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迁延性腹泻针灸治疗体会

田青乐;仲远明

关键词:腹泻慢性迁延性, 针灸疗法, 经验
摘要: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从虚证居多,无论脾虚湿滞证还是脾肾阳虚证,就其病理机制而言,都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基于该病以虚为本、虚中夹实的特点,针灸对该病的治疗以温中补虚为主,多采用针刺、艾灸相结合,穴位贴敷以其无痛苦,疗效好,亦为临床所常用.此外,调整饮食也是提高该病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应被忽视.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

    溃疡性结肠炎是内科常见顽症之一,病程长,症状反复,特别是有家族遗传倾向,日久易癌变.西医疗效差,有效率低,且副作用多,易产生耐药性,也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1998~2000,年我们运用传统医学辨证施治及中药灌肠治疗100例,有效率95%,无明显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池水侠;董亚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三棱针散刺加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

    用三棱针散刺加拔罐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结果:痊愈31例,显效5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77.5%,本法能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去瘀生新,具有简、便、验的特点.

    作者:景宏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19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治疗出血性中风恶急性期的效果.方法:347例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治疗出血性中风恶急性期疗效好,其机制可能是与改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周围水肿脑组织微循环而减轻缺血性神经元顿抑有关.

    作者:晁苑翔;蔡影冰;邵园园;邹成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柱式反应床中固定化乳酸菌生产乳酸的研究

    在柱式反应床中对固定化乳酸菌发酵生产乳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固定化细胞在柱式反应床中可以连续化进行乳酸菌发酵;(2)连续化发酵工艺条件为40℃、PH5;(3)乳酸产量为69.28g/L.

    作者:齐香君;刘树兴;薛宗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周较深层组织受累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患.常见于成年人,且发展较快.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调整患者的全身情况,弥补单纯西医治疗偏重局部治疗之不足,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亚莉;刘康民;崔立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论方剂配伍中的寒热并用

    寒热药物并用,在方剂组成中比较普遍,是方剂配伍方法的精华之一.寒热并用除了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湿热并存证候外,多数是为了增强方剂的治疗作用,扩大治疗范围,充分利用寒热药物功用的特长,使其在祛邪扶正中发挥各自作用,对纠偏及防止损伤正气具有特殊意义.

    作者:周永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

    采用西医辨病和中医辨病相结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散为基本方,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胡锐;任建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

    笔者通过近年来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观察总结出了治疗过程中以及出现各种并发症时的护理经验,以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作者:孟津;王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冠心病62例

    目的: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62例,应用中药加雌激素治疗后血脂、心电图及临床症状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结论:应用中药加雌激素治疗能有效起到降低血脂、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冠心病的作用.

    作者:王归圣;唐远山;史艳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活血祛瘀退黄汤治疗瘀胆型肝炎42例

    1976年至1980年间,笔者收治42例瘀胆型肝炎,采用活血化瘀退黄汤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傅毓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院制剂利弊观

    阐述了医院制剂的优势点及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制剂怎样才能顺应改革,完成职能的转变,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者:韩会玲;魏国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伤寒少阳病证治举隅

    吾师张振芳老师,精心潜研<伤寒论>,集数十年教学经验及临床实践,著有<伤寒论汤证篡要及歌括>等著作.多年来,在张老师指导下,笔者临床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辨证施治,每每得心应手,多能收到显著效果,为不少患者解除了病痛,现举伤寒少阳证一例:

    作者:兰正峰;党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拟萎平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

    观察自拟萎平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萎平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三九胃泰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疗效、胃镜逆转率、HP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萎平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应于临床推广.

    作者:刘超;黄雅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及评估

    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trous lesions)是一个不同于胃癌前状态的病理学概念.它主要包括胃粘膜上皮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

    作者:于远望;于莉莉;张淑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消肿止痛膏的制作、功效及临床应用

    简述了消肿止痛膏的制作工艺,并以中医药理论对其配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史娟莉;陈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两起中药中毒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几起中药中毒事件:马钱子炮制不当且超剂量所致中毒;误将白附片当作白附子调配造成禁忌用药致人中毒死亡.分析发生中毒的原因,并从药品监管、提高从药人员素质、加强毒剧药品管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杜绝药物中毒的办法.

    作者:杨秋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116例

    1.临床资料本组116例是自1995年以来门诊治疗的病人.其中男64例,女52例;年龄大71岁,小45岁,平均54岁;病程长19年,短2个月,平均1年8个月.

    作者:惠民让;党建国;秦小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疏肝和胃解痞汤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多病情缠绵,因迁延失治,致寒热错综,虚实夹杂.临床又多因饮食不慎、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气滞、胃失和降,中焦气机痞滞,清浊不分或中阳渐衰而成虚实挟杂之症.自拟疏肝和胃解痞汤,疏肝和胃,解痞散结,并能消除Hp,促进粘膜的保护与修复,治疗120例,结果:近期治愈43例,显效48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Hp转阴率92%.

    作者:师俊芳;王惠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溃疡病36例

    消化性溃疡系消化科常见病,部分病例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笔者于1991年6月~2000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畅金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尪痹之我见

    尪痹为临床常见顽固性疾病之一.作者结合多年从事该病的防治体会,分两期(活动期、缓解期)五型(湿热邪盛、肝肾阴虚、寒热错杂、脾肾阳痰瘀型、肝肾阴虚瘀阻型等),论述了中医对该病的治疗问题.

    作者:张斌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