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肘关节侧位非规范体位摄片对细微骨折诊断的影响--附856例肘关节侧位X线片分析

孙建军;刘跃程

关键词:肘关节, X线, 摄影
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侧位非规范体位摄片对肘关节细微骨折诊断的影响因素,加强其投照体位的规范化,减少和避免肘关节细微骨折的漏诊.方法对我院856例肘关节侧位X线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肘关节侧位非规范体位593例(69.28%);其分类情况,曲肘角度不规范341例(58.49%),上臂体位不规范共252例;肘关节侧住非规范体位593例中由于肘关节侧位上臂体位不规范,未发现骨折而进一步重新摄标准侧位片发现有细微骨折共11例,其漏诊比例约占细微骨折病例总数的13.41%.结论肘关节侧位非规范体住摄片是影响肘关节细微骨折诊断的重要因素.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前路二次手术的体会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再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减压、固定失败的病例再手术行前路减压及固定,根据患者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Cobb's角等比较.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CT和MRI,椎管侵占程度从平均28%降到6%;Cobb's角从平均19.降到8.;Frankel分级均升高1~3级.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失败的病例,掌握好手术指针的情况下,选择前路再手术可以彻底减压,纠正畸形,有利于瘫痪的恢复.

    作者:康建平;王清;侯宗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阿魏酸钠联合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本文分析了我院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特点,以及阿魏酸钠联合肝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天禄;张鹤;梅建伟;胡顺喜;陈建忠;杨光;李二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48例抑郁症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与帕罗西汀对抑郁症疗效接近,但前者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于后者.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第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林卓毅;余英仪;陈永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早晚的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早晚的因素.方法对214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自然条件、病情轻重、卒中知识和就诊时间等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就诊时间早晚的因素.结果 72例(33.5%)患者早就诊.早就诊与用救护车(P<0.05)、有卒中史(P<0.05)和病情轻重(P<0.05)有关.结论广泛开展卒中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增加早就诊患者人数,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治和更好的康复.

    作者:张蓓;张红;刘琴;徐庆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31例临床分析

    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下称非甲-戊型肝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2002年共收治31例非甲-戊型肝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庆周;胡谦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迈克酶学试剂体系溯源性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建立迈克酶学体外诊断试剂的溯源性.方法用日本临床化学会(JSCC)提供的酶学参考品(ERM)及迈克自产校准品同时校准迈克试剂,并测定新鲜临床标本及交叉测定校准品或参考品.结果ALT、AST、GGT、CK、LDH-L、AMS项目用参考品和校准品校准后测定临床标本的结果相关性良好.结论迈克ALT、AST、GGT、CK、LDHL、AMS项目基本可溯源至JSCC-ERM,ALP则由于测量体系差异太大而不能进行溯源到该参考品.

    作者:吴鸿君;李圃;罗云;刘鉴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

    我院干部科自2000年3月至2002年4月收治老年非小细胞肺癌42例,对其进行了化疗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以及治疗前后的护理过程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谭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髋臼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治疗经验,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1999~2004年对无移位的16例和移位的3例髋臼骨折进行保守治疗,对有移位的29例髋臼骨折及时切开复位,分别选用松质骨螺钉,可吸收螺钉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行CPM锻炼.结果48例全部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26个月.手术复位效果按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10例,一般复位4例.临床效果评估按matta临床评分,优14例,良13例,可2例.保守治疗19例中,骨折无明显移位的16例,临床效果良好,3例骨折移位明显,未手术治疗,效果差.结论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精确的骨折复位,有效的内固定,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陈运庆;刘文全;伍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评估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04年7月采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Ⅰ~Ⅴ型骨折44例,平均年龄55.5岁.结果获得平均1.4年随访者42例.骨折骨性愈合37例(88.1%),平均愈合时间6.9个月,临床愈合4例(9.5%),现术后4个月骨痂生长良好者1例(2.4%),均无髋内翻畸形.结论DHS是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花友坡;张建国;罗志泽;高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程度及介入干预对QT离散度的影响

    QT离散度(QTd)是评价心室肌复极化非同步性的一个重要无创性指标[1].心肌缺血可引起QTd增加[2].本文通过观察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程度及介入干预对QTd的变化,以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电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文亚红;许勇;田巨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自然组织谐波在胆总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自然组织谐波在胆总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胆总管疾病患者采用自然组织谐波与基波对比研究.结果自然组织谐波在病灶回声、边界及后方回声、管腔透声、胆总管内外壁和周围管腔结构等方面,明显优于基波,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胆总管结石、胆总管蛔虫及残骸方面,胆总管内径<8mm时,自然组织谐波显示率为8/9例、3/3例,基波显示率为2/9例、1/3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组织谐波能清晰显示胆总管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胆总管疾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周鸿;史丽雅;张振玲;李健;王娟;卢漫;陈望;杨兴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肺鳞癌INK4a/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研究

    目的分析肺鳞癌(SCC)及其周围正常肺组织INK4a、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情况.方法收集外科手术切除标本SCC标本17例,同时选取周围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肺组织INK4a和ARF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17例SCC组织,13例INK4a扩增阳性,2例ARF扩增阳性;对应的正常肺组织,1例INK4a扩增阳性,1例ARF扩增阳性.卡方检验,INK4a在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ARF在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NF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SCC的一个普遍性事件,参与SCC的形成过程,可作为SCC的分子诊断标志之一,而ARF基因甲基化在SCC则是一个相对罕见性事件.

