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军;张莉
湿邪为中医病因学说六淫之一,分为外湿和内湿.湿邪致病广泛,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证型有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肠道湿热证、寒湿困脾证等.湿邪所致病症多缠绵难愈,对人们的健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阐明湿邪的致病机理,有极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于湿证的研究成果颇丰,现综述如下:
作者:苏新民;马芝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理、法、方、药是中医诊疗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中药即是其重要的一环.因此,中药学历来被视为学习中医的基本课程之一.但中药学的学习,相对中医学其他学科而言,又有其诸多的困难和独特的学习方法,本文仅就此问题予以探讨,以期能提高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和能力.
作者:苗彦霞;骆晓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方剂学》是介于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课,记忆一定数量的成方是学习《方剂学》的基本功,也是中医临床的基础.然而方剂组成的记忆,一直是令学生头痛的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上棘手的问题.如何能让学生轻松快捷地掌握好方剂的组成,是《方剂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近十年的《方剂学》教学体会,总结出四法结合记汤头,以供探讨.
作者:龙一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外用阴痒洗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患者冲洗阴道及外阴,再用浸透药液的无菌纱块,每晚睡前放置阴道达穹隆部.结论:外阴和阴道外洗及放置治疗滴虫阴道炎,疗效满意,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荣;郝玉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类中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方消腮饮(葛根、夏枯草、金银花、海藻、牛蒡子、红花、赤芍、牡丹皮、陈皮、半夏)内服,局部外敷拔毒膏(雄黄、白矾、冰片)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60例.结果:本方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能,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效而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艾雪梅;赵霞;姬孝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及纤维腺瘤、乳腺癌患者血清钙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偶氮胂法检测乳腺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钙值.结果:轻度乳腺增生患者血清钙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度及重度乳腺增生、纤维腺瘤患者血清钙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不同期别的乳腺癌患者,其血清钙含量随期别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清钙降低可能导致或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血清钙含量测定在乳腺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尹杰;李亚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涤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动用具有活血化瘀和化痰降浊作用的中药如丹参、红花、川芎、半夏、瓜蒌等药为主组成基本方,并随症加减服用中药4周,观察疗效.结果: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8例.结论:涤痰祛瘀法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改善心肌缺血,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佳.
作者:刘秀芳;吕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000年6月始我们采用安定静脉缓慢推注与利多卡因宫颈注射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不但有效的减轻了病人术中的痛苦,同时大大的降低了费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贤;任惠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测定山楂中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薄层扫描法.结果:熊果酸在0.50~2.50u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n=5),平均回收率为100%(RSD=1.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宜作为山楂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曲艳丽;孙治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过敏性紫癜多发于小儿,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分为单纯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及混合型,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组胺类、激素类药物,但长期应用西药,会产生许多副作用,且停药后易复发,马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尤其擅长治疗皮肤病,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消斑饮,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在随师待诊期间将其加以整理,并总结如下:
作者:尤敏玲;马宽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癌性胸腔积液误诊的原因.方法:对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23例癌症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误诊时间1-3个月.结果:肺腺癌16例(69.5%),肺鳞癌3例(13%),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4.3%),乳腺癌2例(8.6%),甲状腺癌1例(4.3%).结论:对40岁以上大量胸水、抽液后增长迅速且为血性的患者要考虑到癌症,反复行胸部X线、胸水脱落细胞及肿大的淋巴结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景子良;张广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跨学科、跨行业的高新技术,它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才刚起步.本文从其应用概况、在中药剂型改革中发挥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诸端,予以综合分析,认为,加强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基础研究,对中药剂型改革有指导作用.
作者:张军武;王昌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消瘰丸出于清代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具养阴清热,化痰消肿,软坚散结之效,为治痰火结聚之瘰疬痰核奇效方.笔者用治外科之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均获良效.
作者:叶新潮;成凯;邓志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采用正交设计醇溶性蛇床子为筛选指标,考察醇浓度、加醇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等4个因素对提取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95%乙醇5倍量,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
作者:张彩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龙胆苦苷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检测大鼠组织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大鼠在120mg/kg肌肉注射龙胆苦苷后,该药可很快在体内分布,大多数组织在3.5min即达到较高浓度,其中肾脏浓度较高,脑组织中测不到药物的存在.结论:该药似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所研究组织中,尚未见有明显的特殊蓄积现象.
作者:冯英菊;杨甫昭;孙文基;郜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休克的疗效.方法:76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补充血容量、抗感染、抗过敏,抗心率失常、纠正酸中毒、纠正心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滴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于出现高热、神昏症状的感染性休克同时静滴清开灵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纠正休克需用时间短、成功率高,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在休克治疗中综合应用中药注射液可缩短休克纠正时间并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赵小玲;侯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黄芪及参麦注射液在肿瘤化疗中的增免、减毒、增效作用.方法:治疗组于常规化疗前三天开始用黄芪注射液40ml与参麦40ml,静脉输注,每日一次,20天一个疗程.对照组仅常规化疗.连用两个周期,观察疗效、毒副作用、临床受益率.结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毒副作用明显减少,临床受益率高,生活质量影响小.结论:黄芪及参麦注射液在肿瘤化疗中有较好的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惠锦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西安城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状态.方法:采用英国Ⅱ-7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枕发微量元素钙(Ca)、铁(Fe)、锌(Zn)、铜(Cu)、镁(Mg),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年龄组枕发铁均偏低,低铁发生率高,枕发镁未见过高、过低现象,枕发铜无过低现象.各年龄组性别间无差异.结论:西安城区儿童枕发低铁、高锌、高钙率较高,在儿童保健中应科学、合理的补充微量元素.
作者:马兰;万红娟;盛亚林;韩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胆道结石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方法:将胆道结石行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248例,胆囊切除+T管引流48例,胆总管十二脂肠吻合3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5例.结果:痊愈283例,占93.11%,好转18例,占5 9%,死亡3例,占0.99%,术后有并发症者20例,占7.16%.结论:胆道手术术中应严密止血,细心解剖Colot三角区,注意胆道解剖变异,胆总管探查行常规T管引流,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郁;李平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出血性中风因其发病急、进展快、证见多端等特点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危胁.探析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积极预防其发生,拓宽救治思路和方法,提高中医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
作者:葛亚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