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尹慧颖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200例糖尿病病人的肌电图,探讨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组(Ⅰ组)及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组(Ⅱ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方法分别对200例糖尿病人,60例正常成人进行NCV测定.结果Ⅰ组病人中所测的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胫神经、右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Ⅲ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Ⅱ组病人除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的MCV外,与Ⅲ组的NCV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Ⅰ组与Ⅱ组比较,发现右腓神经MCV和右腓浅神经SCV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通过电生理的检查可早期发现亚临床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②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即可从NCV检查中发现NCV的减慢.③下肢的NCV改变重于上肢,SCV损害较MCV明显.
作者:刘洁;杨友松;高国勋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院自1991年10月至1999年3月应用优立新(unasyn)治疗肺部感染,并以配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对照,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唐莉;杨敏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将一清胶囊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急性气管炎及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的咳嗽、咯痰,取得了满意了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赵平;尹慧颖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例1,男,10岁.以进行性头痛半年,加重伴频繁呕吐7天入院.患者有频繁癫痫发作,1年前有多次食生蟹历史.查体:嗜睡,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右侧上下肢肌力稍低.CT平扫示:左丘脑内侧混合密度占位,有不规则囊性变,大小约2cm×1cm×0.5cm,周围水肿明显,双侧脑室积水明显.
作者:官明;詹书良;顾应江;官禹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者,男,56岁.被高处坠下的重物击伤头部3小时入院,伤后一直昏迷.入院查体:T36.5℃,P90次/分,R20次/分,BP15/10kPa.呈昏迷状态,额顶部见一4cm×cm头皮血肿.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入院后头部CT提示颅骨凹陷性骨折,广泛脑挫裂伤.
作者:甘全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前临床检验胃幽门螺杆菌(HP)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生化方法,病理检验方法,多聚酶链增扩法(PCR)等.但动态的临床疗效观察仍需病理切片特染诊断来证实.病理特染方法诸如镀银法、单纯法、Griemsa法、碱性品红法等.其效果均不够理想.我们选用国产May-Griemsa法显示HP方法简便、快速、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唐艳;陈晓滨;刘绍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刺五加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已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我们1995年以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观察血流变学和心电图改变.
作者:李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左上腹腔脓肿的类型及其X线表现特征.方法观察分析我院26例经手术证实的脾切除术后左上腹腔脓肿X线表现,所有病例均作了腹部平片,13例作胃肠钡餐检查,10例作脓腔或窦道造影.结果 26例中23例均累及一个以上间隙,且脾窝均有受累.其中前外型4/23例(17.4%),后外型12/23例(52.2%),网膜囊型7/23例(30.4%)X线表现与未切脾状态下左上腹腔脓肿的表现不同且与切脾方式有一定关系.结论常规腹部X线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显示脾切除术后左上腹腔脓肿的部位和范围,对周围脏器的影响以及向腹膜后间隙扩散的征象.
作者:刘荣波;闵鹏秋;刘燕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们应用氨茶碱治疗77例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儿科1995~1998年在诊治小儿喘息性疾病中,对诊断明确,资料齐备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用药组77例,男性42例,女性35例;对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
作者:苗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儿,女,3(16/30)月.因发现出血样皮疹1天入院,皮疹多在躯干部,鲜红色,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急查血常规:WBC7.8×109/L,Hb105g/L,N 0.48,L 0.52,plt22×109/L.
作者:肖玉荣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对30例严重烧伤生存者与20例死亡者的体温与复苏情况对照分析,发现可以预测患者的存活或死亡的预后.报告如下.
作者:贾俊;汪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者,女,26岁.因心悸、怕热、易怒、消瘦1年入院.检查:甲亢面容,甲状腺Ⅱ度肿大.临床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见:甲状腺两侧叶弥漫性肿大,均约为6cm×4cm×3cm,颈前正中甲状腺下缘至胸骨柄上缘之间有3个肿物,为1.2cm×1.0cm×0.8cm.
作者:张兆明;粟连秀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高聚金葡素(HAS)局部治疗浅表转移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5例浅表转移性肿瘤患者实施局部治疗,HAS1000U瘤体内注射,每日1次,总疗程30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及CD28+淋巴细胞,CD96L+淋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杀伤活性,并作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与CD96L+淋巴细胞变化的相关分析.结果 CR1例、PR10例、MR18例、CS6例,总缓解率为31.4%,总有效率为82.9%.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者淋巴细胞增多(P<0.05),尤以T8+淋巴细胞增多明显(P<0.01),淋巴细胞杀伤活性增高(P<0.05),而B细胞、NK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与CD96L+淋巴细胞变化呈正相关(r=0.840,P<0.01).结论HAS治疗浅表转移性肿瘤近期疗效明显,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fasl-fas死亡通道可介导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
作者:罗锋;魏于全;阚兵;卢铀;毛咏秋;雷松;杨丽;彭枫;姜愚;李俊英;刘继彦;刘波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开发出一种针刀剥离术,1996年12月至1999年6月对32例双侧腋臭患者施行了该手术,报告如下.
作者:向忠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对136例双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胸腔B超或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证实.其中107例经胸穿抽到胸水,并经常规、生化及脱落细胞学检查,部分患者经纤支镜取活检及刷片、冲洗液检查.结果心力衰竭所致胸液41例(30.2%);恶性胸液44例(32.4%);非特异性炎症14例(10.3%),结核性仅8例(5.9%).渗出液46例,漏出液53例,介于渗漏出液之间8例.渗出液中32例为恶性胸液,非特异性炎症10例,结核性6例,心源性4例.漏出液中心力衰竭所致胸液24例,恶性胸液4例.结论双侧胸腔积液以恶性液多见,其次为心力衰竭所致胸腔积液,非特异性炎症占第三位,结核性为第四位.
作者:王正民;李又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8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共收住院肺结核病人851人次,其中初诊病人611人次,占总数的71.80%,复诊病人240人次,占28.20%.
作者:曾秋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7岁.因肺癌术后化疗1年,低热,双下肢肌肉酸痛1月于1999年12月19日入院.患者1年前因右胸背痛、咳嗽来我院诊治,经X线胸片、CT及纤支镜病理检查确诊为右肺上叶周围型腺癌(低分化),作右肺上叶切除术.术中未发现转移灶,术后辅以化疗.化疗前血常规:Hb136g/L,WBC55×109/L,N0.61,L0.32,E0.05,M0.02,PLT135×109/L.
作者:孙强;刘桂芝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儿,女,7岁.于1998年11月26日因右下腹疼痛伴呕吐3天,发热1天急诊入院.3天前患儿在学校课间活动时突然出现右下腹疼痛伴呕吐,经休息后症状有所改善,尚能坚持上完课.
作者:洪丽丽;吴美丽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曼原虫经白蛉传播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1991年5月至1997年5月我院收治黑热病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群昭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院儿科从1993年8月至1999年1月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加激素治疗2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同期单用激素组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毓林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