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MSCs移植联合电针治疗对脑出血大鼠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何鸿晏;陈鸿羽;刘玉;王俊;肖兵;杨朝鲜

关键词:脑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电针, 巢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联合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内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电针组、BMSCs移植组和BMSCs移植联合电针治疗组.通过向SD大鼠尾壳核注射Ⅰ型胶原酶和肝素制备脑出血模型,并通过BMSCs移植和电针刺激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脑内Nestin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Nestin均有少量表达,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相同时相点电针组、BMSCs组、BMSCs-Ea组Nestin表达依次升高,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各治疗组出血侧较正常侧高(P<0.01);在正常侧,同一时相点各治疗组高于对照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 BMSCs移植联合电针治疗脑出血大鼠可上调大鼠脑内Nestin的表达,从而有助于神经组织的修复.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全切除同期假体置入25例体会

    目的 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病全乳腺切除同时置入硅胶乳房假体保持乳房外形的可行性.方法 经乳晕切口,完整切除乳腺,创腔或胸大肌肌下分离形成合适大小腔隙,置入硅胶乳房假体,分层缝合胸大肌、皮下组织、皮肤.结果 25例42侧乳房患者手术创口一期愈合.本人及配偶对手术后外形均满意.皮下脂肪较丰满者,外观和触诊效果与一般隆乳者区别不明显.结论 中年女性双乳多发性结节及囊性肿块,特别是有乳癌家属史的高危人群,在乳腺全切除后置入硅胶乳房假体,在解除乳房的疼痛、阻断乳癌形成的可能进程的同时,保持乳房外形,减轻了患者对乳腺切除后乳房外形破坏的心理负担.

    作者:陈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骨折患者肺功能变化的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肺功能变化,评估骨折后呼吸系统事件研究.方法 将300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分为两组,骨折组为研究组,非骨折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1s用力呼气量与快速肺活量的比值(FEV1/ FVC) 、肺总量 (TCL)、大通气(MVV)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得出后结果.结果 研究组异常肺功能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VC、FVC、FEV1、MVV改变为明显.结论 肺功能检查对老年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老年患者骨折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为有效防止老年骨折以后肺脏疾病的发生及为进一步的干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岳建彪;索钢;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我科收治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治疗,实验组(3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痊愈时间等进行记录.结果 实验组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较短.结论 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吴赳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鼠microRNA-150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及抑制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microRNA-150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及抑制载体.方法 设计针对microRNA-150前体的过表达基因片段及针对microRNA-150成熟体的反义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 基因片段克隆到pWPI慢病毒载体中,并进行DNA测序鉴定重组克隆.结果 菌落PCR筛选鉴定出构建正确的慢病毒载体,DNA测序证实插入的基因序列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microRNA-150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及抑制载体,为研究microRNA-150在肝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稳定的细胞转染载体.

    作者:余招焱;白燕南;张涛;曾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预防腹部Ⅲ类切口感染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预防腹部Ⅲ类切口感染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116例腹部Ⅲ类切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VSD组(切口持续负压封闭引流)60例,常规组(常规处理)56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费用、住院平均时间.结果 VSD组与常规组相比,切口感染率低(= 4.8023,P<0.05)、换药次数少(t=7.3539,P<0.05)、抗生素使用费用低(t=2.8471,P<0.05)、住院平均时间短(t=2.5637,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能有效地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率,并能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抗生素使用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陈锦锋;张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静脉通路的应用研究

    目的 了解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静脉通路使用现状,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安全前提下,尽可能节约医疗成本,建立适宜患儿和医护人员接受的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静脉通路的途径.方法 对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并进行胃肠外营养液治疗的368例低出生体重患儿所使用的静脉通路(四肢浅静脉组、中心静脉组、腋静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别对保留时间、三组患并发症发生率、医疗成本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选择使用四肢浅静脉组156例(A组包括头皮静脉)42.4%、中心静脉组60例(B组:PICC,包括CVC)16.3%、腋静脉组152例(C组)41.3%;三组通道平均留置时间:A组2.5d,B组20d,C组7.5d,B组患儿静脉留置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三组通路所需耗材费用结果比较:B组>A组>C组;三组患儿静脉通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腋静脉通路能够满足患儿胃肠外静脉营养液治疗期间的需要,并发症发生率低,节约医疗成本,值得在新生儿科推广使用.

