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忆来;王国民;杨育生;陈阳;蒋丽萍
目的构建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高毒力株特异的基因文库,为变形链球菌毒力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从一对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高、低毒力株中提取基因组DNA,用四碱基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以高毒力株的DNA酶切产物为tester DNA,低毒力株的DNA酶切产物为driver DNA,tester DNA连接接头后与driver DNA进行抑制消减杂交,并检测连接效率与消减效率.将获得的消减PCR产物与pCR2.1载体连接,转化E.coliTOP10F'感受态细胞,进行蓝白筛选.结果从识别四碱基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中,筛选出Alu工,用于制备变形链球菌基因组DNA的代表性片段,产生的酶切产物位于0.1~2.0kb.testerDNA与接头的连接效率大于25%,抑制消减杂交后消减效率检测显示,同时存在于tester与driver DNA中的23S rRNA基因在消减组中出现时间较未消减组晚6个循环,将消减PCR产物克隆后,挑取96个转化子,构建高毒力株特异的基因文库.结论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进行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高、低毒力株之间基因组DNA的比较,初次构建了高毒力株特异的基因文库.
作者:郭丽宏;史俊南;张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输出功率和照射时间设置下脉冲Nd:YAG激光照射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照射前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接种于96孔板,细胞按照射时间不同和输出功率不同进行分组并照射.计算细胞的存活率,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分析输出功率、照射时间与细胞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 s组、20s组的0.5 W及1 W设置下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设置下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存活率随照射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比随输出功率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明显.在较低设置下,细胞接受照射后形态未出现明显变化;在较高能量照射后,细胞形态出现变化甚至导致部分细胞死亡.结论脉冲Nd:YAG激光照射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造成损害,导致细胞存活率的降低,其中照射时间比输出功率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更明显.
作者:杨懋彬;丁一;蒋俊强;邓辉;田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体外构建重组质粒pEGFP-BMP7,并检测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大鼠肾脏中分离、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随后将所得cDNA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进行双酶切来鉴定克隆的正确性.通过脂质体介导重组pEGFP-BMP7瞬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确定转染效率,并通过RT-PCR、免疫细胞化学手段检测BMP7的表达.结果通过RT-PCR成功获得1.3kb的cDNA片段,该cDNA除756 bp处有一碱基从T突变成A外,其余序列与大鼠BMP7基因完全相符.重组质粒双酶切图谱显示,BMP7 cDNA被正确插入载体中.绿色荧光蛋白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早期瞬时转染效率可达33%.转染后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实重组pEGFP-BMP7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BMP7,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得到表达,有助于应用BMP7行基因治疗,促进牵张成骨、骨痂形成和修复颅颌面骨缺损.
作者:胡静;戚孟春;邹淑娟;李继华;周海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载釉基质蛋白(EMPs)的右旋糖酐基凝胶微球(dex-MPs)的制备工艺及其理化与生物学性能.方法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载EMPs的dex-MPs(EMPs-dex-MPs),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观察EMPs-dex-MPs形态和粒径,测定其包封率与载药量;测定微球的溶胀、降解性能,动态透析法检测其体外释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EMPs-dex-MPs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PDL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评价其生物学性能.结果 EMPs-dex-MPs形态规则,粒径25μm左右,分布较为均匀;EMPs载药量(32.8±1.2)%,包封率(78.9±1.0)%.体外释药实验表明EMPs-dex-MPs中80%的EMPs在前20d释放,在葡聚糖酶存在下40d左右可以完全降解.与单纯EMPs相比,EMPs-dex-MPs能持续促进PDLCs的增殖和分化达12 d左右.结论 dex-MPs作为活性生长因子载体,具有确定的缓释作用,并可以通过制备工艺的改变控制其释药行为;EMPs-dex-MPs作为EMPs的一种新的给药方式,比传统给药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牙周组织相关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作者:陈发明;吴织芬;金岩;吴红;杜岩;王国芳;聂鑫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患龋状态窝沟中的优势耐酸菌构成,了解其在龋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第一年轻恒磨牙窝沟新发早期龋儿童10名,2年无龋儿童10名.取新发龋窝沟处菌斑和同口正常第一恒磨牙窝沟菌斑及无龋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菌斑,用平皿培养法分析菌群构成;用可能数法(MPN)分离优势耐酸菌;API 20 Strep试剂盒鉴定链球菌.结果变形链球菌是无龋组窝沟的优势耐酸菌,且中性条件下检出较多;血链球菌是新龋组正常窝沟和新龋窝沟处的优势耐酸菌;革兰阳性杆菌在酸性条件下占总检出菌比例(82%)显著高于中性条件下(61%).结论菌斑生态构成非常复杂,在各个生态阶段,菌群组成不同.菌斑内局部pH值伴随菌群构成的变化推动着龋病过程.
