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nap-25 mRNA在毒鼠强中毒大鼠脑组织的表达

黄培军;徐培渝;陶涛;李雷波;何桂琼;幸宇;廖志钢

关键词:SNAP-25, 毒鼠强, 中毒, 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与脑组织表达Snap-25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nap-25 mRNA量的改变.结果大鼠毒鼠强中毒后1 h,其脑内不同部位的组织中Snap-25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变化;中毒1 d后,大鼠脑内Snap-25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各观察部位均有明显升高(P<0.05);在中毒后第3 d,Snap-25 mRNA表达继续上升,第5 d表达强度有所下降,但是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论大鼠急性毒鼠强中毒早期, Snap-25 mRNA的表达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毒鼠强导致大鼠中毒不是通过改变Snap-25含量的机制实现的.大鼠毒鼠强中毒后,Snap-25 mRNA表达增强可能是由于负反馈的机制,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以缓解抽搐症状.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市宝安区膳食等因素与肾结石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目的验证影响深圳市宝安区肾结石发病的膳食及生活习惯方面的病因假设.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临床和腹部B超检查等进行肾结石的基线调查和随访研究.对基线调查的暴露资料进行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从饮食和生活习惯、结石家族史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肾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4552名随访人群中,肾结石患者为305人,两年累计发病率为6.92%.肾结石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绝经,RR为2.433;②结石家族史,RR为1.544;③海产品,RR(食用频率5~7次/周相对于≤1~2次/月)为9.032;④新鲜水果,RR(食用频率≤1~2次/月相对于≥1~2次/周)为2.249;⑤高糖食品,RR(食用频率5~7次/周相对于1~2次/周)为2.568;⑥豆类及豆制品,RR(食用频率5~7次/周及≤1~2次/月相对于1~2次/周)分别为2.184及1.689.结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均衡饮食,应是预防肾结石的主要措施.

    作者:黎松林;陈树培;杨北兵;吴礼康;邰昌松;刘益民;朱元芳;张朝武;栾荣生;袁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5种天然药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黄、槟榔、白芷、川芎和儿茶5种天然药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膜的体外模式,用天然药物处理S-HA和变形链球菌,观察变形链球菌在S-HA粘附的情况.结果大黄、槟榔和川芎可明显抑制变形链球菌对S-HA的粘附,且槟榔的抑制作用为显著,而白芷对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无明显影响,儿茶仅在处理变形链球菌时对其粘附有抑制作用.结论大黄、槟榔、川芎和儿茶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的粘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白芷对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无明显影响.

    作者:肖悦;刘天佳;黄正蔚;周学东;李继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25IUdR治疗C6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125IUdR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体外采用细胞生长曲线测定、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观察125IUdR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体内运用Wistar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肿瘤增殖高峰期局部缓慢三次注射药物,每天每次7.4×103 kBq.结果 125IUdR可显著抑制C6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中MTT法显示150 kBq/ml 125IUdR作用5 d后抑制率高达93.06%.而对照组Na125I和127IUdR对C6细胞体外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125IUdR治疗胶质瘤C6大鼠5 d后,肿瘤重量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生存分析显示:空白组、127IUdR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 d、12 d和27 d(P<0.01).结论根据肿瘤细胞增殖特征给药,125IUdR可显著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延长脑胶质瘤C6大鼠生存期.

