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中西药配伍禁忌

李晓靖

关键词:中西药, 阿司匹林, 胃酸分泌过多, 人参鹿茸酒, 复方甘草合剂, 自发性出血, 藻酸双脂钠, 消化性溃疡, 平滑肌痉挛, 龟鹿补肾丸, 改善微循环, 复方丹参片, 补中益气丸, 血管损伤, 胃肠出血, 水杨酸盐, 黏膜, 慢性胃炎, 扩张血管, 激素作用
摘要:1 中西药配伍不当,可加重或诱发并发症 如含有甘草和鹿茸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人参鹿茸酒、龟鹿补肾丸、参茸丸、复方甘草合剂等)与阿司匹林合用、病人可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酸、腹痛、腹泻,甚则胃肠出血等病变.尤其是有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病人更加明显.其原因是阿司匹林水解之水杨酸盐,刺激胃(肠)黏膜,而产生炎性水肿.甘草、鹿茸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使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肠)黏膜双重受损,甚则引发胃肠平滑肌痉挛,或毛细血管损伤复方丹参片和藻酸双脂钠,二者都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倘若合用,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极易诱发内脏自发性出血.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HPLC色谱法测定止痢宁片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我们采用HPLC法对止痢宁片中君药穿心莲中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材料的选择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TSP(Thermo separation products)C18柱(150mm×4.6mm,5μm)(江苏汉帮科技有限公司)P100泵、UV100检测、浙江大学N2000色谱工作站;岛津UV-22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作者:单敏;刘海静;乔蓉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针刀配合手术治疗痔病80例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痔病的疗效.方法:术前清洁灌肠,并于30min前肌肉注射安定针10mg,施行小针刀手术治疗本病80例.结果:80例手术全部成功治愈.提示:小针刀能以小创伤达到大的治疗效果,可以保持人体结构的完整性,将开放性手术变为闲合性.

    作者:李毅忠;张冬;王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王素芝主任医师诊治痹证经验

    王素芝主任医师在治疗尪痹时主张中西并用,以中医药为主,病证俱辨,特别对尪痹的中医药治疗独具匠心,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简介如下.

    作者:张静;牛臻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医调理脾胃法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初探

    中医调理脾胃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调理脾胃不仅是各种急、慢性疾病善后收工的常规治法,而且在疾病过程中,尤其是慢性疾病的衍变中只要出现脾胃不足,或脾胃气机紊乱,首要大法就是要从脾胃论治.

    作者:梁润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安疹汤治疗难治性荨麻疹100例

    临床资料 治疗组100例,男36例,女64例;年龄小者11岁,大者62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短者1年,长者13年,平均病程6年.对照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小者12岁,大者61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短者1.5年,长者12年,平均病程5.5年.两组病人均用过抗组织胺药与钙剂.治疗组12例服用过中药汤剂.对照组4例服用过中药汤剂.

    作者:高敏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五行学说的困惑与出路

    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在中医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中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故一直被认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但其理论本身带有明显的简单联系观、主观臆测性和封闭式的循环论,以至于其无法全面解释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对临床实践亦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有鉴于此,对五行学说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乔文彪;张亚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再造散治疗红皮病1例

    红皮病又名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累及全身或广大皮肤面,以弥漫性潮红、持续性大量落屑为主征的重症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治疗常有抵抗性.重症患者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障碍、败血症、恶性肿瘤等,甚而危及生命.中医认为该病多由心火炽盛,外感毒邪,毒热入于血营,而致气血两燔,烧灼津液,肌肤失养而致.或食入禁忌,毒邪入脏腑肌肤而发病.笔者用再造散加减治疗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60例

    2000年10月至2003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偏头痛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单独应用西比灵胶囊治疗30例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韶华;郑素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凉隔散临证应用举隅

    1 病毒性脑炎 王某,男,10岁.主因高热2d伴抽搐、呕吐,于1998年12月29日入院.当时体温39.1℃.

    作者:施光其;张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解郁法治疗咽喉神经症31例

    临床资料 31例患者为门诊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1~60岁,平均(39.6-10.9)岁;病程1月~10年.31例病例均无吞咽障碍,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排除实质性病变.

