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幽门括约肌替代Oddi括约肌行胃窦胆囊吻合术的动物研究

熊先泽;程南生;彭其芳;刘江文;潘光栋;严茂林

关键词:胃窦, 反流性胆管炎, Oddi括约肌, 幽门括约肌, Gn、SS、NT、β-EP
摘要:目的探讨能否利用幽门括约肌来替代oddi括约肌.方法选取草原犬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行开腹关腹术.实验组手术方式为:保留胃窦神经支配,胃窦与胃体离断后,行胃窦胆囊吻合、空肠胃体吻合术.并分别在胃窦和十二指肠置造影用塑料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术前、术后4周及实验组术前、术后1周,4周血浆胃泌素(Gn),生长抑素(SS),神经降压素(NT),β-内非肽(β-EP)浓度;在透视下经十二指肠造瘘管、胃窦造瘘管分别注入20%泛影葡胺,观察有无反流及胃窦内容通过幽门情况;采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实验组术前及术后4周肝、胆囊、胆管、胃窦、胃组织学变化.结果造影结果显示无造影剂反流入胃窦,造影剂可从胃窦进入十二指肠.定量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前与术后Gn、NT、SS、β-EP血浆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Gn、NT、SS、β-EP血浆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实验组术前与术后4周肝,胃窦,胆管组织学无明显改变.结论用幽门括约肌来代替Oddi括约肌行胃窦胆囊吻合术具有防止肠液向胆道反流的作用.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切除术漏诊结肠癌3例

    胆囊切除术是普外科肝胆外科日常手术.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胆囊切除术中漏诊结肠癌3例.其中外院2例,本院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顺林;刘茜;蒋绍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心电监护仪显示错误致人为严重低血压1例

    患者,女,29岁.因右上腹饱胀不适、疼痛2年,B超检查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入院时,T 37.1℃,R18次/min,BP 112/64mmHg(1mmHg=0.133kPa).

    作者:何崎;熊小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开胸手术患者呼吸道的护理

    开胸术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老年患者达24.60%,肺炎的发生率也较其他类手术患者高.因此,开胸手术做好呼吸道管理,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王绍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内切开术治疗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狭窄患者在直视下行尿道内切开术(DVIU),其中8例行狭窄段12,4,8点放射状切开,18例按照狭窄部位行不同点位的内切开及瘢痕的部分切除.结果行三点放射状切开的8病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另16例手术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环的切开点应遵循部位、长度、瘢痕的多少及深度进行选择的原则,并注意尿道解剖的特点.

    作者:王安果;张宗平;姜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髂内动脉结扎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42例术中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观察组42例不结扎骼内动脉.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阴道残端愈合情况、保留导尿时间等比较.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128min,对照组平均196min(P<0.01).出血量:观察组平均425ml,对照组平均817ml(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术后保留导尿时间:观察组平均14.5d,对照组平均16.5d(P>0.05).术后10d,两组阴道残端均愈合良好.结论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在宫颈癌术中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张文先;王中凡;张惠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16例女性NGU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采用珠海市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支原体诊断试剂盒对316例本地女性NGU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316例中Uu与Mh的检测率分别为34.2%和1.3%,混合感染率为13.9%,总检出率为49.4%;Uu对交沙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环丙沙星、可乐必妥、罗红霉素和司帕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7%、7.4%、7.4%、44.4%、7.4%、22.2%和3.7%,对强力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甲砜霉素和美满霉素未检测到耐药性;Mh对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其他药物未检测到耐药性;两种支原体混合感染仅对上述药物中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未检测到耐药性,对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Mh次之.单独Uu和Mh感染以及二者混合感染的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治疗两种支原体单独及混合感染以强力霉素好,其次为交沙霉素.

    作者:刘艳红;李艳;陈进;鲁慧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浅谈基层医院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我院1996~2003年收治了5例直肠癌患者,均做了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顺利.现将术前术后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艳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对前列腺术后病人不同镇痛方式的比较

    目的评价曲吗多与布比卡因对病人术后自控镇痛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A Ⅰ~Ⅲ级前列腺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曲马多自控镇痛(PCIA)组和布比卡因自控镇痛(PCEA)组,PCA设置为负荷量2ml/h,单次剂量2ml,锁定时间为15min.结果 PCIA组在术后按压PCA次数及VAS评分明显多于PCEA组;PCEA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程度明显高于PCIA组.结论两组对前列腺术后患者均有一定的效果;综合总体镇痛质量,PCEA优于PCIA.

