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敏玲;马宽玉
目的:分析胆道结石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方法:将胆道结石行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248例,胆囊切除+T管引流48例,胆总管十二脂肠吻合3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5例.结果:痊愈283例,占93.11%,好转18例,占5 9%,死亡3例,占0.99%,术后有并发症者20例,占7.16%.结论:胆道手术术中应严密止血,细心解剖Colot三角区,注意胆道解剖变异,胆总管探查行常规T管引流,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郁;李平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过敏性紫癜多发于小儿,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分为单纯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及混合型,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组胺类、激素类药物,但长期应用西药,会产生许多副作用,且停药后易复发,马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尤其擅长治疗皮肤病,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消斑饮,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在随师待诊期间将其加以整理,并总结如下:
作者:尤敏玲;马宽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寻求肾阴虚证的客观化诊断指标.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取慢性肾炎和糖尿病的肾阴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gG、IgM、IgA和补体C3、C4作为指标,对两病种患者间同种指标进行比较,并分别与正常组相对照.结果:A、B组与正常组相对照,血清IgM、IgG、C3升高.A、B组间无显著性差畀.结论:异病同证下两组对象血清IgM、IgG、IgM、C3、C4状态呈相近变化.上述测定指标可做为肾阴虚证客观诊断指标的一部分.
作者:全建峰;吴晓康;孙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微创治疗颅内血肿.方法:采用yl-1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结果: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80-100%.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率80-100%,脑室出血血肿清除率70-90%.
作者:王丙辰;张帆;张霞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消瘰丸出于清代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具养阴清热,化痰消肿,软坚散结之效,为治痰火结聚之瘰疬痰核奇效方.笔者用治外科之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均获良效.
作者:叶新潮;成凯;邓志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采用TLC法对通脉冲剂中丹参、川芎及葛根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则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其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9%.
作者:张亚强;段石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AFU采用速率法:AF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FU和AFP含量的测定.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明显增高,阳性率为75%.结论:在PHC实验室诊断中,应把AFU和AFP一样作为常规肝癌标志物来检测,可提高PHC的早期诊断率,有良好的互补作用.
作者:宗荣辉;马晓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资料分析并与25例正常人的QT离散度对比;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QTd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接民;王丙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理、法、方、药是中医诊疗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中药即是其重要的一环.因此,中药学历来被视为学习中医的基本课程之一.但中药学的学习,相对中医学其他学科而言,又有其诸多的困难和独特的学习方法,本文仅就此问题予以探讨,以期能提高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和能力.
作者:苗彦霞;骆晓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阐述中医治疗乙型肝炎,关键在于突出中医特色,辨证论治,随证用药,多可囿于现代化验检查结果;但在辨证论治,分型用方的同时,用一些现代化研究显示具可靠药理作用的药物,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苗凌娜;李文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乌梅丸合痛泻要方内服;对照组应用谷参肠胺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和性状以及腹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3.3%;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53.3%(P<0.05).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谷参肠胺胶囊.
作者:黄小雄;龙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对42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金铃子散加减和西药阿昔洛韦、强的松等联合应用治疗.结果:经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7.6%,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作者:杨长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气生津,滋阴润燥类中药配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001-2004年的糖尿病患者采用降糖方(黄芪、元参、生地、葛根、苍术、丹参、地骨皮、山药)等,治疗2型糖尿病68例,总有效率95.6%.西药对照组68例,总有效率达77.9%,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方具有补气生津,滋阴润燥的功效,具有临床症状改善快,副作用小等优点.
作者:王东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局麻下闭合穿钉,单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对22例老年人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局麻下闭合穿钉,单臂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应用单臂式外固定支架局部麻醉下闭合穿钉固定技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疗效确切,手术简单,创伤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有严重内科疾病之老年病人.
作者:刘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阴某某,女,24岁,未婚,工人.初诊;三个月前,与家人生气时月经未来潮,后一直淋漓不尽,经量时多时少,色发黑,伴有小血块.经西医治疗后,停3-4天,继而又来.该诊:周身乏力,小腹坠胀不适,懒言,气短,心烦,多梦,夜不能寐,食纳差,二便正常.舌体瘦,舌质淡苔腻,脉弦细涩.
作者:韩君华;张致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癌性胸腔积液误诊的原因.方法:对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23例癌症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误诊时间1-3个月.结果:肺腺癌16例(69.5%),肺鳞癌3例(13%),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4.3%),乳腺癌2例(8.6%),甲状腺癌1例(4.3%).结论:对40岁以上大量胸水、抽液后增长迅速且为血性的患者要考虑到癌症,反复行胸部X线、胸水脱落细胞及肿大的淋巴结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景子良;张广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减少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0例妊高征性心脏病进行分析.结果:妊高征性心脏病发生率为0.38%,占同期妊高征的4.61%,孕产妇死亡率0.26%,占妊高征的首位,围产儿病死率为100‰.结论:加强孕产妇管理,早期治疗妊高征,积极终止妊娠,减少并发症.
作者:孙晓霞;刘桂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百癣夏塔热滴丸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KromasilC18柱(5μm,4.6×150m);流动相:甲醇-水(70:25),流速:0.9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430nm.以芦荟大黄素为对照品,外标法定量.结果:芦荟大黄素线性范围为0.01~0.2μg(r=0.9999),平均回收率99.28%,RSD=0.2%.结论:本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忠孝;严亚锋;杨文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女,54岁,以活动后胸闷、心慌、气短1年,加重伴咳嗽,咳痰,腹胀,尿少1周入院.患者1年前自觉胸闷、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曾在当地医院间断治疗(用药不详),病情时轻时重.1月前,做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服倍他乐克,辅酶Q10,消心痛治疗,病情改善不明显.近1周症状加重.
作者:管思彬;高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类中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方消腮饮(葛根、夏枯草、金银花、海藻、牛蒡子、红花、赤芍、牡丹皮、陈皮、半夏)内服,局部外敷拔毒膏(雄黄、白矾、冰片)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60例.结果:本方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能,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效而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艾雪梅;赵霞;姬孝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