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波技术在尿蛋白谱检测中的应用

崔艳丽;王生余;张真

关键词:微波, 尿蛋白谱, SDS-PAGE
摘要: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其性质和组成(尿蛋白谱)是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1].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美国AG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加样针管阻塞、半阻塞的排除

    美国AG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中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它操作简捷,结果准确,很受基层医院的欢迎.

    作者:刘兆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链式质量控制法-全血血红蛋白测定

    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血血红蛋白测定的稳定性,将已测标本4℃保存,次日测定,两日Hb结果有很好的重复性,P>0.05,s=0.75,每份标本CV<1.00%.利用此核对试验法进行较短时间的质量控制.

    作者:蒋红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灵活速率(Flex Rate)程序设置探讨

    目的探讨Flex Rate程序设置之意义,消除假性正常结果.方法在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全反应测光法对连续监测法与Flex Rate程序进行对比.结果一例病人ALT结果,常规程序得出28U/L为假性正常结果,采用Flex Rate程序结果为1 571 U/L,设定不同的吸光度下限结果也有差别.结论必须做好分析后质量控制,筛选出假正常结果,采用Flex Rate程序,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于斌;张淑文;贾文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淋巴细胞CD45RO/CD45RA的表达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辅助淋巴细胞CD45RO和CD45RA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8例活动期SLE患者CD4+T辅助细胞CD45RO、CD45RA的表达率,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SLE患者CD4+T辅助淋巴细胞CD45RO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59.30%vs.59.74%),CD45RA下降(21.40%vs.31.64%),CD45RO、CD45RA双阳性T辅助淋巴细胞显著增高(18.57%vs.7.92%).结论SLE患者体内CD45RA+T辅助淋巴细胞被激活,向CD45RO+细胞转化.CD45RA+T辅助细胞的减少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去平衡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军浩;欧阳建;夏永泉;张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猪链球菌Ⅱ型流行菌株毒性研究

    目的对不同来源且具有同源性的猪链球菌Ⅱ型流行菌株进行毒性分析.方法将菌株进行肉汤培养后,接种不同年龄小鼠,观察小鼠生长情况;同时将细菌培养液用滤膜过滤后,注入含有Hela细胞生长的无菌培养瓶中,观察Hela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幼龄鼠注射菌液后均引起死亡,而成龄鼠未发生一例死亡;Hela细菌在注入细菌滤液后未发生细胞病变效应.结论引起爆发流行的猪链球菌Ⅱ型流行菌株毒性较弱,主要是通过菌株本身侵袭力感染动物和人.

    作者:葛仁美;董德平;王平;于银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预防维护及报警故障的处理方法

    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可靠,精确度高,在国内中小城市有一定的用户,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早期预防维护,可以早期找出并修复故障,也可以延长仪器的寿命.

    作者:华巧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感染致不孕症精浆MDA分析

    目的探讨丙二醛(MDA)测定在生殖系统感染中的诊疗价值.方法比色测定35例白细胞精子症不育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者精浆MDA含量.结果白细胞精子症组精浆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精液中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895,P<0.01).抗感染治疗前后精浆MDA含量有明显差异,且与精液中WBC下降同步.结论MDA含量为反映生殖系统感染的诊断及疗效判断、了解精子膜功能的良好指标.

    作者:张平;王苏建;陈仰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关于亮氨酸氨基转移酶对鉴别异位妊娠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LAP在鉴别异位妊娠时的意义.方法LAP可催化L-亮氨酸-P-硝基苯胺水解生成L-亮氨酸和P-硝基苯胺,测定405 nm处P-硝基苯胺吸光度的增加速度,求得LAP活性.结果正常妊娠组与异位妊组相对比LAP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结论LAP的活性检测对于鉴别异位妊娠是有临床意义的.

    作者:胡伟华;陈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罕见婴幼儿腹泻流行的病原学诊断分析

    2001年5月~10月,周村区发生罕见婴幼儿腹泻流行.我科共收了506份具有相似特征的粪便标本(其它消化不良和菌痢仅有48份,弃之不虑).