    作者:吴波;游潮;刘晓东;蔡博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比较

    糖尿病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冠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早,进展快,病变广泛、严重,我们对2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30例单纯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家伟;李秀钧;贺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龈沟液中IL-1β和IL-1ra水平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0颗临床牙周健康牙和43颗牙周炎患牙龈沟液(GCF)中IL-1β和IL-1ra的水平.用标准化的滤纸条采集观察牙的GCF样本,记录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结果①临床牙周健康牙组GCF中IL-1β的水平为(61.891±20.719) pg/ml, 明显低于慢性牙周炎患牙组(224.402±87.416) pg/ml;健康牙组IL-1ra 的水平为(739.410±249.121) ng/ml,明显高于患牙组(366.722±104.188) ng/ml;健康牙组104IL-1β/IL-1ra的值为0.857±0.375,明显低于患牙组6.813±0.375,以上三个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②经相关性分析,GCF中IL-1β的水平与IL-1ra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慢性牙周炎患牙GCF中IL-1β的水平与GI、PPD和CAL均呈正相关关系, IL-1ra的水平与GI呈负相关关系,104IL-1β/IL-1ra的值与GI、PPD和CAL均呈正相关关系.③探诊出血(BOP)阳性患牙组GCF中IL-1β的水平和104IL-1β/IL-1ra的值明显高于BOP阴性组(P<0.0001),而BOP阳性组IL-1ra的水平明显低于BOP阴性组(P<0.01).结论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104IL-1β/IL-1ra的值与牙周临床指标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牙周组织局部IL-1β的产生增加和IL-1ra的生成不足可能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ra对IL-1β存在竞争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亚菲;谭春;张静仪;孟姝;郭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79例T2DM患者与87例正常对照者,所有T2DM患者按其IMT分成三个亚组:IMT≤0.65 mm,0.65 mm1.1 mm;测量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AIP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T2DM组呈现出高TG、低HDL-c及AIP值明显升高.② ANOVA分析结果示在T2DM三亚组间,不同IMT水平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A1C(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TG/HDL-c、AIP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示IMT与HDL-c呈负相关,与其它各指标呈正相关,其中以AIP的相关系数值为大(r=0.597, P=0.000).③以IMT与AIP及其它各因素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被选进方程的变量有WHR(P<0.01),糖尿病病程(P<0.05), LDL-c(P<0.05), AIP(P<0.01). 结论 AIP与T2DM患者IM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一个判断指标.

    作者:胡耀敏;田浩明;刘瑞;陈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异丙酚对人离体妊娠子宫肌自发性收缩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人离体妊娠子宫肌自发性收缩的影响.方法将20例已建立自发性规律收缩的离体子宫肌肉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观察不同剂量异丙酚对离体子宫肌自发性收缩的影响.结果异丙酚剂量为0.5、2 μg/ml时,对人离体妊娠子宫肌的自发性收缩无影响,当剂量为5、10 μg/ml时可抑制子宫肌的收缩;随着异丙酚剂量的增加,抑制收缩作用加强,(140±50) μU/ml的催产素可拮抗其抑制作用.结论异丙酚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人离体妊娠子宫平滑肌的自发性规律收缩,催产素可拮抗其作用.

    作者:罗东;王泉云;黄蔚;吕胜;孔古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哌嗪雌酚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采用非水滴定法和HPLC-UV法测定哌嗪雌酚酮原料药含量,建立柱切换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的HPLC法测定狗血浆中哌嗪雌酚酮含量.方法分别采用无水冰醋酸为溶剂, 0.1 mol/L高氯酸为滴定液,结晶紫指示液指示终点的非水滴定法和HPLC-UV法测定哌嗪雌酚酮原料药含量;以FMOC-CL为衍生化试剂,采用柱切换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的HPLC法测定狗血浆中哌嗪雌酚酮含量.结果非水滴定法日内精密度(RSD)及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28%、0.21%;HPLC-UV法中哌嗪雌酚酮在1.001~5.00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方法的检测限为4 ng(S/N=3);柱切换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的HPLC法中线性范围为8.4~420 ng/mL,净化回收率为77.24%~83.10%,方法回收率为98.33%~103.3%,日内精密度(RSD)及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7.7%和7.3%,方法的检测限为1 ng(S/N=3).结论以上三种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分别为哌嗪雌酚酮原料药及狗血浆中的哌嗪雌酚酮的含量测定提供了方法.

