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足三里贴膏对腹部术后胃动素的影响

刘满君;张红英;葛建立;贾力辉

关键词:腹部/外科手术, 胃肠疾病/针灸疗法, 穴, 足三里, 外治法
摘要:目的:探讨足三里贴膏对腹部术后胃动素的影响,从而探讨其相关机理.方法:30例胃溃疡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30例胆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4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患者均随机分组为空白组、敷贴组(足三里贴膏组).空白组术后常规治疗;敷贴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足三里贴膏敷贴于足三里.3种手术病人各自进行治疗组和空白组的比较.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术后48h,空白组、敷贴组血清胃动素浓度.结果:3种手术病人血清胃动素测定:术前、术后1h敷贴组和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48h敷贴组血清胃动素浓度高于空白组(P<0.05). 提示:足三里贴膏能促进胃动素分泌.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少泽穴点刺放血配合蒲公英神曲麦芽煎回乳45例

    目的:观察点刺少泽穴配合口服中药回乳的疗效.方法:点刺少泽穴配合蒲公英、神曲、麦芽煎口服治疗本病45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刺井穴可激发经气,使经气充盛,通而不滞,少泽穴点刺放血能在短时间内减轻乳房胀痛,使乳房硬度变轻,缩短乳房硬结消散时间.配用蒲公英、神曲、麦芽煎消食调中,健脾、和胃、回乳,消乳汁瘀滞,解除乳房胀痛.

    作者:叶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味止嗽散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31例

    目的:观察疏风宣肺,解痉止咳类中药配伍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加味止嗽散(百部、紫菀、白前、陈皮、桔梗、炙麻黄、蝉蜕、地龙、当归、太子参、甘草)治疗,并设31例为对照组,利用安茶碱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3%,对照组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郑传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炎止带汤配合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381例

    目的:观察除湿、健脾,活血类中药配伍,并配合红光照射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宫炎止带汤(茯苓、泽泻、白术、山药、丹皮、赤芍等)口服,红光照射治疗本病381例.结果:总有效率94.7%.结论:本方有健脾利湿,止带化瘀的功效,配合红光治疗,有减少术后反应,增强疗效的作用.

    作者:陈春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产后缺乳224例

    目的:观察针刺对产后缺乳患者内分泌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224例、口服中成药生乳汁对照组126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乳房充盈度、泌乳量及血清泌乳素(PRL)、雌激素(E2)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乳房充盈度、泌乳量均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 05);血清泌乳素(PRL)明显升高(P<0 05),雌激素(E2)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 05);针刺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产后缺乳患者具有调节内分泌、促使乳汁分泌的的作用.

    作者:赵彦;李青;丁秋蕾;王彦平;黄翠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62例

    目的:观察中医经典名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证运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桃红、丹皮、土鳖虫、赤芍、鳖甲)治疗子宫肌瘤62例.结果:治愈25例,总有效率93.55%.结论: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有散饮、逐瘀、软坚、消积的疗效.

    作者:梁如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复方五倍子散治疗婴幼儿腹泻45例

    笔者在2003年~2006年,在本院应用五倍子散外敷肚脐,治疗婴幼儿腹泻45例,效果良好.兹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17例;1~6个月18例,7~12个月23例,1+~2岁4例;病程在7d以内5例,8~14d13例,15~21d21例,1个月以上者6例,病程长达37d.

    作者:陈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温胆汤临床新用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胆热上扰,虚烦不得眠之症.

    作者:李小林;靳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秦岭草药外用配合内扎外剥术治疗混合痔420例

    目的:探索具有特色的混合痔治疗方法.方法:术前坐浴消肿选1号方(运血丹、砧草、凉水丹、雄黄草、散血丹、佛甲草等),术后外洗生肌选2号方(蔓龙胆、百蕊草、十大功劳、臭牡丹等),手术采用内扎外剥术.结果:治疗混合痔420例,痊愈378例,占90%,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解决了混合痔术前痔核肿胀、术中剧痛、出血,术后伤口愈合延迟、排尿困难等比较棘手的问题.

    作者:徐光荣;宋润成;樊成栋;李德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旋覆代赭汤临证应用举隅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旋覆代赭汤之镇潜功效略作加减,用于治疗呃逆,喘证,失眠等,疗效显著,现将应用心得简述于下.

