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复发性喉气管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

梁军;王晋

关键词:儿童, 复发性喉气管乳头状瘤,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复发性喉气管乳头状瘤诊疗特征,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2001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病变累及气管内的32例JORRP患儿,共行162例次手术,手术均采用全麻,术中高频喷射呼吸机支持呼吸,支撑喉镜下使用气管内镜及气管异物潜窥镜套气管异物鳄鱼钳治疗,应用辅助通气,切除肿瘤和清除气道内出血交替。结果全部患儿均接受多次手术。所有患儿术后呼吸困难均完全缓解,无死亡病例。所有术后患儿在重症监护病房监护24~48h后,转入普通病房。结论应用高频喷射呼吸机支持呼吸,支撑喉镜下使用气管内镜及气管异物潜窥镜套气管异物鳄鱼钳切除累及气管内的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切除气管内肿瘤的疗效令人满意。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季德胜蛇药酒精混合物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季德胜蛇药酒精混合物用于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温增高以及组织变性的效果。方法将24例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外敷季德胜蛇药酒精混合物,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外敷50%硫酸镁,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减轻、局部皮肤肿胀消退及变性皮肤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减轻时间、局部皮肤肿胀消退时间及变性皮肤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季德胜蛇药酒精混合物在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以及组织变性坏死的症状上明显优于硫酸镁。

    作者:邱家英;左焕;袁碧芳;蔡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经导管注射0.75%罗哌卡因的有效剂量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经导管0.75%罗哌卡因的有效剂量。方法选取我院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38例,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经导管注射0.7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15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减少1mL;若阻滞效果不完全,则下一例增加量1mL。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ED 50及其ED 95。并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结果经导管注射0.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概率单位模型为Probit ( P )=-6.186+3.925( ln剂量), ED 50为4.836(3.826~5.584)mL,ED95为7.353(6.111~19.616)mL。剂量从4mL升至6mL时,成功阻滞率由25%升高至7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中位数5min(小5min,大20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中位数10min(小5min,大15min);阻滞维持时间(8.9±3.7)h。结论通过建立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模型,对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经导管注射0.75%罗哌卡因的95%有效剂量为7.353mL,剂量从4mL升至6mL时,可显著提高阻滞成功率。该技术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具有较好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陈学均;万永灵;温开兰;梁涛;林涛;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蒜素通过Wnt信号途径阻遏人宫颈癌细胞周期进展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大蒜素及不同时间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采用WST-8法测定大蒜素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大蒜素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不同浓度大蒜素处理HeLa细胞24h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和蛋白印迹(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β-catenin 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大蒜素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阻遏细胞周期进展,下调关键蛋白β-catenin在胞质的表达。结论大蒜素抑制Wnt信号的活化,下调关键蛋白β-catenin在胞质的表达,从而阻遏细胞周期进展,抑制HeLa细胞增殖,为宫颈癌防治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汪春燕;刘玲;聂丹;詹平;陈建琼;钱燕萍;毛熙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与左室心肌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左室心肌肥厚的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院门诊定期随诊的不同分期的CKD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同步测定不同分期的CKD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经胸心脏彩超的变化。依据患者左心室质量将患者分为左室心肌肥厚组( LVH组)及非左室心肌肥厚组(非LVH组)。用直线相关方法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左室心肌肥厚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CKD患者146例,平均年龄为(43.42±25.19)岁;其中男74人,女72人。根据eGFR将CKD分为5期,各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血清肌酐随着病情加重显著升高。在CKD 1期至5期中左室心肌肥厚的发生率分别为28.00%(7/25),37.04%(10/27),48.15%(13/27),62.50%(20/32),71.43%(25/35)。 LVH组胱抑素C水平较非LVH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胱抑素C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呈正相关(r=0.25、0.29,P<0.01)。结论 CKD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左室心肌肥厚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左室心肌肥厚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康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短效避孕药在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手术后立即口服短效避孕药的临床效果,探讨口服避孕药在未婚女性人流术后的应用。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未婚的人流术后患者23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 n=124)人流术后当天开始口服妈富隆(1片/d,连用21d)3个周期,同时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及益母草颗粒剂1周;对照组(n=111)术后仅常规口服抗生素及益母草颗粒剂1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量、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术后第2周子宫内膜厚度、尿hCG转阴情况和盆腔感染情况等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阴道流血量少,出血时间短,月经恢复时间短,术后第2周子宫内膜更厚、术后第2周尿hCG转阴率高,盆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手术后立即给予口服短效避孕药是安全的,术后阴道流血少,月经恢复时间准确,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并有一定的预防盆腔感染作用,符合生殖健康理念,值得推广。