    作者:高丽莉;胡义德;刘丽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发生率、治疗方法和临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住院的RM-ARF患者17例.所有病例检测血尿常规、大便OB、血清肌酶(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血肌红蛋白(Mb)以及血电解质(Na+、K+、C1-、Ca2+、P3+、HCO3-)、肝功能(GPT、GOT、AKP)、肾功能(BUN、Scr)、血尿酸(UA)、血气分析和DIC全套、胸片、B超、心电图等.同时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全部病例尽早补足血容量和碱化尿液,并补充胶体;对受伤肢体进行局部对症处理,3例局部肿胀切开减压引流、清除坏死组织;同时采用利尿保肾、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血液净化等治疗.结果RM-ARF发生率占同期ARF 11.74%(17/108).病因:挤压综合征8例,酒精中毒5例,剧烈运动加烧伤3例,鞭子打伤1例.经综合治疗,本组2例并发MOF死亡(病死率¨.76%),1例截肢,15例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出院.结论RM并非少见疾病,且非创伤性比例较高,其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主要病因;血清肌酶和血生化检测可提高RM-ARF诊断率;早期综合治疗和充分血液净化,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正秀;何洪斌;刘高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药鸦胆子油乳剂局部注射治疗前庭大腺囊肿

    目的探讨中药油乳剂鸦胆子局部注射前庭大腺囊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鸦胆子局部注射治疗为观察组,另40例前庭大腺囊肿切开引流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疼痛时间和感染情况,以及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前庭大腺囊肿的复发率.结论鸦胆子局部注射前庭大腺囊肿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刘菁;谷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垂体危象24例临床分析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如未获有效的治疗,在应激状态下可发生垂体危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乃至死亡.垂体危象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漏诊.本文通过对1992年2月至2005年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4例垂体危象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改进本病的诊治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书涛;张启谊;李春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右胸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应用右胸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右胸小切口对25例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矫治,对2例成年患者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出现数天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1例残余漏.体外循环时间45~90min,主动脉阻断15~63min,平均输血200ml,平均胸引量110ml.结论右胸小切口,创伤较小,美观,对一些简单的小儿心脏病完全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但不适合诊断不十分明确,复杂的心脏病及成人换瓣手术.

    作者:明波;漆志涛;梁青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与超声波测量LASIK术前后角膜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LASIK手术前后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与超声波角膜测厚仪所测角膜厚度的差异,为再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对2 1例(41只眼)接受再次LASIK手术者,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和A超分别测量受术前后的角膜中央厚度,测定手术前后角膜曲率,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术前超声波测得角膜厚度为(544.33±29.68)μm,ORB-SCAN-Ⅱ测量角膜厚度为(548.58±30.89)μm,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超声波测得角膜厚度为(544.33±29.68)μm,ORBSCAN-Ⅱ测量角膜厚度为(548.58±30.89)μm,A超测量结果为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前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与超声波角膜测厚度仪对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术后,角膜表面的球面及曲率改变后二者所测值有差异.

    作者:方之家;张悦;陈斌;赵振宇;刘治容;谢丽萍;廖世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标本处理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冷冻保存的生化标本,采用不同解冻方式后所得标本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差异情况.方法取新鲜临床标本数例、液体质控品和干粉质控品各1例同时进行冷冻保存,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解冻方式解冻,然后测定ALT等20余项生化项目.结果临床标本和干粉质控品其不同解冻方式的标本外观及各生化项目结果差异明显,而液体质控品与解冻方式无关.结论①不同方式解冻标本或混匀不好均可能导致质控失控;②该方法可做为高、低值标本制备的简易方法.

    作者:罗云;王贤文;王雨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并发脑脊液漏1例

    患者,男,68岁.因诊断为直肠癌,拟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直肠癌根治术,ASAⅢ级.麻醉操作:患者左侧卧位,选取L1-2间隙,常规皮肤消毒,以18G穿刺针行硬膜外穿刺,针蒂小缺口向尾侧.进针顺利,突破感明显,无脑脊液、血液流出.经确认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间隙后,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5ml.然后插入针芯,调整针蒂缺口指向头侧,并再次确认系在硬膜外间隙,且无血液、脑脊液外流后置入导管,置管顺利.置入导管5cm,取出穿刺针并以小纱条包裹穿刺点,粘贴薄膜.麻醉操作完成后翻转患者改为截石位,观察5min,见患者无双下肢麻痹等蛛网膜下隙阻滞征象,遂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含1/200000肾上腺素),共计12ml,麻醉平面确切,T8以下,双下肢能作运动,10min后手术开始.

    作者:胡俊;杨文庆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合并骨折脱位分析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合并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通过对我院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09例颅脑损伤合并骨折脱位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颅手术58例(53.21%),急诊手术51例,气管切开35例(32.11%),亚低温治疗29例(26.61%);骨折脱位开放复位术49例(44.95%),内固定45例,开颅手术与骨折清创术同时进行4例,急诊手术12例,其余手术均在伤后2~3周内进行,关节脱位全部及时手法复位.颅脑损伤愈合优良率82.57%,病死率9.17%;骨折愈合率84.40%,延迟愈合4.59%,骨不连1.83%.结论颅脑损伤合并骨折脱位的治疗除及时开颅、保持呼吸道通畅外,适时进行去骨瓣减压术、亚低温治疗及尽早予以高压氧治疗能明显减轻(少)后遗症和降低死亡率;骨折仅少部分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在伤后2~3周内手术,无需植骨.

    作者:贾元光;税红莲;龚洪福;雍利军;何明方;梁兴泽;鲁勇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