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伤寒杂病论》的护理思想

杨景锋;张娟红

关键词:<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中医护理
摘要:<伤寒杂病论>不仅是中医临床治疗学专著,也同样蕴含着重要的护理学思想.文中从未病先防、整体调护、服药护理、药后护理、饮食护理等四个方面,对<伤寒杂病论>的护理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胃舒灵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8g/kg、4g/kg胃舒灵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有明显抑制作用;4g/kg和2g/kg胃舒灵给药时均对琼脂所致小鼠肉芽肿块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抑制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胃舒灵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张静;刘竹玲;宋延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拟调理清肝汤为主治疗86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体会

    笔者用自拟调理清肝汤为主治疗了86例慢性乙型肝炎,并且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湿热困脾型,阴虚血瘀型,脾肾阳虚型,适当调整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痊愈43例(占50%),明显好转23例(占26.7%),好转15例(占17.4%),无效5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全方具备了驱邪扶正,攻补兼施,阴阳并调,气血兼顾的多功能作用,因此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竭亚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降逆止呃汤治疗脑卒中后呃逆20例

    自拟降逆止呃汤,治疗脑卒中后呃逆20例,结果显示痊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提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有确切的疗效,值得同道借鉴.

    作者:崔超望;肖玉;杜蓉;王敬谊;王洁;夏柔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论褪黑素对睡眠的生理作用

    褪黑素(melatonin)是松果体(亦称松果腺)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早期在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虫类)中研究发现,褪黑素能使皮肤上的色素颗粒散开,从而使皮肤颜色变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褪黑素有非常广泛的作用,如影响睡眠、生殖、脂肪代谢等,褪黑素的抗肿瘤、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也有报道.本文着重谈谈褪黑素对睡眠的生理作用.

    作者:黄文华;唐俊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尪痹之我见

    尪痹为临床常见顽固性疾病之一.作者结合多年从事该病的防治体会,分两期(活动期、缓解期)五型(湿热邪盛、肝肾阴虚、寒热错杂、脾肾阳痰瘀型、肝肾阴虚瘀阻型等),论述了中医对该病的治疗问题.

    作者:张斌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柱式反应床中固定化乳酸菌生产乳酸的研究

    在柱式反应床中对固定化乳酸菌发酵生产乳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固定化细胞在柱式反应床中可以连续化进行乳酸菌发酵;(2)连续化发酵工艺条件为40℃、PH5;(3)乳酸产量为69.28g/L.

    作者:齐香君;刘树兴;薛宗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五倍子中没食子酸薄层扫描法测定

    用聚酰胺薄膜为吸附剂,50%乙醇为展开剂,0.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为显色剂,以薄层扫描法测定五倍子中没食子酸的定量;结果显示其方法可行,重现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平均98.7%,RSD=0.9%.测定五批药材没食子酸的含量3.5%-8.0%.

    作者:郭耀武;杨瑞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

    笔者通过近年来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观察总结出了治疗过程中以及出现各种并发症时的护理经验,以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作者:孟津;王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疏肝和胃解痞汤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多病情缠绵,因迁延失治,致寒热错综,虚实夹杂.临床又多因饮食不慎、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气滞、胃失和降,中焦气机痞滞,清浊不分或中阳渐衰而成虚实挟杂之症.自拟疏肝和胃解痞汤,疏肝和胃,解痞散结,并能消除Hp,促进粘膜的保护与修复,治疗120例,结果:近期治愈43例,显效48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Hp转阴率92%.

    作者:师俊芳;王惠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两起中药中毒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几起中药中毒事件:马钱子炮制不当且超剂量所致中毒;误将白附片当作白附子调配造成禁忌用药致人中毒死亡.分析发生中毒的原因,并从药品监管、提高从药人员素质、加强毒剧药品管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杜绝药物中毒的办法.

    作者:杨秋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31例

    顽固性心衰,常认为是心脏病的终末表现.根据心脏疾病生理病理研究的新进展,结合其中医病机特点,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1例,总有效率达96.8%.提示本法有明显促进其康复的作用.

    作者:陈荣;南振军;李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活血祛瘀退黄汤治疗瘀胆型肝炎42例

    1976年至1980年间,笔者收治42例瘀胆型肝炎,采用活血化瘀退黄汤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傅毓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天乌汤治疗寒湿痹证200例

    目的:探索寒湿痹证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应用自拟天乌汤(天麻、川牛膝、制川乌、制草乌、乌梅、甘草)酒浸内服治疗本病;结果:总有效率96%.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络、麻醉止痛,补益肝肾之功.

    作者:于存才;赵李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三棱针散刺加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

    用三棱针散刺加拔罐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结果:痊愈31例,显效5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77.5%,本法能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去瘀生新,具有简、便、验的特点.

    作者:景宏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116例

    1.临床资料本组116例是自1995年以来门诊治疗的病人.其中男64例,女52例;年龄大71岁,小45岁,平均54岁;病程长19年,短2个月,平均1年8个月.

    作者:惠民让;党建国;秦小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论方剂配伍中的寒热并用

    寒热药物并用,在方剂组成中比较普遍,是方剂配伍方法的精华之一.寒热并用除了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湿热并存证候外,多数是为了增强方剂的治疗作用,扩大治疗范围,充分利用寒热药物功用的特长,使其在祛邪扶正中发挥各自作用,对纠偏及防止损伤正气具有特殊意义.

    作者:周永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肉萸散外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口疮30例

    目的:观察温经通阳药物外用结合中医经络理论治疗顽固性口疮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肉萸散(吴茱萸、肉桂、葱白)外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口疮30例,总有效率100%(其中治愈93%,好转7%);提示:肉萸散外敷涌泉穴治疗本病治愈率高,方法简单,无副作用.

    作者:孙慧存;边德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

    采用西医辨病和中医辨病相结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散为基本方,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胡锐;任建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沙棘B型油用于晚期癌症镇痛3例

    为解决晚期癌症患者的剧烈疼痛,避免因用阿片类镇痛剂易成瘾的不良作用,笔者近年来对不少患者使用沙棘油,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现就3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苟新元;雷文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泻浊汤灌肠治疗出血性中风90例护理观察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病人肢体瘫痪及各种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如失语、高级智能障碍等)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出血性中风,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莹莹;刘承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