作者:郑春艳;沈嵩;高学军;毛秀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应用改进的层析测量法进行无牙颌的三维建模,并对其建模精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改进的层析测量系统对无牙颌模型逐层切削,进行数据运算,重建无牙颌数字模型.用该方法对10个立方体模型分别重建数字模型,测量建模前后各条边长的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无牙颌模型逐层切削后获得完整无牙颌数字模型;10个立方体建模前后的总体误差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平方向建模前后的测量数据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度方向建模前后的测量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建模后的小于建模前(0.09±0.08)mm.结论改进的层析测量法能够适用于口腔高精度的三维建模.
作者:高勃;王晓波;姚月玲;王少海;曹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磨耗(attrtion)是指在没有龋坏和菌斑的情况下牙齿硬组织的丧失.少量渐进性的牙齿磨耗是生理性的,但是当磨耗量与年龄不成正比,丧失速度严重损害牙齿健康时,便是病理性的.重度磨耗对牙体、牙周组织、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和咀嚼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影响患者的口颌系统健康.本文通过测量重度磨耗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探讨重度磨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作者:李波;易新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加力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以期为正畸临床女性患者的治疗选择佳介入时间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月龄Wistar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加力组.各组又根据所处动情周期的不同阶段分为4个亚组(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和动情间期).加力组分别在动情周期的特定阶段给予重复的间断力4次,而后测量大鼠的左侧上颌切牙远中邻面和同侧第一磨牙近中邻面间的距离.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动情周期的不同阶段加力组的牙移动总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动情前期加力组和动情期加力组牙移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情后期加力组和动情间期加力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们与前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情前期加力进行牙移动,牙移动量小;在动情期加力,则牙移动量大.结论选择在动情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正畸加力,所获得的牙移动效果不同.
作者:赵青;谭震;郭杰;陈扬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银川市儿童青少年龋病患病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方法 1990、1996和2001年采用WHO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银川市3岁、5岁、12岁和15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记录龋均、龋面均和龋齿充填比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2001年,3岁、5岁和12岁儿童青少年的龋患呈下降趋势(P<0.01),15岁青少年龋患无明显变化;少部分儿童乳牙龋患严重;龋齿的充填比率较低.结论随着口腔健康教育的开展,银川市儿童青少年龋患呈下降趋势,但应加强对龋易感儿童的诊断、预防和早期治疗,提高龋齿充填比率.
作者:刘英;陈冬梅;蒋燕;黄海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上颌尖牙错位萌出临床常见,但大多数错位萌出于牙弓唇侧,而错位萌出于腭侧者较少.当腭向错位尖牙不伴有近中或远中向错位时,矫治较容易,而伴有近中或远中向错位,甚至完全近中或远中错位时,则矫治较难.笔者近8年来采用双弓丝矫治了12例完全近中或远中腭向错位尖牙,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世同;刘美舟;刘丰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唇腭裂患儿家长心理状态,探讨唇腭裂患儿家长负性心理状态与唇腭裂类型的关系,及改善唇腭裂患儿家长负性心理的有效途径.方法筛选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儿家长100名作为试验组,另选择34名正常儿童家长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按照患儿唇腭裂类型分为3个亚组:单纯性唇裂组(CL组)、单纯性腭裂组(CP组)和唇腭裂组(CLP组).选用生活事件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家长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试验组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个亚组间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和负性事件刺激量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CLP组高,CP组低.焦虑自评量表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焦虑自评总分值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家长普遍处于一种负性心理状态,少数表现出躯体症状,唇腭裂患儿的畸形类型不同,家长的负性心理状态也不同,唇裂畸形比腭裂畸形对家长心理的影响更重,说明唇腭裂患儿家长更在乎患儿的容貌畸形.
作者:郑雷蕾;郑谦;石冰;石文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Nance腭托是一种加强支抗的辅助装置,利用其腭部前份的基托防止支抗磨牙前移、舌向倾斜及近中旋转[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将Nance腭托进行改良后用于深覆(牙,合)拔牙病例的矫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晔;王培军;侯景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nm23-h1质粒体内转染腺样囊性癌的可行性.方法将腺样囊性癌细胞株体外培养后移植入40只裸鼠体内.ACC瘤体长至直径1 cm左右时,用脂质体包裹nm23-h1质粒进行瘤体内注射,每次注入质粒-脂质体复合物0.1ml,其中10只裸鼠每只注射2次,10只裸鼠注射1次,10只作空白对照,10只裸鼠多针道注射0.2ml质粒及脂质体复合物.注射后2、3、7 d处死动物,获取肿瘤标本作常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瘤体内注射质粒-脂质体复合物3 d后肿瘤细胞内均有nm23-h1表达,7 d后表达增加,肿瘤细胞外间质增加,2次注射较1次注射、多针道注射较单一针道注射有更多的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脂质体介导nm23-h1质粒体内转染腺样囊性癌可获得小范围阳性表达,但还不具备临床实施的可能性.
