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止痛贴外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胁痛50例

傅琪琳;田莉婷;黄甫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活血止痛贴
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止痛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胁痛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病毒、调节免疫、抗炎等治疗,治疗组给予活血止痛贴阿是穴外敷.结果 治疗组疼痛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尤其是对Ⅲ级疼痛疗效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活血止痛贴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胁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黄的妙用

    为探讨大黄不同炮制方法的临床应用.根据患者的辨证分析使用不同方法炮制大黄.认为大黄在临床上用途较多,炮制方式有生用、酒制、醋炒、蒸制、酒炒、炒炭、盐制、蜜制等等,根据炮制不同可用于心火上炎、胃热蕴盛、阳明腑实、气阴两虚、湿浊上泛等三焦病变,正确辨证选对炮制大黄,治疗可取事半功倍之功.

    作者:段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千金要方》霍乱归属于膀胱腑辨

    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著脏腑分论篇中,将霍乱归属于膀胱腑,与后世脏腑辨证理论不同,十分耐人寻味.故从霍乱的病因病机与主症兼症方面论述霍乱与三焦的关系,并从霍乱与三焦、三焦与膀胱腑的相关性角度探讨孙思邈将霍乱归属于膀胱腑,列于三焦病症之后的划分依据.

    作者:王采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药诱导肝星状细胞衰老作用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肝脏在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对一系列慢性刺激的损伤修复反应,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大量研究认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细胞衰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能力出现的不可逆的停滞,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普遍规律.研究表明,多种中药成分与促进肝星状细胞衰老,防治肝纤维化进程密切相关,这也为肝纤维化及慢性肝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

    作者:范妤;郭东艳;白薛玲;潘晓霞;黄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国古代医易学说探究

    中国古代医易学说是指在中国古代,以易理阐发医理,以易学汇通医学为主要思想的中医学说.本文在明确中国古代医易学说概念的基础上,以该学说为研究对象,论述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并依据发展阶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次根据每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学术思想、代表医家及其著作,梳理了古代医易学说的整体发展脉络,旨在为当代中医学的发展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李信翰;张建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黄芪提取物对3T3-L1细胞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黄芪提取物对3T3-L1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Leptin、PAI-1的影响,探讨中药黄芪调脂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 培养3T3-L1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进行干预,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油红0染色和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eptin、PAI-1的含量.结果 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均能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对Leptin分泌均有促进作用,而二者对PAI-1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中药黄芪调脂机制复杂,其可能通过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影响脂肪细胞分泌功能而达到调脂作用.

    作者:刘新迎;王培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三黄降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118例

    目的 探讨三黄降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8例采用三黄降糖汤治疗;对照组96例采用消渴丸治疗,30天后评判疗效.结果 治疗组118例患者30天后,101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总有效率达到85.59%,与对照组相比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三黄降糖汤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并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药方剂.

    作者:师红;王晓英;郑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涂世玉主任医师治疗肩关节脱位临床经验

    涂世玉主任医师治疗肩关节脱位多采用正骨手法复位肩关节脱位,重点突出手法复位技巧,提出“点-线-面-体”的手法复位理论,并善于借助外力复位,主张整体观念,动静结合,强调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显著,并附医案一则.

    作者:宁军强;张光祥;王永铭;涂世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心络贴治疗冠心病效果评价及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心络贴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痰瘀互结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络贴,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中医证候改善及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76.67%.心络贴联合基础治疗对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临床症状及改善心率变异性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络贴,其效果优于常规药物,值得推广.

    作者:任惠锋;周宏伟;张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常规西医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心肌梗死36例

    目的 观察比较常规西医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以及单独西医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经两种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EDV、SV、EF、ESV、CO、E/A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心肌梗死效果确切,并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文国顺;王艳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探讨经络理论在健康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 通过对经络理论特点的研究,探讨经络理论在健康管理中的运用.方法 通过文献法与逻辑分析,探讨经络应用于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如何构建新型健康管理体系.观点 将经络理论运用于健康管理中,可将其优势互补,构造出新型的健康管理体系.

