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炳春;陈赐波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右眼不能睁开1周于2012年03月22日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入院前1周洗衣服时突感右侧头部胀痛,次日晨起后发现右上睑下垂,视物成双,症状逐渐加重,右眼睑睁眼不能.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已戒烟30年.查体示:生命体征平稳,双瞳直径不等大,右瞳直径3.5mm,光反射迟钝,左瞳直径3.0mm,光反射灵敏,右眼睑下垂,睁眼不能,视物模糊,右眼球外斜视,脑膜刺激征阴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作者:张萍;李洁;何妮;王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PVP治疗77例94个椎体病变.70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造影.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74例90个椎体PV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6.1%,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5.7%.术后疼痛51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6例轻微缓解(MR),3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90.9%;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 PV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作者:杨帆;范海泉;黄海讯;江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聚甲酚磺醛溶液与利多卡因软膏治疗外阴前庭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外阴前庭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聚甲酚磺醛溶液组35例,利多卡因软膏组32例,分别采用聚甲酚磺醛溶液、利多卡因软膏涂抹外阴前庭区.结果 聚甲酚磺醛溶液组治愈26例(74.29%),均未复发,好转6例(17.14%);利多卡因软膏组治愈2例(6.25%),均复发,好转28例(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43%、93.75%,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 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外阴前庭炎综合征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梁开如;龚衍;王晓银;易宏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X线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的完整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骨折的发生部位及骨折类型,并分析比较二者检查结果,评价CT扫描技术在踝关节骨折类型及术前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作用.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折线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并对骨折的分离、移位、关节脱位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也可更准确的显示.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能够全面、详细、直观地显示骨折情况,对骨折的临床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汪俊伶;李明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中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tion,BPV)与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2年4月~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同时具备头部磁共振和24h血压监测两项检查的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资料.采用单因素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141例患者,其中男57例,女84例,年龄48~ 88岁.单变量分析显示,LA组较非LA组年龄更大(P <0.001);LA组吸烟史占比更多(P <0.01);LA组中脑卒中病史占比更高(P =0.021);LA组清醒状态收缩压BPV更大(P <0.001);LA组清醒状态舒张压BPV更大(P=0.017)和LA组24小时收缩压BPV更大(P <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醒状态下舒张压BPV OR 1.27(95% CI 1.00~ 1.60),P=0.049.24h舒张压BPV OR 0.71 (95% CI 0.51 ~0.97),P =0.034.结论 清醒状态下BPV增大是LA的危险因素.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宜选择作用24h以上的长效制剂,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同时辅助改善血管弹性的药物,并适时监测血压变异性.
作者:曾鼎华;朱穆胜;杨浩;江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组织速度成像在急诊室对急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配备高级心血管定量分析软件的GE Vivid7超声诊断仪器对32例正常人及25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左心室心肌18节段组织速度及速度达峰时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组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组织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大,心尖段小.速度达峰时间均一致;急性心肌缺血组左室各节段速度均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节段速度达峰时间不同步,缺血的心肌节段较其他节段延迟明显,并有统计学差异.正常组心肌组织速度均大于急性心肌缺血组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组织速度成像可作为急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新指标.