    作者:钱广生;韩海;李章万;翁玲玲;郑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AFP全长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及表达

    目的构建人AFP全长基因编码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CHO及小鼠肌肉组织中表达.方法从人胎肝组织中提取AFP基因,以全长基因序列为目的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为载体,构建AFP重组质粒phAFP,经酶切分析和DNA测序对phAFP进行鉴定.重组质粒phAFP经脂质体转染真核细胞CHO以及直接注射小鼠胫前肌,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组化对其表达产物进行检测. 结果获取的AFP基因片段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确认为人AFP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 构建的重组质粒phAFP能在体外真核细胞CHO、体内肌细胞中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重组质粒phAFP,为AFP DNA疫苗治疗肝癌的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邓小玲;蔡美英;魏大鹏;胡丽娟;毕建虹;袁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PPAR-γ配体对人胆囊上皮细胞炎症的调控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配体--噻格列酮对人胆囊上皮细胞炎症的调控.方法分离培养胆囊上皮细胞,建立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模型,检测对照组和噻格列酮组培养液中IL-6、TNF-α值及细胞形态学变化. 结果成功分离培养胆囊上皮细胞并建立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模型,细胞长可存活25 d.炎症对照组细胞肿胀、胞膜不清,胞浆混浊,添加噻格列酮后,细胞炎性水肿有不同程度减轻,以50 μmol/ml组明显.噻格列酮组IL-6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别大达179.85 pg/ml,抑制效应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噻格列酮能抑制胆囊上皮细胞炎症,有可能成为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有效选择.

    作者:潘光栋;程南生;熊先泽;刘江文;李胜富;张国福;严律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区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1a、CD16、CD5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 结果银屑病进行期和静止期皮损区HLA-DR、CD1a、CD16、CD57、TNF-α及ICAM-1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消退期皮损组织病理改善,各标记阳性表达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经Wilcoxon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敏;张谊之;汪盛;王琳;李俸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OST-1基因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MOST-1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了解其与免疫分型和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17例新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ALL-L3 3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OST-1基因的表达水平;PCR产物经DNA序列测定证实.结果 MOST-1基因仅表达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而L1和L2均无表达;3例ALL-L3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分别为72%、67%和12%,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98%、94%和67%,前两例L3患者MOST-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另一例L3患者的3倍和2倍.2例L3患者经正规诱导完全缓解后无MOST-1基因表达.结论 MOST-1基因表达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可能有关.

    作者:高举;袁粒星;孙蕾;李馨筱;廖清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环氧合酶-2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OX-2在52例人髓母细胞瘤和10例正常小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时间与COX-2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 COX-2在52例髓母细胞瘤标本中的表达,除l例为阴性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并发现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肿瘤细胞, 同时在一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也发现了COX-2的阳性表达.正常小脑组织标本中未发现COX-2的表达.② 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显示COX-2高表达(超过50%的细胞阳性染色)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01).结论 COX-2在大多数髓母细胞瘤中都有表达,并且COX-2在髓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邓全军;毛伯镛;张尚福;唐健;王恩任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丹参提取液的影响因素

    目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在中药纯化研究中应用吸附纯化法、优化吸附纯化条件提供参考.方法以丹参水提液为样本,原儿茶醛为代表成分,研究树脂种类、提取液浓度、环境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树脂的种类、提取液的浓度、外环境的温度及吸附时间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吸附纯化的过程和结果.结论丹参水提液在中等极性的D613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室温条件下,吸附5 h,可达到比较好的纯化效果.

