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宗明
近两年我院有一台(西门子DRH型)CT因高压频繁打火,导致经常死操作台、计算机以及曝63A保险,甚至因曝63A保险,引起高压发生器起火,差一点造成很大损失.
作者:李捷;张晓兰;袁教明;魏远;邢雪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术式选择.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均临床治愈出院,切口感染4例,无吻合口瘘和其它并发症.结论只要得当手术适应证掌握,左半结肠痛急性梗阻应争取Ⅰ期切除吻合,术中肠道有效减压灌洗是进行吻合口瘘的重要措施,留置肛管或术后及早扩肛有辅助意义.
作者:郭晓华;施正华;孙海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南充地区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74年一2002年间经病理确诊的恶性黑色素瘤115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15例中,男62例,女53例.年龄大79岁,小4岁,平均51.25岁.高发年龄为40-70岁,共90例,占78.26%.发生在皮肤50例,粘膜50例,其他部位15例.发生在皮肤者以足部为多(22/50),发生在粘膜者以鼻腔为多(22/50).肿瘤直径2-4cm共76例,占66.09%.镜下易见色素(89例,占77.39).临床误诊和待诊率达85.22%.结论南充地区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40-70岁.皮肤和粘膜的发生率无差异,皮肤以足部为多,粘膜以鼻腔常见.肿瘤直径2-4cm为多,镜下以色素性为主,临床易误诊.
作者:谢贤镛;周继雍;黄一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状态之一,表现为微循环和氧合代谢障碍的全身反应综合症.及时判断休克的程序是制定抢救措施的基础.
作者:冯良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严重的卫生问题和健康难题.它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途径传播,献血及吸毒是丙肝传播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的丙肝病毒(HCV)感染者为无症状的HCV携带者,许多丙肝病毒感染者不知道自己患有丙型肝炎,从而没有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成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比乙型肝炎病毒史容易转化成慢性肝炎,但由于丙型肝炎慢性化比较隐蔽,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在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时才被发现.无症状的丙肝病毒(HCV)携带者,他们的抗HCV可呈持续阳性,在感染丙肝病毒较长的时间后,感染者作肝组织检查,会有不同程度的轻度慢性肝炎病变[1].丙型肝炎病毒除了直接损伤肝细胞外,还常伴有免疫损伤和肝外病变.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但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例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自身抗体等各项指标的实验室检测,分析其临床指标的特点,有助于探讨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帮助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减少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性.
作者:王桂萍;陈寿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在进入21世纪之时,我们所面临的是急剧增长的人口老年化,更多的妇女将经历更年期老年期的生命时期,对中老年妇女出现的围绝经期综合症这一疾患,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冶疗,近年来我在治疗该病时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认识自己已进入更年期或绝经期,了解自己心理上的改变及身体上的诸多不适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而形成的如情绪不稳定,神经质、挑剔寻畔,激动易恕,抑郁多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寂寞感,少数人有精神病表现.感觉异常(痛、痒、蚁爬感)陈发性潮热,出汗,心悸,头昏失眠、耳鸣、昏厥、盲点、呼吸困难等,此外易倦恶心呕吐、腹胀、厌食、便秘、腹泻、关节痛、肌痛等,当在自己身上如出现上述现象,不要恐慌,正确对待,鼓励患者从事适当的娱乐活动以免过度思虑加重疾病.经过心理疏导后再用中西药合并治疗.
作者:黄家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3年12月,先后为32例先心病患儿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由于这些患儿年龄较小,发育差,现将其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朱云祥;赵立福;赵泽宇;王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继发于正常妊娠或异常妊娠之后的滋养细胞肿瘤,恶性程度极高.随着阴道超声检查在妇产科的应用、血p-HCG监测技术的提高以及化学治疗的进展,使绒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得以实现,绒癌患者的预后显著改观.本文探讨了绒癌的超声影像图特点及阴道超声在化疗中监测病灶变化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琦;阳志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于2002年3月至2004年7月,无选择地对16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0例急性、亚急性胆囊炎(其中坏疽性胆囊炎6例),10例胆囊息肉病施行了电视腹腔胆囊切除术,共200例,全组有2例因显露差、饵剖不清,中转开腹手术,其余198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获得成功.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对一些技术进行了改进,使成功率得到不断提高,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少.实践证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深受病人欢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用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病,也适用于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还适用于并发胆总管结石的病例.
作者:伍学明;李文银;刘世荣;邓传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尼莫地平是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临床多用于治疗脑出血,脑梗死,轻、中度高血压等.随着人们对尼莫地平研究逐步深入,目前发现本品还有如下新的用途.