    作者:贾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冷沉淀的临床输注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2012年1至6月期间冷沉淀输注情况,了解冷沉淀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输注冷沉淀的患者分为两组:<17岁组和≥17岁组,调查患者输注冷沉淀的目的、输注冷沉淀前后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患者输注冷沉淀后,PT、APTT、TT时间均明显缩短,FiB浓度明显增高,临床显示有一定止血效果。结论临床输注冷沉淀有利于纠正凝血功能和术后止血。

    作者:刘泽江;谭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日间手术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患者术后非计划再次入院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日间手术患者术后28d电话随访,收集本院2014年2月至9月日间手术患者非计划再入院及处治情况。结果电话随访3927例,出院后28d内非计划再入院20例,再入院率0.51%。其中术后感染(切口/尿路/肺部)8例,术后出血5例,继发胰腺炎3例,胆管残留结石2例,术后疼痛2例。3例手术治疗,17例保守治疗。19例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结论术后感染和出血是日间手术非计划再入院主要原因,严把质量关,加强术后健康宣教,坚持术后随访制度,及早发现并发症,能有效保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安全。

    作者:王小成;马洪升;李志超;刘洋;戴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回顾性调查

    目的: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RALRP)和传统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 LR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RALRP)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回顾性调查同一组医生同期实施的RALRP 10例,LRP16例,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准备时间具有差异,RALRP组均用时较LRP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期间总输液量RAL-RP组较LRP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住院总天数 RALRP组较 LRP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完成手术后RALRP组手术费及麻醉费较LRP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PACU后拔管时间、术前Hb、术后Hb、术中失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ALRP组患者术中血气变化PaCO2在手术进行3h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逐渐降低,手术进行4h、手术结束时较入室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LRP与LRP均可安全用于前列腺癌治疗,RALRP虽然存在手术时间延长,手术成本增加,长时间CO 2气腹,易发生酸碱失平衡,但是患者住院总天数较少。哪种手术方式更具有优势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广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每周血液透析后予以左卡尼汀1.0g静脉推注,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红蛋白( HB)、血浆白蛋白( ALB)、血钙( Ca)、血磷( P)、尿素( BUN)及血肌酐( S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 HB),血浆白蛋白( ALB),及血钙( Ca)水平显著升高,尿素( BUN),肌酐( Sc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白蛋白降低及低钙血症。

    作者:袁锦;朱再志;许志忠;郭庆如;陈梅;周艳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强龙与普米克令舒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甲强龙与普米克令舒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10至2011年我科收治的60例65~8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两组均予以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剂、吸氧等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1予以甲强龙40mg静推1次/d;治疗组2予以雾化普米克令舒2mg,2次/d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呼吸困难Borg评分、肺功能、血糖、大便隐血等指标。结果治疗组1较治疗组2咳嗽、喘息症状缓解更明显,更有效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短程用于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及控制病情,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马艳;王宾友;易延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在全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优越性。方法100例全麻下行后腹腔镜肾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N组( Narcotrend监测组)、E组(经验给药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N组术中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速度将NTS维持在D2-E0水平,E组由麻醉医生根据临床体征和经验调节输注速度。结果 N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平均输注速度小于E组;N组MAP、HR波动较E组更小;N组患者术中NTS处在D2-E0水平的比例明显高于E组;N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少于E组;两组患者苏醒期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学意义(P>0.05)。结论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中,能更精确的控制麻醉深度,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但对术中知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邓佳;蒋璐;许婷;蔡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术前不同方式和时机导尿对全麻男性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和时机导尿对全麻男性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Ⅰ组:全麻诱导前用硅油涂尿管行导尿术;Ⅱ组:全麻诱导后用硅油涂尿管行导尿术;Ⅲ组:全麻诱导后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尿管行导尿术。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导尿术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对麻醉苏醒期患者进行与导尿舒适度和效果紧密相关的躁动综合评分( RS评分),并比较评分的组间差异情况。结果Ⅰ组导尿术中、术后血压、心率比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Ⅲ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RS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组RS评分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后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导尿(Ⅲ组)能减少患者因隐私暴露、疼痛不适导致血压、心率升高,且对降低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

    作者:邓敏;汪淼芹;谭颖;罗艳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等离子柱状电极联合环状电极治疗男性尿道狭窄20例

