救措施息息相关.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提高脱位牙牙周膜细胞的存活率,这也是牙再植成功的关键.因此,国内外众多学者依据牙周膜细胞的生存环境,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求脱位牙的佳保存条件和保存介质等,从而提高再植牙的成活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本文就近期保存脱位牙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张丽娟;赵士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恒牙根管弯曲的解剖学特征

    恒牙弯曲根管的预备易导致根管偏移等并发症,因此获悉弯曲根管在不同牙位的发生情况,特别是了解X线片上不易看到的根管弯曲,对于临床医师在术前评估根管治疗的难易程度,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预备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不同牙位恒牙根管弯曲的发生率和程度作一综述.

    作者:郑庆华;李文;黄定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口腔颌面部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技术为口腔颌面部神经损伤修复开辟了一新的领域.其中,种子细胞、神经桥接材料、细胞外基质和神经营养因子成为组织工程技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下面就其在口腔颌面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艳颖;宫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的临床应用

    目的 介绍太极扣附着体义齿的制作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随访进行了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的68例患者,共63例患者前来接受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经2年的临床随访,调查患者共63例,满意度达到97%.结论 太极扣附着体义齿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陈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A参与诱导小鼠牙槽骨吸收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是否参与该菌引起牙槽骨吸收的作用.方法 用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野生菌株感染BALB/c小鼠,建立其诱导的牙周病动物模型.用ATCC33277及其fimA基因敲出的牙龈卟啉单胞菌KDP150变异菌株分别感染实验动物BALB/c小鼠(每组5只小鼠),测量其牙槽骨的改变情况,且与未接种细菌的阴性对照组相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C33277组小鼠牙槽骨吸收量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fimA基因敲除菌株KDP150与对照组相比较,牙槽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菌株组小鼠牙槽骨吸收量高于fimA基因敲除菌株组(P<0.05).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可能是该菌引起牙槽骨吸收的重要毒力因子.

    作者:段星宇;孙拓祺;岗桥畅夫;王瑞;黄定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激光扫描在头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头面部软组织的研究已经由二维发展到三维,用于三维重建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包括直接测量法、莫尔云纹法、形态分析法、激光扫描法、结构光测量法、立体摄影测量技术、光栅投影测量法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等.其中,激光扫描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之一.尽管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笔者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激光扫描在头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技术构成、特点及其在头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方面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杨敏;刘福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正畸治疗患者社会心理行为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除了关注错胎畸形对自身美观和功能的影响外,同时更加关注错(牙合)畸形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治疗过程对错胎畸形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此,国内外学者在正畸心理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从传统凭直觉的临床评价转向具有客观评定指标的量表测量,设计出相关量表作为测量工具来评价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正畸治疗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研究进展和相关量表作一综述,并探讨其在国内尚待深入的研究方向.

    作者:李晓婷;陈扬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排龈术的临床应用

    排龈术是一种使用排龈材料使游离龈缘与牙面分离,暴露出龈下区域的方法,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治疗的各个领域.不同排龈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排龈效果各不相同,本文就临床中常用排龈术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给予临床参考.

    作者:顾敏;顾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肿瘤热化疗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大量的临床随机试验结果明确地证实了热疗联合化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的有效方法.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其效果不仅仅是肿瘤细胞的热损伤和化疗引起的损伤作用之和,同时两者之间还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即热疗对化疗具有明确的增敏作用,达到提高化疗疗效的目的 .本文就肿瘤热化疗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程世兵;谢蟪旭;李龙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eramage聚合瓷冠边缘适合性和抗折强度的研究

    目的 以金瓷冠为对照,研究黏固剂和温度循环对Ceramage聚合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黏固剂对Ceramage聚合瓷冠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作Ceramage聚合瓷冠和镍铬合金烤瓷冠(以下称金瓷冠)各16个,玻璃离子(GD和树脂粘接剂(AR)分别黏固每种全冠各8个,5℃/55℃水域循环5000次.体式显微镜测量冠边缘适合性,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抗折强度.结果 Ceramge聚合瓷冠的边缘适合性优于金瓷冠(P<0.05);2种粘接剂间的边缘适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固后各组边缘缝隙均增加(P<0.05);各组温度循环前后边缘适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amage聚合瓷冠的抗折强度低于金瓷冠(P<0.05).结论 Ceramage聚合瓷冠的边缘适合性优于金瓷冠,且在临床要求的范围内;Ceramage聚合瓷冠的抗折强度较金瓷冠低,但超过了正常骀力范围;树脂粘接剂能提高Ceramage聚合瓷冠的抗折强度.