作者:张文军;郭智宇;陈清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周围脏器浸润性直肠癌患者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86例老年周围脏器浸润性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3例患者采用联合脏器整块切除术(MVR)以及联合远处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作为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局部切除术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两组患者3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肿瘤复发或转移,同时采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 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90.70%,3年生存率为81.39%,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81.39%,3年生存率为60.46%,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对照组为16.2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37.8±12.4)分,对照组为(30.4±7.7)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例(6.98%)复发或转移,对照组12例(27.91%)复发或转移,观察组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或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周围脏器浸润性直肠癌患者在严格筛选适应征的情况下,采用联合脏器整块切除术(MVR)以及联合远处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可降低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提高近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冉江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54例临床明确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并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治疗,门静脉插管直接测量介入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通过彩超、增强CT扫描比较介入术前、术后门静脉(PV)及脾静脉(SV)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FP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联合部分脾栓塞术后复测,FPP有所降低,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3个月,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较术前变化不大,而脾静脉内径缩小较明显(P<0.05),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但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并不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朱军;徐晓茜;曹跃勇;黄勇;陈尧勇;代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在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颞骨骨折32例(32耳)采用HR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并与临床对照比较.结果 外耳道及乳突部损伤28例,听骨链损伤12例,内耳迷路损伤3例,脑脊液漏3例,与HRCT诊断一致.结论 HRCT对确诊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晓红;朱丹;曾小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快速顺序诱导法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S组),每组60例.C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方法,S组采用改良的快速顺序诱导法,诱导过程中不实施人工辅助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开始至出现呼吸抑制的时间、出现呼吸抑制至气管插管成功时间、插管成功即刻PETCO2和SpO2,并对手术区视野评级.结果 C组和S组麻醉诱导开始至出现呼吸抑制的时间分别为(74.2±12.8)s和(72.8±14.7)s,出现呼吸抑制至气管插管成功时间分别为(128.4±15.7)s和(133.1±13.9)s,插管成功即刻SpO2分别为(98.3±1.2)%和(97.7±2.0)%,P均>0.05.插管成功即刻S组PETCO2明显高于C组,分别为(48.4±3.8)cmH2O和(37.2±3.7)cmH2O,P<0.01.手术区视野评级为“优”、“良”和“差”的比例中,S组分别为43例(71.7%)、14(23.3%)和3(5.0%),C组分别为25例(41.7%)、27(45.0%)和8(13.3%),P均<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麻醉时,正确实施改良快速顺序诱导能避免低氧血症,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可安全应用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
作者:赵朝华;赵俭;何玉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HBOT)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4例符合抑郁症诊断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28例,单纯高压氧治疗;B组:30例,高压氧联合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C组:26例,单纯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A组的有效率89.29%,治愈率57.14%;B有效率96.67%,治愈率83.33%;C组的有效率92.30%,治愈率61.53%.三组比较,P<0.05.结论 高压氧和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抑郁症治愈率高.单纯高压氧治疗抑郁症是有效的,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郑晓秋;向汉周;王利;陈代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本动物实验采用比格犬股骨骨折内固定模型,考察迪康可吸收聚乳酸(PDLLA)骨折内固定螺钉对股骨外髁松质骨骨折修复的影响.方法 4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术后2、4、8、12、24、36、48周,每组6只动物.手术复制股骨外髁骨折模型,左侧(实验组)采用可吸收复合螺钉内固定,右侧采用PDLLA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各时间段处死受试犬,X摄片观察骨折恢复情况,解剖取股骨和螺钉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检测螺钉质量、抗弯强度和重均分子量,计算生物吸收率、强度衰减率和生物降解率.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术后2周时所有动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吸收复合螺钉和PDLLA螺钉治疗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可吸收复合螺钉的初始抗弯强度及植入前12周时高于PDLLA螺钉,生物降解较PDLLA螺钉缓慢.结论 实验提示可吸收复合螺钉具备良好的内固定疗效和生物相容性,其在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方面较PDLLA螺钉具备一定优势.
作者:杜丽平;钟振东;傅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分合式输液器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6 ~ 12月在胸外科静脉输液的患者,对照组(n =520)使用普通输液器;试验组(n=542)使用分合式输液器,采取单盲方法,收集每日更换液体的次数、输液器异常情况次数、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更换液体的次数、异常情况次数及患者的满意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分合式输液器,可以有效减少护士耗费在静脉治疗上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恐慌,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便于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作者:高虹;赵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带教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3月~2012年9月入我科实习的护生共94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实验组采取规范化带教,并对两组带教效果通过护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仪器使用技能考核成绩和带教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护生各方面考核成绩有显著提高(P<0.01),实验组对带教满意度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 规范化带教能有效提高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更快地掌握临床仪器的使用,而且护生对临床带教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对提高新生儿科带教水平起到显著作用.
