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引流管固定装置ELOCK应用于腹腔引流管固定的效果观察

朱科第;唐小丽;肖硕萌;保蓉

关键词:腹腔, 引流, 固定,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引流管的固定方法,以保证腹腔引流管的固定稳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方法 选择开腹手术放置单侧腹腔引流管的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43例)和观察组( 46例). 对照组采用缝合固定引流管于皮肤,引流管穿出皮肤处用纱布包扎. 观察组采用缝线联合引流管固定装置ELOCK固定引流管,比较两组的引流管位移、中度以上牵拉痛次数、皮肤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位移和中度以上牵拉痛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采用缝线联合引流管固定装置ELOCK固定腹腔引流管,可防止引流管发生位移,减少引流管引起的牵拉痛,不增加皮肤不良反应.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相差镜检联合UF-1000iRBC参数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分析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UF-1000i RBC激光参数与相差镜检对尿红细胞形态判断结果的相关性,探讨RBC激光参数联合相差镜检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20份新鲜尿标本采用日本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分析RBC激光参数,同时采用相差显微镜镜检尿红细胞形态,以临床诊疗和病理结果为标准,统计临床诊疗符合率,比较镜检与RBC激光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120例血尿标本中,相差显微镜与尿沉渣分析仪RBC-info对肾小球性血尿诊疗符合率分别是75%和76. 7%;ROC曲线分析,RBC参数联合相差显微镜检测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效能高(AUC=0. 942). 结论 联合应用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和相差显微镜检查可提高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鉴别能力.

    作者:刘媛;但刚;江忠勇;熊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妇产科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随着近年来我国乙型肝炎、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传播率的不断攀升[1] ,职业暴露已日趋成为威胁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也逐渐成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对象. 本文旨在通过对妇产科一线医务人员的采访和医院感染资料的总结对妇产科的职业危害和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为保护妇产科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熊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职业规划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性

    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而儿科等亚专业的规范化培训,甚至可以称得上职业培训,是学员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一项调查显示临床医学生约有30. 9%不是高考第一志愿选择,而33. 9%的学生对医学不抱有学习兴趣. 本科毕业后选择儿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为非意向性选择,他们仍然缺乏对个人性格、爱好、专长等方面的清醒认识,往往又对所选择的培训专业懵然无知.

    作者:朱渝;高晓琳;舒敏;邓建军;万朝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74例肺吸虫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吸虫病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 方法 通过对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分析总结肺吸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果 发现45. 95%肺吸虫病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 87. 83%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70. 27%患者肺吸虫抗体阳性,予吡喹酮口服治疗疗效佳,不良反应小. 结论 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应通过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尤其应重视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肺吸虫抗体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提高对肺吸虫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 确诊后予吡喹酮口服治疗.

    作者:辛隽;李晓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病毒活动阳性的HBeAg阴性乙肝患者免疫学标志物、病毒感染基因型以及YMDD突变分析

    目的 分析病毒活动阳性的HBeAg阴性乙肝患者免疫学标志物、病毒感染基因型以及YMDD突变,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相关的因素. 方法 收集拉米夫定持续12个月治疗患者,比较病毒活动阳性HBeAg阴性和阳性患者的病免疫标志物表达、感染病毒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的差异. 结果 ①HBeAg阴性乙肝患者中病毒活动率约54. 10%,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②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表达模式和病毒基因型分布在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③YMDD相关病毒突变体检测发现, HBeAg阴性患者YMDD突变率达到26. 6%,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其中YVDD突变型在HBeAg阴性患者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HBeAg转阴对于乙肝治疗疗效判断的不准确性,其不准确性原因可能涉反应机体免疫状态的血清标志物、HBV感染的基因型以及药物相关病毒突变型别. 另外,HBeAg转阴的乙肝患者低的持续病毒应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拉米夫定治疗耐药性几率增加.

    作者:张明红;殷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文文献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使用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性. 方法 计算机联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创建至2014年12月)中关于使用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用RevMan5. 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篇RCT,包括1909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优于对照组[RR=0. 45,95%CI(0. 38,0. 54),P<0. 01].结论 基于现有临床证据,使用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性较高. 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较差,本结论尚需要更高质量临床RCT予以证实.

