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连续置换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应用

徐会文

关键词:肾, 超声, 肾囊肿, 连续置换法
摘要: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置换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 146名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经皮穿刺乙醇硬化法治疗的患者为A组,超声引导下连续置换法治疗的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过程中患者囊肿大小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经连续置换法治疗后,囊肿直径的变化优于经皮穿刺乙醇硬化法,囊肿直径分别由治疗前的(8.76士3.05、9.00士3.09)cm减小至治疗后3个月的(4.45士1.50、4.97±1.60)cm、6个月的(2.47±0.270、2.95±0.56)cm、12个月的(1.39±0.23、1.76±0.42)cm以及>12个月的(0.65±0.14、1.02±0.29)cm,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总改善率分别为94.3%和9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置换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简单、安全,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双J管留置体内5年致双J管两端巨大结石1例微创处置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2岁.因“尿频、尿痛1年,加重伴肉眼血尿1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年因右肾及右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结石于外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碎石后未见结石排出,未予以进一步治疗,随后右侧腰部胀痛加重后就诊于我院,行“右肾盂切开取石并肾盂成形术”,术中于右侧输尿管内放置双J管引流,出院前嘱患者1月后返院拔管.患者未复诊拔管.

    作者:张长胜;李霞;党乾元;孙天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巨大肾积水误诊为肾囊肿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巨大肾积水易误诊为肾囊肿的常见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4例不同病因所致巨大肾积水误诊为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术中确诊为肾积水,行相应治疗.结论 巨大肾积水有时不易与肾囊肿相鉴别,术前应进行详细检查,如不能完全鉴别需术中探查,避免术后形成尿瘘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作者:杜俊华;李小虎;张贤生;廖贵益;方卫华;梁朝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中的相关文献,检索199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发表的新辅助化疗有关的相关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预设的标准进行筛选.结果 共12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总样本量3 296例,新辅助治疗组1 649例,对照组1 647例,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新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风险优势比OR 0.85(95% CI 0.73~0.98,P=0.03).将12个纳入研究按新辅助化疗方案进行亚组分析,单用铂剂组显示新辅助化疗并没有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而以铂剂为基础的多药联合新辅助化疗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OR 0.79,95% CI 0.67~0.92,P=0.000 4).结论 新辅助化疗,尤其是以铂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李金贵;马利;熊兵红;程勇;张才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斜卧位配合S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187例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斜卧位配合S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均采用斜卧位配合Syberwand碎石系统行PCNL治疗187例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F20经皮肾通道,一期平均手术时间(85.2±34.8)min,一期结石取净166例取净率88.7%,9例二期手术结石取净.11例有少量碎石残留,术后1个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残留结石全部击碎,半个月后复查基本消失.均未发生胸腹腔脏器损伤,1例因术中出血改为肾实质切开取石及止血,术后恢复良好.5例术后活动性出血,经保守治疗3例成功止血,2例行介入栓塞成功止血.术后住院时间(8.4士1.8)d.结论 斜卧位配合S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行PCNL治疗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高效.

    作者:黄喜健;吴定涛;闭克明;陆剑君;卢国平;杨杰;廖科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ZH2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表现多样,可以无痛或致死.虽然其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是十分清楚,但表观遗传学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作为表观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EZH2是PRC2转录抑制复合体的一个特征组分并可以修饰染色质.EZH2基因扩增在早期前列腺癌中比较少见,但较多晚期进展型前列腺癌中存在基因的扩增和高表达,并由此引起肿瘤的进展.EZH2的高表达与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许多肿瘤的进展和不良预后有关,Kras和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联合作用以及microRNA的调节失调可以促进EZH2的表达,而雄激素则可以抑制EZH2的表达.EZH2可以通过抑制RKIP、TIMPs、hDAB2IP等机制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随着研究的深入,EZH2将会在前列腺癌的诊断、预后和治疗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朱文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解剖部位对阴茎鳞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肿瘤解剖部位与阴茎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肿瘤特异性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9年间美国“检测、流行病学和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记录的1 959例阴茎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地理区域、确诊年龄、种族、婚姻状况、肿瘤解剖部位、肿瘤分级、SEER分期及阴茎癌特异性生存情况等.根据肿瘤解剖部位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x2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运用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对生存函数的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法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本组患者确诊时中位年龄68(21~106)岁,中位随访时间32(0~256)个月,至随访截止日期全组共有369例(18.8%)患者死于阴茎鳞癌.与肿瘤仅发生于包皮部位的患者相比,发生于其他部位的肿瘤分期较晚(P<0.001)且分化较差(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P<0.001)、SEER分期(P<0.001)及解剖部位(P=0.026)均为阴茎鳞癌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此外,肿瘤侵犯包皮以外部位的患者其长期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明显降低.结论 肿瘤解剖部位可能为阴茎鳞癌特异性生存的预后因素,肿瘤发生于龟头、阴茎体部或累及多个部位的患者死于阴茎癌的风险显著高于肿瘤仅发生于包皮部位者.

