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孔垂泽
临床资料自1998年5月至2001年4月,我科采用输尿管镜下取石、气压弹道碎石术急诊处理肾绞痛并输尿管结石患者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18~62岁.
作者:任胜强;邬旭明;方建军;袁鹤胜;桑乾宏;李和民;蔡雅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阴茎浅静脉栓塞症是指阴茎皮下可见的小静脉由于血栓形成致受累段静脉迂曲、扩张及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提出可能的治疗方法.同时就病理和鉴别诊断作简要的阐述.
作者:侯成甲;乔西民;王靖;徐晓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临床资料 2000年7月~2001年12月我院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应用撬剥技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39例.年龄51~85(平均68)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2年3个月,主要临床表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线细、夜尿次数增多.
作者:卫华;侯俊明;马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气化术(TUVP)是近年来国内大中医院逐渐开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的新方法,虽然疗效满意,但亦存在着许多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术后轻度尿失禁困扰着许多刚刚开展此项工作的医生,下面就我院近五年来开展TUVP初期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郭宏林;胡利发;贾红兵;张武合;陆向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勃起功能障碍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危险因子,探讨勃起功能障碍(ED)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方法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5(IIEF~5)作为判断有无勃起功能障碍的标准,共调查了187例内分泌门诊糖尿病成年已婚男性,比较该人群中暴露于不同危险因子下勃起功能的变化,并同时对可能引起ED患病率增加的多个危险因子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病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吸烟、文化教育水平、病程、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是否合并神经、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综合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与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分型、治疗方案、BMI指数、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冠心病史、饮酒、是否合并轻度肾功能损害等因素无显著性关联.结论 糖尿病人应该注意控制血糖水平、戒烟、加强对糖尿病了解及配合医生系统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以达到降低ED发病水平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何新洲;王晓峰;孙玉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膀胱远端输尿管切除术在治疗肾盂、输尿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肾切除后,从远端输尿管放置输尿管导管入膀胱,然后经膀胱将输尿管内翻套叠于膀胱,用电刀切除远端输尿管及输尿管口周围部分膀胱壁.采用此法治疗9例肾盂癌.结果 9例术后无感染、尿瘘等并发症,亦无明显出血.经平均18.6个月随访,未发现环切口肿瘤种植,亦未发现膀胱其他部位发生肿瘤.结论此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无需特殊设备,且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肾盂及上段输尿管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孙忠全;钱伟庆;宋建达;吴惠兴;谢旦声;徐骏;盛璐;周俊;贾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直肠指诊(DRE)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SA、DRE的结果.结果经病理学确诊14例为前列腺癌,其中PSA值为4.0~9.9μg/L时有5例前列腺癌(5/13),PSA值≥10μg/L有5例前列腺癌(5/7);而DRE可疑者有6例前列腺癌(6/41).如果单独用PSA或DRE对前列腺癌进行筛选,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漏诊率分别为28.6%(4/14)、57.1%(8/14),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仅有2例漏诊.结论 PSA联合DRE是临床上筛选前列腺癌的可靠方法.
作者:孙毅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前列腺增生术后仍有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全套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10例,尿道狭窄9例,膀胱出口梗阻18例.结论逼尿肌功能紊乱、尿道狭窄是引起术后症状无改善的主要原因.尿动力学检查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例,术后分析症状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留存;虎威;范郁会;周克斌;扬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临床资料 1994年10月~2000年10月,我们共收住淋菌性尿道炎108例,其中并发淋菌性睾丸与附睾炎5例,有2例误诊为睾丸肿瘤和附睾结核,错误行睾丸和附睾切除,年龄26~52(平均36.6)岁.其中左侧4例,右侧1例.
作者:康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上皮钙粘附素(E-cd)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并探讨其与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69例膀胱癌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cd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E-cd阳性表达率为50.7%(35/69)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为57.9%(40/69),与正常膀胱相比均有显著意义(P<0.05).E-cd和cyclinD1阳性表达的病理分级分别为Ⅰ级72.2%、33.3%,Ⅱ级65.2%、56.5%,Ⅲ级25%、71.4%,Ⅰ级与Ⅲ级均有显著意义(P<0.05).复发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9.7%、62.1%.生存时间大于5年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3.3%、39.2%.结论 E-cd的低表达或缺失与膀胱癌的侵袭、复发和预后密切相关,cyclin D1在膀胱癌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二者均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的病理分级、术后复发和临床预后的指标.
作者:邹桂华;李静;江庆萍;温寿青;杨惠娴;彭瑞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临床资料 1994年1月~2000年6月我们采用改良Duckett包皮瓣修复阴茎型尿道下裂46例,均为男性,年龄4~11岁.
作者:黄洪才;谢平迅;张朝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及去势术联合89Sr和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PCa)的疗效.方法对8例晚期PCa患者行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TUEVP)及睾丸切除术后,给予89Sr锶(89 Sr)和服用缓退瘤或磷酸雌二醇氮芥治疗,随访了2~4年.结果病人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下降50%,平均大尿流率(Qmax)由(5.4±2.1)ml/s增加到(15.3±3.0)ml/s.血清PSA由治疗前的平均53.4μg/L降至89 Sr治疗后第3个月末的平均3.6μg/L.随访8例中,生存6例,死亡2例.转移性骨痛缓减率达100%,6例生存者的原发灶和转移灶明显缩小或消失,5例生存已超过3.5年,1例超过3年.结论该方法可明显提高晚期PCa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是治疗晚期PCa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建华;陈照祥;潘慈康;陈明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临床资料我科1995年6月~1998年3月,共处理医源性双J管移位12例,其中上移8例,下移4例,男3例,女9例.年龄23~68岁.左侧5例,右侧7例.置双J管时间1~6周.
作者:詹河涓;郑彬;陈晓峰;李德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前列腺增生症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方法对40例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包括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流率同步检查.结果 40例检测结果:Qmax,2.1~12 ml/sec,平均5.96 ml/sec,大膀胱容量66~600 ml,平均285.97 ml,大逼尿肌压力(Pdet)0~149 cmH2O,平均64.9 cmH2O,逼尿肌不稳定(DI)6例(15%),逼尿肌无力10例(25%).BC值:本组BC值<30者22例,即低顺应性膀胱22例,BC值>30者10例,其中高顺应性膀胱10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了解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明确患者排尿困难的原因,指导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预测预后和判断疗效.
作者:付杰新;李建安;谢光宇;陈伯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ELISA方法检测HLA抗体在临床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67例次肾移植受者中应用ELISA方法检测HLA抗体,比较不同抗体水平患者的移植效果及抗体水平在发生排斥反应前后的变化.结果不同抗体水平组的移植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抗体水平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逆转呈现正相关.结论 ELISA方法检测HLA抗体对于预测移植风险、辅助诊断排斥反应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彬;解恩义;郭奇;何小丽;薛武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临床资料我院1985~2000年收治逆行射精11例,年龄23~41岁.症状为不育,性交时有性高潮及射精动作,但无精液流出.性交后取中段尿镜检均有大量精子.
作者:张正福;付聪;王力群;魏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