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建平;付金强
目的了解小剂量反应停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效果.方法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应用反应停100mg,每晚顿服,连服3晚,观察无不良反应,加量至200mg,共服8周为1疗程,药物系常州制药厂生产,25mg/片.治疗前检查无心、肝、肺等器质性病变,治疗前后作血常规,骨髓涂片,尿本周氏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肝肾功、血钙,心电图等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上述相关指标变化,结合临床,生活质量有无改善,将疗效分为显效、进步、无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一定疗效,其中显效4例,进步2例,未出现神经、血管及骨髓受抑等严重不良反应,6例均有轻至中度便秘,4例伴疲累感,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影响治疗用药,临床及生活质量相应改善.结论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小剂量反应停(200mg/d),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系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强;周棠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价值.方法收集自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以临床怀疑异位妊娠进行腹腔镜检查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为子宫内孕外,145例患者均为异位妊娠.其中85例患者有流产或破裂征象,盆腹腔内少量积血,平均出血量30ml,60例患者病变部位完整,无腹腔内出血.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144例.结论腹腔镜能及时、准确地对不典型的异位妊娠作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均英;唐良萏;袁瑞;徐小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儿,女,8岁.因腹痛伴呕吐3 d,于2003年2月1日入院.患儿于3 d前的早上乘公交车上学的路上,目睹自己座位前面的一个同学呕吐,自己便觉得腹部不舒服,紧接着便呕吐、腹痛起来,以后每天乘公交车上学就腹痛、呕吐,持续时间不定.
作者:李连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女性,34岁.1年前开始反复头痛,可自行缓解.20 d前头痛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2次/d,非喷射状,不思饮食,右上、下肢乏力.
作者:闻贵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了提高儿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早期诊断、治疗水平,现将本院1989~2002年的15例IDDM患儿的诊断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谢诚;樊映红;杨亚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当前,胆囊切除术应是安全有效而且非常成型的手术.但是,一旦发生胆管意外损伤,情况会变得非常严峻.在发生胆道损伤的患者中,约25%~30%可能出现极严重的后果[1].本文将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始,到2004年3月,四川省、成都市鉴定医疗纠纷情况见表1,2.
作者:黄华;李云涛;刘展;杨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证实Apigenin可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及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从而达到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方法建立肿瘤细胞体外侵袭模型和体外血管形成模型,观察乳腺癌细胞株ZR-75-30在Apigenin作用下其侵袭能力和诱导血管生成能力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Apigenin对ZR-75-30细胞MMP-9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Apigenin作用下,ZR-75-30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明显受到抑制,MMP-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 Apigenin可能通过抑制MMP-9表达,进而抑制ZR-75-30细胞侵袭和诱导血管生成能力,达到抗乳腺癌的作用.
作者:谢明均;姜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儿,男,3岁,14kg.因颅内肿瘤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前无药物过敏史和哮喘史.硫喷妥钠10mg/kg、芬太尼6μg/kg、维库溴胺0.1mg/kg行气管插管,异丙芬、芬太尼维持麻醉.15min后发现气道压由18cmH2O上升到30cmH2O,加深麻醉无变化.
作者:李大珍;涂生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据WHO统计,育龄夫妇中8%~10%患不育症,其中由男性原因造成的不育占30%~40%[1].笔者采用谷维素,维生素B6,维生素E,佳蓉片,乐力联合应用治疗男性少弱精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焦尚清;郭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1996~2003年收治了5例直肠癌患者,均做了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顺利.现将术前术后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艳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病毒唑又名利巴韦林,为抗病毒药物.我院2002年11月至2004年2月应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1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艳;蒋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例1,女性,31岁.畏寒发热1d,神志不清4 h入院.9年前曾行右肾盂切开取石术.查体:T 40℃,P 150次/min,BP 85/50mmHg.血常规:WBC 25.6×109/L,N 0.953.B超:右肾积水1.5cm.膀胱镜逆行插入6F输尿管导管27cm,活动导管见0.3cm×0.4cm、0.5cm×0.5cm黄白色脓苔顺输尿管导管旁滑入膀胱,导管内有混浊尿液快速滴出,0.9%NS反复冲洗右肾盂,冲洗出较多脓渣,每天冲洗2次,保证引流通畅,右肾盂尿1300~1500ml/d.右肾盂尿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经积极抗感染、抗休克,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脓肾治愈.逆行造影显示,右肾盂1.5cm×1.0cm、0.5cm×0.5cm结石各一个,经体外震波碎石(ESWL)术治愈.
