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安林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彝汉成年人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相关指标的基础水平,探讨其与国家参考值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规范采集静脉血,用美国COULTER AC·Tdiff2血球分析仪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川西南高原彝汉成人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及相关指标与国家参考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当地彝汉民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有必要制定高原地区成人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相关指标的正常参考值,为临床提供更科学实际的参考依据.
作者:邹宗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科自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研究所生产的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56例病人,与1998年4月至1992年5月收治镇定催眠药急性中毒59例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镇定催眠药中毒的催醒时间,探讨纳洛酮救治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时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程波;侯同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例1 患者女性,5岁.发现左右锁骨完全缺如就诊.查体:身高1m,发育欠佳,囟门未闭合,双侧锁骨完全缺如,双肩可在胸前互相靠拢,智力正常.
作者:何开进;钟安军;黄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护理操作技术,是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给药的方法,也是医院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操作质量,我们对临床静脉输液过程存在的问题地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李德梅;李薇;董王芳;唐冬梅;杨开丽;刘兴翠;王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鞍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MRI平扫及其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并与手术证实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不同病变在生长部位、信号或密度上各有特点,大部分病例影像检查能做出正确定性、定位诊断,部分病例信号或密度相似,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结论 MRI是鞍区病变首选检查方法,能很好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解剖关系,显示血管及血管病变也明显优于CT,但CT在显示病变有无钙化及骨质破坏程度方面是MRI不能替代的,对鞍区病变做出正确诊断还应结合增强扫描及临床资料.
作者:郑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老年人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57例老年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致病菌127株,阳性率为80.9%.其中G-杆菌74株(58.3%),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C+球菌36株(28.3%),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土;真菌17株(13.4%).药敏显示G+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G+杆菌除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外,对其它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真菌占有相当比例.细菌耐药日趋严重,积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体外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十分必要.
作者:赵德军;张碧霞;曹雁;毛跃;杨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各级各类医院的检验科在医技科室中逐渐表现突出,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医院整体建设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其未来优势也在许多领域显示出来.同时,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也向传统检验方法和管理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作为基层科室管理者和检验医学学科带头人,必须从时代的眼光和全新的角度,分析检验科的现状和未来,强化学术研究和管理探讨,促进大型综合性医院检验科的飞速发展.
作者:陈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分析236例单导管乳头溢液的导管小叶标本,在这些病例中发现乳腺癌32例(13.6%),导管内乳头状瘤84例(35.6%),多发性乳头状瘤26例(11.0%),导管扩张症34例(14.4%),囊性乳腺增生54例(22.9%).乳腺导管炎6例(2.5%).在16例导管浸润癌中,12例发现残余原位癌,4例多发性乳头状瘤病,而另16例非浸润性导管癌仅2例导管不典型增生.乳头溢液中有13.6%是由乳腺癌引起.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囊性乳腺病是构成单导管溢液的主要原因,但也可由乳腺癌引起,应高度警惕.
作者:彭育荣;陈昌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泛影葡胺是有机水溶性化合物,属于离子型造影剂.用于CT增强扫描的血管造影剂.由于泛影葡胺具有高渗性及化学毒性,在静脉给药后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这些副反应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黄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极高.首次出血死亡率达30%,1/3可发生再次出血,再出血死亡率达70%.血管内栓塞术是目前颅内动脉瘤首选的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吕美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针刺和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和穴位注射5%当归注射液.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100%.结论 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詹光宗;谢挺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艾恒(奥沙利铂)是一类毒性强,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渗漏损伤使血管发生疼痛、硬化、麻木、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的抗肿瘤药物,这些副作用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增加经济负担,也给护理人员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和工作量,影响病人化疗的顺利进行.我们采用新鲜马铃薯和芦荟交替外敷的方法防治艾恒所致静脉炎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屈琳林;王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和西咪替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P均<0.01.结论 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能提高HSP患儿疗效,减少肾损害,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作者:李亚伶;罗兆清;刘文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采用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86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全组均采用保留双乳內动脉和腹直肌血管,行胸骨180°翻转,翻转后将保留的双乳内动脉及腹肌血管置于胸骨前.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均有明显效果,胸骨无缺血坏死,肺不张或肺感染6例,胸腔积液2例,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9-20d,(平均16天)随访1-13年无一复发.结论 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石云;张利;罗国军;张道全;赵青;陈瑜;徐安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下肢的手术.罗哌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时效长,毒性低等特点,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应用,国内报道较少.2006年3月-6月,我们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将0.3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30例,疗效满意.
作者:张承华;董发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全面加强部队的心理卫生工作,是新形势下部队卫生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部队卫生服务保障的新拓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及心理治疗,不仅能提高官兵心身整体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部队的安全稳定和增强部队战斗力.几年来,我们坚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部队心理卫生工作;以典型示范为引导,从工作上规范部队心理卫生工作;以培养人才为主导,从根本上打牢部队心理卫生工作基础;以提高战斗力为目标,从时机上把握部队心理卫生工作重点,有力地保证了官兵的身心健康.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易晓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药用植物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药用植物有11118种,市售中成药中,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或经半合成的药物占商品的20%[1].药用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非必需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自然界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都是其次生代谢产物,萜烯、酚、生物碱三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
作者:谢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情介绍患者男性,64岁,因咳嗽、咳痰1周.于2007年3月18日人院治疗.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人院后测了36.8°C,P88次/min,R20次/min,Bp135/80mmHg.医嘱给予5%GS250ml+磷霉素4g静脉滴注,每日2次,40滴/min,15min后患者感觉四肢、胸背部极度瘙痒,无法忍受,继之面部、胸部出现片状红色斑丘疹,并有气喘.立即停药,遵医嘱给予氧气3L/min吸人,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5mg静推,10%葡萄糖酸钙20ml静推,10min后症状明显缓解,以后改用5%GS250ml+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每日2次,40滴/min.未再出现上述症状,住院14天,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方芳;江泽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前,PET-CT设备发展迅速,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ET显像仪共有三种类型:专用型PET(dcdicated PET)、混合型PET(hybrid PET)和组合型PET(combined PET).PET与CT组合即PET-CT,不仅能反映人体解剖结构改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人体器官及组织结构的功能代谢信息,从分子水平揭示疾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效应,是临床诊断心脑疾病和肿瘤的重要手段.PET-CT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病变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陈翼;马黎明;杨洪文;王光琳;赵晶;黄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以针灸结合行为疗法对老年单纯性肥胖者肥胖相关指标、心血管危险因素、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行为疗法在老年肥胖者针灸减肥中的作用.方法 将205例军队老年肥胖者随机分为单纯针灸组(A组)、单纯行为疗法组(B组)和针灸结合行为治疗组(C组).治疗前后测定三组体重、腰臀围比、体成分等肥胖指标,测定血胰岛素、血脂、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肥胖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三组患者减重后的腰围、臀围、腰臀围比、体脂含量及百分比等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减重前有明显改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等较减重前亦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针灸结合行为治疗组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组和单纯行为疗法组(P<0.05).结论 针灸结合行为疗法的综合减肥方案能更有效地改善老年肥胖者的肥胖指标、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生活质量.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安仁;王文春;胡斌;班立生;杨和平;柏玲;田恬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