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磺酸加贝酯对烧伤患者血清IL-6、IL-8及TNF-a水平的影响研究

胡以信;袁杰;刘兵;邹勇

关键词:烧伤, 甲磺酸加贝酯,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a
摘要:目的 探讨甲磺酸加贝酯对烧伤患者IL-6、IL-8、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加用甲磺酸加贝酯,观察两组IL-6、IL-8、TNFa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无死亡及脓毒症患者,IL-6、IL-8、TNFa水平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低.结论 甲磺酸加贝酯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肾穿刺活检的超声引导技巧研究(附846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超声引导技巧,提高肾穿刺活检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846例应用自动活检枪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行肾穿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肾穿刺针数、穿刺肾别、获取的肾小球数目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6例患者1次2针穿刺成功825例(97.52%),1次3针穿刺成功21例(2.48%);活检肾小球10~ 20多个;795例(93.97%)行右肾穿刺,其余行左肾穿刺;并发腰痛及腰部不适126例(14.58%),肾周血肿22例(2.60%),一过性肉眼血尿18例(2.12%),无穿刺所致的感染.结论 选用自动活检枪切割式穿刺针,超声实时引导、准确定位对提高肾穿活检一次性成功率、降低并发症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程瑞洪;简讯;李斌;王朝晖;赵银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3种不同直径穿刺针甲状腺活检时患者疼痛程度调查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穿刺针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时患者疼痛程度之间有无差别.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3年3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的13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使用3种不同直径的穿刺活检针进行甲状腺穿刺,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T)和数字疼痛分级法(NRS)两种痛觉分级方法让患者对术中和术后当日的疼痛感觉进行评估.采用x2检验的等级相关分析和线性趋势检验,分析受试者疼痛程度与穿刺针型号之间的关系.结果 VRT评估3种直径活检针穿刺疼痛程度0~1级,3组患者之间疼痛程度没有差别,不同性别之间也没有差异.NRS评估3种直径活检针穿刺疼痛程度0~3级,3组之间疼痛程度没有差别,疼痛程度与活检针直径没有关系.结论 使用不同直径的活检针进行甲状腺穿刺,患者的疼痛程度之间没有差异,应根据患者结节的性质选择适宜的穿刺针.

    作者:程莹;邢军;艾智华;万勇;游志清;郭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疗效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例浮肩损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15个月,平均13.1个月.13例患者患肩无痛,3例患者述肩关节活动时轻微疼痛,VAS评分0~2分,平均0.19分.根据随访时X线片结果,所有骨折在4个月内达骨性愈合.其中2例发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腋神经损伤患者于伤后10月恢复.根据Herscovici等的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9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1.3% (13/16).结论 FSI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利于合并伤的诊治和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大军;余建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虑平联合左氧氟沙星和萘哌地尔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虑平联合左氧氟沙星及α1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左氧氟沙星及萘哌地尔)和治疗照组(多虑平联合左氧氟沙星及萘哌地尔),每组45例,均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是75.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组为(13.12±5.27)分和(4.38±2.07)分,对照组为(12.56士2.73)分和(6.29±3.35)分(P<0.05);排尿症状评分治疗组为(6.07±2.74)分和(2.95±1.12)分,对照组为(6.72±2.17)分和(4.05±2.39)分(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和排尿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报告不良事件.结论 多虑平联合左氧氟沙星及α1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满意,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曹文锋;王亮;王庆堂;黄晓科;杨航;陈卫国;李沙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8例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溃疡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心脏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原因及验证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抑酸和手术治疗的应激性溃疡患者.结果 保守治疗15例,治愈13例,死亡2例;手术治愈3例.结论 心脏手术后应激性溃疡治疗与抑酸药物及手术干预有关.

    作者:熊伟;袁强;王继相;余恺;许果;白上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应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 前瞻性研究应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完成的LC患者总共76例.其中有6例因合并胆总管结石复杂胆管结石,4例术中转开放而退出观察.观察剩余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剩余66例有25例术后使用芬太尼PCIA为观察组(n=25),41例未使用或仅肌肉注射哌替啶注射液镇痛为对照组(n=41).两组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分别为(3.3±1.2 vs 3.7±1.6)(P>0.05);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止吐药物应用率、坐起时眩晕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 vs26.8% (P<0.05),40% vs 17.1%(P<0.05);40% vs 12.2%(P<0.01).观察组手术当晚肛门排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 vs 85.4% (P<0.05);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LC术后应用芬太尼PCIA的镇痛效果与不用相比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由于其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应用PCIA进行LC术后镇痛的必要性还有待商榷.

