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菌的药物研究进展

陆宇

关键词:结核病, 分枝杆菌, 持留菌
摘要:持留态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对现有抗结核药物表型耐药的特征,是结核病病程迁延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研发抗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菌的药物,对缩短抗结核治疗疗程,减少耐药性发生意义重大.本文就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菌的耐药机制、PA-824等新药的研究进展以及筛选评价模型进行简要综述,为抗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相关文献
  • 抗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菌的药物研究进展

    持留态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对现有抗结核药物表型耐药的特征,是结核病病程迁延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研发抗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菌的药物,对缩短抗结核治疗疗程,减少耐药性发生意义重大.本文就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菌的耐药机制、PA-824等新药的研究进展以及筛选评价模型进行简要综述,为抗结核分枝杆菌持留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陆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分枝杆菌的多相分类鉴定

    分枝杆菌属除麻风分枝杆菌外,主要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为其致病菌)的回潮,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由4%急速上升到10%,快速和准确地鉴定它们显得非常重要.在我国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表型鉴定一直沿用以生化实验为核心的传统鉴定方法,且欠缺数值分类的补充分析.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这种表型鉴定方法仅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系统发育理论的提出,与之相应的基因分型方法也被用于分枝杆菌属的鉴定.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发育的理论以及应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学分类鉴定方法,即DNA-DNA杂交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表型鉴定的准确性,又详细介绍了一些用于数值分类的应用软件.总之,多相分类鉴定已被广泛应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鉴定中.本文也介绍了一些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基因分型鉴定方法及其在结核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广泛应用.

    作者:李卫民;刘毅;牛天贵;李传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抗结核病新药利福拉齐

    利福拉齐为利福霉素衍生物,有相当强的抗分枝杆菌活性,为目前多重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本文对利福拉齐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以及Ⅱ期临床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作者:郭振勇;赵伟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Ser/Thr蛋白激酶信号转导系统——抗结核药物筛选的新靶点

    近的研究表明,Ser/Thr蛋白激酶不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而且也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体内.它们构成结核分枝杆菌的信号转导系统,与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体内和体外的生存密切相关.因此,这一信号转导系统可能成为研制新型抗结核药物的靶点.本文就Ser/Thr蛋白激酶信号转导系统及相关蛋白激酶的特征与功能进行了综述.

    作者:高鹏;肖春玲;姜威;蒋建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治疗结核病新药和药物作用靶位

    尽管对结核病的治疗和免疫预防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结核病仍然是主要的传染疾病,虽然能治愈,但至少需6~9个月,这种长时间的治疗易产生患者的依从性差,并产生明显的毒性及耐药性.鉴于其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和持留态分枝杆菌的潜伏传染特性,急需开发对耐药菌具有抗菌活性的新的结核病治疗药物,更重要的是这些新药能杀死持留细菌,并缩短治疗所需的时间.本文介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的治疗结核的化学治疗药物.

    作者:吴小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解读美国胸腔协会对抗结核病治疗产生肝毒性的新指南

    一直以来,药物诱导性肝损伤(DILI)是结核病(TB)治疗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肝损伤的风险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肝脏在药物体内代谢和解毒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肝脏损伤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该指南中描述了DILI的发病机制和损伤类型(从肝脏适应到肝细胞损伤).目前,关于抗结核病药物的代谢和DILI机制的了解尚不够全面,主要原因是研究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对肝毒性的定义也有别,以及监测和所报道的控制措施等也不同.该指南中还包括了在所选择地区人群以及那些同时感染了HIV或乙肝或丙肝的人群中获得的有关TB DILI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的数据,并且就TB DILI的预防和管理方面的系统实施步骤提出了建议,其中包括如何权衡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风险,如何对TB防控工作人员和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等方面的设施配备及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治疗所需药物供应商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临床和生化监测的合理使用.在对潜伏态TB感染(LTBI)的治疗中,对于那些嗜酒者、服用对肝脏有毒副作用药物者、患有病毒性肝炎、先前有肝脏疾病或丙氨酸转氨酶(ALT)基线异常者,先前患过异烟肼导致的肝炎的患者、孕妇以及产后3个月之内的妇女均推荐进行ALT监测.在对TB病的治疗中,除上述患者外,对感染HIV的患者也应该进行ALT监测.一些专家推荐对3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生化监测.对于那些ALT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值上限(ULN)3倍以上,并表现出肝炎症状和(或)黄疸的患者,以及那些没有任何症状,但ALT检测值高出ULN 5倍的患者应该对其原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或更换.该指南还列出了今后在针对LTBI和TB的更安全疗法的研究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作者:冯婉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结核病的现行疗法和新药开发进展

    分枝杆菌感染,包括结核病和麻风病,均属于世界范围的感染性疾病.由于治疗周期长,无法根除潜伏态细菌,以及多药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不断增加,给结核病的控制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目前,急需开发能有效控制该病的新药,包括可使耐药菌出现小化的短期抗菌药物、可治疗多药耐药性结核病的新药以及可根除潜伏态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近年来,已发现了很多具有新化学结构的抗分枝杆菌的药物,其中有些展现出显著的抗敏感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特别是近发现的二芳基喹啉具有绝佳的抗结核杆菌活性,此外,在对硝基咪唑吡喃类(nitroimidazopyrans)和(口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的研究中也发现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在明确了分枝杆菌基因组的前提下,对其的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使人们更加明确了分枝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过程以及与其他病原菌不同的代谢途径,以致发现了许多可能的药物作用靶位.其中某些研究进展涉及到新的靶标酶或生化途径.本文对抗结核药物的开发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那些现在临床上用来控制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在结核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加以讨论.此外,还就包括分枝杆菌细胞壁通透屏障在内的抗生素耐药机制和其他新的耐药机制进行讨论.

    作者:母连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主办: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