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方剂配伍中的寒热并用

周永学

关键词:方剂配伍, 寒热并用, 扶正祛邪, 辨证论治
摘要:寒热药物并用,在方剂组成中比较普遍,是方剂配伍方法的精华之一.寒热并用除了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湿热并存证候外,多数是为了增强方剂的治疗作用,扩大治疗范围,充分利用寒热药物功用的特长,使其在祛邪扶正中发挥各自作用,对纠偏及防止损伤正气具有特殊意义.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颌面外伤344例致伤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受伤原因.方法:总结近10年收住我科的颌面外伤病例,加以临床分析.结果:伤因列前四位的依次为打架、摔跌伤、交通事故、工伤.结论:伤因存在性别差异;业余文化生活贫乏单调、男性青年以单身职工比例较高,地处偏远等,是导致当地打架人数增加,成为颌面外伤伤因的主要因素.

    作者:袁会诚;许晓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泻浊汤灌肠治疗出血性中风90例护理观察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病人肢体瘫痪及各种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如失语、高级智能障碍等)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出血性中风,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莹莹;刘承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一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通过参麦注射液对治疗组患者的巩固疗程治疗观察,发现1年内心衰患者加重和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做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和预防的重要辅助药物.

    作者:李增战;武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芪淫五苁汤治疗Ⅱ度以下心衰128例

    目的:探索益气温阳合泻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芪淫五苁汤(黄芪、淫阳藿、五加皮、肉苁蓉、亭苈子、桂枝、川芎、丹参等)为基本方治疗Ⅱ度以下心衰12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2.2%;提示:本法有温补心肾、强心、扩血管、利尿作用.

    作者:王益定;关华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对集落刺激因子产生及活性的影响

    集落刺激因子在机体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细胞的调节及抗感染免疫中均有重要意义.中药有关成分、许多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对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及活性具有促进、增强等调节作用.

    作者:张英;郑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在近年消化性溃疡研究中发现70~90%的胃溃疡和95~100%的十二指肠炎患者胃内有幽门螺杆菌(HP)定植.在第四届国际东京幽门螺杆菌会议上已经确认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将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其机理是HP感染破坏了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引起胃酸分泌增加,PH下降,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治疗上有单一药物(抗菌素)、二联及三联药物化疗,而以三联化疗具有疗程短、价廉、安全等特点,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观察.同时根除HP又是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措施使,人们看到了征服消化性溃疡复发曙光.

    作者:陈育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尪痹之我见

    尪痹为临床常见顽固性疾病之一.作者结合多年从事该病的防治体会,分两期(活动期、缓解期)五型(湿热邪盛、肝肾阴虚、寒热错杂、脾肾阳痰瘀型、肝肾阴虚瘀阻型等),论述了中医对该病的治疗问题.

    作者:张斌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及评估

    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trous lesions)是一个不同于胃癌前状态的病理学概念.它主要包括胃粘膜上皮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

    作者:于远望;于莉莉;张淑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五倍子中没食子酸薄层扫描法测定

    用聚酰胺薄膜为吸附剂,50%乙醇为展开剂,0.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为显色剂,以薄层扫描法测定五倍子中没食子酸的定量;结果显示其方法可行,重现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平均98.7%,RSD=0.9%.测定五批药材没食子酸的含量3.5%-8.0%.

    作者:郭耀武;杨瑞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慢性乳腺增生100例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乳腺增生病的有效途径.方法:将慢性乳腺增生病分为肝郁痰凝型、血瘀痰结型及冲任失调兼气虚痰凝型.采用中药神效瓜蒌汤为基础方,随症化裁.结果:治疗100例,治愈53例,好转42例,总有效率95%.结论:本方案中辨证施具有使理气解郁,通络散结,调理冲任的作用.

    作者:王稼瑞;王稼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沙棘B型油用于晚期癌症镇痛3例

    为解决晚期癌症患者的剧烈疼痛,避免因用阿片类镇痛剂易成瘾的不良作用,笔者近年来对不少患者使用沙棘油,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现就3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苟新元;雷文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复方与酶化学思想浅析

    介绍中药复方的特点,酶在中药复方设计、中药复方增效方面的作用,及中药复方与体内代谢酶.

    作者:党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溃疡病36例

    消化性溃疡系消化科常见病,部分病例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笔者于1991年6月~2000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畅金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拟调理清肝汤为主治疗86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体会

    笔者用自拟调理清肝汤为主治疗了86例慢性乙型肝炎,并且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湿热困脾型,阴虚血瘀型,脾肾阳虚型,适当调整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痊愈43例(占50%),明显好转23例(占26.7%),好转15例(占17.4%),无效5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全方具备了驱邪扶正,攻补兼施,阴阳并调,气血兼顾的多功能作用,因此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竭亚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疏肝和胃解痞汤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多病情缠绵,因迁延失治,致寒热错综,虚实夹杂.临床又多因饮食不慎、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气滞、胃失和降,中焦气机痞滞,清浊不分或中阳渐衰而成虚实挟杂之症.自拟疏肝和胃解痞汤,疏肝和胃,解痞散结,并能消除Hp,促进粘膜的保护与修复,治疗120例,结果:近期治愈43例,显效48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Hp转阴率92%.

    作者:师俊芳;王惠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三棱针散刺加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

    用三棱针散刺加拔罐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结果:痊愈31例,显效5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77.5%,本法能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去瘀生新,具有简、便、验的特点.

    作者:景宏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冠心病62例

    目的: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62例,应用中药加雌激素治疗后血脂、心电图及临床症状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结论:应用中药加雌激素治疗能有效起到降低血脂、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冠心病的作用.

    作者:王归圣;唐远山;史艳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阳亢头痛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养血清脑颗粒与镇脑宁胶囊对血虚阳亢型头痛治疗效果的观察.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随机分组和单盲对照实验.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6%(养血清脑颗粒组)和855(镇脑宁胶囊组),总显效率分别为82%和60%.上述结果经RIDIT分析,U检验: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627,即P>0.05(有效率);P=0.0166,即P<0.05(显效率).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积分和疼痛指数积分,及72小时发作频率等一些兼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决体疗效与镇脑宁胶囊相似,无明显差异,但在显效率和改善疼痛的程度、发作的频率和一些兼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作者:逯敏;张彦海;贾妮;文龙龙;陶根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伤寒少阳病证治举隅

    吾师张振芳老师,精心潜研<伤寒论>,集数十年教学经验及临床实践,著有<伤寒论汤证篡要及歌括>等著作.多年来,在张老师指导下,笔者临床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辨证施治,每每得心应手,多能收到显著效果,为不少患者解除了病痛,现举伤寒少阳证一例:

    作者:兰正峰;党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论褪黑素对睡眠的生理作用

    褪黑素(melatonin)是松果体(亦称松果腺)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早期在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虫类)中研究发现,褪黑素能使皮肤上的色素颗粒散开,从而使皮肤颜色变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褪黑素有非常广泛的作用,如影响睡眠、生殖、脂肪代谢等,褪黑素的抗肿瘤、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也有报道.本文着重谈谈褪黑素对睡眠的生理作用.

    作者:黄文华;唐俊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