    作者:李锡霞;何俊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无指征剖宫产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无剖宫产指征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通过我院产科专家自行设计审定分娩相关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通过对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费用支出、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等方面对无指征剖宫产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数据收集及分析.结果 无指征剖宫产产妇选择剖宫产与其对分娩顾虑、担忧及恐惧有关.产妇及产妇家人无自然分娩的正确专业知识,担心自然分娩的不确定因素对产妇、胎儿造成危害.结论 针对产妇分娩时的不同心理问题,加强产前宣教,使孕妇早期树立经阴道分娩的信心,同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艾永生;高岩;周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等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益肺健脾补肾等中药复方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6.0%,两者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且复发明显降低,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柏丁;刘伊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斑秃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Tht7相关细胞因子与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40例斑秃患者分为活动期组20例和稳定期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3的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分析IL-17和IL-23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斑秃活动期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稳定期组血清IL-17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秃活动期组血清IL-23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斑秃稳定期组血清IL-23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秃患者血清IL-17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0,P<0.01).结论 斑秃的发病可能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有关,表现为Th17相关细胞因子反应亢进.

    作者:刘官智;罗模桂;雷田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儿窒息1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和复苏抢救的体会,科学诊断新生儿窒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轻度窒息108例,重度窒息13例,剖宫产60例,经阴道分娩61例,其中产钳助产8例.结果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母亲因素:母亲有妊娠并发症49例(40.5%);分娩因素:①羊水胎粪污染51例(42.15%);②胎儿宫内窘迫20例(16.5%);③胎膜早破20例(16.5%);④胎盘异常(前置、早剥、老化)13例(10.74%);⑤单纯脐带异常(绕颈、过短、过长、打结等)11例(9.1%);⑥产程异常5例(4.13%).所有患儿出生后均进行新生儿复苏,球囊正压通气占72.72%,气管插管占11.57%(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占7.44%),用肾上腺素占6.6%,生理盐水扩容占1.65%.行nCPAP 46例占38%,机械通气占4.96%.治愈出院63例,好转出院51例,病情加重转院3例,病情好转转院2例,死亡2例(其中1例放弃抢救死亡).结论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很多,121例新生儿窒息中产前产时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加强围产期的保健,严格定期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有效的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的通气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窒息复苏要强调黄金60s.在积极复苏成功后,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需复苏的新生儿不一定是窒息,而处于抑制状态或缺乏活力的新生儿必须马上规范复苏,科学认识新生儿窒息诊断,Apgar评分不能用来指导复苏.

    作者:幸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植管溶栓治疗与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行植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采用导管溶栓术进行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均成功导入溶栓导管,疗效明显.回收滤器32例,捕获血栓28例.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论 与传统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比较,导管溶栓术治疗不仅临床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并发症少,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后遗症发生的概率.

    作者:钟武;赖雪;陈睦虎;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27例咯血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分析

    目的评 价支气管镜检查和(或)治疗咯血患者价值及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咯血患者,经支气管镜下治疗前病因明确患者85例,给予生理盐水局部冲洗,后给予冰去甲肾上腺素1ml+血凝酶1KU局部喷洒治疗.经支气管镜下检查及治疗前病因不明确患者42例,先行活检及刷检检查,后给予止血治疗(止血方法同上).结果 127例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和(或)治疗后,病因明确患者104例,止血治疗有效者100例(96.2%).病因未明确者23例,止血有效患者19例(82.6%);4例患者止血治疗无效,其中出现大咯血2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1例.支气管镜下治疗前85例病因明确患者镜下止血治疗有效者83例,有效率97.6%;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前42例病因不明确患者,镜下止血有效者36例,有效率8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咯血患者支气管镜检查能够较好的明确病因,支气管镜下治疗咯血疗效好,病因明确者疗效更佳,病因不明确咯血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存在高风险.

