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刺配合隔蒜灸治疗痈65例

孙巧梅;田永萍

关键词:感染/针灸疗法, @蒜灸, 局部
摘要:目的:观察围刺配合隔蒜灸治疗痈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患部毫针围刺并隔蒜灸治疗痈65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扶正祛邪之功效.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浮萍紫丹参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及细胞增殖情况,了解药物浓度和生长的关系.结果:浮萍、紫丹参提取物浓度在0-200μg/ml时对黑素细胞促生长作用明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而药物浓度高于200μg/ml时并未见生长促进作用增加.结论:中药浮萍、紫丹参对黑素细胞体外促增殖作用显著,这将为此类中药作为治疗白癜风的组方成份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牟宽厚;张宪旗;陆庭斌;冯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电针加麝香艾条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42例

    目的:观察电针加麝香艾条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取穴攒竹、阳白、丝竹空等浅刺、透刺加电针疏密波,针后施以艾条麝香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4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24%.提示:电针加麝香艾条隔姜灸共奏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效,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仙梅;周子信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60例

    眼部带状疱疹是病程较长,顽固易发的疾病,我们自1998年以来用抗病毒、抗感染配合中药治疗眼部带状疱疹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俊保;高永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围刺配合隔蒜灸治疗痈65例

    目的:观察围刺配合隔蒜灸治疗痈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患部毫针围刺并隔蒜灸治疗痈65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扶正祛邪之功效.

    作者:孙巧梅;田永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刺血疗法结合中药治疗下肢丹毒70例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结合中药口服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采用刺血疗法结合中药治疗下肢丹毒7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对照组治愈率19.2%.经统计学处理,P<0.0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抗菌解毒,提高免疫的功效

    作者:王全权;陈海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慢咽靖合剂治疗慢性咽炎156例

    床资料治疗组156例,男性61例,女性95例;年龄17~70岁,平均42.2;对照组126例,男性57例,女性69人;平均年龄41.8岁,给予复方草珊瑚片含化.

    作者:孙志强;张琴;董韶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0例

    本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2岁至13岁,平均发病年龄7岁.伤后就诊时间30min至3d.伸直型21例,屈曲型9例.开放骨折1例,合并神经损伤1例.手术治疗7例,手法复位23例.本组均随访半年.

    作者:姜卫军;李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棒针治疗小儿脑瘫435例

    目的:观察棒针合药酒穴位点按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方法:将435例脑瘫患儿辨证分型,取穴以督脉穴为主,辅以手足阳经穴,同时根据辨证分型加减配穴,使用药棒针点按穴位的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1.2%.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疏通督脉,温肾健脾的功效.

    作者:周志杰;张福会;韦强;姚益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针刺对致病大鼠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根据行为学和形态学观察NOS阳性神经元在正常、致痫和针刺治疗组大鼠大脑皮层的分布,对一氧化氮(NO)在癫痫发作和痫波汇聚与传播中的意义以及针刺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强直电刺激海马诱导癫痫模型,脑组织进行还原型辅酶Ⅱ依赖性黄递酶(NADPHd)染色.结果:(1)建模鼠全部出现癫痫发作,而针刺治疗组则发作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时间缩短;(2)NOS神经元弥散分布于大脑皮层,尤以皮质内、外中央前区,第1、2感觉运动区,纹状皮质17、18区和颞叶、听区第Ⅱ、Ⅲ和Ⅵ层数量多,细胞胞体较大并借突起相互交织层网.梨状皮质区和内嗅皮质区也明显可见;(3)建模组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针刺治疗组则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1)癫痫发作伴有脑内NOS阳性神经元的明显增加,这可能与癫痫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和NO介导的痫性放电的发生、传播和汇集有关.(2)针刺大椎、百会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途径而抑制大脑皮层神经毒性作用和痫波的启动与传播.

    作者:张健;曾静香;胡旺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肺胃相关论探析

    从整体观念出发,对肺胃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指出肺胃相关的理论基础;在养生防病方面的重要意义,强调在治疗肺胃病变时可同治、互治等,为临床治疗肺胃病变提供了思路.