    作者:石高举;展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清肠合剂灌肠治疗小儿湿热泻60例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剂灌肠治疗小儿湿热泻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清肠合剂(败酱草、黄连)治疗本病60例,并设口服葛根芩连汤48例为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9.58%.结论:本方法有清热解毒,活血祛湿,安肠止泻的功效.

    作者:成淑凤;陈文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平胶囊对子宫和血液系统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血平胶囊对子宫和血液系统的药效学实验研究.方法:主要药效学试验:①对失血性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②血平胶囊对大鼠子宫收缩频率、振幅的作用;③血平胶囊对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结果:经动物试验观察其药效发现大鼠以0.3、0.6、1.2g/kg、小鼠以0.4、0.8、1.6g/kg的剂量动物口服给药血平胶囊对失血性血虚小鼠起到了显著的补血作用,可增加大鼠子宫收缩频率和振幅及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血平胶囊剂补充试验表明该药具有一定的补血、加强子宫收缩和促凝血作用.

    作者:张黎利;马欣;孙小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补血解郁汤治疗食管癌化疗后病理反应32例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疏肝解郁类中药配伍治疗食管癌化疗后合并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补血解郁汤(炙黄芪、白术、党参、当归、柴胡、香附、白芍、桔梗、山慈菇、苦参、甘草),治疗本病32例,并设28例单纯化疗病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对照组7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对本症具有益气养血、疏肝解郁的功效.

    作者:赵福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对近十多年来COPD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的系统回顾,在COPD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针对COPD的症型如痰气互结、痰热壅肺、肺肾气虚、瘀血、肺脾气虚等方面的治疗予以分析,并提出初步的临床研究思路.

    作者:王菲;张惠勇;倪伟;吴定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六味地黄汤生物制剂对肾阴虚小鼠HPA轴的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生物制剂对肾阴虚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并与传统六味地黄汤进行比较.方法:用甲状腺素和利血平建立肾阴虚小鼠模型;模型小鼠在服用药物一周后,取血测定血浆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激素(ACTH)、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六味地黄汤生物制剂可明显降低肾阴虚模型小鼠血浆CRH、ACTH、CorT含量水平,与传统六味地黄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生物制剂对肾阴虚模型小鼠HPA轴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其作用优于传统的六味地黄汤.

    作者:王德秀;胡旭光;臧建伟;唐春萍;杨超燕;赵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清肝活血汤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0例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汤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清肝活血汤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90例,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6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清肝活血汤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显效率50%,总有效率94.4%;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显效率25%,总有效率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的血压显著降低.结论:清肝活血汤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有确切疗效.

    作者:卞震炯;徐铁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痰瘀阻络汤加味治疗中青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43例

    目的:观察名方验方治疗中青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3例予石氏伤科经验方痰瘀阻络汤加味治疗(牛蒡子、僵蚕、地鳖虫、丹参、独活、白芷、制南星、黄芪、天麻等),对照组36例予口服西其汀口服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对照组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方有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的功效.

    作者:苏海涛;石宇雄;黄永明;许少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嘈杂辨析

    嘈杂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是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极高,对于嘈杂的诊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个人经验.本文拟对嘈杂的发病机理和诊疗方法进行浅析.

    作者:罗鼎天;朱曙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北败酱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北败酱药材中木犀草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用于北败酱药材的定量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条件: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4%磷酸(50:50),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348nm.结果:木犀草素在该色谱条件下分离度为3.7,在0.03~2.32 μ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0.93%(n=6),重复性RSD=2.25%(n=5),且不受该植物中其它成分的干扰.结论:本文所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北败酱药材的定量质量控制.

    作者:杨亮;张亚锋;王新立;王苑桃;谢志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消瘿汤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100例

    目的:探索活血理气,化痰散结类中药配伍治疗甲亢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消瘿汤(海藻、昆布、夏枯草、丹参、青皮、浙贝、蛤粉、牡蛎、元参、香附、柴胡、三棱、莪术、木香、桃仁、红花)加减治疗甲亢100例.结果:治愈60例,总有效率达96%.提示:本方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瘿散结的功效.

    作者:张振榆;张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西药保守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52例

    目的:研究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不同方法的疗效以及愈后输卵管通畅性实验的比较.方法:选择78例输卵管妊娠并适合保守治疗范畴的患者,随机按2: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用MTX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内服及中药(双柏散)、外敷(侧柏叶、大黄、黄柏等).结果:治疗组成功50例,成功率96.15%,对照组成功21例,成功率80.7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药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作者:徐惠琴;李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