    作者:滕吉利;骆琳;梁星;王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鼠树突细胞成熟前后的形态及其微丝蛋白的适应性改变

    目的 研究树突细胞(DC)成熟前后的形态及其微丝蛋白的适应性变化.方法 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为未成熟树突细胞,培养至第6天时,用脂多糖(LPS)诱导成熟树突细胞(mDC),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前后对比分析细胞在成熟前后的表面突起和内部微丝蛋白的变化.结果 mDC高表达CD11c、MHC-Ⅱ和CD86.成熟前的DC体积较小,随着细胞的成熟,直径逐渐增大.成熟过程中,DC表面突起逐渐增多、变粗且变长,呈怒张状,在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突起逐渐松弛变软,后又回复至短细、稀疏状态.微丝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膜和触突上,其平均荧光强度在LPS刺激24 h后高,48 h后明显降低;细胞内F-肌动蛋白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减低,LPS刺激16 h后达高峰,以后细胞内又重新出现F-肌动蛋白的表达,且与细胞膜、突起间基本均匀一致.结论 树突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增多增长,密度加大,旨在尽可能地增大细胞的表面积,大限度地发挥DC提取、抗原呈递的功能;细胞核增大,暗示细胞核在抗原的处理、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代庆;李勇;季平;童熹;李显;王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种植义齿的上部结构和咬合设计

    由于种植牙与天然牙不同的结构特性,种植义齿上部结构和咬合设计与天然牙也应有所区分.目前,咬合对于种植治疗的重要性已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多方面的咬合因素对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性和修复体的成功率影响较大.咬合过载、非轴向力和悬臂等因素可引起种植体骨吸收甚至种植修复的失败.本文就近年来种植修复中的上部结构和咬合设计关系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崔荣智;鲍琰;齐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母亲在儿童早期龋发生中的影响

    儿童早期龋(ECC)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发生是宿主因素、生物学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母亲自身基因、妊娠期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生活习性、受教育程度和口腔保健观念等,与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可影响ECC的发生.了解母亲在ECC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让母亲避免可能导致ECC发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将会为预防ECC提供重要的策略.本文就母亲在ECC发生过程中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邱荣敏;赵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异位预成血管化骨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先天畸形、创伤、炎症和肿瘤等所致的下颌骨缺损重建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题.单纯游离骨移植在肿瘤放疗患者受区条件差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局限?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也会造成其供区创伤和继发畸形.近来,异位预成血管化骨移植为下颌骨缺损重建提供了新的途径.下面就血管化骨异位预成的方法、所需条件、优点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庆银;侯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炎症性肠病的口腔损害及其诊断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性疾病,它除了有特定的肠道表现,肠外表现也较突出,各系统均可受累.口腔黏膜病变也是IBD患者常见的肠外表现.由于临床工作中口腔医生通常不熟悉这种疾病,本文就IBD的肠外表现尤其是口腔病损及其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李敏;宋文婷;林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低氧诱导因子-1α的研究进展

    在贫血、外伤、组织坏死及缺损等情况下,组织或细胞常处于低氧状态.低氧导致一系列转录诱导因子的表达,它们参与了血管形成,铁、糖代谢及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其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血管的发生及细胞的生长起决定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HIF-1α除了可以诱导血管生成外,对骨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HIF-1α的分子结构、下游靶基因及促进成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邹多宏;黄远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继承恒牙胚与乳牙生理性根吸收的关系

    恒牙胚是引起乳牙生理性根吸收的重要因素,但却非唯一的因素.恒牙胚缺失的乳牙也会发生根吸收,导致乳牙脱落.下面就破牙细胞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继承恒牙胚对乳牙根吸收的影响和继承恒牙胚缺失下的乳牙根吸收作一综述.

    作者:马兰;宋光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牙周组织自身稳定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牙周膜相关蛋白(PLAP)-1为新确定的小分子富亮氨酸蛋白聚糖家族中的成员,是一种新的负性调节牙周膜矿化的因子,在牙周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在牙周组织动态平衡的自身稳定中起关键的作用.下面就PLAP-1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以及在牙周膜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盼盼;李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