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颈肿大淋巴结165例分析

唐艳;刘绍泉;陈晓滨

关键词:细针吸取, 细胞学诊断, 肿大淋巴结, 颈淋巴结肿大, 诊断价值, 针吸细胞, 临床检验, 病理诊断, 治疗, 征之, 应用, 体表, 术后, 技术
摘要:体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体征之一,其中又以颈淋巴结肿大常见.随着细针吸细胞(FNAC)技术的广泛应用,FNAC对颈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亦得到了肯定.本文以临床检验,治疗及术后病理诊断为对照,探讨FNAC对颈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实用价值和应注意的事项.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CR和RPR法检测58例梅毒患者的结果分析

    梅毒作为性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成倍上升[1].本文比较了PDR和RPR法对不同病期梅毒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了梅毒患者合并感染其他STD病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燎;杜宇;吕晓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脑干出血的临床观察

    本文收集了29例脑干出血病例,着重探讨其临床特点,客观描述其临床表现及预后,旨在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钟晓闵;宋春江;杨正广;刘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抢救氰化物中毒17例体会

    笔者1992年以来在临床工作中,成功抢救氰化物中毒1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例均为吸入性中毒,男16例,女1例.年龄23~41岁.发病时间数秒到几十分钟之间.

    作者:王宁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及心钠素含量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及心钠素(ANP)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肺心病组)及健康者35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NO、ET-1及ANP含量;肺心病组其中28例同时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观察血清NO、ET-1及ANP含量和PaO2的相关性.结果肺心病组血清NO、ET-1及ANP含量分别为52士27.6umol/L,67±27.4ng/L,272±94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心病组ET-1及ANP含量和PaO2呈负相关,NO含量和PaO2无相关性.结论NO、ET-1及ANP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形成,而血清ET-1及ANP含量检测有助于评估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低氧程度,血清NO水平升高可能和气道炎症有关.

    作者:颜浩;周黎强;黎怀碧;张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HCPT、DDP、CF、5-Fu联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近期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8年2月以来,采用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DDP)、甲酰四氢叶酸钙(CF)及5-氟脲嘧啶(5-Fu)联合治疗收治的3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取得了更好的疗效,降低了药物的毒副反应,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西;张正伟;吴康玉;王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时使用G-CSF的临床疗效观察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对78例恶性肿瘤患者在联合化疗中所致白细胞减少时,有58例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章树桥;龚建益;邹国松;吕永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术前局部注射立止血预防扁桃体摘除术出血42例观察

    笔者近几年来用立止血术前局部注射预防扁桃体摘除术中及术后出血,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42例及未使用立止血的41例对照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颜家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病毒性肝炎胆囊壁厚与肝功能相关性的初步观察

    B超发现病毒性肝炎可合并胆囊增厚声像改变.现将我院1995~1998年80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共80人,男67人,女13人.年龄16~75岁,平均44岁.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确诊病例,所有患者乙肝标志物均为阳性,其中1例合并甲肝.临床分型:慢性重型50例,慢性中度型10例,慢性轻度型12例,亚急性重型7例,急性黄疸型1例.诊断标准以1995年全国肝病会议标准为准.

    作者:张正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醋酸甲孕酮避孕100例报告

    长效避孕针醋酸甲孕酮(DMPA)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安全、可逆的长效避孕药,尤其适合产后哺乳妇女使用.与我国目前常用于产后的其他避孕措施包括避孕套、自然避孕及产后42天放置宫内IUD比较,具有很高的避孕率和技术要求低等优点.本文旨在研究评价在提供详细咨询下成都地区产后妇女对应用DMPA的可接受程度,为在成都地区计划生育工作中引入DMPA提供经验和依据.

    作者:高榜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左侧输尿管巨长型息肉1例

    患者,女,60岁.因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20年于1998年11月2日入院.在前19年期间,每年发生肉眼全程血尿一次,持续1~2天即自止.近1年血尿频繁发作8次,血尿中时含条形血块,伴左腰部胀痛,无其他不适.入院查体:无阳性发现.

    作者:夏末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分析

    随着超声乳化手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手术方法不断完善,适应症越来越广,除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外,并发性自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和先天性白内障均可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我院开展超声乳化手术以来临床观察361例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张苏;陈豫川;杨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九维他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我院内科于1997年2月至1999年5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纠正心衰的临床治疗基础上,加用九维他注射液辅助治疗共50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81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误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统计我院1992年10月至1999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113例病例中,首诊误诊81例(55.6%),男46例,女37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56.1岁,误诊时间10天至13月.

    作者:张游;雷龙春;丁少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严重并发症产妇死亡1例

    产妇,32岁.于1997年5月5日因孕4产139周宫内孕左枕位,活胎待产入院.孕产史:9年前足月自然分娩1次,自然流产2次.入院查体: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3/8kPa.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扪及.产科情况:子宫增大如足月孕,宫高34cm,腹围95cm,左枕位,胎心音136次/分,胎膜未破,骨盆外测正常.

    作者:相瑞芬;周宗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苏拉明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苏拉明组,以常压低氧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微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结果经低氧3周后,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和右心室肥厚;经苏拉明处理,可明显减轻低氧所致的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壁增厚和右心室肥厚.结论慢性低氧导致肺动脉高压与VEGF有密切的关系,苏拉明可抑制VEGF的作用而具有显著预防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的效应.

    作者:程德云;陈文彬;肖欣荣;田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肠、结肠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1995年3月至1998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下消化道出血确诊为小肠、结肠血管异常所致的共20例.现就其诊断与处理作一分析.

    作者:赵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常并发血栓性疾病,其发病的机理与恶性肿瘤组织对血小板的活化有关.血小板活化时其原在胞浆内的颗粒膜蛋白CD62p(α颗粒膜蛋白,P-140)、CD63(溶酶体膜蛋白)在血小板质膜上大量表达,成为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1,2].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观察了一组肺癌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CD62p、CD63的表达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河涛;刘晓平;张正伟;唐方;张峻梅;刘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克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观察

    目的为了评价左氧氟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左氧氟沙星0.2g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27例,采用头孢克罗0.25g口服,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结果左氧氟沙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细菌清除率为85.7%;头孢克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2%,细菌清除率为86.7%.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90).两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对左氧氟沙星敏感者占83.7%,对头孢克罗敏感者占88.4%.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较轻微.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

    作者:程德云;唐晓燕;陈文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大学新生视力调查

    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在体检中突出的问题就是新生的视力不良,现将我校1998年入学新生视力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徐静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创新与应用

    我院自行创新研制的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于1997年9月申请注册国家专利(专刊号ZL2 37681·X).1999年8月获国家专利权证书(证书号第347707号).两年多来,通过在我院及泸州地区部分医院临床使用,效果良好,深受护士及病员欢迎,普遍反映比普通一次性输液器功能全、设计新、操作简便、节时省力、安全实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永芳;谢朝良;杨琳;王一平;付静;李信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