    作者:廖永宏;黄纯兰;唐显灵;赵小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茶碱缓释片治疗儿童哮喘轻度间隙的疗效观察

    选择2001年11月至2003年4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哮喘轻度间隙发作病人2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哮喘诊断标准[1].

    作者:王林;移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乙胺碘呋酮致晕厥5例分析

    乙胺碘呋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1].临床上常用于房颤转律、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特别是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的治疗.但若用药不合理或病例选择不当,会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将我院近半年来收治的5例乙胺碘呋酮致晕厥患者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逢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CSII)对糖尿病患者的强化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0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多次皮下注射法(MSII)组64例和CSII组38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 CSII组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和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少于MSII组;CSII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并且能有效地控制黎明现象的发生.结论 CSII是目前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唐芙蓉;程秀琼;罗鹏;余素君;陈春华;王利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儿童1型糖尿病15例临床分析

    为了提高儿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早期诊断、治疗水平,现将本院1989~2002年的15例IDDM患儿的诊断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谢诚;樊映红;杨亚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为异位妊娠21例

    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28例,其中7例经止血、抗炎等治疗,痊愈出院.误诊为异位妊娠21例,现将21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鄢利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甲状腺腺瘤

    我院自1987年8月开始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甲状腺腺瘤,到目前为止已手术261例,本文就其手术的有关问题作一简介,报告如下.

    作者:乌建平;付金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足病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足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足病患者27例,无足病患者21例,所有患者进行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常规等测定,测量血压、身高、体重,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确定是否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结果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无足病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足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对糖尿病足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军;徐玲;徐勇;李春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00例健康青年战士前列腺液普查报告

    目的了解健康青年人群中前列腺液检查结果与前列腺炎的关系,为该人群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出100例健康青年战士,行前列腺液检查,异常者加做精液检查、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Meares尿4杯法检查.结果 100例中有17例前列腺液检查异常(17%)被诊断为Ⅳ型前列腺炎.2例细菌培养阳性,但精液检查及Meares尿4杯法检查结果均正常.结论Ⅳ型前列腺炎在青年人群中普遍存在,但对精液参数无影响.不应单纯以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作为诊断、治疗及判断疗效的标准.

    作者:卢奕;肖新民;张德云;贾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危重新生儿113例转运与预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的影响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以利进一步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转入我院儿科的危重新生儿11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 113例患儿,放弃和死亡14例,由我院转运的预后好,基层医院和家属转运的预后较差.≤24 h转运的预后好,>24 h转运的预后差.结论转运前重视现场抢救,转运途中配备必要的抢救设施及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监护救治,是成功转运的关键.同时掌握好转运指征,及时转运,早期得到合理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重要.

    作者:吴晓季;何晓芸;余静;杨小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治疗202例男性少弱精症疗效观察

    据WHO统计,育龄夫妇中8%~10%患不育症,其中由男性原因造成的不育占30%~40%[1].笔者采用谷维素,维生素B6,维生素E,佳蓉片,乐力联合应用治疗男性少弱精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焦尚清;郭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暂时阻断夹对局部血管壁损伤的电镜研究

    目的探导暂时阻断夹夹闭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不同时限对局部血管壁损伤的情况.方法将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两组,每组又随机分为四个亚组.手术暴露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后,用动脉暂时阻断夹夹闭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分别阻断0.5h,1h,2h,2.5h后,再灌流至24h,然后处死动物.取夹闭段动脉,用电镜观察血管壁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夹闭30min组,偶见内皮细胞浆内出现空泡,细微处可见平滑肌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夹闭60min组可见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肌层稍变厚,其间偶见有新分泌形成的胶原蛋白或/和弹性蛋白,内皮细胞浆内出现散在空泡,有少许疏松的细胞间质;夹闭120min组见肌层增厚明显,平滑肌线粒体肿胀,中膜平滑肌伸出较长的突起,穿越附近的平滑肌细胞及内弹力层而达内皮下层,其细胞突起周围则见有较多新分泌形成的胶原蛋白或/和弹性蛋白;部分可见内皮细胞层与内弹力膜层分离;夹闭150min组内皮细胞核出现固缩,部分内皮细胞层脱落.结论夹闭60min是血管壁能耐受的大极限,如进一步延长夹闭时间,可引起局部血管壁的损伤和管腔的狭窄,以及内皮细胞的脱落形成栓子,造成不可逆的脑缺血损害.

    作者:徐学君;游潮;高晋健;廖述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食管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用

    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急救中增加了使用食管气管插管的新方法,明显缩短了插管时间[1],提高了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军;李宁;袁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