    作者:罗世林;周江;张仕国;毛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延续护理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122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实施出院后的延续护理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方法 建立以腹膜透析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延续护理团队,制定针对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居家护理计划,对122例出院后的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采取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网络平台、家庭随访、肾友会的一系列形式开展出院后延续护理.结果 经2年零4个月的实践,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有效降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腹膜透析专科知识,加强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显著激发了腹透患者的积极情绪.结论 延续护理服务为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提供了持续的护理服务,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降低了其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在医疗团队中的地位.

    作者:田峰;王莉;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及其对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对两者连接处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梗死灶情况、椎动脉优势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2.66% (101/109)的患者表现为一侧推动脉直径大于另一侧.68.81% (75/109)的患者椎动脉优势位于左侧.74.31% (81/109)的患者有基底动脉弯曲.随着椎动脉直径差异级别的增高,患高血压痛、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比例显著增高,且右侧椎动脉直径显著减小(P<0.05).3级椎动脉直径差异的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88.89%)以及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75.00%).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患有高血压病以及椎动脉直径差异是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直径差异为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椎动脉直径差异,两者的存在促进了相应部位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王晓平;李晓佳;罗永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时不同效应室浓度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使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行全凭静脉麻醉.术毕均使用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Ⅰ、Ⅱ、Ⅲ组分别选择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0.10ng/mL、0.12ng/mL、0.15ng/mL时使用镇痛泵.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o)、手术开始30min后(T1)、手术结束时(T2)、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 (T3)及术后60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评价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3)及术后60min(T4)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60min内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嗜睡、呼吸抑制、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Ⅰ组在T3、T4时点HR、MAP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Ⅲ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Ⅰ组、Ⅱ组延长(P<0.05).Ⅱ组、Ⅲ组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及术后60min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优于Ⅰ组(P<0.05).Ⅱ组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及术后6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Ⅰ组、Ⅲ组(P<0.05).Ⅱ组、Ⅲ组患者术后60min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低于Ⅰ组(P<0.05).Ⅱ组术后60min内嗜睡、呼吸抑制(呼吸<8次/min)、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Ⅰ组、Ⅲ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0.12ng/mL时行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两忠;王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血透中心治疗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在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卫生宣教等方面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2006年4月至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HBV标志物阳性患者、HCV标志物阳性患者、梅毒螺旋体(TRUST)阳性患者的护理管理要点.结果 59例在我院至少透析1年以上的阳性患者,均未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所有医护人员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 严格执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超;李亚娟;郭从俊;冉梦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及腺样体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及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及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86例儿童肥大的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前后相关症状、睡眠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打鼾症状和其他并发症的好转率达到83.6%~100%.患儿夜间打鼾、呼吸暂停、惊醒等症状消失,伴发的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明显好转.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及腺样体吸切术既能明显改善儿童OSAHS患者的临床症状,又可保留原有扁桃体的生理功能,是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管俊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CT资料.结果 良性甲状腺结节形态规则20例、边缘清晰21例、增强扫描后表现为环形强化16例;恶性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22例、边缘模糊23例、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强化残圈征”11例和“蟹足状强化”1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86.96%、阴性预测值77.78%、假阳性率为13.04%、假阴性率为22.22%和准确率为82.00%.甲状腺良性结节BF、MTT与恶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V、PS和TTP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性质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荣华;姚尉;李成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8例临床和影像学可疑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的腹腔积液实施T-SPOT.TB检测,对照组为30例无结核原发病灶的腹腔积液患者.结果 28例可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中,26例T-SPOT.TB检测阳性(92.9%),对照组4例阳性(13.3%).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6.7%,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95.2%.结论 T-SPOT.TB检测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技术,对快速而准确地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永生;宁靓;蒋芳萍;李同林;赵天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及合理性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某院门诊用药处方指标,探讨其用药特点及合理性.方法 根据某院2012年HIS管理查询系统提供的门诊用药数据,以及随机抽取的电子处方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约为1.97种,每次就诊平均药品费用约为42.16元,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约为10%,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百分率约为39%,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约为20.3%.结论 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个别不合理现象亟待改进.

    作者:权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