    作者:李振亚;赵娴;倪佳艳;惠建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手法松解配合特制中药热敷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目的 观察采用颈部旋转定位斜扳法及环枕部一指禅软组织松解术配合特制中药外敷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纳入临床研究的60例患者按照统计学的分组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松解配合特制中药局部外敷,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按照临床统计学方法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符合统计学研究标准(P<0.05).结论 采用手法松解配合特制中药局部热敷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局部封闭西药治疗,绿色无创且副作用少,预后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浩浩;杨利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芍药苷抑制氧化应激降低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旨在寻找术后腹腔粘连的解决办法,我们采用芍药苷抗氧化机制探索其在动物模型中降低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效果.方法 选取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为4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几丁糖阳性对照组以及芍药苷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均构建术后腹腔粘连模型.术后第8天将所有动物处死.通过肉眼评估腹腔粘连情况并评分;检测粘连组织中纤维化AGE的含量、Masson's染色;检测SOD-2及NO的活性,并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定量分析SOD-2以及Collenge Ⅰ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第8天通过肉眼评估芍药苷治疗后腹腔粘连形成情况,结果显示粘连评分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0);芍药苷治疗后粘连组织纤维降低,AGE、Masson's染色、collagen 1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50),且粘连组织SOD-2以及NO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芍药苷可通过促进组织抗氧化机制降低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与临床上用于预防术后粘连形成的几丁糖比较其效果更明显,具有术后用于预防腹腔粘连潜力.

    作者:高旭亮;王奇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强肾合剂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35例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行强肾合剂合黄葵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例为2015年10月~2016年7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黄葵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我院制剂强肾合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且治疗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尿素氮(BUN)指标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行强肾合剂合黄葵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起到保护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曹云云;赵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金黄膏联合集束化管理干预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的临床护理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金黄膏联合集束化管理干预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对31例52处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患者,按照同体相同部位、异体相同部位优先原则随机分成治疗组26处和对照组26处.对照组在外科清创后使用湿性敷料,治疗组清创外敷金黄膏后使用湿性敷料,分别在3、7、15、30天评估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炎症的颜色、温度、范围改变.结果 治疗组患者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压疮在第7、15、30天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92%和9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黄膏与集束化联合治疗可疑深部组织损伤,能有效的控制局部炎性表现,缩短深部可疑损伤的愈合时间.

    作者:浩育盈;李娟妮;张密香;张维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通窍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30例

    目的 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瘀血阻窍证患者意识障碍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瘀血阻窍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7天为1个疗程,连用2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证实通窍活血汤联合西医疗法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疗效显著.笔者认为,中西医疗法可作为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瘀血阻窍证患者一种可推荐使用的治疗方法和思路.

    作者:贾建真;万小雪;符涛;赵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外科正宗》的论治特色

    《外科正宗》非常强调内治,尤其重视脾胃、气血在外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消、托、补三法为其常用内治法,其中托法具特色.外治法以陈氏腐蚀药、灸法、刀针及手术的应用具特色.陈氏还非常重视疾病的调护,其中尤重情志及饮食.《外科正宗》对中医皮肤、肛肠、五官、男科、乳腺、肿瘤等疾病有独到见解与论治.陈氏提出的医家“五戒十要”,强调医者应医德与医术并重.《外科正宗》是一部有关中医外科疾病诊疗的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所载内服外敷方药疗效确切、肯定,值得后人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作者:李正欢;张晓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益智健脑丸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

    目的 观察益智健脑丸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智健脑丸,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智健脑丸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吴鹏亮;韩祖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祛风止痒汤外洗加足浴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92例

    目的 探讨中药祛风止瘁汤外洗加足浴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1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每周给予血液透析2~3次,每月给予血液灌流2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使用中药祛风止痒汤外洗加足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均治疗30天后,观察瘙痒改善情况,并观察改善睡眠、饮食、血压、肾性骨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的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65%,对照组为73.9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肤瘙痒、皮肤搔痕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饮食、血压、肾性骨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未见明显并发症,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祛风止痒汤外洗加足浴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瘁的疗效显著,护理措施优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纪丹丹;孔秀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儿夜啼的中医治法研究概况

    通过检索文献回顾近十七年来小儿夜啼的中医治法,提示中医治疗的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对于小儿夜啼的治疗均可达到相对较理想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特色与优势.

    作者:张津;张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李玉兰教授运用甘露消毒饮治疗小儿疾病验案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邪气侵犯后,易郁而化热,肺气不足,加之脾常不足,又易为湿困,湿热互结,上攻于肺,中留于脾,下滞于肾,出现各种病证,而以湿热为主证,李玉兰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抓主证,解决主要矛盾,予甘露消毒饮加减治疗以湿热为主要证型的疾病,效果显著.

    作者:赵翊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