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疗尪痹之我见

张斌岐

关键词:尪痹, 仙方活命饮, 六味地黄汤, 中医学术发掘
摘要:尪痹为临床常见顽固性疾病之一.作者结合多年从事该病的防治体会,分两期(活动期、缓解期)五型(湿热邪盛、肝肾阴虚、寒热错杂、脾肾阳痰瘀型、肝肾阴虚瘀阻型等),论述了中医对该病的治疗问题.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19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治疗出血性中风恶急性期的效果.方法:347例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治疗出血性中风恶急性期疗效好,其机制可能是与改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周围水肿脑组织微循环而减轻缺血性神经元顿抑有关.

    作者:晁苑翔;蔡影冰;邵园园;邹成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复方与酶化学思想浅析

    介绍中药复方的特点,酶在中药复方设计、中药复方增效方面的作用,及中药复方与体内代谢酶.

    作者:党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复方首乌口服液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首乌口服液中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并全面的方法学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王玲;李怀斌;杨志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116例

    1.临床资料本组116例是自1995年以来门诊治疗的病人.其中男64例,女52例;年龄大71岁,小45岁,平均54岁;病程长19年,短2个月,平均1年8个月.

    作者:惠民让;党建国;秦小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伤寒少阳病证治举隅

    吾师张振芳老师,精心潜研<伤寒论>,集数十年教学经验及临床实践,著有<伤寒论汤证篡要及歌括>等著作.多年来,在张老师指导下,笔者临床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辨证施治,每每得心应手,多能收到显著效果,为不少患者解除了病痛,现举伤寒少阳证一例:

    作者:兰正峰;党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浅谈《伤寒杂病论》的护理思想

    <伤寒杂病论>不仅是中医临床治疗学专著,也同样蕴含着重要的护理学思想.文中从未病先防、整体调护、服药护理、药后护理、饮食护理等四个方面,对<伤寒杂病论>的护理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景锋;张娟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拟调理清肝汤为主治疗86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体会

    笔者用自拟调理清肝汤为主治疗了86例慢性乙型肝炎,并且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湿热困脾型,阴虚血瘀型,脾肾阳虚型,适当调整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痊愈43例(占50%),明显好转23例(占26.7%),好转15例(占17.4%),无效5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全方具备了驱邪扶正,攻补兼施,阴阳并调,气血兼顾的多功能作用,因此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竭亚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迁延性腹泻针灸治疗体会

    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从虚证居多,无论脾虚湿滞证还是脾肾阳虚证,就其病理机制而言,都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基于该病以虚为本、虚中夹实的特点,针灸对该病的治疗以温中补虚为主,多采用针刺、艾灸相结合,穴位贴敷以其无痛苦,疗效好,亦为临床所常用.此外,调整饮食也是提高该病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应被忽视.

    作者:田青乐;仲远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泻浊汤灌肠治疗出血性中风90例护理观察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病人肢体瘫痪及各种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如失语、高级智能障碍等)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出血性中风,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莹莹;刘承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冠心病62例

    目的: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62例,应用中药加雌激素治疗后血脂、心电图及临床症状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结论:应用中药加雌激素治疗能有效起到降低血脂、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冠心病的作用.

    作者:王归圣;唐远山;史艳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复方合血塞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

    血塞通(三七总甙注射液)合中药汤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结果:相对于西药对照治疗组,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郭琰;胥冰;张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纳络酮在抢救急、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对盐酸纳络酮一阿片受体拮抗剂在抢救吗啡中毒、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及休克昏迷、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探讨其作用机理、临床应用、毒副作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陈铁峰;孙基良;黄红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健脾和胃法治疗小儿缺锌80例

    对80例缺锌的小儿,采用健脾和胃法,以参苓白术散加味,既使小儿脾胃得以调理、食欲改善,且达到了间接补锌的目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作者:王旭青;孙继兰;姚小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

    溃疡性结肠炎是内科常见顽症之一,病程长,症状反复,特别是有家族遗传倾向,日久易癌变.西医疗效差,有效率低,且副作用多,易产生耐药性,也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1998~2000,年我们运用传统医学辨证施治及中药灌肠治疗100例,有效率95%,无明显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池水侠;董亚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芪淫五苁汤治疗Ⅱ度以下心衰128例

    目的:探索益气温阳合泻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芪淫五苁汤(黄芪、淫阳藿、五加皮、肉苁蓉、亭苈子、桂枝、川芎、丹参等)为基本方治疗Ⅱ度以下心衰12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2.2%;提示:本法有温补心肾、强心、扩血管、利尿作用.

    作者:王益定;关华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胃舒灵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8g/kg、4g/kg胃舒灵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有明显抑制作用;4g/kg和2g/kg胃舒灵给药时均对琼脂所致小鼠肉芽肿块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抑制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胃舒灵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张静;刘竹玲;宋延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31例

    顽固性心衰,常认为是心脏病的终末表现.根据心脏疾病生理病理研究的新进展,结合其中医病机特点,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1例,总有效率达96.8%.提示本法有明显促进其康复的作用.

    作者:陈荣;南振军;李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疏肝和胃解痞汤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多病情缠绵,因迁延失治,致寒热错综,虚实夹杂.临床又多因饮食不慎、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气滞、胃失和降,中焦气机痞滞,清浊不分或中阳渐衰而成虚实挟杂之症.自拟疏肝和胃解痞汤,疏肝和胃,解痞散结,并能消除Hp,促进粘膜的保护与修复,治疗120例,结果:近期治愈43例,显效48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Hp转阴率92%.

    作者:师俊芳;王惠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拟萎平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

    观察自拟萎平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萎平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三九胃泰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疗效、胃镜逆转率、HP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萎平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应于临床推广.

    作者:刘超;黄雅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疏肝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80例观察

    自拟疏肝化瘀解毒汤,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80例,并设对照组120例进行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HBeAg转阴,HBV-PNA转阴效果及肝功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作者:李忠诚;马步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