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伟;汪雪;周礼;李锋;王梦桥;葛海龙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心脏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cardiac surgery,ERACS)理念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的应用.方法 纳入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382例,210例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72例为ERACS组(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心脏外科的理念与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和体温等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两组的终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收缩压、心率和体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加速康复心脏外科(ERACS)”的理念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黎;申晓芬;杨庆娟;邓建平;倪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记录患者妊娠结局,根据有无不良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30例)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50例),比较两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确诊孕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妊娠期高血压分度、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不良孕产史等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患者共30例,占37.5%,包括羊水过多3例、胎膜早破7例、早产10例、产后出血6例、巨大儿8例、低体重儿5例、新生儿窒息3例、新生儿低血糖3例;不良妊娠结局组年龄≥35岁、孕前体质指数≥25kg/m2、孕期总增重过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项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分度重度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P<0.05);确诊孕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不良孕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总增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妊娠期高血压分度等5个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
作者:张静;唐国珍;谢江燕;吴君;谭春梅;潘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胶质瘤的疗效与相关机制.方法 以胶质瘤原代细胞为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贝伐单抗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处理胶质瘤细胞,并分为生理盐水组、贝伐单抗组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采用MTS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利用划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并在裸鼠皮下注射胶质瘤原代细胞,15天后分别用生理盐水、贝伐单抗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进行治疗处理,观察移植瘤大小、重量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法验证各组移植瘤中CD34及Ki67的差异.结果 贝伐单抗组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抑制效果更显著且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单抗组处理后移植瘤的大小、重量和体积均抑制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抑制更为明显,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贝伐单抗组的CD34及Ki67表达较生理盐水组下降(P<0.01),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组下降更明显,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胶质瘤,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药物产生叠加效应显著增强抗肿瘤作用,可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胶质瘤的生长、重量和体积,为临床治疗胶质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黄培成;程小耕;杨强;毕敬涛;曹姗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血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DR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3例(146眼),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研究组子以高压氧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比较两组间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VPS、VED水平较高,RI水平较低,治疗后血清VEGF、IGF-1、bFGF水平较低,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胃部不适、头晕、耳呜、倦怠,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胰激肤原酶能有效改善老年DR患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VEGF、IGF-1、bFGF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血管增殖和炎症反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婧;任卫东;王敏敏;张丽茜;崔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ALB、UCr、α-MG、β2-MG、NA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500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尿液中的mALB、UCr、α-MG、β2-MG、NAG的含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UCr/Cr、MALB/Cr、β2-MG/Cr、NAG/C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ALB、UCr、β2-MG、NAG单项指标的阳性率要明显低于采用mALB+ UCr和β2-MG+ NAG两项指标双向检验的阳性率(P<0.05);采用mALB+ UCr+ β2-MG+ NAG+ α-MG五项指标联合检验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使用mALB、UCr、β2-MG、NAG单项指标的阳性率和采用mALB+ UCr和β2-MG+ NAG两项指标双向检验的阳性率(P<0.05);采用mALB+ UCr+ β2-MG+NAG+ α-MG五项指标联合检验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采用血清肌酐该种指标的阳性率(P<0.05);采用mALB+ UCr+β2-MG+ NAG+ α-MG五项指标联合检验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采用尿素氮该种指标的阳性率(P<0.05);采用mALB+UCr+ β2-MG+ NAG+ α-MG五项指标联合检验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采用内生肌酐该种指标的阳性率(P<0.05).结论 mALB、UCr、α-MG、β2-MG、NAG联合检测可以灵敏地测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身体变化,使患者可以尽早得到治疗,肾小管的损伤比肾小球的损伤出现的时间要早,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郝玉婷;林洁;秦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口服磷酸钠盐液对肠镜检术前肠道准备时肠道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 选取2017年5~6月来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前一天16:00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890ml,检查当日5:00(上午检查)或9.00(下午检查)再口服890ml;对照组患者上午检查则于检查当日4:00和5..00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各890ml,下午检查者于8:00和9:00分别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各890ml.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及患者肠道准备时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x2=7.052,P<0.008),且观察组患者肠道准备时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x2=29.330,P<0.001).结论 对于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在术前一天口服890ml磷酸钠盐口服液,检查当日再口服890ml磷酸钠盐口服液,这种分次服用的方法患者依从性高,肠道准备安全、方便,患者清肠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其肠道清洁度优于常规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川君;李小青;兰慧;张琼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腹主动脉血管组织STAT1蛋白和STAT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24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复方罗布麻组,每组各12只;将同源雄性魏-凯二氏大鼠(WKY) 12只设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45天后,Western Blot测定腹主动脉血管组织中STAT1蛋白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大鼠STAT1 mRNA基因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镇肝熄风汤中药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STAT1蛋白表达和STAT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镇肝熄风汤可以抑制腹主动脉血管组织中STAT1蛋白表达和STAT1 mRNA表达,可能通过抑制腹主动脉血管细胞凋亡和减少血管细胞增殖的作用,来降低血管重构,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作者:谢鑫;陈磊;张立德;苗嘉芮;刘文俊;陈靖;吴成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和病程的延长,糖尿痛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已成为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DCM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建立理想的DCM动物模型才能更深入研究DCM的发病机理和干预措施.本文总结和讨论了DCM的主要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从诱发性、自发性和转基因3类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疾病表现、心脏病理改变以及应用现状等进行详细阐述,讨论各自的优缺点,为研究DCM的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叶婷;马国庆;牛世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ET-1、NO、VEGF、CRP、心功能以及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 两组血清ET-1、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NO、VEGF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血清ET-1、CRP明显比对照组低,血清NO、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瑞舒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其内在机制和有效调节血清ET-1、NO、VEGF、CRP的表达相关.