    作者:涂国芳;廖惠玲;姜春;于谙罡;周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面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面瘫的发病情况、病因、治疗、预后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2013年7月行MVD治疗面肌痉挛后出现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面瘫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预后等情况.结果 197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即刻面瘫5例,迟发性面瘫7例,经药物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MVD术后面瘫并不少见,预后良好,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明;黄志刚;鄢克坤;吴科;李冬华;李密;李海龙;魏剑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287例避孕失败育龄妇女避孕方法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育龄女性的避孕方法状况,为进一步完善对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对接受计划生育手术的287例育龄妇女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287例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育龄女性参与调查,有两次以上重复流产占47%,未采取避孕措施占36.2%.调查对象对避孕方法知晓情况顺次为:避孕套(82.6%)、紧急避孕药(59.9%)、宫内节育器(49.1%)、短期口服避孕药(31.4%).不同年龄组对紧急避孕药、短期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提高育龄妇女避孕知识水平,推广复方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提高避孕效率可靠性.

    作者: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以左下肺占位为特征的肺结核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因发热1+个月,咳嗽、左侧胸痛半月入院.入院查体: T:38 ℃,左下肺呼吸音减低,余无特殊.辅助检查:外院胸部CT:左肺下叶外基底段软组织肿块,大小约5.9cm×3.1cm×3.9cm,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紧贴胸壁及膈肌,左下叶基底段支气管周围软组织影增多,并见数个小结节状影,左肺门淋巴结增大,上诉改变,考虑:肿瘤性占位?炎性肿块?必要时穿刺活检.

    作者:吴明亚;李光清;陈秋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槲皮素增敏阿霉素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抗瘤效应

    目的 探讨槲皮素体内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实体瘤型荷瘤小鼠.随机取36只P388荷瘤小鼠分为6组,每组6只,包括治疗组(槲皮素组、高、中、低剂量槲皮素/阿霉素组)和对照组(阿霉素组和生理盐水组).用细胞形态学、病理学等方法,观察药物对各组荷瘤小鼠生长、瘤体大小等影响.结果 各治疗组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槲皮素联用阿霉素组的抑瘤作用为显著,其抑瘤率分别比阿霉素组、槲皮素组、联用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32.4%、32.8%、24.3% 和26.3%(均P<0.01).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结论 槲皮素对P388白血病实体瘤型荷瘤小鼠有显著的抑瘤作用,与阿霉素联用其抗瘤作用更为明显,有化疗增敏作用.槲皮素可用于恶性血液病及肿瘤的联合化疗.

    作者:何海兰;黄茜;李琦智;黄建鸣;李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透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透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1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透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6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57例,其中由于封管方法不正确10例(17.54%),测量血压回血后未及时处理27例(47.37%),留置部位活动过度14例(24.56%),输入高浓度药物后冲管不足6例(10.53%).结论 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透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合理选择留置部位,避免测量血压对留置针的影响,做好日常的维护,以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作者:温怡;张华;罗芳;周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和开放胆囊手术并发症临床比较