    作者:杨志兰;柴建华;舒红文;周建芳;彭文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并高血脂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瑞舒伐他汀治疗.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C、TG、HDL-C、LDL-C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 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 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培成;杨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难治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儿童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目的 通过住院患儿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和难治性社区获得性肺炎( RCAP)病毒感染临床特点的比较,了解成都地区病毒性RCAP的住院儿童的感染状况和特点,为RCA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391 例RCAP和CAP住院患儿痰液进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人偏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腺病毒、人鼻病毒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及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痰液和血清细菌学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 结果在391例住院肺炎患儿检测出病毒检测阳性24. 81%,110株病毒. 在冬季病毒检出率高为43. 58%,不同性别患者之间病毒检出率差异. 193例RCAP病毒检测阳性患儿20. 73%(47株),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和EB病毒感染占前3位,混合感染占78. 72%. 结论 病毒感染是RCAP主要致病菌之一,病毒在RCAP中有较低的检出率,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种类不同是导致RCAP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涛毅;郭丽春;陈桂华;张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路径在肿瘤专科医院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某肿瘤医院2014年临床路径实施效果,为肿瘤诊治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临床路径提供参考. 方法 导出临床路径系统中2014年的医院临床路径患者相关信息,通过SPSS 19统计软件对符合临床路径入组条件设定、路径完成情况,以及未纳入、未完成、完成路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费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医院临床路径纳入率、完成率不高,但完成路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和未纳入和未完成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由于肿瘤疾病变异性大,可控性差,治疗过程复杂,且患者大多存在一些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导致制定的肿瘤临床路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纳入率低,变异度高. 因此,在制定肿瘤临床路径时,要充分考虑肿瘤的疾病特点,才能使肿瘤临床路径切实可行,才能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提高医院管理质量,规范医疗工作流程,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刘罡;向明飞;邹江;罗安心;侯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本院生产的初产妇16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产后康复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各种临床康复情况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在产伤恢复、子宫复旧、食欲、睡眠、精神状态、产后42d盆底肌紧张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并发乳腺炎、产褥感染、乳房胀痛、恶露异常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母乳喂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发生抑郁情况及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康复干预有助于产伤恢复及子宫复旧,减少产褥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李谋;何清萍;邓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空心螺钉治疗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空心螺钉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采用空心螺钉治疗的15例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资料. 所有患者均骨折块移位大于1cm或伴有肘关节脱位并且复位后骨折块嵌顿在关节间隙中,即Ⅱ度~Ⅳ度肱骨内上髁骨折. 其中男13例,女2例;右侧11例,左侧4例;年龄11~23岁,平均年龄16岁;合并明确肘关节脱位7例,合并尺神经损伤症状1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6d. 对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 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5个月.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失效、骨骺早闭、骨块缺血坏死,所有随访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MEPS) ,肘关节功能优14例,良1例. 结论 空心螺钉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朱仲伦;谢德;谭鸿;高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前列地尔治疗小儿高原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小儿高原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4例小儿高原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为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加用前列地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 PASP)、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现更快,临床疗效、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及PASP、NT-proBNP明显改善,差异有临床统计意义(P<0. 05),治疗组有效率90. 1%,对照组有效率80%,差异有临床统计意义(P<0. 05). 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小儿的高原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能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夏清;王崇忠;张晓庆;胥亚福;李毅;刘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误吸/窒息危险因素精细化评估及干预体会

    目的 探讨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5例,根据患者意识状态及病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干预组62例. 对照组入院后行脑出血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常规预防误吸/窒息的健康教育. 干预组在常规脑出血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使用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评估,得分>6分者为具有误吸/窒息高危风险,进行误吸/窒息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 125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偏瘫39例,使用镇静药物22例;观察组偏瘫41例,使用镇静药物19例. 对照组窒息1例,误吸、呛咳发生次数为9人次,观察组窒息0例,误吸、呛咳发生次数为2人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应用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评分,并依据评分结果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误吸/窒息发生率,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住院安全.

    作者:樊朝凤;韩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与HBV持续感染时间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血清铁( SI)和总铁结合力( TIBC)在不同HBV持续感染时间中差异性表达,探讨血清铁浓度与HBV持续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比较HBV持续感染6、9、12和24个月患者SI和TIBC的表达差异及与感染时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不同观测点HBV-DNA载量高低与SI和TIBC的表达水平差异相关性分析. 结果 191例HBV感染患者,按照感染时间分组:SI和TIBC含量随着HBV持续感染时间的延长,均逐渐上调( P<0. 01 ). 对于不同持续感染时间患者HBV-DNA载量分析发现,在持续感染12个月前载量水平的高低与SI和TIBC的含量呈正相关;在持续感染12个月以上,病毒载量与SI和TIBC的含量无相关性. 结论 SI和TIBC与HBV持续感染时间呈正相关,且在HBV早期感染阶段与载量相关提示对HBV持续感染患者血清SI和TIBC监测可能对于预测HBV对患者的持续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韧;侯玲;陈俊莉;高建萍;龙训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影响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瘢痕子宫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176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观察产后24h出血量、子宫破裂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 结果 176瘢痕子宫妊娠孕妇, 88例阴道试产,68例分娩成功;对照组100例阴道试产,81例分娩成功. 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组与剖宫产组比较,产后24h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住院天数短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新生儿5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瘢痕子宫妊娠行阴道试产具有出血量少,母婴并发症少等显著优点,临床上可在严格掌握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相关适应症的基础上,在产程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