    目的:探讨等离子柱状电极治疗尿道狭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等离子柱状电极行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结果20例尿道狭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尿道可顺利置入18~20F 三腔导尿管,随访6~18个月,大尿流率(Qmax)11~24mL/s,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治疗尿道狭窄具有并发症少、准确切除瘢痕狭窄、出血少、术后复发少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建刚;李坚勇;谭卫;杨华;武颖;何俊;赵小川;徐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死亡率、致残率极高,通过总结开颅夹闭血泡样动脉瘤的手术经验及预后分析,探索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科开颅夹闭治疗的15例破裂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中,预后良好10例,残疾3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1年均无动脉瘤复发或再出血。结论即使行开颅夹闭手术,血泡样动脉瘤的死亡率和残疾率仍远高于常规动脉瘤,但大部分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是能够被开颅夹闭手术治愈且获得良好预后的。

    作者:马骏鹏;孙鸿;游潮;李浩;马潞;贺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气管腺样囊性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气管腺样囊性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资料及随访,比较介入治疗前后患者气道直径、气道狭窄率、气促指数,观察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气道直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狭窄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促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术后患者均有咳嗽、咯血、胸痛,远期并发症主要是肿瘤复发或肉芽组织致气道再狭窄。结论对不能手术治疗的腺样囊性癌,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是迅速改善气道狭窄、维持气道通畅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升军;黄海东;王琴;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食管恶性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再狭窄的治疗

    据统计,在2012年全球范围内新发食管癌45万余人,死于食管癌40万余人[1]。对于国际食管癌TNM分期达T4 a 期(肿瘤侵犯胸膜、心包或膈肌但可手术切除)、T4 b期(肿瘤侵犯其他邻近结构如主动脉、椎体、气管等且不能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2],以及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缓解食管狭窄、改善营养缺乏、提高生存质量是该类患者的治疗重心,所以非外科治疗成为这类患者的另一选择[3]。

    作者:杨鼎瑜;雷甜甜;陆清;杨锦林;马洪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RDM16、TRPM8、TSPAN2及MMP16等基因多态性与无先兆偏头痛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中PRDM16、TRPM8、TSPAN2及MMP16等基因多态性与无先兆偏头痛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共收集512例无先兆偏头痛和535例健康正常对照,运用病例-对照分析,荟萃分析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单碱基延伸法( SNaPshot)进行多个基因11个SNP 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 rs2651899(PRDM16),rs10166942(TRPM8),rs12134493(TSPAN2)和rs10504861(MMP16)与无先兆偏头痛发病具相关性。结论本研究重复了以前GWAS结果,PRDM16, TRPM8, TSPAN2, MMP16基因的SNP位点与无先兆偏头痛发病相关。

    作者:王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支气管炎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诱导痰炎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型与非慢性支气管炎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连续收集我院呼吸科门诊随访的稳定期肺功能分级Ⅰ~Ⅳ级COPD患者,连续收集我院呼吸科门诊随访的稳定期肺功能分级Ⅰ~Ⅳ级COPD患者,依据其是否具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每年3个月连续超过2年将患者分为慢性支气管炎型及非慢性支气管炎型COPD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及留取诱导痰进行细胞分析。结果共纳入稳定期COPD患者68例,平均年龄为(63.34±7.24)岁;其中男42人,平均年龄为(61.72±10.16)岁;女26人,平均年龄为(65.54±9.25)岁;按照患者有无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将患者分为慢性支气管炎型38例及非慢性支气管炎型30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COPD患者的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不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CO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COPD患者比不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COPD患者有显著的痰巨噬细胞的百分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而痰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反映着COPD患者基于痰和支气管活检中炎症细胞的不同的分型,这可能对伴有和不伴有慢性支气管炎COPD患者的治疗策略的调整起到提示作用。

    作者:商旭芳;董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916例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检出的916例大肠癌的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12年来共行结肠镜检查56084例,确诊的大肠癌共916例,检出率为1.63%,平均发病年龄63.3岁,男女比例为1.35:1。直肠是大肠癌的常见部位,占53.4%;<30岁的患者直肠癌比例高(66.7%),随年龄增加直肠癌构成比减少,而右半结肠癌增多;高中分化腺癌是大肠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85.9%,随年龄增加,高中分化腺癌增多,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减少。比较4个3年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现,大肠癌的标化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直肠癌构成比减少。结论大肠癌检出率较低并呈减少趋势,直肠癌构成比减少;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肠镜检查,可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

    作者:任大宾;徐萍;赖跃兴;徐凯;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空心钉锁定钢板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空心钉锁定钢板治疗新鲜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采用空心钉锁定钢板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35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获得7~30个月随访。其中28例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7~11月,平均8.5个月。未出现伤口感染,2例骨折不愈合,4例股骨头坏死,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退钉等并发症。 Harris 评分术前(41.13±9.12)分,术后(90.19±5.19)分,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肯定,具有有效避免空心钉退钉,防止粉碎性骨折断端松动、出现股骨颈短缩,有效防止术后股骨颈旋转,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作者:苏登;叶永杰;阳波;米宁;罗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