    目的 了解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放胆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急性胆囊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0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胆囊手术组(观察组)和开放胆囊手术组(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但观察组出血发生率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施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效果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杨康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心理、生理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GCQ量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及环境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增加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舒适度,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符合现代护理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减轻体检者静脉穿刺疼痛的运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体检者静脉穿刺疼痛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4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护士自身调整、穿刺器具的选择、穿刺部位的选择、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选择、无痛拔针的方法运用,观察两组体检者静脉穿刺的疼痛、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静脉穿刺后的疼痛低于对照组(P<0.01),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体检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静脉采血,能有效减轻体检者静脉穿刺的疼痛,提高了体检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李忠琼;雷晴;贺玉兰;杨梅;李雯雯;廖茜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不同止血方式对残留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采用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适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缝合止血法,对照组应用电凝止血法,比较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98±5.10)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51.37±5.28)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E2、PSV及卵巢窦卵泡数均下降,FSH均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E2、FSH、PSV及卵巢窦卵泡数恢复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LH水平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基础内分泌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而对照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8例、卵巢功能衰竭1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应用缝合止血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小,卵巢功能得到大程度的保护,有利于卵巢功能恢复.

    作者:钟艺华;王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目的 总结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36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46.3岁.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7例,不稳定Ⅲ型9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6~11分,平均9.6分,影像学检查均伴有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表现.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植入自体髂骨.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14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8个月,所有患者寰枢椎复位均满意.术后三维CT检查发现3例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偏小,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其余病例螺钉位置满意,植骨于术后6~9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1~17分,平均14.6分.所有患者术后颈部屈伸活动良好,轴向旋转功能有部分丧失,无神经症状加重、螺钉松动、断裂和寰枢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即刻的坚强固定,有利于植骨融合,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斐文;张彤;孙川江;陈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7.5%高渗氯化钠联合聚明胶肽注射液对腰麻后剖宫产心血管系统稳定作用

    目的 探讨预注7.5%高渗氯化钠联合聚明胶肽注射液对腰麻后剖宫产产妇心血管系统的稳定作用.方法 63例拟行剖宫产的足月产妇,ASA I-II级,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联合聚明胶肽(实验,E)组(n=22)、聚明胶肽(P)组(n=26)、乳酸钠林格氏液(RL)组(n=15).三组产妇在腰麻前15~20 min内静脉输入液体,E组为7.5%氯化钠2.5 ml/Kg+聚明胶肽2.5 ml/Kg,P组为聚明胶肽5 ml/Kg,RL组为RL 10 ml/Kg.选腰3~4椎间隙穿刺注入0.5%布比卡因2ml腰麻.观察腰麻后5 min、10 min时收缩压变化量(ΔS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产妇麻醉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各组产妇间羟用量.结果麻醉后5、10 min RL组SBP下降较E、P组明显(P<0.05),而HR增加较麻醉前明显(P<0.05).麻醉后5 min P组SBP下降较E组明显(P<0.05).麻醉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以RL组高,E组低;RL组间羟胺用量多,E组少(P<0.0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7.5%高渗氯化钠联合聚明胶肽对腰麻后产妇心血管系统稳定作用明显.

    作者:敖德富;朱玉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类心绞痛患者抑郁状态评估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类心绞痛患者是否存在情感障碍及冠状动脉造影对其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找出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心内科住院的所有类心绞痛患者分别在进行冠状动脉照影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类心绞痛患者存在抑郁状态,冠状动脉造影后其抑郁状态患者的例数和程度有所增加.结论类心绞痛患者由于病因的不明,其心理障碍应该得到重视.

    作者:姚倩;胡咏梅;夏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80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符合诊断的患儿18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双黄连颗粒治疗,B组采用抗感颗粒治疗,C组采用热炎宁合剂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A、B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B组.结论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作者:袁杰;胡以信;卢玉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水胶体敷料防治加贝酯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水胶体敷料对静脉输注加贝酯致静脉炎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2013年1~8月我院消化内科96例静脉输注加贝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固定留置针,对照组采用无菌医疗固定贴膜固定,比较两组间静脉炎的发生差异.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82.3%、11.3%,P<0.01.结论水胶体敷料能很好地防治加贝酯致静脉炎,效果颇佳.

    作者:曾维艳;陈雪;张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