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中西药配伍禁忌

李晓靖

关键词:中西药, 阿司匹林, 胃酸分泌过多, 人参鹿茸酒, 复方甘草合剂, 自发性出血, 藻酸双脂钠, 消化性溃疡, 平滑肌痉挛, 龟鹿补肾丸, 改善微循环, 复方丹参片, 补中益气丸, 血管损伤, 胃肠出血, 水杨酸盐, 黏膜, 慢性胃炎, 扩张血管, 激素作用
摘要:1 中西药配伍不当,可加重或诱发并发症 如含有甘草和鹿茸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人参鹿茸酒、龟鹿补肾丸、参茸丸、复方甘草合剂等)与阿司匹林合用、病人可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酸、腹痛、腹泻,甚则胃肠出血等病变.尤其是有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病人更加明显.其原因是阿司匹林水解之水杨酸盐,刺激胃(肠)黏膜,而产生炎性水肿.甘草、鹿茸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使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肠)黏膜双重受损,甚则引发胃肠平滑肌痉挛,或毛细血管损伤复方丹参片和藻酸双脂钠,二者都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倘若合用,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极易诱发内脏自发性出血.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痰症临床辨治举隅

    痰证是体内水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部位的一类症证,临床中见之甚广.痰之为病,既指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又可表现为痰的特异症状.痰之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性质上有寒痰、热痰、燥痰、湿痰、风痰之分.痰在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在临床上病情复杂多变,往往寒热虚实夹,脏腑气血并病,单一治痰难以奏效.笔者治疗痰证采取标本同治,寒热并举、虚实兼顾、主次有序的方法辨证施治,收效甚佳.现举几例,请同道斧正.

    作者:邓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针刺足三里,合谷,迎香治疗过敏性鼻炎.结果:共治疗60例,总有效率96.7%.提示:本方法具有疏风散寒,温通鼻窍,益气固表之效,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陈杰;高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愈伤灵软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92例

    急性软组织损伤系外来暴力、重物的撞击、挫伤、不慎跌伤、强力扭转等外力所致.是外科常见病,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自制愈伤灵软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92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高文武;高迎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析中药的作用与其所含微量元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药药效与微量元素及其含量的关系.方法:对具有补益、活血化瘀、解表作用的中药以及用于治疗风湿病、氟中毒中药所含微量元素加以比较.结果: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锌、铜、锰、铁含量较高;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钙、镁含量较高;具解表作用的中药铜含量较高;用于治疗风湿的中药铁、锌、锰含量较高.治疗氟中毒的中药钙、镁、铝含量较高.

    作者:魏彩霞;杨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针刺结合激光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激光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针刺足三里穴,进针1寸左右,点刺不留针.激光照射法,应用JG-Ⅰ型氯氖激光治疗机,按常规照射止泻、天枢、神阙穴.结果:共治疗60例,总有效率100%.提示:针刺加激光照射治疗婴幼儿腹泻,有健脾止泻,调整肠道的功能.

    作者:丁渡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针刀配合手术治疗痔病80例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痔病的疗效.方法:术前清洁灌肠,并于30min前肌肉注射安定针10mg,施行小针刀手术治疗本病80例.结果:80例手术全部成功治愈.提示:小针刀能以小创伤达到大的治疗效果,可以保持人体结构的完整性,将开放性手术变为闲合性.

    作者:李毅忠;张冬;王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乳及梨配合指压气海穴治疗产后尿潴留45例

    笔者采用了人乳及梨配合指压气海穴治疗产后尿潴留4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秋香;李爱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保肝宁对HSC中NF-kB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保肝宁对肝星状细胞内NF-kB活性的影响.方法:给正常wistar大鼠灌胃保肝宁煎剂7d,制备含药血清,将10%的药物血清培养基加入体外培养的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作用不同的时间,细胞增殖检测采用SRB法,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检测采用ELISA法,NF-kB、IkB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复方保肝宁可显著抑制HSC的增值、降低IkB的磷酸化及NF-kB的表达,明显降低HSC分泌IL-6的水平(P<0.01).结论:中药复方保肝宁对体外培养HSC内NF-kB、IkB表达有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晓燕;吕志平;张续富;谭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再造散治疗红皮病1例

    红皮病又名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累及全身或广大皮肤面,以弥漫性潮红、持续性大量落屑为主征的重症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治疗常有抵抗性.重症患者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障碍、败血症、恶性肿瘤等,甚而危及生命.中医认为该病多由心火炽盛,外感毒邪,毒热入于血营,而致气血两燔,烧灼津液,肌肤失养而致.或食入禁忌,毒邪入脏腑肌肤而发病.笔者用再造散加减治疗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医调理脾胃法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初探

    中医调理脾胃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调理脾胃不仅是各种急、慢性疾病善后收工的常规治法,而且在疾病过程中,尤其是慢性疾病的衍变中只要出现脾胃不足,或脾胃气机紊乱,首要大法就是要从脾胃论治.

