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增生并置心脏起搏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6例报告

庄剑秋;郎根强;张炯;章益峰;纪家涛;褚健;曹建伟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心脏起搏器,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对安置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TURVP)的安全性.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5月6例安置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BPH患者进行了TURVP.年龄68~83岁,根据经直肠前列腺B超测算前列腺体积41.3~78.1 mL,平均65.7 mL,手术时间均小于1h.已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6年,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三束支传导阻滞2例,起搏器类型为房室全能型(DDD)2例,心房按需型(AAI)3例,心室按需型(VVI)1例.所有患者心功能I~Ⅱ级.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电切、电凝及混切均对心脏起搏器无明显干扰,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康复同无起搏器患者.结论 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BPH患者是TURVP的相对禁忌证,经过严格选择的病例可以承受手术.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23例,并进行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排尿通畅,效果满意.随访1~3个月,大尿流率由(10.78±1.35)mL/s上升至(21.30±0.63)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王振运;张志峰;郑建龙;景琼;魏明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左肾动静脉血管畸形致左肾积水1例报告

    动静脉血管畸形致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肾积水临床上少见.2008年6月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以左侧腰部胀痛不适1月来本院就诊.B超检查示:左肾积水.CT报告:左肾输尿管上段肿瘤可能、左肾积水.MRI示:左肾盂肾盏积水扩张,考虑输尿管起始部狭窄梗阻.查体示:左肾叩击痛可疑,余无特殊.2008年6月25日行左肾探查术,术中见输尿管走行正常,未见输尿管扩张.

    作者:薛亚岗;撒应龙;叶绪晓;金重睿;徐月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硬化剂体外处理肾囊肿的病理学研究

    目的 通过对硬化剂体外硬化处理后的肾囊肿进行病理学研究,以便为配合后腹腔镜肾囊肿手术时选择合适的硬化剂及其作用时间.方法 分别选取500 g/L葡萄糖溶液、200 g/L硫酸铝钾溶液、无水乙醇、10%甲醛溶液(体积分数)、石碳酸溶液作为硬化剂.将硬化剂作用于囊肿壁内腔面,处理时间为30 s及1、2、 5、 10 min.处理后组织HE染色,观察囊肿壁变性坏死程度.结果 500 g/L葡萄糖、200 g/L硫酸铝钾处理10rain后仅有部分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无水乙醇处理10min后有部分上皮细胞未发生变性坏死;10%(体积分数)甲醛溶液处理10 min后所有上皮细胞均变性坏死;石碳酸溶液处理2min后所有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且深达囊肿壁外层.结论 选择石碳酸作为硬化剂配合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效果优于其他硬化剂.

    作者:李运柱;李文洲;陈琳;余家俊;彭松;李国灏;冯滔;张伟;郭枫;胡卫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K20和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角质蛋白20(CK20)和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CK20(66例)和Ki-67(55例)的表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为68.2%(45/66).CK20表达的阳性指数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和细胞分级均呈正相关(P

    作者:郑宇朋;陈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肾输尿管镜相关的腔内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6例UPJ狭窄的患者采用经皮肾输尿管镜下硬性扩张、球囊扩张和腔镜下电钩内切开的方法治疗,术后置双J管2~3个月.结果 36例UPJ狭窄的患者28例(77.8%)一次性切开或扩张取得成功,7例(19.4%)行二次腔内手术取得成功,1 例(2.8%)行两次电钩内切开并扩张后疗效仍不佳,改开放性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3年,25例(69.4%)有效,10例(27.8%)好转,1例(2.8%))无效.结论 应用经皮肾输尿管镜相关的腔内技术治疗UPJ狭窄疗效确切、安全、微创.

    作者:辛军;许景林;辛明华;吴文峰;黄书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的新观念与治疗新方案

    前列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肿瘤之一,每年大约有25万新发病例[1].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出现及其应用的推广,前列腺癌在尚局限于原位、可治愈的早期阶段就可被诊断.当前在美国,约20 %的原位前列腺癌患者虽经过有效的局部治疗,病情仍将继续进展、发生远处转移;而约15%的患者一开始就被诊断有远处转移.