作者:蒋红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对22例DLBC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进行研究结果22例DLBCL均CD20加强阳性,3例间变性肿瘤细胞均表达CD30阳性,Bcl-2蛋白表达于12例DLBCL中,CD3均为阴性.形态学上瘤组织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呈片状或结节状生长,瘤细胞弥漫排列,染色质粗颗粒状.临床上以中老年为主,男多于女,有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等,预后较差.结论通过标准的形态学和一套规范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使我们能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作出正确的诊断与分类,从而有利于正确指导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判断临床预后.
作者:许建琼;周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1)为提高射频消融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消融所致的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2)评价射频消融延迟效应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访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34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时间及预后;对消融中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34例患者采用分组对照,对照组在术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后予以治疗,治疗组早期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6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d和1周内出现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和持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对照组治疗后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治疗组恢复正常,且随访6个月,动态心电图未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结论(1)对射频消融手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者早期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可有效防止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2)射频消融术后组织及电学损伤范围可进一步加大,从而产生延迟现象.它可对患者有益也可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射频消融时要密切注意可能产生延迟反应的电生理现象.
作者:刘丽;何江;梁超;刘成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皮肤激光美容是美容医学的重要内容,它是随着现代科技以及美学、心理学的理论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是以美化人体、美化生活,造福人类为价值取向,以满足人们的求美需求为己任.由于医患双方对疗效的认识不同,常常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发生纠纷.对于如何协调医患关系,防范纠纷的发生,笔者从近几年的工作中获得如下体会.
作者:谭颖;周国富;杨立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川芎嗪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纤维化和拮抗钙离子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肾炎等肾脏疾病的治疗.
作者:简讯;李斌;陈福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泌尿外科中易危及生命的常见急症,它以24尿量在400ml以下或完全无尿为特征,临床表现为水中毒、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一系列的氮质代谢物贮留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结石堵塞输尿管是重要的原因[1].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03年12月,对收治的37例双侧输尿管结石致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术后留置双J管或输尿管导管,经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红;侯泽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抗RA33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未肯定诊断的关节痛关节炎病人28例,确诊为RA的病人19例、健康对照者20例,ELISA法定量检测抗RA33抗体,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CRP,并随访观察.结果三组间RA3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且RA33结果与RF、CRP无相关性;28例诊断未明的关节痛/关节炎患者,9例RA33抗体阳性中3例(33.3%)确诊为RA,19例抗RA33抗体阴性患者中3例(15.8%)确诊为RA,随访后确诊为RA和非RA的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A33虽然可以出现于RA的早期阶段,但单纯RA33阳性并不足以诊断为RA.
作者:杜晓瑜;赵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临床上治疗前庭大腺脓肿多采用局部麻醉下切开引流术或造口术,但由于手术创面大,小便及阴道分泌物污染,需每天换药,且感染率高,笔者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26例前庭大腺脓肿进行甲硝唑冲洗脓肿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特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迅速增加,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冠心病的诊断金标准是冠脉造影,但因其有创、价格较贵,对设备技术要求较高,不能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而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具有简单、方便、易普及的优点,心肌核素显像还适用于无法运动的患者.本文通过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显像与冠脉造影结果的比较来探讨其在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俊杰;唐川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及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用法律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提升,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仍较薄弱,与护理有关的医疗纠纷也在逐年增加[1].通过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内容的掌握情况调查,感到有必要对基层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法律法规、护理诊疗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法制观念,保护护理人员合法权益,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防范各种护患纠纷.
作者:徐晓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在胰腺癌的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拟诊胰腺癌随后又行手术治疗患者的CT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根据国内外CT对胰腺癌的诊断及术前可切除性评价的标准,判断胰腺癌的手术可切除性.结果40例中,胰腺癌35例,非胰腺癌5例.CT诊断准确性87.5%(35/40).35例胰腺癌中,CT发现胰腺肿块31例,4例未发现肿块;周围结构侵犯、转移情况:25例胰周血管侵犯,CT诊断21例(84.0%);胃肠道侵犯10例,CT诊断6例(60.0%);21例淋巴结肿大,CT诊断17例(81.0%);11例肝转移,CT诊断8例(72.7%);9例腹膜转移,CT诊断5例(55.6%).10例术前认为可切除,实际术中切除7例,可切除准确度70%;25例手术前认为不可切除,实际手术不可切除23例,不可切除准确度92%,进行统计学分析,Kappa值为0.64.结论CT可准确诊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及胰周血管侵犯.CT对胰腺癌的手术可切除性判断也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赵琼惠;张小明;黄小华;雷俊阳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