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问题与对策

元彩芳

关键词: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 问题, 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护理工作者开始注意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尝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建立和适应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解决其困惑和心理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就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相关论述,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坐骨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与护理

    坐骨神经痛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原发性或继发性损伤所产生的一种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疼痛的临床综合症。作为目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确认识坐骨神经痛的病理、病因,发病机制,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闪玉珍;张云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阴道彩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及意义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9月,在我科经阴道彩超首次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112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诊刮病理结果、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2例患者中,96例首次检查并确诊异位妊娠,7例随诊复查并确诊异位妊娠,总诊断符合率92%,9例误诊,误诊率8%。结论:经阴道彩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且快速、方便,并有动态监测性、无创性等特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归丸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附睾丸的研究

    急性附睾炎多见于中青年,常由于泌尿系感染和前列腺炎、精囊炎扩散所致,是男性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的常见病变。中医学属“子痈”或“子痛”等范畴,多发生于一侧。我院2013年7月一2014年5月采用右归丸联合抗生素,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隋广涛;杨静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脏疾病住院患者初诊时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糖尿病肾脏疾病住院的患者第一次进行诊断时的临床症状进行仔细和认真的分析,从而更好的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医院初次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1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还要对这些患者进行后期回访同时还要对一些重要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都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上也对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做好早期的诊断工作,同时也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好护理工作,改善患者自我管理和控制疾病的能力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治愈后的养护效果。

    作者:张宪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分娩方式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分娩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妇出现不良分娩结局的比例为1.8%,明显低于引导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43.8%,且产时发生子痫及产后出血患者比例明显低于阴道分娩方式;经剖宫产新生儿不良结局1.8%明显低于阴道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3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手术指征为基础综合分析后相应选择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分娩方式,做好全身检查,注意加强对阴道分泌患者的心理护理,注意剖宫产分娩方式的终止妊娠时机。

    作者:陈淑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检验指标在临床诊断冠心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探析血液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和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检测各项血液指标,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血液检验,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正常人群,临床上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将相关血液检验指标作为基本依据,从而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刘伟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免疫性坏死性肌病肌肉组织抗SRP19抗体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索抗SRP19抗体在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抗SRP19抗体在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43%(20/28)的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中抗SRP19抗体表达阳性,主要表达在坏变肌纤维胞浆、小血管周围及细胞间质中。与不表达者比较,在年龄、病程、肌力以及肌酸激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202,0.939,0.711,0.109,P>0.05)其血清抗核抗体、抗Ro-52、抗SSA、抗Sm、抗Jo-1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P=0.281,1.000,0.497,1.000,1.000,P>0.05)。结论:抗SRP19抗体在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的表达率较高,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作者:汪茜;蒲传强;陈婷;刘洁晓;毛燕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护理,回顾分析我院一年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0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20例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5天均治愈出院。

    作者:祝来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体外场热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电场热疗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髋关节滑膜炎患者根据临床观察需要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患者采用体外电场热疗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髋关节穿刺抽液后适量注射激素并配合普通磁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电场热疗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疗效好,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燕;康哲峰;姚会艳;曹慧;张秀巧;任爱兵;王静;李向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静脉炎的原因预防治疗与护理

    随着当前大剂量化疗药物冲击疗法的运用,以及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患者的静脉被严重损伤,造成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患处疼痛肿胀,少数患者有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症状,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褚慧玲;周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进入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71例中随机抽取260例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以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接受复方阿米洛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此260例患者经一个月治疗后取得较好的效果,血压降低情况较可观,对照组效果(72.31%)显著试验组有效率(97.69%);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28.46%、3.08%,二者之间的差距足够明显,以P<0.05为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应用此用药手段治疗老年高血压,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作者:李烜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症出现的主要原因与治疗效果,明确预防低血糖的主要措施。方法对159例糖尿病低血糖病人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低血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的使用不恰当,它主要体现在胰岛素的绝对或者相对用量较多,通过老年糖尿病病人实施积极有效的低血糖治疗,其有效率达到94%。结论一定要强化对老年糖尿病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与患者家属能够掌握与低血糖的急救与与预防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出现率。

    作者:宋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我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足患者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实验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TG、TC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血hs-CRP指标为(1.82±0.61)mg?L-1,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足背动脉内径为(1.99±0.71)mm、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为(32.9±8.7)cm?s-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足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史晓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不同科室收诊的8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提供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例的护理结果。结果:B组焦虑得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以满意度者均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开展表明高质量的服务相对于传统常规的服务对患者的各项身体心理状况都有很大改善。

    作者:郭小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针对外科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48例患者有关资料,分析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48例患者实施手术后手术都获得成功,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为25-35毫升,平均出血量为31.5毫升,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患者只有1例,没有发生其它并发症,也没有发生1例患者死亡的情况,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于临床外科中的小切口胆囊术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护理效果,对于各种并发症也能得到有效预防,使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于小切口胆囊术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永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行一期根治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5例肛周脓肿行一期根治性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传统手术方式(对照组)相比,行一期根治性手术(观察组)的创面均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P>0.05)。观察组未发生任何术后后遗症,如肛门失禁、漏气和漏便、肛门狭窄及肛门畸形,肛瘘发生等;其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率为2.7%,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结论一期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在治疗手段和临床疗效上显著优于传统的切开引流手术法。正确找到并处理感染内口及脓腔多切口并保持对口通畅引流,是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张庆永;张志安;孙国兴;田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硬膜外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硬膜外规律间断注药方式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I~II级、单胎、足月、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n=30):舒芬太尼组(S组)和无舒芬太尼组(N组)。两组镇痛药液配置:S组(0.1%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N组(0.1%罗哌卡因)。成功置管后,顺序注射试验剂量5ml+负荷剂量10ml,连接镇痛泵。两组镇痛泵参数设定相同:(冲击剂量5ml+锁定时间15min+背景剂量0)+冲击剂量5ml/45min,规律间断注射时间自注射试验剂量1h后开始。镇痛期间持续监测产妇BP、HR、RR、SpO2、胎儿心率(FHR),记录VAS、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药物用量、高阻滞平面、爆发痛、产程、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镇痛前相比,两组产妇镇痛后VAS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期间,罗哌卡因用量与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N组(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规律间断(0.1%罗哌卡因5ml/45min)注药方式用于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产妇瘙痒发生率且镇痛效果确切。

    作者:王锋;徐振兴;翁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STAT3在恶性肿瘤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是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肿瘤的增殖、分化、凋亡、耐药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持续激活的STAT3可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失控,凋亡抑制,免疫逃逸,耐药性产生。STAT3在耐药细胞中的过表达提示其参与并增强了肿瘤的多药耐药。本文对STAT3在恶性肿瘤的多药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刘来振;黄桂林(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相关防范措施。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实施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3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在明确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张婧;李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监测与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其发生率占孕妇的1%~5%。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有着严重的危害,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比普通孕妇高4~8倍。羊水过多发生率高达8%~30%。糖尿病造成白细胞多功能缺损易致感染。因糖利用不足,易出现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孕妇的高血糖易致巨大胎儿。糖尿病孕妇常伴有严重血管病变和产科并发症,影响胎盘血供,易致死胎死产。新生儿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及反应性低血糖,死亡率增高。所以,做好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监测及护理,对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15例GDM患者及其新生儿加强了护理,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将护理观察介绍如下。

    作者:郭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