    作者:刘海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规范化基本原则的探讨

    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的规范,是应用现代术语学的原理和方法,把构成中医诊断学概念体系的名词术语进行现代术语学意义的规范研究,使其基本涵盖本学科的内容,以便于理解应用和进行内外学术交流.因此,应首先确立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规范的基本原则,再分步进行遴选、注释、规范、论证.本文就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规范的基本原则问题做以初步探讨.

    作者:郭小青;郝保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痹证80例

    笔者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痛风性关节炎等痹证80例、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梅;夏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陈渭良教授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的经验

    小儿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骨骺炎、LeggPerthes病,可发生于2~12岁儿童,陈渭良教授在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所创方药有独特的疗效.现撷取其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伟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心绞痛36例

    笔者于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运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3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与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常规西药治疗作对照,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菊;曹瑛侠;屈小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针刺足三里,合谷,迎香治疗过敏性鼻炎.结果:共治疗60例,总有效率96.7%.提示:本方法具有疏风散寒,温通鼻窍,益气固表之效,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陈杰;高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治疗常见难治性皮肤病29例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难治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均以辨证选穴(以肺,脾两经为主,以足三里、脾腧、合谷、肺腧、血海为主,临证选1~3个穴位,再据辨证结果选1~2个辅穴进行治疗),辨病选药(依病情分别选用聚肌胞、川芎嗪、VitB6、VitB12、异丙嗪、雷尼替丁等)进行穴位注射,每周2次,1月为1疗程.结果:临床治愈18例.总有效率100%.提示:穴位注射把针灸和药物的作用合为一体,使药物通过经络迅速透达病所,且能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使经络气血通旺,加速了病灶的消散吸收.

    作者:全明;李冀;王红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补中益气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1 月经病 1.1崩漏:由于素体脾虚,或忧思不解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气虚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致成崩漏.临床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淡质薄,伴见面色苍白,或虚浮,体倦腚乏力,少气懒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焦地榆、茜草炭、阿胶,如血色红伴有面部潮热者加用黄芩炭;如出血量特多,超过200m1者,加用云南白药,换党参为人参.本方用:参芪白术益气调经摄血,升麻柴胡以助升提之力,加地榆、茜草以止血,全方益气举陷,固本止血.

    作者:张雪梅;屈小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古方今用治验4则

    1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畏寒漏汗症 白某,男,60岁.1991年8月7日初诊.患者因劳累,住潮湿房屋发生恶寒、汗出恶风,全身酸痛,动则气短汗出,口渴不欲多饮,经20余天治疗服治感冒西药,中药汤剂十余剂不效,病有增无减.时值三伏,患者身着上衣两件,皮背心一件,出户时还要身披呢子上衣始觉舒适.诊其舌淡、苔薄白,脉缓滑重按无力,汗出如珠,肤冷透骨,气短懒言,疲乏欲卧.证属:寒湿伤表,阳气被遏.阳气受损不能温煦固摄则汗出恶风,寒湿留滞肌表,四肢拘急,全身酸痛,气随津脱则气短懒言.宜解表散寒,温阳益气.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桂枝18g,白芍12g,附子、红参、白术、生姜各10g,炙草6g,大枣7枚,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服后进热粥温服,避风.8月11日2诊,服药后症状大减,患者来诊时只穿两件上衣,脉证如前,知药中病机,守方加炙黄芪15g,五味子6g再进3剂以图痊愈.

    作者:杨黎明;崔爱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乳及梨配合指压气海穴治疗产后尿潴留45例

    笔者采用了人乳及梨配合指压气海穴治疗产后尿潴留4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秋香;李爱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针刺结合激光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激光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针刺足三里穴,进针1寸左右,点刺不留针.激光照射法,应用JG-Ⅰ型氯氖激光治疗机,按常规照射止泻、天枢、神阙穴.结果:共治疗60例,总有效率100%.提示:针刺加激光照射治疗婴幼儿腹泻,有健脾止泻,调整肠道的功能.

    作者:丁渡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