    作者:王秀贞;曲丽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变异检测及临床应用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变异并探讨其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方法对38例拉米夫定治疗(100 mg/d)48 w后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其血清中HBV DNA P基因序列,并推导为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时和Genbank中标准株序列相比较.结果G473→R和D477→N变异14例,M550→I变异12例,M550→V变异8例,L526→M变异10例,M550→V变异均伴有L526→M变异2例,M550→I变异伴有L526→M变异,未曾发现L526→M单独变异株,另外发现N(D)480→E 2例,N(D)480→S 2例,R485→H 1例,S505→T 2例,L510→M 1例,V537→I 1例,有11例HBV DNA阳性标本未检出变异.结论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和L526→M变异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主要因素,G473→R和D477→N联合变异可能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又一重要原因,P基因变异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永忠;李夏亭;周志武;周国平;周胜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K值校准法在5'-NT测定中的应用

    5'-核苷酸酶(5'-NT),在岛津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中,采用测定次黄嘌呤释放速率5'-NT比色分析法,选择[装置定数]和[K值接受]校准模式,以底物次黄嘌呤为标准,进行510 nm/600nm双波长终点比色,测装置K值,由5'-NT连续监测法反应程序接受K值后,用于一般样品分析,结果在设定的次黄嘌呤标准浓度选择性试验中,次黄嘌呤在200~1 000μmol/L时,可求得理想K值;准确性:质控结果均值与靶值误差<2%,符合WHO允许误差范围;重现性:高低值5'-NT批内CV<2%,日间<7.5%;线性试验中,5'-NT线性范围是0~300 U/L,相关系数r=0.998 8,回归方程Y=1.052 8X-2.413,呈高度直线相关且离散度小,回收率为98.2%~99.4%,30例病人结果同手工法相关统计为r=0.897 0,Y=1.209 4X+0.857 8;40例正常组试验为0.3~10.0 U/L,可作为正常参考值.

    作者:赵硕生;胡卫红;管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用氨·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对于肝、胆疾患以及骨骼疾患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K-A)和速率法,一般实验室多采用前者.

    作者:邓农;何林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 031例乙肝病毒携带者HBV-DNA含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中HBV-DNA定量结果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1 03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中DNA含量,与HBV标志物作对比研究.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抗HBe或抗HBc阳性组.结论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临床了解病毒复制情况,督促乙肝携带者治疗及制定治疗方案、疗效观察提供了确切依据.

    作者:胡晓芳;孟冬娅;郭大文;郑威;高洪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相差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找线索细胞

    加德纳菌已被确定为细菌性阴道病的病源菌[1],目前对加德纳菌的实验诊断方法较多.

    作者:陆建红;陈国军;李光亮;董长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OATRONIV-plus血凝仪加样器故障检修一例

    COATRONIV-plus血凝仪为半自动四通道血凝仪,在基层医院普遍使用,该仪器由主机和加样器组成,加样器与主机之间由导线连接,加样器加样的同时将电信号自动传递给主机,主机即开使工作、记录时间、比色并打印结果.

    作者:范洪;郑小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多态性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多态性的方法.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TNFβ第一外显子到第二外显子包含G→A突变在内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co I酶切后电泳,分析TNFβ的基因型.结果TNFβ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TNFβ*1/1、TNFβ*1/2和TNFβ*2/2.结论PCR-RFLP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β多态性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合普通实验室开展及大规模研究.

    作者:鞠少卿;钱绩虎;王惠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清中细胞外基质成分测定及在肾脏病中的意义初探

    IV-C型胶原(IV-C)、层黏蛋白(Laminin,LN)、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前胶原(PC-Ⅲ)是构成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成分,在肝硬化、肾小球的硬化和基底膜的增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1~3].

    作者:解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适用于KX-21全自动电子血细胞计数仪稀释液的研制

    目的研制适用于KX-21全自动电子血细胞计数仪的稀释液.方法①对原装稀释液进行理化分析;②将研制稀释液的电导率、渗透压、pH分别与原装稀释液进行对比研究;③测定吸收光谱和临床对照试验.结果自配稀释液与原装稀释液进行临床对照,133例全部检验项目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配稀释液各参数完全符合要求,可以取代进口稀释液.

    作者:雷光星;薛志宏;谷秀娟;高少侠;王兴宁;惠玉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优势表位抗原不同嵌合表达蛋白的血清反应性研究

    目的采用含HCV不同优势表位抗原进行连接表达,对20份血清进行对比检测,探讨血清反应性.方法构建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BVIL-1,精选出HCV主要表位抗原插入表达载体在E.coli中表达,纯化后的融合抗原包被酶联板,用ELISA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抗原组合连接(HCV NS4-Core、NS4-Core-NS3、NS4-Core-NS5AB-NS3)对血清的反应性不同.结论含有多个抗原表位的嵌合抗原,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作者:王国华;张贺秋;陈坤;宋晓国;朱翠侠;刘荷中;凌世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德国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故障处理一例

    故障现象:在仪器检测过程中,出现cuv@cannot entermeas@block报警信号,此时仪器不能继续正常工作.

    作者:苏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