    作者:王凌;贺英菊;罗巍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神经元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对神经细胞中的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方法培养新生乳小鼠神经细胞,加入32P-NaH2PO4 2.78×106 Bq/ml,37 ℃孵育1.5 h.刺激组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20 ng/ml或胰岛素100 n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基,作用不同时间后液氮终止反应.裂解细胞,用Bio-Rad DC Protein Assay kit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双向电泳分离细胞蛋白.放射自显影.结果①双向电泳自显影图谱显示近数十个蛋白质斑点,绝大部分集中于pH偏酸性和中性区域,pH 4.6~6.5,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介于20×103~130×103之间.②EGF、胰岛素刺激不同时间后虽出现有磷酸化蛋白质斑点的增加或消失,但更多表现为某些磷酸化蛋白质斑点灰度的增强或减弱.③对比分析发现,放射自显影图谱中只有少数斑点出现在双向电泳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染色图谱中,提示神经细胞中的大多数磷酸化蛋白质为低丰度蛋白.结论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双向电泳和放射自显影技术可对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修饰状态进行较为全面、动态的分析,方法灵敏、特异性强,可为细胞信息传递功能蛋白质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何涛;李洪;李蓉晖;段承刚;甘淋;李娟;宋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中枢作用的研究

    目的了解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方法采用行为药理学实验观察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一般行为、自主活动、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以及戊四氮、烟碱和印防己毒素诱导惊厥作用的影响. 结果 12.5、25.0、50.0、100.0 mg/kg伪麻黄碱水杨酸腹腔注射后,小鼠外观行为表现为兴奋,但自主活动被抑制;以上4个剂量的伪麻黄碱水杨酸可显著抑制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100.0 mg/kg伪麻黄碱水杨酸对戊四氮、烟碱及印防己毒素诱导的惊厥具有协同作用. 结论伪麻黄碱水杨酸对小鼠中枢具有兴奋作用.

    作者:闫琳;金少举;王锐;蒋袁絮;刘利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非瓣膜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单纯心房纤颤、单纯脑梗塞以及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测定20例单纯持续性心房纤颤、20例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以及20例单纯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膜上p-selectin的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并与20例对照作对比.结果单纯心房纤颤、单纯脑梗塞及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组的血小板p-selectin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纯脑梗塞组及房颤合并脑梗塞组的p-selectin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又高于单纯的房颤组(P<0.05),前二者血浆中p-selectin和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心房纤颤和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中p-selectin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以合并脑梗塞的患者更为突出.提示心房纤颤合并脑卒中的发生与血小板活性的增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增强有关.

    作者:葛宁;姜建;王海;彭先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影响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中16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结果与术前比较,体外循环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中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其中以部分生糖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组氨酸)和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体外循环可导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中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应为这些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围术期营养支持.

    作者:聂良明;肖锡俊;梁茂植;刘关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后牵引矫形力的方向对上颌腭部位移及应力分布的影响

    目的探讨后牵引矫形力的方向与上颌腭部位移和应力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测量受不同方向的后牵引力的鼻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牵引角度为+30°、0°、-30°时,在腭中缝前、中、后部的位移方向都是压迫骨缝的,位移逐渐增大.在腭横缝正中部和侧方部的位移方向都是压迫骨缝的,位移也逐渐增大; 在腭部正中,前方和中央以压应力分布为主,后方的应力几乎为零,应力分布随牵引角度的变化不大;在腭部侧方,前方的拉、压应力均等,中央和后方以压应力分布为主,应力分布随牵引角度的变化不大.结论后牵引矫形力的方向对上颌腭部位移影响明显;而对应力分布影响较小.

    作者:张强;赵志河;王军;赵美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研究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单纯熏香烟法建立COPD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与肺泡巨噬细胞(AM)计数,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和血清中的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和肺泡腔面积与总面积比(PAA). 结果 COPD组MLI、PAA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MAN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模型组BALF中MCP-1、TNF-α水平、细胞总数和AM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血清中MCP-1[(32.75±10.91) pg/ml]与对照组[(24.13±6.92) pg/m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BALF中MCP-1水平与AM数目和TNF-α水平(r=0.861,P<0.01;r=0.868,P<0.01),以及TNF-α水平与AM数目(r=0.84,P<0.01)均呈密切正相关,但血清中MCP-1水平、TNF-α水平与BALF中的AM数目均无相关性(r=0.488,P>0.05;r=0.132,P>0.05).结论 MCP-1与COPD的气道炎症密切相关.

    作者:王慧;程德云;关键;陈小菊;张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