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倩
血常规是临床上比较重要的检测指标之一,其检测结果能够发现一此疾病的旱期现象,帮助患者及时确诊。它主要是对患者血液中自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自等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通过对患者血常规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诊断出相关疾病,并且能够对其他疾病的鉴别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是,血常规检测中也存在很多误差,并且其影响因素较多[1]。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方法“本次共选择糖尿病患者24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并选取10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并组织培训,参与临床护理,就管理前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评分均居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培训前口服降糖药率为75%,足部护理率为70%,自我监测率为72.9%,胰岛素治疗率为66.7%,培训后分别为100%、95.8%、93.8%、99.2%,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针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小组积极开展糖尿病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可使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有效提高,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糖尿病患者对专科知识加以了解和掌握,在糖尿病控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依从,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血糖水平得到较好控制,促使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宪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比较放射平片与 CT 在脊椎骨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临床手术确诊为脊椎骨折的患者68例,分别对患者实施放射平片检查和 CT 检查,将放射平片检查方法患者设置为对照组,CT 检查方法设置为观察组,两组各68例。记录并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8.53%、1.47%,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与漏诊率分别为82.36%、5.88%,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与放射平片诊断相比,在脊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中,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大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阐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术前各相关因素对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数量、质量的影响及程度,建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前患者合理准备方案。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恶性血液病患者12例,进行生长因子与化疗联合方案动员后,应用费森尤斯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析影响其采集数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12例病人共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31次,其中动员1次病人10例(3例病人采集3次,7例病人采集2次);动员2次病人1例,第1次动员采集2次,第2次动员采集1次;动员3次病人1例,前两次动员各采集2次,第3次动员采集1次,共采集5次;采集成功者7例,采集失败者5例,采集成功组与采集失败组的MNC值、CD34+细胞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病人连续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时,第二天的造血干细胞中CD34+、MNC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第一天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受患者基础疾病、并发症、血管条件、采集时间、动员效果、饮食、运动及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
作者:江雪梅;马海霞;吴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总结了8例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认真进行肠道准备,包括清肠及造瘘口远端肠道的灌洗;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严密观察体温及腹膜炎体征;妥善固定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促进人造肛门伤口愈合;做好出院扩肛指导,防止肛门狭窄发生;本组经过积极治疗和良好的护理,住院10-14d,肛门成形手术成功并顺利出院。
作者:张凡英;王晓霞;苏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有效的诊疗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在硫酸镁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硫酸镁治疗),将两组患者妊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病例。但治疗组剖宫产率(55%)、胎盘早剥率(5%)、早产率(5%)、产后出血(5%)、胎儿窘迫(10%)、新生儿死亡(0%)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5%、25%、25%、31.3%、18.8%、6.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硫酸镁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吴冬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下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作为研究区间,收集该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共50例脊髓损伤同时合并下肢水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对照组用地塞米松治疗,干预组患者以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与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下肢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在短期内减轻患者脊髓损伤以及下肢水肿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热毒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以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发热、流涕以及咽痛等诸多症状中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更为显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所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P <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能够很好地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能够很好地改善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玉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目前佳、有效的治疗方案为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微创治疗,同时配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1]。但相关报道[2]指出,由于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广泛应用,因治疗而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存在明显的治疗矛盾,从而给临床抉择带来极大难度。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 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
作者:戎哲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在高龄胆结石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高龄胆结石患者8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 <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切口长度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小,差异明显,P <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 <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疼痛分值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 <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龄胆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相比开腹手术更为优越,且安全性高,预后理想,值得普及。
作者:闫金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对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整理收集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后,收治87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较以往明显减少,患者对治疗效果均比较满意。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吕晓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血管损伤的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5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外伤性血管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如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和抗感染护理等,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2.00%,其中痊愈、好转、无效,患者依次为(30、16、4)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0%。痊愈15例、好转15例、无效20例,与观察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较低,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X2=12.4375,P <0.05)。结论:在外伤性血管损伤的围术期进行有效护理,能在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好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中选取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照组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患儿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全方位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的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方面,采取全方位护理的观察组患儿为95.5%,而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为81.8%。两组患儿在临床护理的有效率方面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患有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模式,能够使护理的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将护理的风险降至低,从而确保了患儿的安全。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杨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不同的病理类型所对应的声像图特征,为胆囊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1月30日~2014年5月30日我院80例胆囊息内样病变患者的彩色超声声像图,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病变对应的声像图特征和病灶的直径规律。结果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肌瘤的直径大多<10mm,胆囊腺瘤、胆囊癌的直径大多>10mm。阻力指数(RI)>0.80时可判断良、恶性病变,且阻力指数在鉴别胆囊良、恶性息肉样病变方面有重要意义,但超声显示的血流形态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方面不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灶的直径大小,为胆囊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刘彦丽;靳元;邓锁琴;韩秋;李万荣;邹松平;乔继伟;孔凡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在接受针对性的护理之后,68例患儿均在3-5天内痊愈,总有效率为97.14%,且治愈后无患儿复发。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稳定病情,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表现,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于书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皮酚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在治疗婴儿头面部皮疹过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头面部皮疹治疗的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患儿。观察组患儿给予丹皮酚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婴儿头面部皮疹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丹皮酚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复发情况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正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联合药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46例(50眼),随机分成对照组23例(25眼)给予单纯手术治疗,研究组23例(25眼)在手术的基础上使用药物联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F -VEP 波峰值的变化情况及视力提高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为18.24 mm Hg(1 mm Hg =0.133 kPa),F -VEP 波峰值为101.24 ms、视力提高率为91.30%、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手术联合使用药物治疗青光眼能显著改善眼压和 F -VEP 波峰值并提高视力和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张大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探讨磁共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MRI 检查。分析10例患者 MRI 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8例为蜂窝织炎,2例为脓肿。蜂窝织炎患者其 MRI 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模糊、欠清,病变于 T2WⅠ上多呈低、等信号,在 T2WⅠ上则多呈高信号;脓肿患者其 MRI 影像学表现为边界较清及清晰,T2WⅠ信号均为明显高,且于增强 T1WⅠ上也具有显著的强化表现。结论:依据 MRI 影像学表现可清晰区分蜂窝织炎和脓肿,了解病变位置及病情进展程度,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反向性银屑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银屑病,好发在腋窝、肘窝、脐、腹股沟、外阴等处,临床并不少见。
作者:吕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的病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例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以及治疗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3例患者的迟发性眼内炎均在青光眼滤过术后半年左右发生,患者都具有薄壁滤过泡,对这 3例患者的结膜囊分泌物以及房水进行培养,发现了表皮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对其中1例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虽然将患者眼内炎症控制住,但患者的视力普遍较差。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的发生和薄壁滤过泡有关,采用局部抗炎联合玻璃体切割的方法虽然有效,但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影响。
作者:郭春雷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