作者:曾安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烧伤整形科自1995年3月至2001年5月间,共收治各类烫伤小儿264例,其中以坐入装有热溶液容器中烫伤的小儿共68例,发病率为25.8%,现将病因及病情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刘大海;周月峰;汪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笔者通过3年多的临床实践,不用气管导管,改进了喷射通气的方式,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孝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营养支持是近代医学的重大进展之一.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营养在肿瘤的发病、治疗、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等均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一门新学科--肿瘤营养学正在逐渐形成和兴起.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病率高达40%~80%.在诊断时约有一半的病人已有体重下降,其中食管癌病人尤为严重,大多数病人由于肿瘤和梗阻的原因手术前体重下降明显,术后加之分解代谢和和消化道重建禁食等原因,使病人的营养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营养支持在普外、ICU等学科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但在食管外科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赵雍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例1,女,52岁.因右腰部间歇性胀痛30多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30多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腰部间歇性胀痛,偶加剧,无肾绞痛.不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无肉眼血尿,无纳差消瘦.
作者:黄一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能否利用幽门括约肌来替代oddi括约肌.方法选取草原犬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行开腹关腹术.实验组手术方式为:保留胃窦神经支配,胃窦与胃体离断后,行胃窦胆囊吻合、空肠胃体吻合术.并分别在胃窦和十二指肠置造影用塑料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术前、术后4周及实验组术前、术后1周,4周血浆胃泌素(Gn),生长抑素(SS),神经降压素(NT),β-内非肽(β-EP)浓度;在透视下经十二指肠造瘘管、胃窦造瘘管分别注入20%泛影葡胺,观察有无反流及胃窦内容通过幽门情况;采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实验组术前及术后4周肝、胆囊、胆管、胃窦、胃组织学变化.结果造影结果显示无造影剂反流入胃窦,造影剂可从胃窦进入十二指肠.定量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前与术后Gn、NT、SS、β-EP血浆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Gn、NT、SS、β-EP血浆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实验组术前与术后4周肝,胃窦,胆管组织学无明显改变.结论用幽门括约肌来代替Oddi括约肌行胃窦胆囊吻合术具有防止肠液向胆道反流的作用.
作者:熊先泽;程南生;彭其芳;刘江文;潘光栋;严茂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进驻高原不同时间人体血清应激肽和心肌酶变化的规律与低氧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平原对照组30例,驻成都某部汉族新兵,年龄18~20岁,均未入过藏;进藏3d组30例,为从成都空运至拉萨(海拔3658m)的汉族新兵,年龄18~20岁,皆为首次入藏;移居高原组30例,为驻拉萨某部老兵(驻拉萨1年左右),汉族,年龄19~22岁;世居高原组30例,拉萨市某中学高三学生,藏族,年龄17~20岁;所有受检者均为健康男性.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低氧应激肽和心肌酶含量,并与平原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进藏第3天血清低氧应激肽、CK、LDH、HBDH较平原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移居高原组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应激肽水平和AST、CK、LDH、HBDH活性显著增高(P<0.05);而移居高原组与进藏3d组比较,其血清应激肽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血清CK、LDH、HBDH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世居高原组血清CK、LDH、HBDH活性显著降低(P<0.01);世居高原组与平原对照组血清应激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藏族世居高原组血清应激肽水平显著低于汉族进藏3d组(P<0.01)和汉族移居高原组(P<0.05),世居高原组血清CK、LDH、HBDH活性显著低于移居高原组(P<0.01).结论人体暴露高原环境时低氧、低压等因素使人体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引起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低氧引起机体发生应激反应从而导致血清应激肽表达;血清应激肽和心肌酶表达水平变化与暴露高原低氧环境相关.
作者:曾平;胡娟;林世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足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足病患者27例,无足病患者21例,所有患者进行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常规等测定,测量血压、身高、体重,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确定是否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结果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无足病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足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对糖尿病足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军;徐玲;徐勇;李春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急救中增加了使用食管气管插管的新方法,明显缩短了插管时间[1],提高了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军;李宁;袁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