作者:母方;户建桦;谭芬华;张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用于鼻内窥镜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鼻内镜手术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20~ 5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即AHH+ CH组(n=35)和CH组(n=35).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硝酸甘油,速率为0.3~1μg/(kg·min)进行控制性降压,在10~15min将MAP降至60 ~ 65 mmHg.心率>100次/min时单次静脉给艾司洛尔20mg.AHH+ CH组:麻醉气管插管后即刻至切皮前即刻,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15ml/kg,速率50ml/min.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 与CH组比较,AHH+ CH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尿量增多(P<0.01),2组患者均无异体输血.术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无心、肺、脑、肾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AHH联合控性降压对鼻内镜手术血液保护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谭兴中;岳永猛;柏明荣;邓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例1,男,58岁.因全身皮疹伴瘙痒1d,于2008年5月28日入院.10d前因“胸闷、胸痛”在我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查血常规正常.既往无血液病史.1d前口服肠溶性阿司匹林100mg/d治疗,后即出现全身皮肤散在红色丘疹,呈对称性分布,伴皮肤瘙痒.体格检查:T 36.3℃,全身皮肤散在红色丘疹,对称性分布,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急查尿常规、肝功能均无异常;血常规示:PLT 12.3×109/L.诊断:阿司匹林过敏伴血小板减少.治疗: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强的松30mg口服1次/d,扑尔敏4mg 3次/d等抗过敏治疗,治疗5d后,全身皮疹消失,复查血小板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血小板均正常.
作者:钟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入综合重症监护室(G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配到IPC组或对照组.IPC组除常规特级护理外,从患者入ICU当日起到离开GICU期间,接受IPC,预防DVT,对照组予常规特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PE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GICU住院日、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GICU病死率.结果 在观察期内,DVT发生率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1%VS 17.1%,P<0.01),高度可疑PE发生率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2%VS 6.5%,P<0.01),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VS 5.3%,P<0.01),带机时间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91±8.39)d VS (8.50±9.10)d,P=0.047],GICU住院日IP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8.88±8.13)d VS (10.38±8.59)d,P=0.013],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 VS 27.4%,P=0.266).结论 IPC预防DVT有助于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它能够显著降低重症患者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以及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GICU住院日.
作者:李荞;张川;曾薇;李晓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麻醉中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的变化规律,探索并为临床提供一种麻醉中稳定循环的依据.方法 选择术前能配合治疗,足背无穿刺禁忌,足趾无缺血坏死,胫后足底动脉代偿良好,ASAⅠ ~Ⅲ级,60岁以上的择期胸腹部手术,手术时间预计2h以上的拟行全身麻醉患者99例(男51,女48),其中腹部盆腔手术62例.建立足背动脉有创血压后,连续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中低,麻醉诱导插管后即刻,切皮前低,切皮前即刻,术中高低,术毕,拔管前后及清醒后的有创血压和右肱动脉无创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值;腹部盆腔手术术中有创血压值异常例数及时间.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术中有创血压和右肱动脉无创血压值都有降低,低值多数发生在麻醉诱导中,3% (3/99)发生在术中,有创血压比右肱动脉无创血压值波动幅度大;有创血压和右肱动脉无创血压值相比:有创血压变化快,麻醉前、麻醉诱导插管后即刻、术中高、拔管前后及清醒后,SBP值较高(P<0.05),麻醉诱导中低SBP、DBP、MBP值较低(P<0.05);腹部盆腔手术术中有创血压值异常发生率74%(46/62).结论 老年患者麻醉中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的变化幅度大,特别是SBP,对影响循环的因素反应敏感,围术期监测循环系统及时精确,是麻醉中稳定循环的可靠依据,该监测方法值得推荐.
作者:姚文建;梁涛;许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5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予以抗感染、祛痰、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咀嚼片,总疗程半个月,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治疗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为15例;对照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为26例;治疗组PC35sGaw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C35sGaw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能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而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俊;官和立;杨恂;高凌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PNL)后迟发性大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PNL术后迟发性大出血3例的诊治方法和取得的经验.结果 3例PNL术后迟发性大出血患者均通过高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明确病因,经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彻底止血而痊愈.结论 高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肾动脉栓塞是PNL术后迟发性大出血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作者:张力;郭闯;李元仲;李旭明;程洪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