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刘明亮;郭慧元
革兰阳性球菌是社区和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等.近几十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大量文献报道显示,利奈唑胺在治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方面比糖肽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更有效.如何对利奈唑胺进行正确的临床定位,使之既能保证疗效,又不至于因滥用而导致其临床寿命缩短,对充分发挥该药的优良抗菌作用意义重大.
作者:郑建铭;张永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广谱、高效、低毒性的抗菌化疗药物,普遍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其他药物一样,这类药物也存在多种不良反应,本文仅对氟喹诺酮疗法所致QT间期(QTc)延长问题进行了综述.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病例报告显示,莫西沙星在所有临床用喹诺酮类药物中引起QTc延长的风险大,那些具有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潜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慎用之.虽然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引起QTc延长的风险比莫西沙星低,但对具有QTc延长危险因素的患者也应慎用.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中,环丙沙星引起QTc延长以及诱发Tdp的风险小.总体而言,氟喹诺酮类诱发Tdp的风险相对较小,临床医师可通过避免开具可引发QTc延长的氟喹诺酮类多药联用处方(尤其是对高危患者)使这种风险降至低.
作者:郭强;刘明亮;郭慧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5.4 拉米夫定拉米夫定(Lamivudine,Epivir-HBV,3TC)是2-3双脱氧-3-硫代胞苷的(-)对映异构体.将拉米夫定的活性三磷酸盐(3TC-TP)嵌入生长期的DNA链中将会使DNA链终止在未成熟状态,从而抑制HBV DNA的合成.
作者:徐雨;姚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分子定向育种技术,该文重点概述了基因定点突变、易错PCR、DNA重排及基因组重排这几种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并对这些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扼要综述.
作者:代云见;王明蓉;杜天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抗生素用量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及发展趋势,并从下述几方面对降低细菌耐药率策略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用量限制、循环用药策略、策略性更换药物、对抗生素处方的干预策略和消除耐药质粒等.
作者:庞晓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乙型肝炎是全人类所面对的一种可以引起严重后遗症的健康问题.尽管已经开发了一些治疗药物,但对其的治疗仍在继续变得复杂化.目前,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措施已经从以前可采用的有限的疗法改进为在几个族群中采取终身病毒抑制.之所以改变对这一人类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不仅是因为研发出来了一些耐受性较好的口服药物,而且还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病毒复制活跃会引发严重后遗症,如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肝细胞癌.然而,治疗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其中包括不良反应、花费及耐药性的产生.另外,围绕几个临床问题的争论仍在继续,即哪些患者符合接受治疗的条件,哪种疗法为适合以及何时可以停止治疗.该篇综述文章(Nidhi A.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8,62(2):224-228)将针对上述问题和用于支持现行治疗指南的参考文献的局限性进行讨论.
作者:母连军;姚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s)是脂激酶家族成员,可通过磷脂酰肌醇的3位磷酸化产生磷脂酰肌醇三磷酸脂(PIP3)来调节细胞的代谢和生长.PI3K途径是人体癌细胞中常发生突变的途径之一,可引起信号的放大,因此是小分子抑制剂的较好作用靶位,可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机会.近几年涉及PI3K的抑制作用的专利和相关报道急剧增加,本文综述了PI3K抑制剂作为抗癌药物的发现与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具有代表性的7个结构各异的PI3K抑制剂.这些化合物代表了一大批具有多种同分异构特异性且活性较强的酶抑制剂(其IC50在毫微摩尔水平).目前,首类PI3K抑制剂将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期望这些临床数据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弄清楚各PI3K异构体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相关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宇驰;姚瑜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