    作者:SARTOR Oliver;PATTEN David Y;NG San San;贺大林;吴开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PSA在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的讨论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由前列腺上皮、尿道旁腺上皮、肛门周围腺体产生的蛋白酶.自1970年WANG首先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和提纯PSA以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对前列腺癌(Pca)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评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南勋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肾癌57例诊治报告

    目的 提高小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57例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小肾癌的诊治方法.结果 本组小肾癌病例多无明显症状,通过体检发现.19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RN),38例行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NSS),所有病例术后均辅以免疫治疗.随访14~63个月,除1例死亡外,均无瘤存活.结论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小肾癌.采取RN或者NSS治疗小肾癌均能获得良好预后.有条件者应建议行术后免疫治疗.

    作者:贺凯;王耀东;袁光亚;马蜀爽;邓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56例,尿管上段结石3例,中段结石32例,下段结石21例中结石位于左侧30例,右侧25例,双侧1例.结果 56例输尿管结石粉碎53例(94.6%),1例结石移动至肾盂未完成手术,1例置镜失败而改行开放手术,1例发生输尿管下段穿孔,经放置双J管内引流后改行ESWL治疗.30例(53.6%)术后有肉眼或镜下血尿,所有病例无尿路感染、输尿管黏膜剥脱、撕裂及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直视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安全、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输尿管中段和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吴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回肠扩大膀胱巨大结石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0岁.因左肾结核切除术后16年,回肠扩大膀胱术后14年,发现下腹部肿物伴尿频、尿急1周人院.查体时在耻骨上膀胱区可触及约8cm×5cm质硬性肿物,可移动.B超显示右肾15.5mm×95.5mm×81.5mm,实质变薄,肾盂肾盏扩张,提示肾积水;左侧肾区未探及肾脏.骨盆平片见膀胱区有一约15.0cm×8.0cm高密度影,边缘光滑(图1).CT平扫见:膀胱区不规则高密度影,约15.0cm×10.5cm×7.5cm,边界清晰锐利,子宫被挤压向左侧移位(图2).血尿素氮(BUN):17.5mmol/L,肌酐(Cr):297.0μmol/L.

    作者:于满;于爱军;马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TERT启动子调控的CXCR4-shRNA逆转录病毒抑制膀胱癌细胞侵袭、增殖的体外研究

    目的 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短发夹RNA(sh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hTERT阳性膀胱癌细胞中CXCR4表达的抑制效应及对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PCR扩增特异CXCR4-shRNA的DNA片段,以hTERT启动子代替U6启动子,将重组基因片段导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收获病毒后分别感染膀胱癌细胞BIU87及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RT-PCR、Western blot检测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TransweU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hTERTpro-CXCR4.shRNA能显著抑制MCF7、BIU87细胞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48h mRNA抑制率分别为(87.09±7.60)%、(91.02±11.32)%,48h蛋白抑制率分别为(89.014±4.87)%、(90.424±9.64)%,其对MRC5细胞不抑制.感染重组病毒的膀胱癌细胞体外侵袭、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结论 重组病毒中hTERT启动子调控的下游RNA干扰序列可靶向表达于hTERT阳性膀胱癌细胞、乳腺癌细胞,不表达于hTERT阴性MRC5细胞.

    作者:杜岳峰;龙清志;樊桂玲;梁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原发性精囊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精囊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精囊恶性肿瘤1例并查阅复习文献资料,总结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结果 1例原发性精囊恶性肿瘤经手术切除及去势术,术后7月复发转移死亡.结论 原发性精囊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且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根据肿瘤的范围、周围器官受累情况选择手术切除范围.预后较差.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

    作者:董文瑞;廖凯;马晋;范地兵;吴应轩;何兴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12肋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型术28例报告