作者:李文;温玉明;彭文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对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CDIC牙种植体及配套磁性附着体,为8例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在下颌两侧第一前磨牙区各植入1枚种植体,5个月后制作下颌全口义齿并在组织面粘固磁体.对粘固磁体前、后及粘固磁体后6个月的义齿固位力、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进行测试.结果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在粘固磁体后及粘固后6个月的固位力、咀嚼效率、大咬合力均较放置磁体前明显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修复能显著提高义齿的固位力、咀嚼效率及大咬合力.
作者:汪厚希;丁仲鹃;林云红;周屹立;谢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上颌多数前牙缺失后由于牙槽嵴的吸收,上唇失去牙和骨硬组织的支持常会出现内陷,从而失去应有的丰满度.活动义齿修复时可以利用基托恢复唇的形态,而固定义齿修复时却不适宜使用固定基托,从而无法恢复唇的丰满度.同时由于失牙原因和时间不同造成的牙槽嵴吸收程度不一,会使固定义齿修复时义齿的盖嵴部参差不齐,影响美观.针对此问题,笔者自2002年3月起尝试用元卡环可摘义龈修复固定义齿修复后口唇丰满度欠佳的16例患者,经过0.5~2年的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广魁;涂平;刘建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纳米复合材料nHA-PA66对感染根管优势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nHA-PA66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和中间普氏菌的抑菌效果,以所形成的抑菌环直径为评价指标.结果 nHA-PA66粉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中间普氏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聚合后膜片抑菌效果较粉剂差,两者对具核梭杆菌无抑菌作用.结论 nHA-PA66对感染根管细菌的抑菌效果不够理想,用作根充材料还需辅以抗菌性能好的其他物质.
作者:叶玲;苏勤;周学东;肖晓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对髁突颈部骨折愈合进程中髁突表面生物力学环境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临床上髁突颈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分析模拟髁突颈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进程中髁突表面应力分布的变化.结果从骨折初期到骨折完全愈合,微型钛板的固定有助于恢复髁突局部的生物力学环境,但经过12周的固定仍然与正常值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钛板内固定至骨折完全愈合后对髁突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可能是临床上髁突颈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原因.
作者:杨壮群;虎小毅;王正辉;荔鹏;屠军波;凌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临床上常会遇到一些牙冠大面积缺损的多向多根后牙残冠,对其进行桩核冠修复时,分体铸造桩核的操作与就位都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不平行的多根后牙更是如此.笔者自2002年以来,以铸造联合银汞充填的多桩核体对17例患者的17颗多根后牙残冠修复,经2年的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伟成;蒋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永生化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系hTERT-hOd-l表达牙本质基质蛋白的情况.方法矿化液培养hTERT-hOd-l细胞5周,检测骨钙素(OC)分泌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Ⅰ型胶原、骨涎蛋白(BS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以及成牙本质细胞标志物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牙本质涎蛋白(DSP)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在矿化液诱导下,hTERT-hOd-l细胞ALP活性和OC分泌量升高.hTERT-hOd-l细胞在mRNA水平上表达BSP、DMP1和DSPP,在蛋白质水平上表达DSP和Ⅰ型胶原.结论 hTERT-hOd-l细胞在体外表达牙本质基质蛋白,具有矿化的潜能.
作者:王捍国;肖明振;赵守亮;郝建军;张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牙周状况,初步探讨牙周炎与RA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RA患者为RA组,70例未患RA的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及性别分布互相匹配.对RA组与对照组进行牙周状况检查,同时对RA组行类风湿病学检查,比较RA组和对照组间牙周状况的异同,并就RA组患者牙周状况与类风湿病学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RA组牙周炎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缺失牙数和探诊出血阳性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A组牙周炎指数为5或6的牙数多于对照组(P<0.05),说明RA组患有中、重度牙周炎的牙数多于对照组.RA组中、重度牙槽骨丧失者,其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无或轻度牙槽骨丧失者.结论 RA患者比正常人群更易罹患牙周炎,并以中、重度牙周炎较常见.
作者:张岱尊;钟德钰;邓婧;王吉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