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病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邓小兰;赵红;黄燕;付于

关键词:中风病, 二级预防, 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口老龄化, 国家和社会, 危险因素, 人口死亡, 经济负担, 健康危害, 疾病, 机能康复, 干预措施, 残疾程度, 致死率, 致残率, 类生命, 发病率, 问题
摘要:中风病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对人类生命与健康危害极大,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中风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中风的患者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中风病得危险因素进行干预[1-2],防止疾病加重与再发 ,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中风病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促进患者患病后的机能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就是所谓的既病防变[3].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加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46例

    目的:观察针刺加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针刺飞扬、解溪、丘墟穴,功能训练配合弹性绷带矫形,对照组单纯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 (P<0.01) .结论:针刺、功能锻炼及弹性绷带矫形等方法综合治疗,可以针对性的使足背屈、外翻肌群兴奋, 提高肌力、肌张力,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朱光华;张亚军;董丽萍;王殿华;王新青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甘利欣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47例

    目的:探讨甘利欣与黄芪注射液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患者47例,应用甘利欣和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一个月.结果:转氨酶数值改善或恢复正常,HBVDNA<1.0×103拷贝数/m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利欣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改善甘利欣低血钾、血钠潴留的副作用.

    作者:张轶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章念伟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思路与经验

    介绍章念伟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思路与经验.章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应着眼于延缓和防治肾小球硬化,根据不同阶段分期施治,灵活运用活血祛瘀、燥湿化痰、补虚扶正、和胃泄浊等法,应用多种用药途径,衷中参西、病证结合,疗效显著.

    作者:皮鹰;章念伟;李振兴;李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柴枳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的影响

    差异(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枳半夏泻心汤对FD患者治疗后能明显改善胃运动节律及胃运动总评,尤其能明显改善胃动力主频能量占总能量之比,提高餐后平均振幅.

    作者:梁雪;何慧;李保良;黄古叶;邓嫦;彭卓嵛;张美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丹芪五苓散联合安珐特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

    床疗效.

    作者:郭英君;李京涛;常占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自拟胃宁煎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7例

    目的:观察自拟胃宁煎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自拟胃宁煎剂(黄芪、党参、茯苓、香附、佛手、白芍等)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胃复春片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为61.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的转阴率68.9%;对照组的转阴率62.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胃宁煎剂治疗本病可达到益气健脾、行气消胀的效果.

    作者:张文来;周正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扶正和胃合剂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扶正和胃合剂组在减轻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改善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在中晚期胃癌化疗过程中联合使用中药扶正和胃合剂能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作者:尤建良;黄箫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症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方.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热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樊乐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通腑化瘀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35例

    善(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腑化瘀汤具有通腑化瘀,活血通络之功.

    作者:林道强;刘红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伤寒论》六柴胡汤之临床运用举隅

    仲景六个柴胡汤分别见于<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和下篇,其中小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中篇,而柴胡桂枝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则在下篇. 张致祥主任医师谓仲景六个柴胡剂,是仲圣匠心所在,以示人们曲应病机,灵活运用,现就张致祥主任医师临证五十余年运用柴胡剂之体会作以简介.

    作者:李艳锋;张恒;张致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从肝论治纤维肌痛综合征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从肝论治纤维肌痛综合征,立法用药以疏肝、解郁、养血、柔筋、行气、止痛等,疗效满意.

    作者:王海申;赵继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七方胃痛颗粒对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抗炎及抑制Hp感染的研究

    .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85%,而对照组为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方胃痛颗粒能有效清除胃粘膜炎症,抑杀Hp,有助于溃疡愈合.

    作者:唐梅文;黄勇华;罗伟生;李桂贤;王进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正交实验优化水凝胶型小儿退烧微型灌肠剂的制剂处方量

    目的:优选水凝胶型小儿退烧微型灌肠剂的制剂处方.方法:以正交设计通过改良Franz扩散池,用猪直肠黏膜进行体外模拟渗透研究,HPLC法测定直肠黏膜给药后指标成分栀子苷的累积渗透量,筛选佳处方配比.结果:制备的凝胶剂细腻、光洁透明、稳定性好、释放药物快,且含量测定简单易行.结论:该凝胶剂配方合理,适宜于小儿退烧的治疗研究.

    作者:张寒;刘春叶;程风雷;张彦;冯永辉;汪兴军;郝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大椎点刺放血治疗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30例

    目的:观察大椎点刺放血在治疗早期风热型面瘫中的疗效.方法:将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以大椎点刺放血并常规穴位治疗,取翳风、地仓、颊车等穴.对照组30例以口服激素并常规穴位治疗.结果:两组在改善周围性面瘫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但治疗组耳后疼痛缓解迅速,所需时间短.结论:大椎点刺放血在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具有类似激素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早期面神经的水肿变性.

    作者:刘敏;郝东岩;黄丽萍;毕宇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水超滤回输术联合苍牛防已汤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22例

    顽固性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个常见病发症.尤其在肝硬化晚期腹水顽固不退,治疗效果不佳,采用腹水浓缩回输术联合中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2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姜芎滴丸中姜黄素及同系物的含量

    同系物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永忠;邵浩民;李锋武;单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肝硬化30例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肝硬化(LC)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5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及安络化纤丸;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及护肝片,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脾厚测量平均值明显缩小,肝纤维化指标HA和Ⅳ-C明显下降,LN无明显改变.结论: 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肝硬化在保肝、脾脏回缩、抗纤维化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金花;孙根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生化汤合桃花汤加味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45例

    目的:观察生化汤合桃花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 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常规口服强的松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温中涩肠的中药生化汤合桃花汤(当归、川芎、桃仁、生地、白芍、赤石脂等), 观察1个疗程(3个月) 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3.33 % ,对照组为77.78% ,(χ2=4.41 P< 0.05) .结论:生化汤合桃花汤加味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使用西药效果好.

    作者:彭月芹;倪秀军;杨耀文;裴俊清;唐秀丽;许艳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开胃进食汤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0例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燥湿类中药配伍方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开胃进食汤(丁香、木香、藿香、莲子肉、厚朴、党参等)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0例,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本方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养血之功效.

    作者:王庆虎;王志辉;马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注意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管理,阐明临床使用应注意的事项.方法:利用临床使用情况分层论述.结论:提出基层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对策及管理.应从使用环节抓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党彦杰;权进中;邱宏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