    目的 总结经12肋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2004年8月~2008年5月本院收治的2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患者接受经12肋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型术,对其手术人路、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需延长切口.手术时间55~140min(平均91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0~210mL(平均53mL).术后36h内恢复进食.1例术后出现漏尿,5d后消失.随访2~37月,27例肾积水减少,1例拔除输尿管支架后肾积水加重,予延长支架留置时间.结论 经12肋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费用较低,是一种可以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李奇孟;方伟杰;张斌斌;缪江伟;宋旭阳;黄翔;陈先全;蔡海荣;朱丽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

    历史上,开放的肾癌根治术是治疗肾癌的标准术式,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后来发现保留肾单位的手术预后很好,开放的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则逐渐成为治疗小肾癌(肿瘤直径<4cm)的标准术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们开始尝试采用腹腔镜进行肾部分切除.在1993年MCDOUGALL<'[1]>报道首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aparoscopicpartial nephrectomy,LPN)的动物实验后,L,PN作为泌尿外科的一种微创技术开始了飞速的发展.

    作者:毛加明;马潞林;黄毅;姜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57BL/6小鼠原位膀胱肿瘤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C57BL/6小鼠原位膀胱肿瘤模型.方法 硝酸银膀胱黏膜处理、MIM9膀胱灌注法建立C57BL/6小鼠原位膀胱肿瘤模型.结果 三组小鼠中,7d组10只小鼠有9只成瘤,10d组和15d组20只小鼠全部成瘤.总成瘤率96.7%.结论 硝酸银膀胱黏膜处理、MB49膀胱灌注法建立的C57BL/6小鼠原位膀胱肿瘤模型操作简单,成瘤率高,是一种理想的、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小鼠原位膀胱肿瘤模型.

    作者:车宪平;韩瑞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多发性膀胱平滑肌瘤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膀胱平滑肌瘤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多发性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对两种疾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国患者经手术治愈,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膀胱颈部平滑肌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可导致膀胱刺激症状和慢性盆腔痛,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而剖官产术导致的膀胱与宫颈粘连可造成诊断上的困难.两病治疗均首选手术,预后良好.

    作者:刘玉珍;高佃军;吕秀平;王慧;刘雪洁;孙金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对52例结石性脓肾患者,14例行I期手术,即行经皮肾镜或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38例行Ⅱ期手术,即I期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Ⅱ期腔内技术取石术或肾切除术.结果 48例患者肾盂、肾盏漏斗和输尿管梗阻部结石均被取尽,6例行肾切除术;无术后大出血和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36例患者随访1~12个月结果显示,34例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腔内技术安全、有效、微创、保肾率高,应作为结石性脓肾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文博;彭瑞元;杨为民;周四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与肾癌干细胞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方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手术切除肾癌组织(透明细胞癌)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BCG2的表达情况.结果 ABCG2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膜,胞质中也有部分表达.ABCG2在肾癌组织中呈较高表达,其中ABCG2在低分化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者(PO.05).癌旁正常组织中ABCG2呈弱表达或无表达,与肾癌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杨保旺;卢建中;崔勇;岳中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溶血孪生球菌感染引起附睾炎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日的报道1例溶血孪生球菌引起附睾炎病例,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感染途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1例附睾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抽取患者鞘膜内积液送检验科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 病检提示附睾组织查见炎细胞,病变符合附睾炎,送检鞘膜组织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学符合鞘膜积液伴慢性炎症;细菌培养提示:溶血孪生球菌感染,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红霉素、先锋必、环丙氟哌酸等敏感.结论 溶血孪生球菌引起附睾炎十分罕见,其诊断依赖临床及检验,一旦发现此类感染,首先确定病原菌,迅速治疗,防止发生溶血孪生球菌引起心内膜炎.

    作者:薛力;韩秀娟;赵致广;杨增悦;张波;邱建新;张伟;保庭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腔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136例体会

    目的 :探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 总结应用腔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13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结石68例,输尿管结石57例,膀胱结石11例).结果 肾结石碎石成功率为95.6%,其中一期取石56例,二期取石9例;输尿管结石碎石成功率为96.5%;膀胱结石碎石成功率为100%.结论 腔内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刚;梅述怀;肖尚文;陶光晶;张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