    作者:瞿元元;朱耀;戴波;常坤;张桂铭;姚旭东;张世林;张海梁;叶定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80例报告

    目的 评价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影响碎石成功率的因素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80例输尿管软镜钦激光碎石病例的临床资料.38例结石位于上盏、中盏或肾盂内,4例位于下盏,10例位于多个肾盏内,15例位于输尿管上段,13例同时位于肾盏和输尿管上段.均为单侧病变,结石大直径均<25 mm.术中使用输尿管硬镜探查患侧输尿管,放置输尿管导引鞘并换用Storz Flex-X2 F7.5输尿管软镜.若输尿管鞘无法插入,可直接在导丝引导下插入输尿管软镜至肾盂.如果软镜仍不能直接插入,则在放置导丝后留置F6双J管,2周后第二次试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4周复查肾输尿管膀胱摄影(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碎石效果.结果 软镜一次进镜成功率96.3%(77/80);3例输尿管硬镜进镜困难且无法直接插入软镜者,均在成功插入导丝后置入F6双J管,2周后再次尝试,均成功进镜.其中78例成功进行钬激光碎石,另2例结石位于下盏憩室内,软镜未找到结石.总的入镜成功率为100% (80/80),钬激光碎石成功率97.5%(78/80),平均手术时间55(30~120) min,结石清除率为87.5%(70/8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结石排净率高、并发症低,可以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和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选择.

    作者:徐明曦;张明;张克;姚海军;达骏;董国勤;蔡志康;卢慕峻;王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反应素1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讨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反应素1(TSP-1)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手术治疗且取得完整临床资料的肾上腺皮质肿瘤石蜡包埋标本37例,其中良性组20例,恶性组(ACC组)1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并分析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VEGF和TSP-1的表达情况.结果 TSP-1在ACC组中呈低表达(5/17,29.41%),在良性组中表达高(13/20,6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TSP-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ACC组中呈高表达(70.59%),在良性组中表达较低(25.00%),VEGF在ACC组中的表达与在良性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血管密度(MVD)在ACC组中的表达为(76.40±15.64)/视野,良性组中为(21.05±8.07)/视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的表达和MVD呈正相关(P<0.01),TSP-1的表达和MVD呈负相关(P<0.01).VEGF的表达和TSP-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86).结论 VEGF与TSP-1表达不平衡可能是肾上腺皮质肿瘤肿瘤性血管生成的重要原因,有望为抗肿瘤靶向治疗在ACC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东宁;徐烈雨;祝宇;徐云泽;赵菊平;袁菲;吴瑜璇;朱奇;沈周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ESWL治疗单发输尿管结石的3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1个可能导致排石失败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率80.1%(314/39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结石位置、结石直径、病程和术后服用坦索罗辛等因素在排石成功和排石失败的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直径≥10mm,结石位于输尿管中、下段和病程≥60 d为排石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625、1.973、1.754、1.483,P均<0.05),术后服用坦索罗辛为保护性因素(OR=0.542,P<0.05).结论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与多种因素有关,结石位置、结石直径和病程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服用坦索罗辛为保护性因素.

    作者:朱科;李昕;李炜;龙家才;罗兵;刘三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大体积肾癌的临床经验及与开放手术的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大体积(直径>7 cm)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开放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2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肾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癌且肿瘤大直径>7 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各项围手术期信息,进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的对比.结果 共388例患者入组,其中腹腔镜手术71例,开放手术317例.腹腔镜手术组包括23例经腹腔入路和48例经腹膜后入路,较开放组患者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358.73 mL vs.462.02 mL,P=0.002),术后住院日短(6.59 d vs.8.87 d,P=0.000),但手术时间偏长(197.60 min vs.173.07min,P=0.003),肿瘤体积较小(8.82 cm vs.9.50 cm,P=0.018).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对于有一定腹腔镜手术基础的医师,在合理把握适应证、选择合适手术入路的基础上,可以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但尚需进一步研究来了解其远期肿瘤控制结果.

