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UVB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改变后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张杰;甘华;刘瑾

关键词:紫外线中波, β-链蛋白, 四唑盐比色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 研究经过不同剂量紫外线中波(UVB)照射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不同时间后β-链蛋白(βcatenin)基因的表达改变,探讨UVB诱导HSF衰老可能的机制.方法 未经UVB照射的HSF为对照组;经过不同剂量(100、200、300) mJ/cm2 UVB处理不同时间(1、2、3)天后的HSF为实验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四唑盐比色法(MTT)观察HSF的生长活性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HSF的凋亡率变化.结果 UVB照射对HSF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随着UVB照射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加,HSF细胞生长率逐渐下降;UVB处理后实验组中β-catenin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UVB作用的时间和剂量的不同而变化,存在较为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经过UVB处理的HSF细胞中调控皮肤衰老的基因β-catenin表达明显降低,大剂量长时间UVB照射可诱导HSF发生衰老改变.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胃愈疡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目的 探讨健胃愈疡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十甲硝唑十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联合健胃愈疡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AS)、一氧化氮(NO)、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瘦素(Leptin)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粘膜愈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GAS、Ghrelin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血清NO、Leptin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GAS、Ghrelin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NO、Leptin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烧心、反酸、胸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烧心、反酸、胸痛症状积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粘膜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胃愈疡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食管粘膜愈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临床疗效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昌荣;吴继敏;田书瑞;汪忠镐;王峰;战秀岚;胡志伟;纪涛;张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及时记录患者病灶的个数、位置等数据,观察记录癌结节与甲状腺被膜关系.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83例患者中侵犯组患者为51例,存在侵犯被膜或被膜外组织的癌结节的个数为76个,占比66.67%;未侵犯组患者为32例,患者未存在侵犯被膜或被膜外组织的癌结节的个数为38个,占比33.33%.侵犯组患者的肿瘤大小为(0.87±0.49)cm,未侵犯组患者的肿瘤大小为(1.27±0.78)c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P<0.05).侵犯组患者存在29例颈部淋巴结转移,占比56.86%,未侵犯组患者存在1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占比53.13%,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65,P=0.156).常规超声检查下及超声造影检查下,随着癌结节边界与甲状腺被膜的接触面积不断增加,常规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随之下降(P<0.05);A、B组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C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癌结节与甲状腺被膜接触范围>0%判断被膜侵犯,超声造影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患者的R0C曲线下面积与常规超声组具有统计学意义(Z=4.321,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的效用高于常规对照组,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邹好楠;邹密密;肖海燕;彭亚琼;吴鹏;郭廷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TACE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中药对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58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TACE介入联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采取TACE介入的基础上辨证施治给予桃红四物汤十茵陈五苓散治疗,并于治疗前、后4周分别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AFP变化,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增强CT检查评价治疗后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损害明显改善,AFP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增强CT检查后观察肿瘤大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TACE联合桃红四物汤十茵陈五芩散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较单纯TACE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肝功能的损害,缩小肿瘤大小,提高肝癌晚期伴门静脉癌栓的中医证候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覃岭;赵微;何峰;吴维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联合NO吸入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早期机械通气联合NO吸入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h、6h、24h的呼吸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及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和重度肺炎相关临床体征消失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6、24h的MAP和治疗后1、6、24h的FiO2、O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6、24h的a/A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24h的MAP、FiO2、OI及a/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6、24h的PaO2和pH值明显高于治疗前,且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24h的PaO2、PaCO2及p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FVC、FEV1、P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惠儿治疗后重度肺炎相关的三凹征、肺部哆音、发热、发绀及鼻翼扇动等临床体征消失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取早期机械通气联合NO吸入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并显著改善肺功能和重度肺炎相关的临床体征,且未出现出凝血时间延长的副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平;徐凤玲;杨丽;樊晓艳;朱小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长链非编码RNA TUSC8调控miR-137对宫颈癌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TUSC8调控miR-137对宫颈癌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qPCR检测TUSC8和miR-137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差异,分析TUSC8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USC8与miR-137之间的相互作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抑制TUSC8后宫颈癌细胞侵袭行为的变化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抑制TUSC8后宫颈癌细胞迁移行为的变化情况;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抑制TUSC8后宫颈癌细胞的成瘤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TUSC8和miR-137的表达水平均相对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SC8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期相关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分期越高,TUSC8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越高,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TUSC8的表达也相对较高;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TUSC8能与miR-137的3'UTR特异性结合,可以调控miR-137的表达与活性;抑制TUSC8的表达后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TUSC8后宫颈癌细胞的成瘤能力受到相应的抑制.结论 TUSC8可以调控miR-137的表达影响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

    作者:田延龙;何小岗;高晓;田伟;杨学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筛查胎儿浅表软组织包块技巧