    作者:段延萍;周杰;高连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沈舒文教授从痰瘀辨治难治病验案举隅

    谓难治病指诊断易于明确,治疗尚有困难的疾病,目前对难治病缺乏完全治愈的医疗方法.陕西中医学院沈舒文教授,医道精湛,临症思路开阔,对不少疑难疾病从痰瘀治疗取得了突出疗效.

    作者:董盛;王晓梅;沈舒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枸杞基因组DNA的提取与分析

    目的:掌握枸杞基因组DNA的提取和分析方法.方法:用CTAB法提取枸杞基因组DNA,经RAPD法扩增后进行琼脂糖电泳分析.结果:CTAB法提取枸杞基因组DNA省时、经济、易操作.结论:电泳结果表明对枸杞有DNA分子标记意义.可为枸杞道地品种鉴种提供依据.

    作者:孙晓东;李军;施京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人参糖苷酶提取纯化及性质研究

    目的:研究可用于对人参皂苷进行改造的糖苷酶的纯化与性质.方法:从鲜人参根中提取人参皂苷酶,乙醇沉淀,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凝胶电泳分析,薄层色谱法测酶活力.结果:离子交换在180 mmol/L KCl洗脱条件下得到人参皂苷-β-葡萄糖苷酶,为电泳单点纯,分子量为59kDa;该酶水解人参皂苷Rb1,适反应温度是60℃,适反应pH是5.0.

    作者:马娜;宋宏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苦参汤治疗外阴瘙痒158例

    本组158例,20岁以下无性生活史者30例,21岁~50岁120例,50岁以上8例,发病1~2次140例,3~5次10例,5次以上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特点,外阴潮红,潮湿,渗出,偶有点状皮损,外阴瘙痒,难堪,白带增多.诊断依据:①自觉外阴瘙痒,潮湿,白带增多,皮肤完整,或偶有皮损.②有特殊感染,如霉菌,滴虫,阴黯、疥疮、幼女蛲虫感染.③不良卫生习惯,刺激局部皮肤,如经期穿透气化纤内裤,致使局部长时间湿热郁积而诱发瘙痒.④药物过敏或化学药品过敏引起外阴瘙痒.⑤外阴白色病变、肿瘤、妊娠胆汁瘀积综合症,白血病、黄疸、糖尿病、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瘙痒不包括在内.

    作者:史月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参味补肾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参味补肾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理论塔板数按淫羊藿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结果:淫羊藿苷在0.2008~1.004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γ=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8%,RSD=1.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测定参味补肾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作者:石宁;朱宇红;秦英;李闻涛;邢树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针刺防治原发性痛经39例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防治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取以次髎、三阴交为主穴的针刺疗法治疗本病39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有效率为69.23%.两组疗效对比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针刺疗法可通过盆腔神经丛的调节解除子宫平滑肌痉挛,有防治原发性痛经的功效.

    作者:郭之平;吕霞霞;赵惠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马钱子在痹证的配伍应用

    马钱子为植物马钱Strychos nux-vomica L及云南马钱Strychnos pierriana A.W,Hill的干燥成熟种子.马钱子又名番木鳖,主产于印度、越南、泰国等国.云南马钱产于云南.性味苦寒,有毒.功能:通络散结,消肿定痛.临床用于风寒湿痹的治疗,多有奇效.但因其有大毒,以致诸多医生畏而不用或少用.

    作者:李伟东;王素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复发率均很高,可造成多脏器、多系统损伤,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本病病情呈慢性一复发过程,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疟药等药物的广泛应用,SLE的病死率有下降趋势,5年和10年存活率已达98%和74%[2].但是,长期反复的病情、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3].因此寻求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将长期是医学研究的重点.

    作者:黄咏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老年期虚损痰瘀病机初探

    认为虚损痰瘀是导致衰老和多种老年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也是常见老年病的基本病机.虚损痰瘀是老年期基本、普遍、重要的病理生理特点.

    作者:何华;王桂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药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27例

    发病年龄:25~30岁4例,31~35岁18例,36~41岁5例.发病时间:病史长5年,短2个月,术后2个月~1年发病者8例,2~3年10例,4~5年9例.施术时间:剖宫产同时结扎者12例,术后3个月~1年结扎者15例.

    作者:康幼雯;张华;沈丽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