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气活血汤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4例

佘春桥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气剂/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补气活血汤
摘要:目的:探讨补气活血类中药配伍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94例,给予阿司匹林、消心痛等西药治疗;治疗组94例,在对照组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气活血汤(红花、党参、黄芪、丹参、肉桂、川芎、当归、地龙、郁金、薤白、枳实等),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4.68% (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脂和血液流变等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血脂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液流变指标中血小板黏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或消除症状,且能标本兼治,固本培元.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增加针灸治疗.通过Barthel指数、FAC下肢行走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等参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其Barthel指数、FAC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所增加,但是治疗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膝关节痉挛恢复更加明显.结论:在传统的康复手段上同时针灸治疗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作者:石新燕;李小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四君子汤加减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有理想疗效,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朱宏明;贾振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永磁速愈贴早期干预新生儿脐疝200例

    目的:观察永磁速愈贴早期干预新生儿脐疝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在新生儿断脐后12~24h开始使用永磁速愈贴,对照组200例只给予常规脐部处理.结果:治疗组脐疝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永磁速愈贴可预防减少新生儿脐疝的发生.

    作者:董明翠;张省青;胡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益母草软胶囊辅助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全46例

    目的:观察益母草软胶囊在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92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母草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疗效评价结果.结果:治疗组恶露淋漓消失时间提前至用药后10d内,腹痛时间和用药时间均明显缩短,继发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益母草软胶囊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可有效缩短病程和产后腹痛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韩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养阴化痰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8例

    目的:观察养阴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方法上联合养阴化痰汤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基础方法.对比20d后视力及视野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视力的有提升,有效率高,且视野出现中心暗点和旁中心暗点的人数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联合养阴化痰汤可提高患者的视力,增大视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继波;张莉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知母醇/水提取物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知母醇/水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α-淀粉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Van Looncs碘比色法分别对70%乙醇提取和水煎煮提取所得2种知母提取物的α-淀粉酶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知母醇/水提取物对α-淀粉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结论:知母醇/水提取物具有显著α-淀粉酶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知母产生降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芸;郑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清热化痰方雾化吸入疗法在开胸术后排痰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清热祛痰类中药雾化吸入疗法在开胸术后排痰治疗中的有效率.方法:对本院开胸术后排痰的患者随机化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川贝、玄参、黄芩、生石膏、牡丹皮、牛蒡子、百合、沙参、炙杷叶、芦根等)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0.9%氯化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注射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在开胸术后排痰治疗中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开胸术后排痰治疗中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组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快,咳嗽排痰轻松,能有效稀释痰、排痰、抗菌消炎,可显著降低开胸手术后排痰不适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康小琴;张淑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本院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传统的治疗和康复治疗训练;治疗组49例患者在给予传统的治疗和康复治疗训练之外,还给予其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推拿、针灸.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早期,给予其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治愈有一定帮助.

    作者:苏平;黄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基础方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36例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类中药配伍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基本治疗、ARF治疗、抗凝治疗、免疫调节剂、基础方(黄芪、白术、党参、山药、淫羊藿)治疗.观察治疗后1月、2月、3月以上的临床治愈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治愈5例,2月后治愈9例,≥3月后治愈21例.结论:本法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治愈率,提高肾衰竭的逆转率.

    作者:马卫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活血祛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继发不孕症5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继发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妇科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继发不孕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经期消炎杀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非经期自拟方(赤芍、干姜、桃仁、红花、川芎、丹皮、小茴香、木香、败酱草等)内服和非经期中药(艾叶、茴香、花椒、五加皮、川芎、红花、乳香、没药等)外敷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受孕率、输卵管造影情况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受孕率、输卵管正常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继发不孕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凤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平衡针刺及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0例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取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行平衡针刺治疗;B组30例采用中药熏蒸治疗;C组30例按A、B组方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前3组的Fugl—Meyer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3组这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3组比较差异显著,C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A、B组(P<0.05).结论:平衡针刺结合中药熏蒸可提高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自体血穴位注射对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治疗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血脂比较降TG、升高HDL-c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降低TC、LDL-C(P<0.01),对照组优于治疗组.结论:自血穴位注射对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的TG、TC、HDL-c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

    作者:何玲;郑现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燥湿清热颗粒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燥湿清热颗粒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VenusilXBP-NH2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81:10:9)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分别在0.156~1.17μg和0.3192~2.39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和r=0.9999,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35%、101.77%.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作为燥湿清热颗粒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李彤晖;马久太;李晔;蒋楠;孙雯;辛永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太白草药医学的历史文化价值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主峰,垂直海拔变化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太白草药医学着眼于当地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药材资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医家风格和用药习惯,成为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论述太白草药医学的历史文化价值,旨在为太白草药医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作者:任娟莉;任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温脾肾暖肝胃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低度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脾肾暖肝胃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低度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脾肾暖肝胃方(茯苓、黄芪、大枣、生姜、新开河参、白术、干姜、桂枝、白芍、柴胡、当归、吴茱萸、升麻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P2hBG、FINS、ISI等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患者的CRP也得到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脾肾暖肝胃方药治疗2型糖尿病,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坤玲;李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益气逐瘀汤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5例

    目的:探讨益气逐瘀类中药联合西药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措施,治疗组45例患者在常规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了益气逐瘀汤(大黄、黄芪、郁金、党参、白芍、生地、桃仁、草决明、五味子、水蛭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心肌谱的指标如CK、LDH、AST等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逐瘀汤联合西医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促进患者的预后和恢复.

    作者:何锟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止痹方蒸气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3例

    目的:观察温通经络类中药蒸汽浴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蒸汽浴治疗、静脉滴注活血化瘀中成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非甾体药物、静脉滴注活血化瘀中成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5%,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药蒸气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肯定.

    作者:李晓妮;杨淑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食盐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36例

    目的:观察食盐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阴道顺产后尿潴留病人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食盐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理指导、温水冲洗外阴、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骶骨尾部等传统方法诱导患者自行排尿,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52.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盐隔姜灸治疗产妇尿潴留效果良好,简单易行,经济实惠.

    作者:张省青;董明翠;郭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疏肝解郁胶囊佐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46例

    目的:研究疏肝解郁胶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6例,对照组临床上分别给予兰索拉唑片或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肝解郁胶囊(贯叶金丝桃、刺五加),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3%优于对照组80.4%,显效率49.1%明显优于对照组3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解郁胶囊有抗焦虑抑郁作用,其佐治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比传统单纯的对症支持治疗效果好.

    作者:肖修玲;祝思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加味知柏地黄汤配合西药治疗老年阴道炎43例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老年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老年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加味知柏黄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P<0.01);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7/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本法治本病能提高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黄秀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