    目的 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筛查胎儿浅表软组织包块的技巧.方法 采用垂直胎儿体表横切、纵切及切线位相结合的扫查方法对2016年1~12月在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及四川省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接受系统筛查的9835例胎儿与2015年1~12月未采用该方法在医院接受系统筛查的9856例胎儿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组胎儿浅表软组织包块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2016年采用垂直胎儿体表横切、纵切及切线住扫查相结合的方法 筛查胎儿浅表软组织,其浅表软组织包块阳性率明显高于2015年未采用该方法筛查胎儿软组织的包块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2016年研究组的9835例胎儿筛查出13例软组织包块,阳性率为0.13%,出生或引产结果证实漏诊1例,2015年对照组的9856例胎儿筛查出3例浅表软组织包块,阳性率为0.03%,漏诊12例.结论 采用垂直胎儿体表横切、纵切及切线位相结合的扫查技巧筛查胎儿浅表软组织可明显提高浅表软组织包块的检出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冯声蓉;杨家翔;张文军;廖林;谭静;罗建强;常婷;王小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肝测量下腔静脉直径评估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研究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患者经肝和经剑突下测量下腔静脉直径的相关性,评价经肝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在患者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提取超声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机械通气患者数据.二维超声模式测量经剑突下下腔静脉直径(IVCSP)和经肝下腔静脉直径(IVCTH)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IVCmax-IVCmin)/IVCmin]计算IVCTH膨胀指数,以IVCsp为金标准检验其预测价值及诊断阈值.结果 ①超声测量呼气末IVC TH与IVC sP具有较好相关性(r=0.71,P<0.05);用于容量状态评估时,一致性较差(Kappa值0.5475).②以IVCTH<1.39cm判为容量状态不足的优化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22.95%;以IVCTH>2.1cm判为容量状态过负荷的敏感度为33.33%,优化特异度为83.61%.③以IVCTH膨胀指数评判容量反应性,当切点值>14%时,敏感度为71.87%,特异度为82.86%;切点值<5%时,优化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34.29%;切点值>23%时,其敏感度为56.25%,优化特异度为88.57%.结论 超声评估机械通气患者经肝与剑突下测量下腔静脉直径有较好相关性,其膨胀指数评估容量反应性也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临床可选用不同截点值来分别优化敏感度与特异度.

    作者:王茜;尹万红;康焰;陈侣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YMS基因表达及与化疗疗效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YMS)基因表达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晚期三阴女性乳癌患者97例,检测患者肿瘤标本TYMS mRNA表达量,明确基因表达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TYMS mRNA表达水平高低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转移部位、Ki67增殖指数及P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TYMS表达水平与氟尿嘧啶类疗效关系密切,低表达者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YMS基因有望成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基因,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孔天东;刘丹娜;刘萌萌;段方方;王留晏;陈露;付朝红;张彦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长链非编码RNA H19靶向Bcl2的表达调控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行为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H19调控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行为及其机制.方法 qPCR检测H19在宫颈癌组织和不同宫颈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19和宫颈癌临床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H19与Bcl2之间的相互作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抑制H19后宫颈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变化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抑制H19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行为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lncRNA H19对E-cadherin和Bcl2蛋白的调控情况.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H19的表达水平相对上调,与其他宫颈癌细胞株相比,HeLa细胞中H19表达高;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H19能调控Bcl2的表达;抑制H19的表达后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H19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期相关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随着分期越高,H19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越高,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H19的表达也相对较高;抑制H19后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到相应的抑制,抑制H19后Bcl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论 H19可以调控Bcl2的表达影响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相海云;姚露露;张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火灾烟气的危害及其应急救治策略研究进展

    火灾烟气吸入性损伤一直以来是烧伤患者或火场受困人员主要的伤亡原因,其致病机制复杂,应急救治要求高.目前,烟气吸入性损伤的救治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因此,了解火灾烟气的危害作用和应急救治措施对于提高火灾现场及院内伤员的救治成功率将有着积极的帮助.本文将对火灾烟气的危害及其应急救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和消防官兵进行应急救援提供科学的指导.

    作者:郭海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研究进展

    机会性感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的重要标准,也是HIV感染者主要的不良临床事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了解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主要种类,识别机会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掌握机会性感染的诊疗原则,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控制其进展;也是提高HIV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通过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来恢复细胞免疫功能是预防机会性感染的佳手段;而根据患者CD4细胞计数,适时启动预防性抗茵药物治疗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在HIV感染者,尤其细胞免疫被严重抑制的患者中,应定期筛查机会性感染,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预后.本文就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凌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应用iTRAQ技术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差异蛋白的定量分析

    目的 应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蛋白,筛选出差异蛋白并行其功能分析.方法 采用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析法对8种不同同位素标记的iTRAQ和液相色谱法以及串联质谱分析支原体肺炎组(MPP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蛋白并通过Mascot软件分析和GO分析表达差异的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PP组中共鉴定出有定量信息的蛋白质66个,包括52个上调蛋白和14个下调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急性期反应、急性炎症反应、氧气输送、空气运输、过氧化氢分解过程、细胞氧化解毒、凝血、及细胞解毒等过程,这些表达差异的蛋白中选择6个显著表达差异作为候选蛋白,分别是上调蛋白SAA、CRP、HBB、APOM和下调蛋白APOC3、GPX3.结论 本研究发现这6种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该病潜在的临床筛查生物标志物.