    作者:梁润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补中益气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1 月经病 1.1崩漏:由于素体脾虚,或忧思不解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气虚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致成崩漏.临床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淡质薄,伴见面色苍白,或虚浮,体倦腚乏力,少气懒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焦地榆、茜草炭、阿胶,如血色红伴有面部潮热者加用黄芩炭;如出血量特多,超过200m1者,加用云南白药,换党参为人参.本方用:参芪白术益气调经摄血,升麻柴胡以助升提之力,加地榆、茜草以止血,全方益气举陷,固本止血.

    作者:张雪梅;屈小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笔者从事骨科工作十多年来对本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腰椎间盘旋切术、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及按摩牵引等方法治疗本病数百例.认为临床医师要在认真询问病史及物理诊断的基础上,经CT及MRI拍片进行确诊,二者不可偏废.如曾在临床上初步诊断为L4~5椎间盘右侧突出,但CT却发现为L4~5椎间孔内肿瘤.

    作者:马祝高;王彩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举隅

    1 过敏性鼻炎 吴某,女,32岁.突发性鼻痒,喷嚏,伴流清涕已12年.自20岁起,每天晨起即发鼻痒、喷嚏、流清涕终日不止,每遇经期症状加剧.诊见:形体消瘦,怕冷,夜尿多,舌淡、苔白润,脉细,鼻腔粘膜肿胀光滑,呈淡白色.分泌物化验见有大量嗜酸性细胞.证属素体阳虚,感受风寒.处方:麻黄、附子、细辛、蝉蜕各6g,苍耳子、防风、白术各9g,黄芪15g.3剂后症状消失,鼻粘膜肿胀消退.嘱每逢经期服3剂,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丁宇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五行学说的困惑与出路

    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在中医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中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故一直被认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但其理论本身带有明显的简单联系观、主观臆测性和封闭式的循环论,以至于其无法全面解释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对临床实践亦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有鉴于此,对五行学说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乔文彪;张亚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试论番泻叶临床应用的科学性

    运用现代医药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从番泻叶的功效作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四方面来阐述其应用所具有的科学性.

    作者:李忠林;罗春香;解娟;李巧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天年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组织SOD活性及PC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年饮(Tiannianyin,TNY)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检测TNY灌胃前后模型大鼠血清睾酮含量、睾丸组织SOD的活性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睾酮含量、睾丸组织SOD的活性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经TNY灌胃后,三者均升高接近正常水平,与模型大鼠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TNY可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睾酮含量、睾丸组织SOD的活性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表达水平,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陈志宏;庞晓静;颜勇;高福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简述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药物的毒性,归纳总结起来有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热去毒及辅料制去毒,其中后两者为去毒的主要方法.加热去毒又包括干热去毒和湿热去毒;辅料制去毒又可分为固体辅料制去毒及液体辅料制去毒.

    作者:李景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谈中西药配伍禁忌

    1 中西药配伍不当,可加重或诱发并发症 如含有甘草和鹿茸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人参鹿茸酒、龟鹿补肾丸、参茸丸、复方甘草合剂等)与阿司匹林合用、病人可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酸、腹痛、腹泻,甚则胃肠出血等病变.尤其是有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病人更加明显.其原因是阿司匹林水解之水杨酸盐,刺激胃(肠)黏膜,而产生炎性水肿.甘草、鹿茸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使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肠)黏膜双重受损,甚则引发胃肠平滑肌痉挛,或毛细血管损伤复方丹参片和藻酸双脂钠,二者都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倘若合用,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极易诱发内脏自发性出血.

    作者:李晓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王素芝主任医师诊治痹证经验

    王素芝主任医师在治疗尪痹时主张中西并用,以中医药为主,病证俱辨,特别对尪痹的中医药治疗独具匠心,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简介如下.

    作者:张静;牛臻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陈渭良教授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的经验

    小儿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骨骺炎、LeggPerthes病,可发生于2~12岁儿童,陈渭良教授在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所创方药有独特的疗效.现撷取其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伟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