作者:王太昊;董磊;崔晓燕;田徐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遗传、炎症、免疫应答、内分泌等多种机制参与其中,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IgG、IgM等免疫球蛋白被发现存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血液及尿液中,且与患者的疾病进展、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糖尿病肾病和免疫球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含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类在生物学和临床上均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诊断建立在除外WHO已定义的PTCL其他亚型,基因表达谱分析提高了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能力.尽管因一线治疗方案尚不确定,以CHOP为代表的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继之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适合移植患者的标准选择.新药已经被证实在复发和难治患者中有效,但并不改善生存率.这些新药是否能与CHOP联合作为新的一线治疗方案的研究正在进行.
作者:徐才刚;何川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0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配对远端正常组织样本200份,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筛选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法对筛选到突变的患者检测其肿瘤及正常组织中CTNNB1基因编码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错义突变3例(3%),分别引起第32、36位密码子编码氨基酸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例突变患者的肿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强于配对正常组织(P<0.05).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存在于HCC患者中,可能与HCC的发生相关.
作者:徐艳;谭维维;胡迅;杨宗泽;樊萍;张姝;席佳蕾;王亚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TG/H DL、瘦素、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2月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新区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2003年DR的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将其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32例、轻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30例、中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38例、重度非增殖型搪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32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28例及高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24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测量各组血生化指标、计算TG/HDL-C,测量HbA1c、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分析TG/HDL、瘦素、脂联素与DR病变关系.结果 各组TC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及TG/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瘦素、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L-C与DR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TG/HDL-C、血清瘦素与DR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脂联素与DR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TG/HDL、瘦素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联素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三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糖尿痛视网膜病变的预测及疗效评估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陈之阳;孙伟峰;曹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强化控制血糖在缺血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式,收集2013年以来在我院神经内、外科及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随机静脉血糖检查提示>10mmol/L,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同时使用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分为强化降糖组(55例)和普通降糖组(58例);强化降糖组使随机指尖血糖控制l在7.8mmol/1以下;普通降糖组使随机指尖血糖控制在10mol/L以下;所有患者于入院当时、入院后第3、7、14天抽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梗塞性出血发生例数、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发病后3个月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CRP、TNF-a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入院后各时间点CRP、TNF-α检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梗塞性出血发生例数、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价、Barthel指数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强化降糖与普通降糖相比不能明显的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不能减少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改善发病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王玉容;方向明;叶文春;刘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对高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82例高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予以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均明显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均上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对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安全性高,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建议合理延长时间窗,以扩张静脉溶栓适应证.
作者:李胜利;李银银;信连英;武金燕;刘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杨凌示范区医院疼痛科2008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患者284例,按照治疗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PVP组(135例)和PKP组(14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改善、骨水泥渗漏、椎体后凸角度改善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椎体后凸角度改善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PKP组VAS评分、椎体后凸角度改善、临床疗效均优于PVP组(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结论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应用PKP与PVP均可缓解疼痛,改善椎体后凸角度,但PKP临床疗效更好,骨水泥渗漏率更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韩妮妮;卫凌;杨艳荣;谢亮;贾建章;辛梦玺;伊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目标护理在脑栓塞康复治疗中的效果,为患者康复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栓塞住院患者98例,按照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目标护理,即通过深入访谈,以梳理出影响患者住院期间和院外治疗的主客观因素,并以此为目标开展个性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治疗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焦虑抑郁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焦虑抑郁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护理能够提高脑栓塞患者院外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冉春丽;杨雅梅;韩小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狼疮性肝损害(lupus hepatitis,LH)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在4个数据库(PubMed、medline、万方、中国知网)中发表的文章进行搜索,检索文献发表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9月以确定具有LH的SLE患者的文章.提取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并进行荟萃分析以确定患有SLE肝损害的危险因素.4个数据库共发现文献232篇,终纳入文献11篇.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抗C3抗体、高SLEDAI评分、血清IgG水平升高及神经系统受累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抗C3抗体水平下降、IgG球蛋白水平升高、SLE-DAI评分较高及神经系统受累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肝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雨曦;朱帅;刘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患者血尿酸及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A组)28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B组)45例、同期我院体检的甲状腺功能健康人群(C组)50例.分别检测A、B、C3组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抗体、血尿酸(SUA)、血糖(FBG)、血脂、血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 随着甲减程度的加重,SUA及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人群,SUA、TG及FBG明显高于抗体阴性人群(P<0.05);SUA及TG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明显相关性(r=0.428,P<0.001;r=0.346,p=0.007),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易导致患者SUA、TG及FBG发生异常,尤其是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人群,增加代谢性疾病发生风险,应高度重视.
作者:曹雯;郑仁东;范尧夫;陈国芳;吕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法)和下腹正中切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Kugel法)对腹股沟无张力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30例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utkow组(采用Rutkow法)和kugel组(采用Kugel法)两组,每组各6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标准化处理流程,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疼痛评分(VAS)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ugel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Rutkow组(P<0.01),两组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未留下明显后遗症;术后各阶段,Kugel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Rutkow组(P<0.01);Rutkow组共有2例复发,Kugel组无复发(P>0.05).结论 采用下腹正中切口行kugel法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安全性高,同时不需要更多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好.
作者:梁峰;李飞;聂双发;高晓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