    作者:彭珊璐;李凤艳;李博;戴勇;王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Toll样受体在介导危重型手足口病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在介导危重型手足口病(HFMD)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07月~2017年03月收治的47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危重型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感染科收治30例普通型HFMD作为疾病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30例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测定TLR2、3、4、7、8、9水平及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结果 三组受试者PBMCs中TLR3、TLR4、TLR7和TLR8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2和TLR9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重型手足口病组PBMCs中TLR3、TLR4、TLR7和TLR8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健康对照组低(P<0.05).三组受试者血清中TNF-α、IFN-γ、IL-6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TNF-α、IFN-γ、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健康对照组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BMCs中TLR3、TLR4、TLR7和TLR8 mRNA水平与血清中TNF-α、IFN-γ、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危重型手足口病TLR3、TLR4、TLR7和TLR8表达明显增高,进而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介导机体的炎性反应.

    作者:朱磊;方代华;齐共健;钮明杨;祁伯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DNA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使结肠上皮细胞转变为侵袭性的恶性腺瘤,其过程主要由多基因组学累积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导致的.表观遗传学是指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使基因表达的程度发生变化,囊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及RNA干扰等.其中DNA甲基化是重要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亦然是当前研究深入的领域.有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结直肠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癌变的过程中,以上一系列表观遗传学的改变通常会使癌基因获得功能或抑癌基因丢失功能.本文就近几年结直肠癌DNA甲基化相关性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必净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E)对感染性休克(SS)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4例SS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CRP、PCT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较对照组的78.9%明显上升(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肺动脉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z)及心脏指数(CI)值均逐渐增加(P<0.05);且观察组治疗7、14d后上述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RP、PCT水平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0.01);且观察组治疗7、14d后上述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1).而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vs 14.0%,P>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NE治疗感染性休克更能短期内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微循环,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作者:韩刚;刘娟娟;刘慧慧;惠雪红;蔺亚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剂型琥珀酸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琥珀酸美托洛尔普通颗粒与自制缓释微丸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验证缓释微丸的缓释特性,为后期开展缓释制剂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普通组、缓释组各6只,每组雌雄各3只,普通组大鼠单次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普通颗粒,缓释组大鼠单次口服等剂量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采用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版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两种剂型的AUC(0-t)、AUC(0-∞)、Cmax以及MRT(0-t)、MRT(0-∞)、t1/2z、Tmax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琥珀酸美托洛尔自制缓释微丸具有显著的缓释特性.可为新剂型的研制、开发提供资料参考.

    作者:温慧敏;尹小娟;杨沙;杨昭武;刘森;张忠;庞超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炎琥宁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疗效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炎琥宁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以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抗氧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8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疗法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血清IL-6、TNF-α、SOD、MDA的变化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值和免疫球蛋白值(IgA、IgG、IgM)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观察组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两组血清IL-6、TNF-α、MDA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观察组减少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两组血清SOD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观察组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疗效显著,并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炎及抗氧化功能.

    作者:郑诺;刘晓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iR-363通过靶向HMGA2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生长与侵袭

    目的 探讨miR-363通过靶向高迁移率蛋白A2(High mobility protein A1,HMGA2)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生长与侵袭行为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q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不同细胞株中miR-363的表达;分析miR-363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iR-363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63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抑制miR-363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63与HMGA2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R-363表达明显增高;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miR-363的表达水平高;抑制miR-363的表达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促进其凋亡行为;抑制miR-363的表达后,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相应的抑制;miR-363能与HMGA2的3'UTR特异性结合,调控HMGA2的表达活性.结论 miR-363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通过靶向调节HMGA2的表达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作者:梁忆华;钟海波;张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简称《共识》)自2018年发表以来,在业内引起广泛的反响,受到高度关注,此《共识》由王洪武、柯明耀、李闻等38位专家经过多轮讨论修改达成,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本文对《共识》结合临床进行解读,阐述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的介入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医生学习与应用.

    作者:王洪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梓醇通过调控miR-200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

    目的 探讨梓醇通过调控miR-200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行为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定量多聚酶琏反应(qPCR)检测不同浓度的梓醇对卵巢癌细胞的细胞活性影响情况,分析梓醇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行为的影响情况;2,5一二本基四唑溴化物(MTT)实验检测梓醇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qPCR检测梓醇对半胱天蛋白-3表达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梓醇对卵巢癌细胞凋亡行为时间依赖性的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梓醇对卵巢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及miR-200对其的逆转作用.结果 100μg/ml的梓醇对卵巢癌细胞的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佳;而随着时间的进展,梓醇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直接抑制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千扰卵巢癌细胞的生长进程;而合适浓度梓醇对卵巢癌细胞中MMP-2蛋白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转染miR-200-inhibitor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梓醇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行为的作用.结论 梓醇可以通过调控miR-200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行为,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张勇;孙丹;黄三秀;钟三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