    作者:陈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抑郁剂对双相障碍患者的维持治疗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抑郁剂对双相障碍患者的维持治疗1年的结局. 方法选择符合ICD-10双相障碍诊断标准患者,急性期进行8周抗抑郁剂和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镁和喹硫平联合治疗,痊愈和有效者分别联用和不联用抗抑郁剂进入1年的维持治疗期. 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躁狂量表( 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 结果 120例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按就诊奇偶顺序随机分研究组(联用抗抑郁剂组,61例)和对照组(未取用抗抑郁药组,59例). 随访1年后,研究组61例共有40例维持痊愈,14例有效,5例症状复发,转躁2例,总发病率为11%;对照组59例随访1年后痊愈32例,有效10例,复发15例,转躁2例,总发病率为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联用抗忧郁剂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未联用抗抑郁剂组,转躁率无明显差异. 生成分析显示联用抗抑郁剂组平均复发时间显著长于未联用抗抑郁组. 结论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抑郁剂治疗双相障碍患者1年后复发率低,转躁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熊联慧;周田;曾永涛;葛乾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生儿病房真菌感染菌种分布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的真菌种类及耐药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新生儿病房真菌培养的阳性结果,并与同期儿科病房的阳性结果比较. 结果 新生儿病房共获得真菌34株,标本来源前四位分别是痰液21例(61. 8%),血液4例(11. 8%),脑脊液3例(8. 8%),气管导管3例(8. 8%);按菌种分前三位分别是白色假丝酵母菌23株(69. 7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5株(15. 15%),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12. 12%). 其他儿科病房培养阳性的真菌为143株. 标本来源前四位分别为痰液84例(58. 7%),血液/骨髓20例(14%),大便11例(7. 7%),脑脊液/无菌体液11例(7. 7%). 按菌种分前三位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76株(58. 91%),光滑假丝酵母菌21株(16. 2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4株(10. 85%). 新生儿病房中常见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较低. 结论 新生儿病房真菌感染第一位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较低.

    作者:胡勇;夏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学炎症指标表达水平对HCV持续感染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目的 分析持续感染HCV患者中心血管疾病( cardivascular disease, CVD)的发病与血清学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HCV感染患者中CVD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分析HCV-DNA( +)6个月且以上的496例患者的24个月内,CVD发生的比率,以及CVD发生与未发生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 PCT)、D-二聚体( D-Dimer)、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的差异. 结果 1496例患者中在24个月内发生CVD的患者为29例(29/496,5. 85%),其中高血压发病率高(3. 23,16/496). HCV感染患者发生CVD的患者中炎症指标与未发生CVD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随着感染时间延长CVD发病率增加,在相关性统计分析中,PCT、D-Dimer、IL-6、NE%的表达量与CVD发生率呈正相关,其中D-Dimer与HCV持续感染发生CVD的相关性高. 结论 HCV感染患者中炎症指标PCT、D-Dimer、IL-6、NE%高水平与CVD发生有密切相关性,HCV持续感染患者中除开展常规的检查外,可能需要积极防治或排查CVD发生.

    作者:袁国平;程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切口超薄皮瓣修剪术治疗腋臭130例

    目的 对小切口超薄皮瓣修剪术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30例腋臭患者资料,分析小切口超薄皮瓣修剪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小切口超薄皮瓣修剪术后, 88. 5%腋臭患者臭味消失,其余患者局部臭味均能显著减轻. 有并发症的病例经恰当的处理均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结论小切口超薄皮瓣修剪术是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该法创口小,瘢痕不明显,但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该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

    作者:许仕军;刘琪琪;喻红;徐尚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精密输液器减轻输液疼痛的中文文献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使用精密输液器减轻输液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联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创建至2014年12月)中关于精密输液器减轻输液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用RevMan5. 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篇RCT,包括2800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精密输液器减轻输液疼痛的效果优于对照组[RR=0. 34,95%CI(0. 31,0. 38),P<0. 000001]. 结论 基于现有临床证据,精密输液器减轻输液疼痛的有效性高. 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统一,本结论尚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RCT予以证实.

    作者:周蓓;张钰;柴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