    作者:方冬;杨恺惟;李学松;杨新宇;唐琦;唐渊;张崔建;张骞;何志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肾脏假性肿瘤7例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肾脏假性肿瘤误诊的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知、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肾脏假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7例患者中有2例误诊为肾肿瘤,进行了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1例为炎性假瘤,1例为肾脓肿;另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2例诊断肾盂血肿,1例肾包膜下血肿,1例炎性假瘤,1例Bertin肾柱.结论 肾脏假性肿瘤与肾肿瘤鉴别诊断有难度,许多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缺乏必要的认识.高质量的CT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细致的评估、对肾脏假性肿瘤特点的熟悉有助于提高肾假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陈全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索保留膀胱手术十动脉灌注化疗十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的168例患者,充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和治疗建议,对拒绝或不适合膀胱全切的患者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均采用保留膀胱治疗方法,分为3个治疗组:(1)综合治疗组:68例,术后采用动脉灌注化疗十膀胱灌注化疗;(2)动脉灌注化疗组:48例,术后仅采用动脉灌注化疗;(3)膀胱灌注化疗组:52例,术后仅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168例膀胱癌(T2N0M0)患者,观察期内,综合治疗组患者中92.65%(63/68)无复发及转移,7.45%(5/68)分别在术后6、8、12、18、20个月复发,2.94%(2/68)在术后6、13个月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11.76%(8 /68)非膀胱癌导致死亡.动脉灌注化疗组患者中79.17%(38/48)无复发及转移,20.83%(10/48)在术后1~28个月复发,4.17%(2/48)在术后9、18个月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12.50%(6/48)非膀胱癌导致死亡.膀胱灌注化疗组患者中44.23%(23/52)无复发及转移,55.77%(29/52)在术后1~24个月复发,15.38%(8/52)在术后10~96个月转移而死亡,13.46%(7/52)非膀胱癌导致死亡.3组疗效按复发率任何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别(P均<0.05).3组疗效按癌性死亡率任何两组间比较,综合治疗组与动脉灌注化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治疗组、动脉灌注化疗组均低于膀胱灌注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分组治疗后非膀胱癌导致死亡率任何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 N0 M0)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十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十膀胱内灌注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肿瘤复发、预防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国辉;王金萍;郑清友;李志辉;关亚伟;张勇;朱立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要慎行再次电切

    目前,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已被国内外指南所认可,已被推荐应用于有指征的患者.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指南推荐的二次电切指征包括:①膀胱肿瘤多发或体积较大;②病理科医生在初次电切标本中未找到肌层组织;③初次TUR病理结果证实为T1或高级别膀胱癌.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二次电切能够提高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

    作者:胡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精索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报告

    脂肪肉瘤是成人较常见的软组织肿瘤之一,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而原发于精索的脂肪肉瘤极为罕见.我院于2012年12月11日收治1例精索脂肪肉瘤,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86岁,以“发现左侧腹股沟肿物7月,伴局部疼痛7d”收入河南宏力医院.专科查体:左侧阴囊明显增大,可触及睾丸,睾丸上方触及质软肿物,无明显压痛;另在左侧腹股沟区触及大小约4 cm×4 cm肿物,质地较硬,有活动度,无明显压痛,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作者:闫学川;于文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和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为SUI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重庆市渝东南地区20岁以上女性675例,采用自填问卷和调查员向被调查者一对一当面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SUI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问卷内容包括是否患SUI、人口学特征(年龄、职业、BMI等)、慢性疾病、月经状况、生育史等12个问题.结果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成年女性SUI发病率为20.27%,40岁以前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30~40岁年龄段是SUI发病高峰,工人、农民易患SUI,BMI、盆腔手术史、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慢性咳嗽等慢性疾病及围绝经期、多次妊娠流产、分娩次数、顺产、会阴裂伤、会阴切开等妇产科因素是SUI的易患因素.结论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成年女性SUI患病率较高,需引起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应进行早期宣传、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作者:谢江凌;佘先;杨妍玮;陈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100 W钬激光和组织粉碎器对480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和组织粉碎术.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的临床资料,分析及评估HoLEP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480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5~240 min,平均(76.1±39.2)min,切除腺体15~320 g,平均(45.8±15.4)g.术后留置导尿48~216 h,平均(72.5±23.2)h,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0~48 h,平均(23.6±11.2)h,术后住院时间3~15 d,平均(3.36士1.25)d,血红蛋白平均降低(1.1±0.5)g/dL.术后IPSS、QOL、Qmax、PVR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并发症率低.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剜除彻底,并且适应范围广,有可能挑战TURP成为治疗BPH的新的金标准.

    作者:王忠;陈彦博;陈其;蔡志康;姚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需要再次电切吗?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段,TURBT手术目的一是切除肉眼可见的全部肿瘤,即治疗目的;二是对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期和分级,以明确患者术后的后续治疗方案.

    作者:许克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并发症的防治

    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已经成为目前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手段之一.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较,它具有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但PCNL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术后出血、感染、周围器官损伤、疼痛等.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个人体会,对这些常见的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

    作者:陈亮;李建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IAPs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是细胞中调控凋亡的重要因子,在多种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呈现高表达,影响细胞功能,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IAPs家族成员的结构、功能及其作为泌尿系统肿瘤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骁驰;杨德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K2抑制剂四溴肉桂酸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人工合成CK2选择性抑制剂四溴肉桂(TBCA),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 CK2选择性抑制剂TBCA应用到多种前列腺癌细胞系,Alamar blue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意义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低剂量(<25 μmol) TBCA干预下未发现细胞聚集和分离,而在高剂量(> 50μmol)则可观察到细胞明显分离,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P<0.05),半抑制浓度值(IC50)为25μmol.TBCA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停滞在G2/M期细胞周期.结论 TBC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

    作者:尧凯;高晓燕;黄必军;李再尚;周芳坚;李本义;韩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